蒙古族传统服饰样式的演变_第1页
蒙古族传统服饰样式的演变_第2页
蒙古族传统服饰样式的演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古族传统服饰样式的演变

蒙古服装文化的形成是蒙古西部一些游牧民族和中原服装文化的整合,并不断发展,形成了保持自身民族服装风格的牧场服装文化。蒙古族传统服装款式风格在服饰种类、面料色彩、款式造型、裁制工艺及装饰图案等方面独具特色,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其中,作为蒙古族传统服饰典型代表的敖吉,以其精致的用料、夸张的绦边镶绲及精美的织造工艺而独具一格。不同地区敖吉样式不同,了解其特征对把握蒙古族审美情趣和认识蒙古族服饰文化具有参考价值。从秦汉时期的两裆与两裆铠“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东汉末年刘熙《释名·释衣服》)的前后片,结合连接前后衣片的袢带,构成了敖吉服饰最初的雏形。后经演变出现一种最早可追溯于元朝无袖、无领、两侧开衩的对襟“比甲”,“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元史·后妃传一》)后面倍长于前面,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离地不到一尺,用两袢在领前结之,最后发展为明朝一种长背心式的大外套。由于通常都穿在衣服的外面,故称之为“罩甲”,也称“齐肩”。罩甲一般为圆领、短袖或者无袖、长度过膝,因良好的保暖性与脱穿便利性被利用和保留下来。现代敖吉与明清时期的比甲形制最为相符。如今蒙古族妇女敖吉有大襟式、对襟式等式样,前后两片有纽扣连接式、后开衩式、两侧开衩式,领型分为有领与无领式等。开衩边缘处饰以花边,前襟上带有绣花。敖吉是蒙古语uuji的汉语音译,也作“奥吉”、“乌吉”,意为“齐肩长褂”,指已婚女子长袍外穿着的一种长礼服,式样多见于大襟式和对襟式。对襟式敖吉,构图左右对称,形制上身与坎肩相似,无袖、对襟、无领,腰部下方前后左右4开衩。察哈尔妇女蒙古袍外穿对襟式敖吉,前襟腰节以上部位缝制对称的贴腰装饰“宝格楚”,肘关节处缝以环形装饰花纹。大襟式敖吉,整体为直身结构,构图左右不对称,无袖、右衽、立领,大襟为弯度较大的凹形曲线,有三到四指宽的小对襟,圆形领圈镶边的宽度与小对襟长度相同,领口处扣子钉在图案上,在左、右、后开衩,比对襟敖吉有更好的保暖作用。春寒料峭时穿用既不呆板沉闷,又烘托出镶边的华丽。敖吉前襟图案疏朗大方、设色和谐雅致。线条流畅、针脚均匀的精妙绣工技术是敖吉的华彩之处。针迹工整清晰、精巧细腻、致密平细;纹样取材丰富、形象逼真、颜色醒目;织物表面平滑、手感柔软、富有光泽。面料采用传统丝绸,柔软轻薄、穿着轻便舒适,套在袍服外面时穿脱方便。底部用七八种颜色的丝线绣山水画及彩蝶花鸟图案,纹样写实逼真。浅色的枝叶既烘托了花鸟的华美,又没有喧宾夺主的突兀,晕色的自然和谐,使整个图案设色柔和恬淡,凸现出花鸟的灵秀与立体感。有套针、平针和缠针以及戗针等数种绣法,运针技法灵活巧妙,简洁明快。对襟式敖吉整个大襟、领和下摆及开衩沿边都用3种颜色库锦绲边,宽10厘米。3条绲边之间还要用各种颜色的细绦边及金银丝线。库锦亦称“库金”或“织金”,将金属的折光效果表现到极致,繁缛的绲边烘托了面料绣工的华美,一方面继承了蒙古服饰以镶边为美的服饰传统中最具蒙古族特色的地方,另一方面呈现出服饰端庄典雅的风范。沿边和扣襻的数量讲究对称,故与此相应的是在领子和大襟处各缝制三三成排的扣襻装饰。敖吉的腰节部位缝制衣服下摆似的装饰带,两侧又缝制兜盖装饰“宝格楚”,这样看起来敖吉就像是上下两件套组成的,腰侧各配以镶珊瑚银坠饰“薄勒”或刺绣坠饰,走路婀娜多姿,体现出女性身段线条的优美。而大襟敖吉只绲一道沿边,则使用相同绲边面料的扣襻在领口、大襟腋下腰侧就钉一道,在左、右、后开衩处盘饰如意云纹,3个开衩角上缀纳双眼图案。穿大襟敖吉时可以不戴“薄勒”,只在大襟口或腰侧扣上挂以丝巾。敖吉也是已婚妇女的社会服饰,相当于喜庆节日所穿吉服。例如鄂尔多斯女子出嫁时,新娘要解下腰带,头戴专门配饰,大多在长袍外面穿较长而贴身的对襟绣花式敖吉,突出女子胸部的曲线美。装饰性强的敖吉是已婚女子的礼服,逢年过节必须穿。平时不穿,但是在丧葬、守孝期间,则脱下敖吉,放下马蹄袖,以示哀情。姑娘一般不穿敖吉,而妇女过了中年也有不穿敖吉的习惯,到了老妪年龄,不戴头饰,不穿敖吉。敖吉在蒙古族各地区有不同的穿着方法。