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_第1页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_第2页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_第3页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_第4页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学问已经积累了一

些感性的阅历,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分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相识简洁的路途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依次进行编排,供应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分辨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育学生分辨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相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分辨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洁的路途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途。

第1课时相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相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分辨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分辨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育

学生的视察实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

3.在视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分辨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

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23年的奥运会在哪里实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傲慢,也是

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开心体验,探究新知

1.视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望见了哪些建筑物?情愿当小导

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相互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知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

样去我们的操场上相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

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

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

其他同学视察和发觉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四周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日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根据4个方向视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知大家。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第2课时绘制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沟通,使学

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育学生的数学实践实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育学生仔细视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打算: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运用校内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挚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状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内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内示意图。

3.小组沟通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晰?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沟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洁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内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内。

板书设计: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3课时看简洁的路途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洁的路途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途。

2.培育学生的辨别实力和数学实践实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渗透思想品德教化。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洁的'路途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途。

教具打算: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生疏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假如小明问的是你,你能精确的告知他行走路途吗?

二、新知探究

1.图上只标明白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分辨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挚友告知小明的路途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知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

吗?

3.依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途,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晰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知问路人行走的路途。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分辨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长

介绍四大独创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学看路途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途

第4课时相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分辨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学问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难点: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分辨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找寻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学问。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日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内中的操场上,打算接着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学问。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运用方法,增加民族骄傲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沟通预习1收集的资料,老师赐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独创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独创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依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依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内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相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内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动身,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动身,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内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探讨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分辨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化课本(试用本)三年级第一学期P54—55

教学目标:

1、初步相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

2、会推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视察、思索、和动手折的过程中,相识和找出对称轴,发展空间想象实力。

4、领会自然界的奇妙与对称世界的奇妙,激发数学审美情趣,领悟数学美。

5、通过小组协作和沟通活动,提高协作学习的意识和探讨探究的爱好。

教学重点:

通过视察、动手操作,初步相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按对称轴将轴对称图形画完整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阅历,引入新知:

1、出示图片

2、问:这些图形美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反馈:它们都是对称图形。

追问:什么叫做对称?

预设:1)左右相等。2)左右图形大小相等、形态相同。……

3、推断:上面的图形是不是从下面剪出的,为什么?

反馈:第一组是,其次组不是,因为其次组图形左右不对称。

总:生活中也有不少对称现象。

4、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图形也是对称的?

生:反馈。

找一找:打开袋子,找一找对称图形。

学生反馈。

预设1:1、3、5、6、7、8

预设2:1、3、5、7、8

2)问:你有方法证明你的.猜想吗?

反馈:对折。

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总:像这样对折后,左右两边图形能完全重合的叫做轴对称图形。

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巩固新知,相识对称轴:

1、拼一拼:用两个平行四边形平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反馈:

2、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用方格纸推断)

反馈:小火车并不是轴对称图形。松树和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

问:你是如何用方格纸推断图形是否对称的?

生:对准图形的顶点推断。然后数方格。

总结: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它的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我们叫它对称轴(板书)

三、数对称轴,拓展思维

1、找一找,数一数

沟通反馈。

问:视察表格你发觉了什么?

反馈:图形的边越多,对称轴就越多。……

2、做一做: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比一比谁剪的对称轴最多?

七、总结

今日,我们在课堂上体会了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八、作业布置:《练习册》P71—72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2条4条0条多数条1条

画轴对称图形要点:先找对称轴,然后找对称点,再连线。

七、总结

今日,我们在课堂上体会了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八、作业布置:《练习册》P71—72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2条4条0多数条1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相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学问,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推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2小时=()分60秒=()分60分=()小时

二、新授。

1、课题:相识年、月、日。

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问: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

2、相识年历。

师生拿出预先打算好的年历。

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视察一边思索,一边回答问题: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老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相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肯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

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3页有关平年、闰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确定闰年的方法:老师讲解: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55天6小时。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

强调: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需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1840190219441955

21001976198719942400

4、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三维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相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化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打算:每人打算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日,我们就共同来相识这个新挚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相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细致视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觉。

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细致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精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的确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许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劝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奢侈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知同桌的小挚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改变。

2、让学生小组合作,细致视察钟面,自主探究。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相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精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精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竞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惊慌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果吗?从这张成果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宁静,快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须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老师报时)

师:信任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子。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后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相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洁的计算。

3.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实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体验,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2、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千米、米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复习单位

