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_第1页
牛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_第2页
牛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_第3页
牛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_第4页
牛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原文]一般来说,当你开始阅读时,有五个方面。首先,你应该感到紧张。其次,我们必须了解严重疾病。第三,区分生死条件。第四,经典方剂和方剂。苟一有未备,不足以应世人之求。诚能明此五者,则可救而救,百中必无一失;即不可救而救,十中犹可望其再生一、二。此虽系医师之名,而实是东家之福,不必遂夸手段之高,无分贫富而渔利也。盖牛之得病,本与人殊,人有六脉,切之乃见,所以五脏六腑,井然①于弹指②之间,外感内伤,昭然于举手之际。至于物有口难言,无脉可按③,不过向畜牛之家,问其得病缘由,如何起止,目今症候,如何动静,还是延挨时日而后觉,抑或勃然凶恶而始知。令其牵到跟前,仔细一看,观其形象,察其声音,将手遍处捻摩,病之属内,病之属外,形象声音,自然毕见。则轻重缓急之形容,死生难易之情状,不得逃其鉴察矣。然后用药以疗其内,用针以救其外。而一身之内,四体之中,认症下手,工夫自可。注:①“井然”,形容整齐、有条理。②“弹指”,比喻时间短暂。③“无脉可按”,最好应改成“有脉难按”;因为“切脉”是中兽医“四诊”中的一种诊病方法。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对牛的诊脉资料流传较少,且牛脉不似马的明显,辨认脉象较难。但有经验的兽医在临床实践中,对牛也可以进行脉诊。其部位在尾腹侧中央、离尾根下面三节处的尾中动脉,可用不同指力推压和寻找取脉。还有的在牛头部下颌外侧、血管切迹部,觅取颌外动脉进行切诊的。[释义]初学诊治牛病时,主要应注意五点:一要问明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二要掌握病情的轻重、缓急,三要辨别疾病能否治疗,并推测预后是否良好,四要弄清诊治本病的难易诀窍,五要考虑针药治疗的具体法则,如果有一点没有准备做好,就不能满足饲养户的要求。只要确能弄清楚上述五点,那就是可治的牛一百头不会失治一头,而即使是不治之症,也可以十头能治好一、二头。这虽是兽医的名望,而实是饲养户的福气好啊!不必夸耀自己医疗手段高明,而不分贫富从中吹嘘取利。由于牛的患病,本来就和人有所不同。人有三关六脉,临床上可以按脉象进行切诊,从六部脉象的变化可以分候脏腑,借以了解其气血盛衰与正邪消长等情况,”短时间内就可以有条理地作出正确诊断,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完全依靠着手指的触按推寻而取得。而牛是哑口牲畜,不能自诉症状,脉诊又有相当困难,一般只好向饲养员详尽地询问引起疾病的原因,发病的时间和急缓,疾病的症状和发展变化过程等,将牛牵到跟前,仔细进行观察诊断,望其形神,闻其喘息,将手遍处触摸,通过这样的全面观察了解,那就对疾病的类型,是寒是热,是虚是实,在表在里,自然可以得到正确判定;而病情的轻重缓急,是否易治难治,以及预后的测断,也都随之而洞察了。然后对病牛辨证认病,选择内服汤药或外取针灸治疗,就全凭兽医从实践积累起来的诊断经验而定。