在乌珠穆沁,只有蒙古族已婚女子穿用,在袍服外套穿领口呈圆形,有4个开衩的敖吉;巴林左旗已婚女子夏秋季穿单布长袍、夹长袍,外套敖吉,各种节庆、礼仪场合必穿鲜艳的长袍套敖吉;巴林右旗妇女穿宽肥短袖镶红边长袍,外套敖吉;喀喇沁妇女穿红、绿、天蓝色开衩长袍,外套多彩绦镶边的敖吉;阿巴嘎成年妇女穿对襟镶边敖吉;镶黄旗已婚女子在蒙古袍外面套敖吉,未婚女子则不能穿敖吉;伊金霍洛已婚女子外套敖吉;布里亚特敖吉从后背腰部打折处开衩,有垂直滚边;达尔罕已婚女子所穿敖吉式样为对襟,有4个开衩,无贴腰装饰,镶锦缎沿边;杜尔伯特已婚女子穿对襟坎肩和对襟敖吉,敖吉有贴腰装饰,姑娘没有穿敖吉的习俗;苏尼特已婚女子则穿长敖吉,在敖吉左右腰侧挂用白银和珊瑚制作的精美“薄勒”,并在敖吉腋下悬的银质“薄勒”上挂针线包和银质垂饰,还要带一种元宝形鼻烟壶袋;扎鲁特女子穿镶各种宽窄丝绦层叠掖脚缝制,最外边用库锦包边的大襟敖吉;科尔沁女子内穿一件宽袖长袍,以边缘为饰,外套大襟敖吉,敖吉的大襟沿边不能越出前身的中心线。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只有科尔沁和扎鲁特等地区穿着大襟敖吉,明显少于穿着对襟敖吉地区数量。观察大襟敖吉后不难发现其风格与清代旗袍相类似,原因为这两个地区南部与山西、河北交界,受中原农耕服饰文化影响较深,部分保留了中原服装元素,隐现出女真人的身姿。17世纪初,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后,为使漠南蒙古各部成为可靠同盟,申明“言虽疏,而服发亦相类”试图笼络,积极推行政治联姻。号召借鉴蒙古服饰、礼仪,后清朝统治者于整套清朝服饰礼仪中吸收了蒙古族妇女袍服的特征,形成清代旗袍贴身、无腰带、开衩的风格。蒙古族传统服饰敖吉俊逸洒脱、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适合游牧生活的基本款式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统一,体现了蒙古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继承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精华,保留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文化的深厚积淀,延续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文化的传统,丰富了中华民族绚丽的服饰文化,是属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重要遗产。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敖吉渐渐退出大部分牧民的日常生活,旅游业和民俗表演业的兴起使得敖吉款式日益夸张,面料也有很大改变,采用大量合成与仿制面料使原来的敖吉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将不同民族、民俗背景的服饰要素与时髦、流行的现代服装混搭,在这戏剧性的变化上反映出一种民族服饰文化的变迁过程,也反映出主流社会文化在当地女性服饰生活上的凝积,以及当地女性们对此变化的审美认知态度。这不能不说是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与时俱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丧失掉了淳朴厚重的原始特征,同以前的样式相差甚远。甚至不少为追求市场效益的制作者以符合现代审美为由,不顾蒙古族传统习俗,违反蒙古族传统服饰穿着习惯随意进行服装服饰设计。这是一种民族服饰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面临着融入“同一性”,失去“独特性”服饰魅力的危险。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网络、电视、书刊等信息技术媒介,流行文化渐渐渗入日常生活各个方面,使得蒙古族的思想意识、传统观念、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强势文化”的接收与认可使蒙古族服饰受到外来服饰的巨大冲击,逐步失去自己的生存环境。因此研究、传承和发扬蒙古族传统服饰敖吉的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