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_第1页
学校文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_第2页
学校文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_第3页
学校文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_第4页
学校文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文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龚珮珮一、当前营造学校文化的必要性1、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与学校文化存在相互依托和促进的互动关系——

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提出挑战,成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

2005年秋季,中小学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1)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基础”;2)新课程强化人格教育,关注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新教材、新课程的文化创造者;5)新课程突出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网络,建设信息库,从根本上来说,要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行,抵制信息垃圾和污染。2、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底气。学校文化形成一种“文化场”,形成一种稳定的学校心理现象,它对“场”中的每一个成员施加一定的“力”和“能量”,施加无形的、潜在的影响力和制约力。3、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师群体与教师文化

教师职业的特征:以人的方式教育人

内涵: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目标:学生成长、自我进步、社会发展

要求:做永远的思想者、学习者1)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化是动态的,螺旋上升的,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是有阶段性的。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1)师范校学习(奠基阶段、取得师范文凭)2)入职到合格(准备阶段、具有任职资格、1—2年)3)合格到成熟(适应阶段、关注教材教法、2—7年)4)成熟到稳定(发展阶段、形成某种风格、5—12年)

5)稳定到骨干(创造阶段、成为教学能手、10年以上)2)教师专业化的构成:(1)专业态度:“师爱”与“师魂”——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a.专业理想:对成为成熟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向往和追求。b.专业情操:理智情操(光荣感、自豪感)道德情操(责任感、义务感)。c.专业性向: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2)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历史与发展)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科知识)

文化类知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3)专业技能: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技巧—指引导学生参加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与学生注意力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的技巧。(导入、提问、分组活动、运用媒体、沟通、表达、板书等。

教学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能力,应用现代化信息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行动研究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自我监控能力等。

新生代教师的内涵: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关注世界最新教育发展研究成果;有较宽泛和深厚的学术水平;有亲和力;有较强的外语水平;能整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会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教育教学(从讲课到教学;从表现教师到表现学生;从以课本为出发点到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3)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每个教师都有专业发展的权利)

(1)校本教研:“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教研。

校本教研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的实践形式,也是一种学校组织文化。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把教学实践与研究密切结合起来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特征:a微观研究b应用研究c现场研究d行动研究e本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专家只起辅导、指导作用)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王湛副部长校本教研的模式: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教师与专家对话)(教师与同行对话)(教师与自我对话)

通过学习分享体验某教师按计划上课该教师再上课形成理念高地同事、研究者看课再共同研讨修改切入课例设计计划共同反省修改计划

把过程写成报告

教师以行动促进专业发展:

听中学、做中学,行动之中求发展。“弄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出的东西说出来,说出来的东西写下来!”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四川桐梓林小学)

听(名师)走(观摩)学(自学)抓(技能)练(训练)(2)教育教学反思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心灵的沟通。”——朱小蔓所长

反思是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专业素养发展的过程,是进行创造性劳动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学校要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营造全员反思氛围。

教育教学反思的途径:

a、课后的反思:

教师课后及时记录有价值的内容,与听课者共同反思、交流、讨论、碰撞。

b、案例研讨中的反思:

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案例的对话、辩论、探讨、合作,张扬优势、共享智慧、清晰迷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广泛的学习共同体。

c、帮学中的反思:

教学骨干与在教学观念和能力上相对较弱的教师结对子,定期听课、说课和上示范课,共同探讨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开展课题研究,问题探究、教法研究等。

d、说课中的反思:

课前说课:重点说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方式;课后说课:重点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点上分析教学得失,审视与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探求新的发现。

e、教科研中的反思:

教师写反思日记、参加课题研究等。(3)案例教学与教育案例

A、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讲授教学相对立。它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是创造潜能的诱发。案例教学是一种智慧的教学。案例通常是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经过改编的。

1918年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首创案例教学法。哈佛商学院目前用于教学的案例有6000多个,全部来自世界各国经济和企业的实践,实有其事,其中1/3是近3年发生的。美国500家最大的财团的决策经理中,2/3是哈佛毕业的。B、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是指提供教师或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事例。

撰写教育案例的作用:1)促进教师教育反思“照镜子”、“过电影”,一览无余地再现自己的教育事实。

2)推动教育理论学习要透彻分析教育案例,必须要有足够的教育理论支撑。

3)形成教育研究成果教育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可信的教育研究成果。

4)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反思、实践、研究、观察、思维、创新等能力。

撰写教育案例的一般要求:

1)目的要明确每一个案例的撰写要能反映某个问题;

2)内容要真实要描述一个从实际中来的、真实的、较为复杂的故事,即使有修改,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3)情节要完整要有背景、时间、地点和较多的主要人物的直接言行但要恰当取舍,语言精炼;

4)观点要隐含案例反映的观点不能直说,要引人入胜,启人深思,具有使人思考、品味、争论的余地。教育案例评析的一般要求

1)理论实际紧密结合不就事论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的分析。

2)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当前,贯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基本精神。

3)分析务必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讲空洞的大道理,而应针对具体案例进行评析。

4)阐述意见突出重点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分析,论述时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校长专业化

指在整个专业发展生涯中,校长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从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成长为一个教育专家的发展过程。校长职业化:

