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检验方法及其主要性质和用途;二、预习内容阅读课本71页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性和植物性事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表3-3,分别找出果糖和蔗糖的同分异构体。3.观察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简单说说两者的差异。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一).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实验3-5](见下表)(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实验3-6](如下图所示)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C12H22O11+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蔗糖C12H22O11+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麦芽糖(C6H10O5)n+n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淀粉(或纤维素)2.油脂的水解反应阅读课本P73三、四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1)酸性条件_________+________(2)碱性条件——皂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蛋白质的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说出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3.知道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学习重难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其检验方法;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二、学习过程一、探究性学习1.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冰糖、葡萄糖、果糖也是糖,但你知道淀粉、纤维素也是糖吗?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吗?2.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3.酯和脂是一回事吗?甘油是油吗?油都是油脂吗?4.为什么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排出体外?二、.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实验3—5]——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葡萄糖+新制Cu(OH)2淀粉+碘酒蛋白质+浓HNO32.葡萄糖的特征反应(1)葡萄糖砖红色沉淀(2)葡萄糖光亮的银镜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碱性的。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3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严格地说,淀粉遇到I2单质才变蓝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IO等不变色。可用碘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颜色反应:蛋白质变黄色(2)灼烧反应: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严格地说,浓HNO3只能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色。以上两条,常用于鉴别蛋白质三、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1.[实验3—6]蔗糖的水解反应(注意其水解过程)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解释:蔗糖水解产生了葡萄糖。2.糖类的水解反应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蔗糖葡萄糖果糖(C6H10O5)n+nH2OnC6H12O6淀粉(或纤维素)葡萄糖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3.油脂的水解反应(1)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2)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肥皂。甘油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吸湿性强,常用作护肤剂。油脂在动物体内的水解,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4.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四、糖类、蛋白质、油脂的存在和用途(学生自学为主)(1)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葡萄糖和果糖(2)蔗糖的存在和主要用途蔗糖(3)淀粉和纤维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淀粉纤维素2.油脂的主要应用(1)油脂的存在:油脂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油脂肪(2)油脂的主要用途——食用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放出热量油脂是热值最高的食物。油脂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油脂能增强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油脂增强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过量地摄入脂肪,可能引发多种疾病。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1)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2)蛋白质的存在(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4)酶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作为催化剂,酶已被应用于工业生产4.科学视野——生命的化学起源导致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是在有水和无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①简单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聚合物;②以第一阶段产生的单体合成有序的生物聚合物;③对第二阶段形成的生物聚合物进行自我复制。
课后练习与提高1.把NaOH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A.食醋B.白酒C.食盐D.葡萄糖2.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方法是()A.加浓硝酸微热B.浸入水中看是否溶解C.加碘水看是否变蓝D.在火上灼烧闻气味3.小张用白纸和无色溶液给表弟写了一封“无字”信,表弟接到信拆开一看觉得很愕然,但沉思一下便明白小张的意思。经过用另一溶液简单处理后,表弟看到了一封有颜色的信,并很快写了回信。小张和表弟所用的溶液分别可能是()A.前者是紫色石蕊试液,后者是稀盐酸B.前者是NaOH稀溶液,后者是酚酞C.前者是浓硫酸,后者是紫色石蕊试液D.前者是米汤,后者是碘酒4.果糖之所以称为单糖,理由是()A.糖类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糖B.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C.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D易溶于水且比蔗糖甜的糖5.通过实验来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①取少量淀粉和水制成溶液②加热煮沸③加入碱液中和酸性④加入新制Cu(OH)2⑤加入少量稀硫酸⑥再加热A.①②⑤⑥④③B.①⑤②④⑥③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⑥④⑤③②6.将蔗糖放入试管中,加水和稀硫酸振荡,水浴加热5分钟,取水解液3ml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后没有看到砖红色物质出现,这是因为()A.加热时间不够B.蔗糖纯度不够C.Cu(OH)2的量不足D.水解液未用碱液中和7.将淀粉和淀粉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半透膜)中,扎好,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加热)、浓HNO3(微热)作用,其现象是()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B.显蓝色、红色沉淀、无现象C.无现象、黑色、无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
- 幼儿园祖国主题活动策划方案模板五篇
- 零件买卖合同协议书
- 未来养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全球民用航空运输市场现状分析
- 物品运输合同协议书
- 建设工程基本建设贷款合同
- 2025福建新华发行(集团)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图像叙事的跨学科视野-洞察分析
- 2025年中考英语总复习:阅读理解练习题30篇(含答案解析)
- 陕西省英语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基于OBE理念的世界现代史教学与学生历史思维培养探究
- 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巡查记录
- 2024年列车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中南大学《药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无人机测绘技术》项目3任务2无人机正射影像数据处理
- 《ISO 55013-2024 资产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指南》专业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B0)-121-24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