师:这个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图册,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同学们视察一下,想一想这张地图册的厚度是多少呢?生:3毫米

师:那它的宽度有多长?生:7厘米

师:现在我把这张地图册绽开,现在它的宽度变成了多少呢?生:1米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三个长度单位,你能给这三个单位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一排吗?生:毫米、厘米、米(老师板书)

它们用字母如何表示?生:mm、cm、m(板书)

(2)生活中的mm、cm、m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生:蚂蚁,硬币的厚度

你觉得1毫米是长还是短?生:很短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指甲盖的宽度、回形针

你觉得1厘米是长还是短?生:短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红领巾

你觉得1米是长还是短?生:有点长

1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10米

10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100米

100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1000米(板书:1000米)

(3)引入

这是哪里?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今年开园了。

我们康城学校距离上海迪斯尼乐园大约有5()千米

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都太小了,今日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相识”。(板书:千米的相识)

2、相识千米

那1千米有多长呢?

这个1千米和我们1000条红领巾连起来的1000米有什么关系?一样长

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长呢?

(1)操场绕的1千米

你们去操场上跑步过吗?100米跑过吗?操场上的这一段直线跑到就是100米,整个一圈跑道是400米,想一想。1千米要跑几圈呢?2圈半

(2)直的1千米

想一想:假如走出校门,沿着康新马路往南走1千米能走到哪里呢?

11号线康新马路站

(3)竖着的1千米

想一想:假如把1千米竖起来,它有多高呢?陆家嘴金融中心聚集了许多高楼大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千米比这些高楼都要高许多,要2幢上海环球中心大厦叠起来那么高。也许须要300层楼那么高。

你觉得1千米长不长?长所以:千米通常用来表示较长的路程或者长度。

3、认知千米的练习

(1)填合适的单位

(2)请你改一改(练习纸)

小胖的爸爸妈妈在迪士尼开园不久,就带他去游玩了,小胖还特点写了一篇日记来介绍迪士尼。但是同学们看了这篇日记之后都偷偷的笑了,为什么呢?有错误请你帮助小胖改一改,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

(3)请你填一填(练习纸)

这是什么?中国地图,下面的这条线代表的是我国最长的河长江,上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他们的起源地是同一个地方就是时间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是最高的山峰,就是珠穆朗玛峰,你能填一填他们各自的长度和高度吗?(同桌探讨一下)完成练习纸其次大题

4、单位转换

(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里会运用到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小胖说:我去迪士尼的路上看到过2次,第一次是这。

但是没有千米啊,原来公里就是千米,是千米的另一种说法。

小胖说:其次次是高速马路上就看到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你看。

这个指示牌上没有千米啊?Km就是千米的字母表达式。

距离我们可以用路牌表示,还可以用数射线表示。

看到路牌的地方就是0,那下一个出口在哪里?A出口呢?B出口呢?

上海工业区呢?

1000米就是1千米,视察数射线1千米里有几个100米?

我们学校动身去迪士尼须要5千米?

5千米里有()个1千米,几个这样的1000米。所以,5千米=5000米

(2)一起练

8千米=8000米(8千米里有几个1000米)

7000米=7千米(7000米里有几个1000米)

2千米=20xx米(2千米里有几个1000米)

6000米=6千米(6千米里有几个1000米)

(3)自己练

2km=m5km=m

11km=m4000m=km

6000m=km28000m=km

8km+1km=m12km-6km=m

5000m-2km=m

5、总结

今日你学到哪些关于千米的学问?

评价

对比这张课堂评价表的要求,你觉得你这节课,上课表现得怎么样?能给自己打几颗星?请你说说看。

你的同桌呢?也请你来说一说。

板书:

千米的相识

很长

毫米mm(很短)厘米cm(短)米m(长)

1千米(公里)=1000米

1km=1000m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相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育学生视察、比较的实力及操作、表达实力和合作沟通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验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胜利感。

教学重、难点:

相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挚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允、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允、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允、公正的方法来教化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允、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挚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允、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允、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允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相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老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沟通,留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意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的例子?(学生沟通。)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挚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老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留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依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细致视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日,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共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分辨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相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视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实力,发展空间想象实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相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日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依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推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推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方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依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

(二)找寻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四周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特别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内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依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随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肯定的标准给这些特别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分?须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依据学生回答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沟通,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举荐一名同学发言。

3.反馈、沟通。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特别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依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须要老师给你们供应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特别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打算)。