(职业校长不同于职务校长)职务校长的主要任务是管理,管好学校。职业校长不仅要管理好学校,还要把学校作为服务性产业推向社会,会服务、会经营、会公关、会参与教育市场的竞争。职业化校长的五方面素质: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服务意识和服务热忱、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事业意识和产业意识、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

学生群体与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校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定的文化环境,是学生的主体精神。内容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文化、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弱化的主要根源,一是学校教育重智轻德,重课堂轻实践,素质教育任务艰巨,教师师德有待加强。二是国际敌对势力争夺接班人,进行文化渗透;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我国有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因素:

1、教育功能的德智失衡2、望子成龙的重心失误3、文化市场的审美错位4、网络信息的监管乏力

消除障碍因素的有效实施对策:(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1、矫正教育指挥棒的指向2、匡正家庭教育的成才观念3、完善网络短信管理机制4、净化文化市场

关注八种环境:学校家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众传媒文化市场互联网通信工具社会文化场所学校加强德育:

1)德育内涵要突破狭隘,要面向人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把全球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在教育内容上体现出人类文明的共享性,同时抵制腐朽没落文化的影响。

播种良好的行为,拥有良好的习惯;播种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的性格;播种良好的性格,拥有良好的命运。

2)德育方法要有实效,不能简单化、形式主义

3)德育评价要与时俱进4、加强农村教育的需要

我国有8亿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4%。03年9月19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办好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村教师队伍的“四困”:困惑:观念与实践、口号与行动的矛盾;困难:知识陈旧,信息缺乏,手段老化,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有的缺乏进取精神、师德;困扰:管理、人事、进修、科研等方面的形式主义;困窘:生活、工作上没有得到合理的待遇、合法的保障。形成农村学校文化,打造经济欠发达地区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以品牌吸引优秀教师借外力整合师资队伍

强人文柔性科学管理重校本行动提升素质1)国际农村劳动力走向:(1)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的第二、三产业及其他部门;(2)到有农村空间的发展起来的新兴小城镇从事非农产业;(3)留在农村当现代农民。(2003年我国有1.139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占农村劳动力的23.2%;人均年收入为3768元,对农业的收入贡献上升8个百分点,达到40%。)2)对农村教育的定位:(1)预备劳动力教育定位——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加强能力教育及技术教育。(2)现实劳动力教育定位——发展农民成人教育,建立农村教育体系。二、学校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多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脉。

学校文化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

学校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亚文化现象。优良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是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北京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交通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厦门大学)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志、当必有成(立信高专)健正敦厚(曲阜师范大学)格物致志,求实求是(格致中学)文化立校、能力立足、美育立身(嘉定二中)求趣(向阳小学)为孩子们编织幸福的童年(一师附小)(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才干、健壮的体魄、活泼的个性)凸现东方文化,尽展现代气息(城厢小学)办学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素质教育的质量为生存校风:把激情投入工作把希望撒向学生班风:把书声留在课堂把欢声留在校园教风:我教我学,我学我教学风:乐学、想学、主动学(48期学员、贵州省赵山希望小学)

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习惯。学校是心理学的实验基地。(辽西山区辽宁锦华学校)小结:1)学校文化既反映主流文化,又具有独特性;2)既有学校长期积淀的文化,又有沟通外界的时代特征;3)是一种可以有意设计、促进和引导学校发展的文化。

三、学校文化的构成

1、物化文化:校舍、设施、环境等硬件建设(表层)

“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环境相互作用进程中更新自我”“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

走廊文化:

校园文化的“流动大屏幕”办学特色的“形象展示墙”课余活动的“快乐新天地”校史发展的“新型教科书”

2、行为文化: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人际相处(浅层)

1)人际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学校与家长关系等

师生关系——北京调查青少年认为可以说心里话的人依次为:母亲31.9%同学23.6%父亲14.4%朋友13.7%教师4%被调查教师中50%认为所在学校有体罚、挖苦、讽刺学生现象;被调查家长中50.4%认为孩子的自尊心或多或少被老师侵害过。

师生关系不理想的原因:1)观念——师道尊严2)应试——成绩是学生的命根、教师的法宝3)师德——教师自身的不良品行

“优秀教师热爱青少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他们的成功在于相信人的价值,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优秀教师知识和技能标准》师生情感交流的艺术:1)倾听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甘露2)微笑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土壤3)对视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阳光

人爱美,但无疑;自然美,人心怡;美之过,人心虑。

红手指,银脚丫,头顶彩虹绿红蓝。鞋跟高,衫裙短,不怕牺牲,只为时髦。嗲,嗲,嗲!

柳眉浓,香袭远,秋娘自愧妆不如。丢魂魄,失风雅,青楼遗风,不成体统。羞,羞,羞!

物相宜,情自然,淡妆素描最风流。重神韵,多内秀,春去秋来,总为人师。善,善,善。

2)日常行为: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代表学校形象,学校应加以规范。

3、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内层)现行学校制度的弊端:分数管理、形式主义、唯权唯上

4、精神文化: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群体意识(深层)校风、教风、学风、班风、队风等

小结:1)物化文化是载体,行为文化是外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