[按语]中兽医和中医是同一理论体系,同样强调“整体观”和“内因论”,‘在临床上运用“四诊”和“八证”来诊断疾病,辨明阴阳,采用针药结合进行有效治疗。但人医和兽医毕竟各有其医疗对象,也各有其特殊性。原书作者傅述凤氏在本文中,就很率直地谈到了“四诊”(望、闻、问、切)的“切诊”问题,摆出了兽医医疗对象的特点是:“有口难言,无脉可按”。因为兽医的诊脉部位“寸、关、尺”决不能和人医那样放在牛或马的前肢腕部,一是兽医要蹲下去,二是有被踢、被踩的危险,于是只好把诊脉部位定在牲畜踢不着的地方,如马的颈部或牛的尾根部,当然这是“有脉难按”的。所以本文强调“望”诊,其他“闻、问、切”三诊,只是作为辅助诊断而已。这是客观现实所造成的,不能和现代农村兽医都会有体温表、听诊器等来相比,更不好依此而来有所苛责于前人。[原文]逐节条陈而加考证:试以两耳要言之,看蔫与不蔫④,扇与不扇⑤。凡牛始初发病,其耳必蔫不扇。或左冷右热⑥,外感则冷,内伤则热。又曰寒则发冷,燥则发热。或尖冷根热,初起病轻,耳根尚热,挨到通耳俱冷,乃至至冷,病必重矣。时往上竖,此是胀攻内外,心风发狂之症⑦。时又下垂,此是受寒受湿,心怯胆颤之症⑧。注:④“蔫”,为软倦下垂之意。如牛有病,则两耳松弛下耷。⑤“扇”与“蔫”字义相反,健康牛常是两耳扇动灵活。⑥“左冷右热”,疑原书有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最好更正为“时冷时热”(即寒热往来)(多为风寒在表或半表半里证)较妥。⑦“心风狂”症是精神错乱、发疯发狂之症。古入常把这类病列为邪症、风症,多数是神经中枢的疾病。牛因外受热邪,或内有积热,而热极生风、生痰;风、火、痰热上扰心神,出现狂躁不安、惊惶吼叫、气促喘粗、狂舞乱跳、撞物伤人,舌底赤红等神志错恐的病证。治宜清热祛痰、安神定惊。方用《牛经》与本书的“镇心散”或“清心散”。⑧“心怯胆颤”症,似是《牛经》中的“劳伤心血”,又称“拖犁力弱痿”病。主要原因是使役过重,饲养失宜,致使气血耗损,倦怠无力。治宜养血安神,补中益气。《牛经》用“杏仁散”,本书用“养气助脾汤”施治。[释义]现将各部份观察内容分述于后,并加以考证:试以“两耳”而言,先看牛的两耳,是耷垂还是扇动。牛初发病时,其耳必是松弛下耷,不能灵活扇动。以手触摸牛耳,健牛常觉温暖;如发现其耳“时冷时热”则多为病态。若耳尖、耳根部均热,是为热证;如耳尖、耳根均冷的,多为寒证。而耳尖冷、耳根热的,病势尚轻,待到耳尖、耳根俱冰冷的,表示气血败绝,病多已入危境。两耳时往上竖的,多是内外热胀,出现心风狂症。两耳时又下垂的,乃因受寒、受湿,使体弱心悸,浑身颤抖,多为劳伤心血症。[原文]次屈其尾,连松几节,松一节病必轻,若至三节、四节,病必重矣。担⑨之过脊不过脊,一沾微恙⑩,其尾必蔫,担之无力,不能过脊矣。或夹在胯11裆,心寒怯冷之症。或时向上撬12,胀气充满肠胃,并两便作急,以及腰子之胀,乃有此形。注:⑨“担”拂也。健康牛尾端骨节联结紧凑,拂之有力可过背脊;当病情严重时,则松弛无力,不能担之过脊。⑩“恙”,疾病也。11“胯”,原书作“跨”,更正。12;“撬”举也。[释义]诊断牛病时,常曲弯牛的尾端。有病的牛,其尾多松弛无力,如松弛一节,病情尚轻,若松至三节、四节,则病势严重。再者,观察牛尾能否担拂过脊,如一有疾病,其尾必软倦下垂,拂之无力,更不能拂过脊梁。或有牛尾缩夹在胯裆的,多是脾胃虚寒之证。或见牛尾时向上举的,肠胃过度胀满,想排便而又排不出来,以及腰子胀病等,会出现这种症形。[原文]再捻其皮,或松或紧,皮紧则胀在外,皮松则病必在内矣。掣与不掣13,癀多则皮掣,无癀则不掣。