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体温的文学批评_第1页
有体温的文学批评_第2页
有体温的文学批评_第3页
有体温的文学批评_第4页
有体温的文学批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有体温的文学批评就目前而言,张莉的学术研究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现代文学研究,尤其是现代妇女写作发生学和社会性别研究,二为当代文学批评,前者是作为青年学者的张莉,表现为严谨、缜密及对历史、跨学科的掌握能力,后者则是作为青年批评家的张莉,更多地呈现为对当代文学的广泛思考与“在现场”的诉求。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在现代女性文学史上,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已经成为经典的论著,“浮出历史地表”一词成为现代意义下女性存在的隐喻与象征,它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也具有时间的意味,现代妇女从此诞生,女性的历史开始了新的篇章,她们与国家、民族、自我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阐释。但是,妇女如何“浮出历史地表”,如丁玲、冯沅君、冰心、凌叔华、石评梅、张爱玲等等一大批当年的女学生,在晚清到民国初年这段时间,是什么样的历史合力,哪些历史的细节汇集在一起,它们如何形成新的话语空间,使她们最终从闺阁走向社会,并成为“女作家”,这一发生学的问题却一直被忽略。张莉的博士论文《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女学生与现代妇女写作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的发生(1898—1925)》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显示出独特的学术价值。她把问题延伸至“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妇女如何从“地下”上升到“地表”,在这一过程中,她们如何建构自己的形象,它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社会风尚、教育出版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等等。在这里,“现代女作家”不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词语和结论,而是一个历史的生成过程和话语形成过程。《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借助于社会性别的视角,通过对1898—1925年间妇女史、妇女教育史、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历史相关阶段的考察,揭示了现代妇女写作发生的历史,也是对现代文学发生史的一次探询,正如解志熙先生所言,“论文作者突破了既往妇女文学研究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模式,而致力于社会学、文学、教育史及妇女史的交叉研究和深度描述。这样一种建立在反思既往、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对一个年轻学子来说是非常难得的”①。论文从现代妇女写作者身份的生成和现代妇女写作风格的初步形成两个角度考察现代妇女写作的发生。 在对现代妇女写作者身份生成的探讨上,张莉的考察方式和所得结论都非常富于启发性。 她从第一代女作家的教育背景,从女学堂、新式学校的出现,在广泛搜集多方面史料的基础上,再现了最早一批新文学女作家的成长史, 生动地揭示了她们走出闺门、走进学堂、走向新生活、走向新文学的进程,“女学堂的合法化,意味着学校里的女学生不仅仅属于家庭、 属于父母,也开始属于社会,是国家的一分子。在学校里,女学生们逐渐有了用白话文阅读与写作的自由, 开始意识到主体的存在,开始主动选2最新资料欢迎阅读择自己的爱人与婚姻。而其作品的发表、出版、评论,都被纳入了当时的主流文学界的视域,得到了鼓励。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女作家们,得以浮出历史地表”②。这一见解为我们理解现代女作家的发生增加了多向维度。在对现代妇女写作风格的论述中,她从书信、日记、自白式表达等妇女写作文体角度对现代妇女写作叙述范式的初步形成及意义进行了深刻而又富于辩证的阐释,认为妇女写作在对“我”的使用上包含着挑战历史成规的重大任务,也包含着女性对重新塑造自我的企图③。由于论文需要大量晚清、民国初年的资料,这些资料涉及教育学、妇女学、社会学、文学等等,因此,资料的查找成为写作者最大的考验,正如张莉在论文后记中所言,“从2000年至今,与近百年前的许许多多旧期刊打着交道,流连于京城的各个旧刊室。翻看,复印,琢磨。再回头翻看”。实际上,从在清华大学读硕士起,张莉就在做现代女学生的研究,奔波于京城搜集资料,这一研究整整持续了六年。这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与几年如一日的功夫最终也有收获,她的这一研究方法与视角在妇女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在答辩的时候,博士论文受到答辩老师的高度评价,《文学评论》的副主编王保生认为,“过去研究妇女文学,主要是从文本分析和理论考察着手,这篇论文真正从发生学的角度,从女学生群体的出现、现代教育造就出新的女性,探寻现代妇女写作者的生成, 这是中国现代语境下妇女写作者出现的一种可信的历史考察” ④。导师王富仁先生认为她的论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有开拓性,跳出了男—女两性对立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的固有视角,加强了对女性文学的社会、历史学的研究”⑤。其中一些章节部分在杂志发表时也受到编辑的高度肯定,如她的《从“女学生”到“女作家”——第一代女作家教育背景考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时得到编辑的重点推荐。可以说,《浮出历史地表之前》摆脱了“借鉴最新理论话语”以解读文本的风气,从“历史叙述”的角度,从现代妇女写作的形成与女作家的成长过程角度为女性研究拓展新的研究空间,显示了作为青年学者的张莉对史料的掌握程度和自我的历史观,学风严谨扎实。女性主义理论常常被误解为女性为改善男权社会中女性命运和处境而进行的一种理论诉求,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性别制度的反抗和拆解,而开始对人类文明的整个知识体系和已有理论进行全面质疑和挑战,如从性别角度对阶级、种族范畴进行新的思考,对哲学甚至所谓科学史(进化论)的合法性、对知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见和歧视进行质疑,这无疑会带来一场新的知识革命。对于文学研究而言,从女性文学创作、女性作家命运的生成等角度,可以透视社会、文化内部的生成,权利的运作,历史内景的嬗变,这是一个丰富但却被一直忽略的世界,正如“浮出历史地表之前”的女学生们。在当代文学现场正是这一贯穿现当代文学的学术视野, 使得张莉在研读当代小说时有独到的发现。近几年来,张莉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当代文学,但这并不是与博士期间的现代文学和社会性别研究完全断裂, 相反,现4最新资料欢迎阅读代文学史的视野使她的当代文学研究具有穿越历史的可能性。 如她对毕飞宇《家事》的探讨,很敏锐地与 1934年至1949年间中华民国推出的公民教育“新生活运动”相联系,这一下子使《家事》获得了历史的空间,使得这样一个短篇小说具有了对中国生活史的阐释与隐喻意味,在这样的差异中,当代都市新生活的特征被发掘出来,但是,论者并不止于此,她还要再回到现实之中寻找小说的“当代性” ,因为一部真正的好小说并不是为了寻找过去或与历史做某种呼应, 而是能够具有当代意义,“《家事》实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认识校园、认识孩子的角度。在热热闹闹的新生活运动里, 读者看到了一个有关冷清和寂寞的故事,在这些酷酷的新人类身上,读者触摸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所未能捕捉到的孩子世界的隐秘、脆弱以及渴望”⑥。在对《玉秧》的评价中,她对小说发生的空间“师范学校”在中国教育史上的独特象征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她着意提到小说中那所作为生活空间的师范学校。“在对中国现代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中国小说家的做法大都是将这些女性位移进现代学校空间,进而完成自己对现代中国的想象。事实上,不只是女性,整个现代中国对‘新青年’的想象都是在学堂/学校空间中完成的。启蒙知识分子们看重的是现代教育对一个人的塑造——无论如何,学校都被认为是一个启蒙的神圣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看《玉秧》,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⑦这样的分析打开了理解《玉秧》的另一个通道,也使得《玉秧》找到了文学史的位置。这一进入的视角与张莉对现代文学史、文化史、教育史的深入了解密切相关。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玉秧》、《家事》的独5最新资料欢迎阅读到解读之外,她对毕飞宇小说的地理世界和精神世界也进行过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