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名家谈如何读懂《老子》《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传下来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数十家之多,如果搜罗广泛一点,也许可达到百家以上;其文字也达到了数百万字,好像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而各人的说法,又各不相同,似乎有了“各家老子”或“老学的各家”。南怀瑾谈如何读懂《老子》南怀瑾:国学大师,知行合一。阐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的,发扬道家思想最透彻的,则是庄子。庄周所著《庄子》一书,唐玄宗时代又尊称它为《南华经》。其中所论辩的道理,在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对历史人物的建功立业乃至对个人修养——修道、养气,以及立身、处世等等,都有大用处。这不只是指《庄子》的内七篇而已,事实上,几千年来,历代所偷偷运用庄子的学术,都取《外篇》和《杂篇》中的精华。因此,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挥得光辉灿烂的,亦就是道家的老庄之学,尤其是《庄子》的《外篇》与《杂篇》部分最多,这是研究老子之前,也必须了解的一项事实。
曾仕强谈如何读懂《老子》曾仕强:著名东方管理专家。《道德经》是高难度的、高难度的!光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你就搞不清楚了。他先说不能说,然后才能说。年纪小的时候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不高,懂不懂无所谓,你让他背,他背就记住了,记住了将来到了十几岁二十几岁以后,他就会把那记住的东西吐出来,跟牛一样吐出来。然后来嚼嚼嚼……,他才有东西可嚼嘛。熊春锦谈如何读懂《老子》熊春锦:当代著名道学研究与实践者。首先得将我们的身和心调整到符合道与德要求的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之中,再来学习和实践“道德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将它的深刻的内涵解析出来,并且加以吸收和转换。学习《道德经》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把道德落实在一言一行之中,就是要知行合一。中国祖先们留给自己后代的经典,都是智慧的结晶和天人合一的学问。经典是人间绝学,只要诵读它们,并且长期坚持不求甚解的“素读”,那么经典中所设置的“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两大特殊性的教育功效,就会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对任何人的心智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张戬坤谈如何读懂《老子》张戬坤:中国交龙书院院长,知名儒释道研究者与实践者。老子既是一个历史记载的真实人物,而且又是有许多不可思议之事的神秘人物。就拿他的年龄来讲,据说他大概活了160多岁或更长,《史记》记载,他不知其所终,出了函谷关不知道走哪里去了。但有一点,从《道德经》的内容来看,他是一个对“道”了解体悟得非常透彻的人。他所阐述的一些内容从现在看来有好多是不同层次的科学规律,这样讲也只是我们现在的认识。他所认识的层次,他所认识的世界,从整个人类文化范围中看,达到他那个境界的哲人是非常少的,除了佛陀那样的大智慧,别人确实没有认识到他那么深的层次。他所了解的一些现象和事物的本质,唯独和佛经中的许多内容能够相关联起来。因为“大智慧的人”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互相认识和印证,这就是《妙法莲华经》中讲的,唯佛与佛才能知道“诸法实相”的如是本末究竟的道理。要认识“道”的状态和属性,就要达到老子的那个境界和层次上的人,才能认识老子的认识。《老子》五千言的中心是描述道的存在和认识,道的存在状态和道所体现的不同层次的特性,成为《老子》研究的中心课题。如何认识道的“状态”和其特性,首先要从认识的观念和认识的信息通道上突破其认识的障碍,才能真正认识老子讲的“道”和“德”。认识《老子》的障碍,来自我们不认识老子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提取信息的通道。我们习惯于用我们的思维方式来衡量老子,来认识老子,以我们所具有的状态、层次、境界、感受、印象、知识、观念、方法来揣测老子的思维和认识,这是我们认识观念上的错误。认识老子、研究老子至关重要的是尽可能达到老子所处的状态,才能体察、体悟到老子的境界、层次的感受,也才能领会到老子所讲的真实含义。如果只从文字、字意上理解,就犹如瞎子摸象,聋子听乐,乱猜乱摸,那我们是无法认识老子的。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认识上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思维模式的框框,即研究对象的客体和认识主体的“天然”分离,致使起步即乖,入手就错。根本原因是违背了宇宙本是一体,不存在主客对立、天人分割、内外界限。只是因人虚妄的极性观念,以“我”为参照,导致二相分别而形成的结果。事实上不同层次的认识,要用不同的认识方法和不同的信息通道来达到。