还是枯搞,病甚日多,皮枯而死,自然逐渐憔悴枯搞矣。还是麻木,沉沙闭汗14,血脉不通,故有是症。注:13“掣”,揭也。指用手将皮肤拉起放下后,健康牛有即刻复原的弹性,而病牛则弹性降低。14“沉沙闭汗”,即所谓之“闭症”,似系牛常见的外感病(伤风感冒)。因外邪突袭,毛窍闭塞,内热不能外泄,而成此症。其病状为鼻头无汗,全身寒颤,鼻流清涕或咳嗽,脉浮紧,舌苔薄白。治宜解表、宣肺、散寒,本书中载有针治沉沙闭汗法。[释义]皮毛的润泽光滑或焦枯无光,与牛体内的气血荣枯有密切关系。诊断牛病时,用手将皮肤拉起放下后,触摸它的皮肤松紧情况,皮紧的多为外有胀气(如本书中的连贴胀和腰子胀等),皮肤松弛的则为气血虚弱、营养不良。皮肤能否掣起,反映出有癀、无癀,癀多(指后期局部扩大而软)则皮肤松弛、易掣,无癀则难以掣起。牛生病时,气血失调,不能正常供给皮毛所需要的精微(营养物质),皮毛就出现枯灼焦燥现象,如常见的风湿症或感冒等,均有这种皮毛枯焦症状。[原文]复视其毛,或翻淄15无润泽之色,病一沾身,毛自翻淄。或峥竖无偃仆之形,毛至峥坚,病必有八、九分矣。甚至血从毛滴,汗逐毛倾,血皮胀16甚,毛眼血见。肺燥疯狂,其汗必多,乃是伤力之故。注:15原书作“溜”,应改为“淄;“淄”,黑色也。“翻淄”,皮毛焦枯而翻乱,逆立也。16“血皮胀”,中兽医又叫“浑身出血”,似系由细菌毒素引起的急性过敏性的“血斑病”(其特点是毛孔、皮下、粘膜和内脏出血,皮下发生广泛性的对称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血管壁渗透性增高所致)。多因炎天暑月,耕牛剧烈劳役,或拴系于太阳下暴晒过久,由于心旺暑热入血,血热沸腾而妄行,妄行则外泄于皮下,血溢皮下而不归经脉即胀。其症状是:牛突然倒地,肚胀,四脚乱动,通身皮肤红热,口吐白沫,两眼暴突,眼结膜呈紫红色。本病如不急散,死亡甚速。死后吐舌,浑身毛孔出血。本书中论治;除头、尾、四足外,不论穴道,遍身开针,散放热血;如已倒卧在地,可迅速用杂树刺乱打背部,使皮破出血,以免发生顷刻死亡。《牛经》等书中有用“郁金散”方治“浑身出血”的。据资料介绍,本病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够好,而中药可收“惊人快速”的疗效。[释义]检查被毛的光泽及生长状态,如被毛逆立而无光泽,常见于牛的外感。中兽医多认为:毛耸者为寒,毛枯(水牛毛发红)者为火。牛患热性病时,多见其被毛蓬松竖立。汗孔布于皮肤,故在望皮毛时还应注意出汗的情况。牛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出汗,但过劳(伤力)或在外界湿热等因素下,也有一时出汗现象。如至血从毛滴,汗逐毛倾,则为血皮胀危症。[原文]详观两眼,或闭或开,疲倦则眼闭,烦躁则眼开。有泪无泪,肝未受克17则无泪,胆胀18则有泪。或红如火,心肝热燥之病发见。或黄似金,肝胆积热之病发见。瞳仁转与不转,睛转病犹可救,不转则无救矣。眼角有屎无屎,肝经寒甚驳火之症。注:17“肝未受克”,指肝未受邪,是在正常的情况下。18“胆胀”,指肝病累及于胆,使胆液下泄不畅而发胀的病症;其主症为发病卒然,初期精神倦怠,两眼发黄,流泪不止(正如《牛经》所说:“眼泪汪汪是胆胀”),继则大便泻如黄浆,呼气短而吸气长,后期两眼痴呆,喉中呃逆,头垂贴地,粪泻黑水,腥臭难闻,颈部抽缩。本病亦为重症,如病牛眼膜出现兰紫色的,多为不治。本病治宜泻肝胆热,散肝胆瘀,舒通胆气为主。本书提出“宽胸散”方,并针刺山根、睛灵、百会、尾尖、通窍、寸子诸穴。