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应急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_第1页
气候变化对应急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_第2页
气候变化对应急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_第3页
气候变化对应急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_第4页
气候变化对应急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年初,南方一场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让整个中国刻骨铭心,大雪封住了山川道路,也几乎冰封了半数国人回家的脚步;4月到5月的南方持续大雨来势凶猛,让广西、湖南等应急和救灾工作陷入了紧张之中;进入夏季,阶段性干旱便成为我国北方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在感受着异常天气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人们也在对这些异常气候事件发生背后的原因深入探究,对自身应对灾害天气的能力有着深深担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国家和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明显增加,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重视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高度重视的任务。一、直面事实积极应对随着对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从成立以来已经出版了4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适应和减排进行了科学的评估,使对全球变暖的事实的可信度逐步提高。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过去1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C。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的平均温度是近500年中平均温度最高的,也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许多地区热浪频繁发生,强降水事件和局部洪涝频率增大,风暴强度加大。尤其是70年代以来,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特别是非洲地区)的干旱更频繁、更持久、更严重,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台风和飓风强度增强,强台风频率增大,由70年代初不到20%增加到21世纪初35%以上。从几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例子看出气候变化的影响:2005年,美国“卡特里纳”超强飓风,造成1700多人死亡,1000多亿美元损失;2006年,南美首次出现强飓风,海湾首次出现强气旋;2007年7月,英国出现了200年一遇暴雨,60年一遇洪灾;2003—2007年,澳大利亚降水持续偏少,遭遇近1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我国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近100年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升高1.1C,升温幅度略大于全球气温增加的幅度。自1997年以来,我国的年平均气温连续11年高于常年平均值,其中2007年我国的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近50年来中国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20世纪至80年代降水量偏少,近20年来降水又呈增加趋势。中国年降水量趋势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1956年到2000年,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增加了60至130毫米,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的年降水量有一定程度增加,但是华北、西北东部、东北南部等地区年降水量却出现下降趋势,其中黄河、海河、辽河和淮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从1956年到2000年约减少了50至120毫米。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未来全球气候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根据众多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的平均增温为1.1C到6.4C,海平面相应上升0.18〜0.59米。在未来20年中,平均每10年气温大约升高O.2C。即使所有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浓度被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上不变,气温每10年也要上升大约O.lC。如果21世纪内排放温室气体的速率不小于现在,将导致进一步的变暖,并且会造成地球气候系统的诸多变化。这些变化使中高纬地区降水可能增加,多数热带和副热带大陆地区降水量可能减少。高温、热浪和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很可能会持续上升。台风和飓风风速更大、降水更强、破坏更严重。洪水发生频率提高,部分地区可能发生从未有过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既然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事实,而且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充分认识和直面气候变化,加强对气候变化规律探索和认识,正确进行有效应对措施。像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现有资源,普及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灾害求助和应急避险机制,努力减缓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积极防御气象灾害二、认识压力迎接挑战2007年2月,“13级大风吹翻火车11节列车”的新闻迅速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历史上,有不少罕见大风的记载,但真正能把火车吹翻的却鲜有听闻,这场大风一度成为极端天气的代表性事件。同年7月,济南暴雨,黑色三小时再次把人们置于一种对天灾的恐惧之中。可能没有人能想到,一场3小时的暴雨,竟罕见地使济南市的中心城区几成泽国,34人因此而丧生。2008年年初,我国大部尤其南方地区遭受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经济损失之大、受灾人口之多为近50年来同类灾害之最。同年夏季,珠江流域和湘江上游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长江中上游和淮河流域出现强降水,局地暴雨成灾。这些事件所引发了广泛讨论和思考。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70%以上,每年受台风、暴雨、冰雹、寒潮、大风、暴风雪、沙尘暴、雷电、浓雾、干旱、洪涝、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病虫害等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2007年,我国气候异常多变频发、气象灾害种类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与往年同期相比偏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将加剧我国北方地区的干旱与南方地区的洪涝。未来气候变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将继续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的农牧业生产、水资源供需、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沿海地带等的影响更为显著。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较为敏感的行业,也是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由于气候变化农作物生育期提前,发育加快,生育期缩短,同时温度的升高进一步加大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使作物水分亏缺加大,致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5%-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棉花、大豆、花生等主要传统经济作物也面临相应减产。另外气候变化对我国有关重大工程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长江流域上游降水可能增加,引发三峡库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不大,但气温升高对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的影响不可忽视。