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以及主客体分离的认识方法,对我们认识物质世界表象规律的层次是适用的,但要研究、认识更深层次的规律和状态,尤其是能量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状态和规律,这种主客体分离的方式就不适用了,必须用主客体合一的状态才能认识。不同层次要有不同的认识方法和认识状态,而且不同层次和不同状态所认识的表述、表达也是不相同的。《老子》开宗明义讲的就是如何认识道和如何表达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一章)道,用极性的思维和极性的语言是无法表达(可道)的,因为道是非极性的宇宙本体,它原本是无相的一相,不存在极性的两端对立,而我们处于物质世界受极性观念制约的人,只具有极性的认识和极性语言的交流,所以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所认识与表达的事物,必然带有极性的烙印而与道非极性的状态、属性相乖违,故二相认识的结果,必然是“非常道”,“非常名”。由此可知,用极性的言语表达(可道),用极性的名词命名(可名),是无法认识非极性状态和属性的。老子讲的“常有欲”和“常无欲”是作为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状态,“观其妙”和“观其徼”是讲被认识事物的层次和境界。这里讲的“欲”不能只局限于欲望的欲,是指用五官反映的认识状态,是讲认识的方法和思维的方式。当人们用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体系(有欲)来认识事物时,这种“有欲”的状态可以认识道所体现的外在展开和显化(徼),“而无欲”的认识状态则可观察到道本质的存在状态及其属性(妙)。道所体现的外在展开和道本质的存在性状,都是道自身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称谓(同出而异名)。要以不同的认识状态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认识道内在和外在的同一(同谓之玄),而且随认识的状态和认识的方法不同,所认识的层次也不一样。主客体融合状态愈是同一,所认识的层次就愈深(玄之又玄),直到人们认识了“思维认识”本身的“认识”(知见无见,无认识的认识)时,才能打开“众妙之门”,也才能领悟到“众妙之门”的道。我们的语言是描述主体和客体分离层次的表达工具,是具有时空观念认识层次上的信息交流方式,所以用语言只能描述主客体分离的极性认识层次。随着主客体的统一,认识层次的深化,用语言来描述所认识的非极性状态就愈来愈困难了。当认识“众妙之门”的道时,用语言的表达就无能为力了,所以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和佛家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同一个意思。所有的感官反映都是人的大脑中枢处理过的信息感受,也就是我们“有欲”认识状态所认识到的“徼”。眼、耳、鼻、舌、触等认识手段和提取信息的通道,以及我们逻辑思维的方式(意识),都以主、客体分离为其认识的根本前题。这种认识状态的认识方法与我们感官的反映有关,和我们大脑的中枢处理信息的功能有关。提取信息的通道和处理信息的功能差之毫厘,我们对客体认识的结果就失之千里。所以,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指状态和属性),只是我们感官系统处理所得到的不同感受而已!五官感觉和逻辑思维的“有欲”认识状态是我们认识的通道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认识。这种“有欲”的认识只能“观其徼”,不能“观其妙”,因为我们“有欲”的思维和认识功能本身是属于“徼”的范围。故只能得到“徼”层次的现象和其认识。所以说,人类所认识的世界,是于人类认识通道的处理功能相关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章阅读心得体会15篇
- 春节安全通知范文汇编9篇
- 电厂街道虚拟敬老院建设实施方案
- 文艺简短的离职感言7篇
- 2025年党支部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 培养良好沟通技巧的技能训练
- 攀登者观后感(集锦15篇)
- 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演讲稿范文600字(26篇)
- 科技助力下的城市内涝防治实践案例分析
- 跨学科视角下的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路径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48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采暖空调节能技术》课件
- CONSORT2010流程图(FlowDiagram)【模板】文档
- 游戏综合YY频道设计模板
- arcgis软件操作解析课件
- 中兴ZCTP 5GC高级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小学科学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 MCNP-5A程序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