[释义]通过看眼有无神气,可了解内脏精气的盛衰。五脏精气充沛,眼光必亮,反应灵活;反之,则眼无神采,反应迟钝。眼光有神,眼珠转动灵活。若牛头低垂,眼失光亮,半睁半闭,反应迟钝,这多为牛已生病之征。还应看有泪无泪和眼的颜色变化:若见目赤肿痛,流泪生眵,多为风热或肝火;白睛发黄,多为肝胆湿热。瞳仁能转动的,病轻;不转的,病重。眼睛里分泌黄色粘质多的,为风热;滴泪如涓为风寒。[原文]更察其舌,或虹白殊形,黄紫异色,受热则红,受寒则白,病久则舌黄,病重则舌紫。有苔19无苔,热伤胃气,舌上苔,自无锋20。粗大不粗大,心血燥郁,胃气受伤,毒聚于舌,蛇咬蝎伤,舌亦浮肿。舌底青筋21,现与不现,五脏有病,青筋自见,而心经尤甚。或长吐而不收,缩进而不出,癀胀气冲肠胃,故舌吐。百页22心经燥结,故舌缩。注:21“青筋”,即牛舌腹面上的舌下静脉。22“百页”,即重瓣胃。[释义]牛的口舌检查,主要看舌的腹面、舌色、津液、口温、舌形、舌苔等变化。正常口色是粉红色而光润,舌无苔垢。白色属气虚血少,主虚寒症;红色或赤红为内热亢盛;黄色多为肝脾湿热;口色紫黑,多为重病危候。苔质,是指舌苔的有无、厚薄、润燥等。健康牛舌苔很薄,色白或稍黄,干湿适中。疾病时舌苔的变化,可从苔色、苔质两方面进行观察。苔黄、皮粗、津少,为胃肠实热;苔白、皮细、津滑,为脾胃寒湿;苔黄粘滞为肠胃湿热;苔白而干,见于泄泻失水;苔黄而厚,多有异嗜;舌根苔厚腻,见于脾虚草慢日久;舌尖黄燥而坚老,多为百叶干。蛇伤蝎咬,舌体浮肿。当五脏有病时,舌下青筋就特别显著,尤以心经病为甚(如木舌、舌癀、舌疮等)。舌体肿大发红而伸出口外,多为舌癀或木舌症。舌缩胀短的,则为血虚胃燥之症(如百页干是)。[原文]口中有涎无涎,咽喉症发,口自流涎。有泡无泡,满肚火闭失表,热气上攻,遍23口起泡。或是紧锁不开,久痢伤肠,胃脘24败极,故口不开。似笑不闭,心惊胆颤,腰胀疯狂,亦成是症。且又黄水长流,血块突呕,肠胃作恶25,黄水自流。伤力积胸,血块突出。或有热气蒸手,臭秽触鼻,肠胃变更,觉有烘烘之气。脏腑俱烂,觉有臭秽之膻。注:23原书作“偏”,更正”24原书作“腕”,更正。“胃脘”,指胃腔。25原书作“壳”,改为“恶”,指“恶心”也,实是牛瘤胃内容物的反流。[释义]唾涎,也称口津,健康牛质量适当,一般不流出口外。若分泌增加,流出口外,则称为流涎。一般来说,唾涎清稀,或吐白沫,多属寒证;唾涎粘稠牵丝,多属热证,如心热舌疮、胃火等。若唾涎中夹杂草料,病牛头颈伸直,多为吞咽困难,如草噎、咽喉肿痛等。在某些疫病经过中,可见口中(如唇、舌、颊、腭等处)发生炎症、水泡、疹、溃疡等病变;如水泡见于口蹄疫,局限性溃疡见于恶性卡他热等。如是口紧不开,多为久痢伤肠,胃肠内腐败炎性产物严重地破坏大脑皮层对内脏器官的正常调节作用,从而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口唇似笑不闭,多因心怯胆颤(见注⑧);而腰胀疯狂,也有此症状。老弱牛常在反刍的同时,反流出黄色的粥状内容物,这多见于脾胃虚寒病证;而严重的伤力积胸,也有血块突呕情况。健康牛的口腔,用手触之温和而湿润。如内热烫,则多属热症;若热而干燥,为里热化火,津液干枯,是阴虚火盛,常见于久病不愈,表示病势严重。呼吸之气,逼与不逼,外蛾虽喘易治,内蛾若逼难医。注:26“蛾胀”,据本书“治咽喉蛾子法”节来看,应为牛喉下肿胀(类似咽炎)又叫“外蛾”。乃热积心胸,火热上冲,引起咽喉肿胀,出现吞咽困难,呼吸急促之症。咽部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咳嗽和咽部肿胀、疼痛、增温,以及吞咽动作异常、邻近淋巴结肿大。