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100年内取代人类》)材料二: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東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材料三: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B.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装订线内请不要答题)订(装订线内请不要答题)订装线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C.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D.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C.“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D.“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4.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4分)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梁衡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人,是她提议到这里来开会。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他们登上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上。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阻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岸边的草鞋。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邓恩铭,这位从贵州南部大山中走出来的水族革命家,在山东从事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31年被杀害。接着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长期的领袖。12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个年头,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它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有删节)文本二:我喜欢梁衡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就必须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作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诞生于一只小船上,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寓意深刻,引人深思。B.文章以时间为序,先后勾勒出不同时期“船”的文化形象,深情回顾了党的发展史,讴歌了革命伟业,展望了党的锦绣未来。C.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面对党的发源地,抚今追昔,感慨万千。D.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衡的这篇散文被誉为“红色散文”,同属于“红色经典”的还有《红旗谱》《创业史》《红岩》《青春之歌》《暴风骤雨》《骆驼祥子》等。B.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也是这个观点。C.弄潮儿本指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年轻人,现比喻站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干的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堪称改革开放初期的弄潮儿。D.梁衡对“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散文属于艺术,一定要符合美的要求,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8.简要分析文本一中“船”的含义。(4分)9.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日:“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日:“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日:“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成的合称。C.学土,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B.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D.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已进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14.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道
中陈与义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注]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陈与义离衡岳,去邵阳(今湖南宝庆)妻族周氏处,道中所作。是年,陈与义年41岁,自靖康元年(1126年)避乱南奔已有五个年头。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雨子”二字新颖别致,描绘出春初雨点刚住又急剧落下的山中景象;路边曲折的溪水默默伴随行人,引人注目。B.颔联是微观,是近景。山边的驿路,无穷无尽地向前伸展去。桃李盛开,山村笼罩在一片春色中。“迢迢”是远望情景,却能使人产生“长路悠悠,何处才是尽头”的惆怅不堪之情。C.颈联是宏观,是远景。雨后,一对对轻鸥掠水而过,泥土松软,草芽破土而出,表现出无限生机。D.尾联继续描写眼前近景。高下起伏的河川、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描绘出一幅宁静、安谧的画卷。“夷犹有致”。本诗在摄相取景、选声配色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惯常蹊径,它落笔淡远,寄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登快阁》中写山上落木萧萧而下的动态,写江水澄澈、月色分明的静态的句子是“
,
”(2)《蜀道难》中想象鸟兽难以逾越来映衬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
,
。(3)《离骚(节选)》中,表明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牛思贤走过“旭日东升”前,看见矮矮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个小院子,落地玻璃窗里是个小茶室,茶室里放着一张沙发,客人来了,坐在那里喝茶,能沐浴一身的明媚阳光。如果是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啪嗒啪嗒打在芭蕉叶上,好一幅听雨图。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那天,我和牛思贤、老支书一起喝茶。正是六月的雨季,远处群山笼着一层雨雾白纱,几只白鹭在田野间起落蹁跹。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B.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D.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19.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屋檐水哗啦啦地从瓦背上淌下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经过近百年的发展,②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③作为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④中国儒学考古将考古与儒学结合起来。⑤它的研究对象是历代孔子图像、孔子时代的鲁国都城及与儒学相关的遗迹与遗物。⑥过往的中国儒学史研究仅限于文献研究,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⑦考古学的加入将会为它开拓了新的视域。⑧中国儒学史不再是历代儒生的论说史,⑨还包含了对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的研究,⑩为中国儒学考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很多人很疑惑,为啥《民法典》要叫“法典”?因为它很牛,只有高度集中化、系统化,组合搭配成体系的法律,才配叫“典”。从前维权打官司,靠的都是一部部“散装”的民法,而《民法典》自1954
年开始起草,到2020年通过,花了整整66年的时间,把我们之前一部部“散装”民法强势整合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民法典》几乎可以说指导了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从胎儿出生,到物业费收缴、遗体捐赠、离婚纠纷,再到签合同、开公司、借贷负债等等,每个行为都能在里面找到相应措施,360°无死角罩着百姓的生活。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屈原是谁?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1.AB项,“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注意“可能”二字;C项,“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错。霍金认为人类应当对人工智能发展加以控制,但是材料二得到的观点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D项,“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错。人们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也不都是冷静的,原文有“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同样,对待人工智能更加恐慌,原文有“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2.D“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错,材料二说“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注意是“有可能”;另外材料三说“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可见并不是“无需工作”,而是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比如控制人工智能。3.
C说明了人工智能能够让人类摆脱劳动束缚,更加自由,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符合题干要求。4.(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2)①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衔接语,使结构浑然一体;②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语,使论证语言严密。
5.