未来青藏高原气温有可能变暖,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会进一步退化,影响某些地段铁路路基的稳定性。气候变化对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某些树种的生长率将提高,但部分工程区内的宜林荒地和退耕地可能逐步转化为非宜林地,“三北”地区、太行山、干旱、干热河谷地区的环境可能变得更为恶劣,造林更为困难。未来100年全球地表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已成定局,我国防范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气候变异导致极端水文气候事件的频次与强度增加,对长江三峡水库等重大工程防洪调度运行带来新的风险。由于气候变化,千年一遇洪水的频率极有可能变为百年一遇;百年一遇洪水的频率就会变为50年一遇甚至小于50年一遇,对三峡这样的大型水库而言,水患风险极大。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要有充分认识,我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防御,要切实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摆在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和优先位置,重视和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措施形成机理研究,迎接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风险,化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三、掌握规律因势利导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最直接现象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做好研究分析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全球变暖为什么会导致更频繁和更极端的天气事件呢?这是由于较高的温度导致较高的蒸发和降水速率、更频繁的热浪、较少的寒冷极端事件、以及通常更多能量的风暴和其他极端事件。如高温热浪会使区域干旱增加;极端降水事件会造成局地强降水灾害加重,从而增大洪涝风险;雷电、强对流可造成局地灾害的多发;强台风发生频率增加,可影响海上作业和航行……随着全球变暖,高温极端事件将变得更为频繁,突发降水将在更短的时间内光临。另外,气象灾害及其衍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断增多。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数值模式进行模拟试验,期望通过这种研究可以更多的了解气候的变化,使模式可以提供关于这种变化的方向和重要性的有用线索,但是由于所涉及的过程很复杂,因此还很难用当前模式来准确地预报极端值的变化,还需要全球的科学家一起努力。从近两年的情况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越发增多。2006年8月10日,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我国,近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2006年夏季,重庆遭遇了百年一遇特大伏旱,四川出观1951年以来最严重伏旱。2007年2月27日,长江重庆主城段水位已降至零水位以下0.74米,为1892年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低水位。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大部尤其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灾害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1亿多人和1100多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这次灾害也对我国的南方的电力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08年5月26日至6月19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了四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广东、广西部分地区降水总量超过百年一遇,珠江流域和湘江上游发生较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强降水还使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等造成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美国密西西比河决堤,锡达河水位打破1851年以来最高纪录。2007年6月份印度季风爆发前,高温热浪袭击了南亚,巴基斯坦南部出现51.6°C的极端高温,创下了1929年以来的新记录,致使巴基斯坦和印度307人死亡。欧洲也未能避免热浪的侵袭,6、7月份欧洲中部和南部最高气温普遍超过40C,其中意大利最高气温高达45C,塞浦路斯出现了创纪录的42C,造成人员死亡,还引发了山林火灾。美国西部的多个州,不少城市突破历史同期高温纪录,最高气温高达47C。高温热浪和干旱还导致美国西部发生了森林火灾全球变暖,温度升高是不争的事实。极端事件到来前还是预兆的,我们要不断分析研究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工作,未雨绸缪,进行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做好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四、做好极端天气气候条件下应急工作几点建议对于自然灾害的防御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反思抗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的过程,分析未来我国防御极端气象灾害的严峻形势,切实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的战略要求,加快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御极端气象灾害体系和机制。为此建议:(一) 建立完善的极端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快制定重大气象灾害的政府专项应急预案,特别是制定防范低温雨雪冰冻、台风、暴雨、大雾、大风等极端气象灾害的国家应急预案。(二) 完善应急预案的启动机制。在灾害尚未发生或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或未造成大的损失之前,根据灾害预测评估,提前启动应急预案或紧急响应,而不能仅按照灾害损失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才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或紧急响应,贻误抢险抗灾有利时机,导致抢险救灾难度增大、成本提高。(三) 建立多灾种早期预警机制。综合考虑各种天气气候要素及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影响,加快建立我国多灾种早期预警机制。(四) 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区域联防的防灾机制,使各方面的力量经过有机协调形成全力,提高应对能力。(五) 尽快出台《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防御重大气象灾害中的职责和义务,从法律法规上规范和强化重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灾害应急响应、重大工程设计建设和城乡规划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建议国务院成立防灾减灾的统一指挥常设机构,统筹调配各方面资源,强化对全社会和各部门、各地区应对防范重大灾害的领导。(六)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应对效果。面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我们应当把防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气象灾害,作为减灾防灾的重中之重,分析和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长期变化规律,加强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深入研究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开展全国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加强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尤其是要组织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公共卫生的影响及适应措施的研究。研究工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面临的干旱、洪涝、风雹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特别是连片、连年干旱的自然风险。密切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