原发性咽炎多由于吞咽粗硬尖锐的饲料和异物(如草夹禽毛等);当然,受寒感冒、过度劳役,使牛体抵抗力减弱,为存在于咽及软腭等处的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是发生本病的因素。外蛾轻症,多指卡他性咽炎,虽喘易治。如为内蛾(如纤维素性咽炎扩展到下颌间隙和颈的上部,甚或是某些急性热性传染病的),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引起压迫咽喉,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窒息现象的,多不易医治。[原文]鼻尖有汗无汗27,寒热内闭,鼻自焦干。卷与不卷28,肠结肺伤,百页干燥之病。或时流清涕,更出黄浓,寒冷伤肺,痰结心胸,故轻则流涕,重则成脓。注:27“鼻尖有汗无汗”,主要指观察鼻镜,这对牛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牛经》中说:“大凡牛有病时,欲知可治不可治,先须看牛鼻头有汗无汗”,健康牛鼻镜经常湿润而有汗珠。28“卷与不卷”,指牛平时不断用舌上卷,舐去鼻上少量透明的鼻液的生理动作。[释义]健牛的鼻镜,经常保持湿润带有水珠,用手拭去又迅速出现。如鼻镜变为干燥而温热时,是发热的征象;鼻无汗,头低耳耷,见于外感风寒;鼻汗时有时无,多为外感发热初期;鼻汗不成珠,多见于寒湿伤于脾胃;鼻镜干燥(甚至龟裂),为热盛耗津(如百页干症),病重难治。当牛有病时,可见鼻液增加;其色清白滑利的,多为寒证;鼻脓黄稠粘滞的,多为热证;鼻脓灰白污秽,腥臭难闻的,多为肺败或肺痈。[原文]牙齿锉与不锉29,结肠败胃之症。黑与不黑心肝火盛之症,牙多发黑。注:30“锉”,咬齿磨牙也。此为牛在疾病过程中,牙齿频频嚼动的一种症状(应与正常采食时的牙齿缓慢咀嚼有所区别)。中兽医认为这多属肾经有病,或是劳伤过度,或患慢性脾胃疾病,或因某些植物性毒物中毒等情况而出现磨牙现象。[释义]咬齿磨牙现象,常为牛患有慢性脾胃疾患的征兆。牙齿发黑,多与患热性疾病或有慢性氟中毒有关。[原文]肚皮饱与不饱30,胀发则肚饱。软与不软31,水刺癀凝。缠蹄入骨32,其脚自软。注:30“饱与不饱”,指触诊牛腹腰部所了解其内容物的虚实情况。31“软与不软”,指用力拉起牛患部皮肤所感到的软硬程度,一般多用以摸肿胀、浮肿。32“缠蹄入骨”,据原书“治软脚癀法”看来,似为关节风湿,患病关节出现水肿,触诊有捏粉样感觉,疼痛剧烈。[释义]按压牛的左侧腰部腹壁,是为了探察腹内的虚实情况。如肚腹气胀时,腰部膨满,按压空虚而有弹性;食胀时,按压实满。浮肿患部,用手触按,柔软如绵,皮肤如常,不痛不热,按挤皮下有水窜动的感觉,用针刺皮肤则流出黄水。如患关节风湿症,局部自觉软肿。[原文]大小便如何颜色,有血无血,通与不通,寒盛则带白,热盛则带红,热毒攻肠,不泄便火。血寒凝驳火,痢滑倾盆。又曰患草结33者,则粪不出。患沙塞34者,则尿不出。注:33“草结”,相当于现代的“肠阻塞”病症,原书有专节论治。34“沙塞”,即小便不通,中兽医常称为“砂石淋”症。[释义]粪便和排尿检查,应先观察其气味、颜色和形状。并注意排便的次数是否正常。粪便带血或尿色赤带血者,为肠中或膀胱内有积热。粪稀如水而混有白色粘膜和尿清长而色淡的,多属寒证。粪便色赤黄或带血者(见于胃肠炎等),尿短赤、色深而量少者(如膀胱炎等),多为热证。痢疾是湿邪热毒郁积胃肠,引起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的一种疾病。