①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②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③以人类对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会日趋理性和冷静;④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6.B【解析】文中有关荀子和魏征以“舟水”喻“君臣”的叙述,并不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因而B选项错误。7.C【解析】A项中的《骆驼祥子》不是红色经典,B项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强调的是学习积累的重要性,不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D项中“教科书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的表述错,文中只是说梁衡的散文观不同于教科书,两者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判断的角度不同,“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于文无据。8.①南湖红船在内的与中国革命相关的船只。②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评分参考:一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给分。9.①描写之美:作者在文中客观清楚地描写了部分重要党史。②意境之美:作者在叙写党与船的历史时,营造出了一种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美的精神境界。③哲理之美:作者将红船上升到“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的高度,富含哲思。评分参考: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A11.C“指以高超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说法错误,学士是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故选C。12.B“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欧阳修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可知,应为朋友在世时欧阳修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而不是欧阳修在世或去世。故选B。13.(1)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2)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昔者”,过去;“岂”,难道;“退”,降职。(2)“后进”,后辈;“率”,都;“闻人”,名人。14.(1)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2)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15.A(B.颔联是宏观,是远景。C.颈联是微观,是近景。D
尾联河川、原野、烟火均为远景。)16.(1)诗歌“落笔淡远”,缘于选取的意象,如“曲折的溪水、盛开的桃李、越冬的草芽、高下起伏的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等,宁静淡雅,一派平和气象。(2)时局动荡不安,诗人写此诗时,正避乱南奔,颠沛流离。所以诗中和平宁静的景物描写,恰与客子流荡无归的际遇相对照。(3)诗歌寓情于景,字面虽全是客观写景,却把忧危愁苦、急剧跳动的忧国之心寓于景中,含蓄深婉,耐人寻味。(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6分)【答案】(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18.B[解析]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A项中的省略号表示重复词句的省略B项中的省略号则表示列举省略,与例句相同。C项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D项中的省略号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故选B。19.①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②“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评分标准】一点2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20.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淌下来”上,强调雨下得大;原句的重点落在“哗啦啦”上,强调雨声,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语体风格不同:改句平铺直叙;原句连用两个“哗啦啦”描摹雨声,口语化,通俗活泼,生动形象。③情感不同:改句感情平淡,原句感情饱满,凸显了“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评分标准】①和③各1分,②2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语病辨析】(4分)(1)语句:⑤;修改:它的研究对象是历代孔子图像、孔子时代的鲁国都城等与儒学相关的遗迹与遗物。(2)语句:⑦;修改:考古学的加入为它开拓了新的视域。(3)语句:⑧;修改:中国儒学史不仅仅是历代儒生的论说史。(4)语句:⑩;修改:这为中国儒学考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2.①2020年5月28日,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被表决通过,③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④将全方位指导百姓生活。(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超出字数要求酌情扣分。)
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寻找关键信息要素进行压缩整合。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事件和影响等。23.【审题指导】限制性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漫画作文,漫画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竟匪夷所思。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自得,实在令人痛心。考生审题立意必须以漫画寓意为基础,脱离这一寓意的写作即为跑题。2.思维限制。漫画中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是谁”,折射的是当下的一种现象,考生须立足这一基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出现如此尴尬的现状的原因,探究“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过度贫乏的原因。不能仅仅抓住画面内容中的“屈原是谁”不放,写作时忌表面化和浅显化。3.社会背景限制。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年轻人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暗示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有当下意识,要立足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可脱离当前时代来谈“传统文化”的传承。开放性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如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现状;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学校、家庭、社会各应该负什么责任;在外来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等。也可以站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角度,探究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地方戏曲、中医中药、刺绣服饰、曲艺评弹、书法国画、陶瓷玉雕等,只要和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内容,均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另外,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文化和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距离较远,传统文化本身晦涩难懂不易传播,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年轻人的浮躁心理,经济建设背景下生存压力过大导致年轻人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等。这就为考生的选材和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3.文体是开放的。考生可以选择议论文,侧重于思考与分析;也可以选择记叙文,将自己要表达的道理寄寓在对传播、传承传统文化事例的叙述中,且在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2.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3.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4.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刻不容缓。5.学校、家庭、社会应携起手来,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良性环境。偏题立意: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因为立场不同或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且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漫画中的四个年轻人却是胡乱猜测,错误荒诞)2.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思辨上的,此立意脱离漫画寓意)3.年轻人应该如何实现自身发展。(题目太大,没有扣“传统文化”的主题)【范文展示】正视尴尬析原因,加强传播齐努力吃着粽子长大的年轻人竟然会误认为屈原是歌手、厨子、医生、运动员。这尴尬的一幕无异于“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漫画内容虽然夸张,但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的现状堪忧。是什么导致了这尴尬的现状?是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因其年度久远而和现代生活有了一定的隔阂。在当前的年轻人中,不知道寒食节、上元节的大有人在,不知道“天干、地支”的大有人在,说不全12属相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在清明节放假时还会给亲友发“节日快乐”的祝福短信。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如此贫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数典忘祖”之历史闹剧将会重演。是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现在年轻人中有很多“漫威”迷,前一段《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午夜首映,“漫威粉”竟不顾第二天的上学和上班,抢票抢到使售票系统瘫痪。随着前几年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大量上映,日韩音乐、日韩服饰在中国也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电商平台客户数据保密及隐私保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农业产业化合同管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广告终端设备投放与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绿色环保抵押贷款合同范本分享3篇
- 二零二五版一期临床试验统计分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辣椒种植与冷链物流运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餐厅智能点餐系统维护与升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企业承包经营与品牌升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签约二手房购房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新能源汽车电池购销合同样本3篇
-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 中介费合同范本(2025年)
- 《kdigo专家共识:补体系统在肾脏疾病的作用》解读
- 生产调度员岗位面试题及答案(经典版)
- 【物 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寒假作业人教版
-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 电力行业 电力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 《法制宣传之盗窃罪》课件
- 通信工程单位劳动合同
- 查对制度 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猪肉市场销售规模及竞争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