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60分)

1.(2023·新课标卷)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2.有学者指出:狩猎经济是以杀害其他生命来满足人类生存的、把其他生命看作敌人的一种原始经济。但是通过农耕,其他生命不再是人类的敌人,而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形成了共生共存的一种文明形态。该学者意在A.说明农业革命的意义 B.宣扬多元一体发展理念C.强调文明产生的条件 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3.《吕氏春秋·当务》云: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大夫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上述现象体现出商朝A.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建立 B.中央集权弱化C.对母系血缘的重视 D.兄终弟及思想比较深刻4.西周时,各级领主封地的都城大小以国都为标准,都有固定的比例;自天子至卿大夫,其马匹、兵车及兵员数量都要与自身身份相匹配,卿大夫“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诸侯“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天子“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由此可知,当时A.“家天下”局面初步形成 B.贵族政治秩序得以强化C.中央集权政体正式确立 D.宗法制向全国各地推广5.夏商西周时期用人讲究“论亲不论贤,论族不论能”,春秋战国时期却出现了“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加强B.社会转型的趋势C.宗法观念的崩溃D.世家大族的崛起6.(2023·全国甲卷)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7.(2023·新课标卷)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8.春秋时代齐国的青铜器皿,在山东出土不少,大致可见的趋势是,齐器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品相对地的日益增多;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这一趋势反映A.青铜铸造技术逐渐成熟 B.儒家思想遭到了挑战C.贵族等级秩序遭受冲击 D.文化的地方色彩增强9.春秋各国,宗室贵族相互倾轧,胜者对待失败者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分其室”;商鞅“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将大家族分为小家庭,一“室”变多“户”,由官府析分登记。这一变化说明A.分封制度不断强化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C.伦理道德日益败坏D.社会转型趋势明显10.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决策,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决策和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项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A.郡县制度 B.官僚制度 C.皇帝制度 D.刺史制度11.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中原后,“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经多次、反复而艰苦的战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一胜利使秦朝A.消除了边疆威胁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完善了地方治理 D.稳固了统治基础12.汉朝所称“西域”,原来主要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汉中期以后,“西域”的概念逐渐扩大,今中亚及以西地区皆称“西域”。这反映了A.西汉王朝的开疆拓土 B.和亲政策取得巨大成功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13.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 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 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14.公元59年,汉明帝在明堂举行了礼仪大典。“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的仪式模仿了《孝经·圣治》所载“宗祀(周)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的仪式。这表明当时A.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得到确立 B.西周制度得到一定程度恢复C.通过礼仪彰显皇权独尊地位 D.儒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巨大15.(2023·新课标卷)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16.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A.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B.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C.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思想 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17.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时间移民屯田史料来源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汉书》卷六《武帝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18.东汉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官相互庇护而推行了“三互法”,规定: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同时乙州人士又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不但不能到乙州为官,也不能到甲州为官;三州的婚姻之家也是如此。其做法在客观上A.遏制了豪强的发展 B.促进了文化的融合C.限制了官员的特权 D.保障了吏治的清明19.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歌舞、器乐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食品,逐渐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中央集权强化 B.民族交融加强 C.江南经济开发 D.政权更迭频繁20.北燕后裔冯宝任南梁商凉郡(岭南南越地区)太守,娶当地俚人冼氏女为妻。他在当地办理词讼,教民耕织,开设士林学馆,吸纳俚人子弟入学读书。这些举措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维护了岭南地区的安定C.推动当地农耕文明发展 D.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21.明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其建筑形制具备某种“宇宙秩序”的复杂象征意义。北魏孝文帝曾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起明堂”。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修建明堂旨在A.显示高超建筑技术水平 B.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C.炫耀北魏经济繁荣富庶 D.满足统治阶级生活需要22.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为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改革,采取迁都、易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高门、结汉亲等措施。该材料反映出A.民族歧视色彩依然浓厚 B.北方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 D.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23.据《新唐书—刑法志》记载:“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戒以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二十年问,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这一现象表明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唐代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C.唐玄宗试图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 D.隋唐盛世的出现得益于君主开明24.史书记载,唐代扬州以纺织、皮革、造船等著称;成都以纺织、造纸、制盐等为重心;河北则有丝织品贡数为全国第一的定州和作为名瓷产地的邢州等;山东则有盛产丝织品的青州、造船业兴盛的登州等。这表明唐代A.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手工业生产分工明确C.城市手工业蓬勃发展 D.经济重心呈南移趋势25.“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些诗句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26.从现存资料看,唐代均田制基本上沿袭了前代尤其隋代的格式,但在具体上的变化相当明显。对授田的限额与授田对象做了调整,尤其是对均田制下土地买卖做了严格的限制。如买主的土地占有量不得超过制度规定的应受田数额,买卖土地的交易活动中只能在制度所允许的土地占有量之内进行,而且必须向官府申牒立案。这些规定A.体现了政府力图控制土地占有 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状况C.是两税法顺利实施的经济基础 D.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27.下表所示为中唐时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所占的比例。这说明当时的科举制时期宰相总数(人)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比例(%)唐穆宗时期1457.1唐文宗时期2475唐懿宗时期2181A.提高了官员道德修养 B.有利于改变政治风貌C.人为干预的几率增加 D.变更了人才选拔标准28.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 B.弱化了皇权专制统治C.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29.公元204年曹操下租调令: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地方官不得擅兴发。《资治通鉴》称:“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两税法改为“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即通过评定户等实现的按资征税。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B.封建社会阶级矛盾被消除C.唐宋间贫富差距大大缩小 D.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的抑制30.据文献记载,“胡人”在唐朝从事的职业包括:官员、使者、质子、仆从、商贾、僧侣、牵夫、车夫、伎乐、工匠、译语、猎师、马球手等。这些记载在出土的墓葬石雕、壁画、绘画等文物中都有反映。据此可知唐朝A.社会分工日益细密 B.阶层流动逐渐加剧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D.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二、非选择题:34题,40分。31.(2022·高考全国乙卷)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面对自汉以来选官的“门望”与“贤才”之争,孝文帝既重事功,也不排斥能力,以皇权调和了二者的关系...孝文帝常以“论考之事,理在不轻,问绩之方,应关朕听”为指导思想,形成对官员考课的定制,在废除原有部落色彩的“领民”、“酋长”等官职的基础上,将鲜卑官名和内朝融入了中原传统的官职中,代之以廷尉、九卿等汉族传统官名,加强了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荡涤了鲜卑氏族机构的痕迹,扭转了中央、地方胡汉二重体制,统一和协调了北魏政权封建官僚体制。——摘编自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与官员的选举》(1)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官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改革的背景。(10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魏孝文帝的官制改革。(8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史载,汉武帝为了追求西方的良马,使者往来西域络绎不绝。他在获取西域宝马之后,曾经兴致勃勃地作《天马歌》,欢呼这一盛事。“天马”远来的汉武帝时代,正是当政者积极开拓中西交通、取得空前成功的历史时期。“天马”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这一时代中西交通取得历史性进步的一种文化符号。——摘编自王子今(新编中国史·秦汉史》材料二在长安,西域进贡的珍稀野驼、风脚驼被圈养在皇家苑囿中;皇家禁军之飞龙驼偶尔担负漕路粮米的运载任务;使者骑乘白骆驼或者明驼驰赴京师来报军情;公主出嫁和下葬的队伍中有骆驼负重而行;皇家子弟狩猎也带着骆驼出行;胡商牵引着骆驼满载西域珍宝进入西市,而骆驼本身也可能是此行的交易物品。——摘编自杜远东《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