患草结的,因结粪阻塞肠管,使粪便不能排出。患砂石淋的,则系湿热蕴结膀胱,灼烁津液,凝结成块,阻塞尿路,而致尿闭不通。[原文]吃草吐与不吐,饮水多与不多,吐草35谓之翻胃之症,受水36谓之烧肠之症。或时而抖颤,怕冷不怕冷,骨酸皮痹,胆怯脾虚之症。或时而盲奔,着吓37不着吓,心蒙胆胀疯狂之病。或受卧而不起,伤力疲倦之症。或似笑而无声,胆胀肺痨之病。注:35“吐草”,指从口中吐出半咀嚼状而未咽下的草饼或草团。36“受水”,指饮水量增加或喝水次数频繁,多属内热或伤津耗液。37原书作“赫”“吓”,受惊之意。[释义]翻胃吐草,多见于脾胃虚寒证。饮水量增加或喝水次数频繁,多属内热或伤耗津液。畏寒颤抖,体倦无力,多卧少立,毛竖尾缩,鼻冷少汗,凡在疾病过程中具有这些基本证候的,都可划入寒证范畴。寒湿痿痹,腰脊酸痛,脚膝软倦等症,多指寒湿性痹痛(即关节风湿症)。如若精神恍惚,浑身肉颤,蹄啮奔驰,眼急惊狂,多为心窍痰迷,烦燥热邪之病。好卧不起,体质衰弱,多为伤力疲倦。蹇唇似笑而无声,胆胀、肺痨等症均有见之。[按语]篇中“看病入门”全为原书作者诊断牛病的主要经验。古代农村兽医在“四诊”当中,特别强调“望诊”(役畜更是“先看走,后看口”),内容丰富,逐节条列,有:耳、尾、皮、毛、眼、舌、口、咽、鼻、齿、肚、二便、饮食等等,提出了在临床上全面观察病情的独特见解,大部分合乎现代化科学内容,能把一切外形上所观察到的症状,或是内部病变反映在外形上的变化,加以综合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判别资料。必须说明:文中乡言俚语较多,反映不够确切,某些方面(如生理病理学观点)不一定符合事实。值此社会进展迅速,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我们学习古人的经验,只能作为在实践中的借鉴参考,决不可泥守其绳墨,造成多有谬误。是所有企于读者![原文]此皆出于静处之形容,既已详开其症候,又将动处之规模,何妨逐层而条列:高声大呼,胀发心胸38。摆尾摇头,癀生胆肺39。两腮仆地,皆因腹内不安。四足朝天,想是肚中火炽。头忽高而肚忽饱,青草之胀无疑。眠必直而走必颠,草结之伤已定。肝经40积热,将来瘦弱难堪。失膊闪腰,原被斗触所致41。又有头低尾卷42,伤力受寒。肉跳腰弓,感风寒而且肚痛。生癞43当用杀虫之剂,生疮44宜备活血之方。被破肩者,拔毒药45为最妙;而磨蹄者,生肌散46固诚良。症本多端,固难尽述。然病中消息,尽出于斯。此皆发病之根苗,全赖医师之眼力,务要详加审慎,切莫潦草称能。倘或认症不真,必定丧牛之命;抑或用针不的,自然坏牛之生。故欲决生死于片时,自要深明好歹之决;而判存亡于顷刻,不得不分轻重之途。临得症多,看得病透;则返刍出嚼47,预卜四体之常安,而懒食贪眠,早识三灾48之已染。莫谓披毛之畜,不甚难疗,而戴角之牲,亦非易治。欲知起自何经,运于何路,不失外观之有耀,宜精藻鉴49之深心。五脏不调和,可见形容难似旧;一身都痿痹,定然饮食自非常。此为有迹之可寻,本非无形之难察。注:38“高声大呼,胀发心胸”,指病牛狂奔乱跑,嘶叫如疯,见物就扑。口流白沫,多为心风狂症。39“摆尾摇头,癀生胆肺”,“癀”发生于皮肤与肌肉之间,一般是软而不痛。还有以侵害某一脏腑为主的内癀(如肺癀、肝癀等),虽也有全身症状,但体表无黄肿,以肺、肝有严重瘀血肿胀为主。40“肝经”,原书作“干精”,更正。41原书漏一“致”字,补正。42原书漏一“尾”字,补正。43原书作“疮”,更正。44原书作“癞”,更正。