信封里的四边形:

沟通、展示。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实力太强了,老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相识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学问?四边形还有许多学问,我们以后再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探究并驾驭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详细情境,在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并驾驭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结合详细情境,在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实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植树节立刻就到了,你们有什么安排吗?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细致视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依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4、探讨算法——20+20+20=602×3=6,20×3=60

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

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独立解决,全

班沟通)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

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学问?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本节课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并驾驭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有3捆树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小树60棵。

须要多少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0页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支配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详细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起先,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学问。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特别重视呈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意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根据先相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相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以及相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相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育学生视察、操作、概括实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驾驭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积

⑴情境导入

老师手中有两张纸,想请两名同学来进行涂色竞赛,看谁涂的快一些,假如是你,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请你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觉谁的面大一些

生可能说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觉谁的面大?

⑵、老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出示课件: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钟表表面的大小就是钟表表面的面积。谁还能举例说一说?

2、、通过封闭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现在老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大家请下来,请同学们细致视察。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像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

它们有大小吗?谁大?谁小?(生沟通方法)

像刚才我们探讨的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大小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你还能举例吗?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等等。

3、小结归纳面积的含义

谁能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师:物体表面或封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补充板书:或

二、动手操作,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一)相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设疑。

出示两个长宽各异,但面积相同的长方形纸,它们相比较,谁的面积大?(生沟通)同学们看法不统一了,用视察法更无法确定谁大谁小,用重叠法试一试。也不行,怎么办?谁来想个好方法?

2、请学具帮忙:那就借助学具袋中的学具在这两张纸上摆一摆,比出它们的大小吧!动手操作要求:请同桌两人,每人选择一个长方形,随意选一种学具来测量长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个长方形大?

(1)全班汇报沟通: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

A: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圆形摆,但由于原形没有全部覆盖整个长方形,不能确定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

B: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长方形摆,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不一样,也不能依据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关键是两人的标准不一样)

C:可能有的同桌都选用正方形来测量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一样,所以能依据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D:形态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师质疑:为什么不用圆形?

生展示时,老师不做评价,让学生沟通,质疑。(假如学生没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师可质疑,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没混着用呢?)

3、师小结:大家都认为要用同样的学具,也就是要统一标准。有的小组用长方形作为标准,有的小组用正方形作为标准,都比较出了这两张纸面积的大小!

究竟运用哪种标准比较便利呢?人们习惯上用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学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二)相识面积单位:

1、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国际上也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

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

3、汇报学习收获:

师: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1)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生沟通)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一厘米吗?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假如让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来?假如让你用它去量你的课桌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感觉怎样?太麻烦了?那么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适合量课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呢?(谁来说)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两人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课桌的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3)假如让你拿这张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的教室,你感觉怎样?(太麻烦了)老师这儿还打算了更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一张一平方米大的纸贴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大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计我们的黑板大约是几平方米?

三、表象运用,形成技能

1、做课本76页第1题,做完后沟通。

2、做课本76页第4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小明身高128()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华腰围6()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四、全课沟通,学问提升: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节课立刻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探讨却刚刚起先,老师给大家留下个课下小调查:除了今日学的,还有哪些其他的面积单位?把你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和你的数学老师沟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操作、想象等活动,会将三角形按边分类,并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量、猜、想象等活动进一步辨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3.在操作、辨析等活动中初步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教学重点:三角形边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教学打算:搭三角形的小棒、PPT

教学过程:

引入

师:看PPT,这3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生1:三角形

生2: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对啊,这些都是三角形,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按角来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今日我们接着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不过今日我们是按边来分类。

出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新知探究

动手操作:搭三角形

要求:(1)想一想用哪三根小棒

(2)搭一搭形态不同的三角形

探讨沟通,归纳分类

把搭的不同的三角形展示到黑板上

师:想一想,这么多三角形,你打算分为几类,怎么分?

生1:分三类没有边相等的分一类,有两条边相等的分一类,有三条边相等的分一类。

生2:分两类没有边相等的分一类,有边相等的分一类。

(假如没有学生说出其次种想法)师:指着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能不能说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生:可以

那你们觉得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几类?

两类:有两条边相等的分为一类,没有边相等的分为一类。

学习三角形的名称和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同学们想知道,这些三角形我们叫它们什么三角形吗?