45“拔毒药”,见本书“治牛破肩法”中的“消风拔毒散”(石灰、大黄)。46“生肌散”见原书“治牛破肩法”,药有枯矾、松香、石灰。47“反刍出嚼”指牛、骆驼、羊等反刍家畜,在一次采食时,大量摄入饲料,但咀嚼不全就吞入胃内,并在采食后经两小时左右,又把这些囫囵吞下的食团返回口中,再仔细咀嚼,混以大量唾液,然后吞咽入胃,这种生理性过程,就叫做“反刍”。牛每次反刍持续40至50分钟,一昼夜约进行6至8次。牛患重病时,反刍往往停止。48“三灾”指疾病灾害。49“藻鉴”谓评量和鉴别人才。[释义]上面既已详尽开列了牛的病态表现,大部分都是静止时所观察得到的。现再将牛患病后的动作和姿态表现,续为条列层述:高声大呼,多为心风狂。摆尾摇头,脏腑多有内癀。两腮仆地(即《牛经》中的头贴地),皆因腹内疼痛。四足朝天,想是肚中火炽燥结。如病牛颈高昂,张口呼气,四肢张开,左腹腰部忽然明显膨胀,为气胀病(俗称青草胀)。若头垂背拱,嗳气酸臭,时起时卧,前蹄刨地,鼻干气促而腹满者,多为草结(《牛经》所说的“宿草不转”)。肝主疏泄,若肝经积热,影响脾胃,可引起食欲减损,久则瘦弱。失膊(脱膊)、闪腰(扭伤),多由于两牛角斗引起。头低尾缩,筋痛拘挛,乃受寒或过劳所致。若站立无神,头低背弓,浑身寒颤,且有腹泻肚痛者,多属脾胃虚寒。生癞(疥癣)当外用杀虫药剂(如百部、烟梗、硫磺等)。生疮(泛指多种外科疾患)宜内服活血之方(如用桃仁、生地、丹皮、赤芍、当归、川芎、红花、三七、丹参等药)。破肩(肩肿或烂肩)的(破溃之初),必须拔毒去腐(如用生石膏和白降丹研末撒疮口)。磨蹄(磨蹄病)的,宜用生肌散敷药封口。由于牛病的症状复杂,固难一一详述。然而一般可见的主要症状,大致就是以上这些内容。它都是疾病变化的具体反映,全靠医师的诊断掌握,务须全面地归纳和分析,力求审慎,切莫主观片面,自持其能,草率从事。倘或认症有误,必将丧牛一命;或是针灸外治不当,也会伤牛残废。所以,兽医察病诊治取决于较短时间,而病牛的生死存亡关乎他的正确判断,自必要深明好歹和分别轻重缓急。只有看病实践得多,才能够分析达到正确的诊断。而要了解病畜全身各部分的变化,首先应对健康牛的形态、口色,如反刍、饮食欲、起卧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以作为诊断的基础。不要以为牲畜疾病很容易治疗,事实上哑口动物不是那么好诊治。应当通过观察这些症状,了解到病在何经和如何演变,“四诊合参”十分重要,还应注意周围的环境与病牛的具体情况,总之,务须认真、沉着而审慎地进行诊断。饲养管理和使役情况,直接关系着牛的健康。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或使役不合理,就会引起家畜患病。这些具体情况,都可给我们提供发现与疾病有关的线索,从而获得真实的病历资料,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按语]这一段补充前面对牛静止时所观察的病态,再就牛病后的动作和姿态表现具体条列分述,多仍属于望诊内容,从其精神、体质、行步、起卧等方面的反常姿势与外形变化,以此来诊断疾病。原书作者再三告诫后世兽医,只有明确了具体的疾病变化,判定病牛患的是什么证或什么病,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合理的治疗。所以本段中强调说:“此皆发病之根苗,全赖医师之眼力,务要详加审慎,切莫潦草称能。”[原文]彼受寒侵而忽起者,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