(1)自学课本P58

师:没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通过练习,巩固概念

归纳小结:有2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这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做底,底所对的'角叫做顶角,腰和底所夹的角叫做底角。有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别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分类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名称,那这回谁能把三角形按边的分类来说一说:

三、动手操作,再次探究

1.等腰三角形可能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学生动手操作(2)上来展示(3)沟通

发觉:等腰三角形三种都有可能,媒体演示。

2.等边三角形可能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学生动手操作(2)上来展示(3)沟通

发觉:等边三角形只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媒体演示。

动手折一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发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师: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那能不能说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不行,因为还有不等边三角形。

总结

今日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要问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验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驾驭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加合作沟通的意识,体验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依次与其次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依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动身,让他们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索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爱好。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索,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事实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结合课件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相互说一说。

学生沟通。

把没学过的学问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学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育学生的估算实力和口算实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探讨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沟通、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学生探讨优化竖式。(重点探讨“+”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探讨沟通中不断完善,形成最终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驾驭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确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终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驾驭算法。

请同位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老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状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学问。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干脆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驾驭状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长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假如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探讨探讨。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习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习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学问的连贯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相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打算: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嬉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老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老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老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细致视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别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探讨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老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老师赐予嘉奖。

四、全课总结,回来评价:

老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起先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事,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爱好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老师要信任学生,赐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历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老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相识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验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索实力及用小数表达和沟通信息的实力。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学问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打算:米尺、打算一些有单价的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老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细致视察。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日要相识的新挚友———小数(揭示课题相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领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唤醒学生的阅历。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相识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较合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假如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视察图意,学生独立思索填写,再集体校对。

提问:视察第一组数,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2)“想想做做”第3题。

视察图意,独立完成。从这题的填写中,你又发觉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沟通(沟通分数、小数表示的既可以是阴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教室里课桌的长与宽,借助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从整数、分数自然过渡到小数,重视学问之间的联系,初步相识小数和理解小数,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二)自主探究,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铅笔5角,学生尺8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2、师:你能将商品的价格改写成用元作单位数吗?同桌沟通,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提问:为什么8角就是非常之八元?为什么0.8元的小圆点左边要写0呢?那1.2元和3.5元为什么就不写0呢?

3、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独立填写,集体沟通,选择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阅历中最常见的小数是商品价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运用人民币的经验。因此,这个例题的教学采纳了自主探究与沟通探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把几角或者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小数。由于学生大多具有实际体验,因此都能顺当完成换算。

(三)自学课本,在探讨沟通中进一步相识小数

1、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学问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找寻答案吧。(学生自学课本)

组织探讨: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老师随机板书)

2、练习

下面一组数据,说说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1)一枝自动铅笔的长度是1.6分米。

(2)妈妈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92.5元。

(4)小名家离学校有3.8千米。

(5)买2块橡皮要花0.8元。

设计意图:小数的'相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学问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学问”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适时地采纳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相互问答,再配以老师的适度讲解,符合学问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小数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沟通。

四、联系实际,应用小数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起先运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运用的历史吗?(介绍)

3、嬉戏:每位同学打算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嬉戏。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利用配钥匙和摆小数嬉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学好数学的主动情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育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解并描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暖和,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相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改变。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暖和,培育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改变。课程打算: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老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身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切照看下健康生长,你们爱自身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的家。

二、相识自身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身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老师给学生介绍自身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状况,谈谈自身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详细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挚友是在家人的`关爱下生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身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整理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当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老师先讲讲自身小时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长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身的调查状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沟通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身从中知道了什么?发觉了什么?

4、教化学生珍惜今日的美妙生活。

七、也谈我的苦恼。

1、老师:家庭是暖和的,是我们欢乐生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身谈谈与家长发生的冲突,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相互沟通解决冲突的阅历。

3、老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身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爱我,我也不喜爱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其次课、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欢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学校特色角等,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加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主动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改变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果,形成为学校感到傲慢骄傲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发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相识和对将来学校的神往。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欢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加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学校文化中,获得主动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看法,发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打算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学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学校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爱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身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身参加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竞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身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学校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学校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学校文化面面观”、“我最感爱好的一角”、“我给学校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绽开。

2)小组探讨,学校设计这样的学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驾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相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究并驾驭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相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相识。其次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育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实力。详细支配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留意挖掘几何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供应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标题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内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相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相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分,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觉并驾驭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减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阅历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化价值,使学生更好地相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实力。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需留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阅历是发展空间观念的珍贵资源。教材选择了很多与学生生活休戚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内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挚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