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重组卷01(全国卷专用)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4.(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
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
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
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出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故D项正确;井山制在战国改
革变法中被废除,排除A项;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传统分封体制受到冲击,天子权威日益削
弱,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直接体现对诸侯国君权力地位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
25.(2019年高考文综H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
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
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
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
26.(2020全国m卷)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
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縻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解决……流民问题。'数手中所在积,仓座皆满可知流民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有利于
和社会矛盾,故D项:大土地所有制是相对于小土地私有制而言,就是一个地上、领土或资族私人掌握大量
土地,据材料“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可知是军屯,结合所学军属于国家所有制,排除A项;材料
“解决军粮供应”说明粮食不是用来销售,排除B项;材料''解决……流民问题,说明屯田制有利了减少南
迁,排除C项。
27.(2020全国I卷)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
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
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
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包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
生•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
28.(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
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善书的内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儒家思想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
所以善书的流行是在强化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选B;理学的主导地位在南宋就已经得到确立,排除A;
儒家思想就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所以“阻碍”的说法错误,排除C:善书的流行是强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没有冲击,排除D。
29.(2020全国I卷)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
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有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22.8%/17.5%417.2%"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答案】C
【解析】材料各类问题中西方“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占接多数,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
备、兴办实业的需求,故C项:材料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说明西用思想的传播没有受到抑制,排除A项:
材料互答问题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率革,与新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关注,
但没有体现出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
30.(2018课标H,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一一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
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
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
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抗11根据地的农民因为获得了政治权利而成为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说明农民的
抗日热情得到激发,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并未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记述,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民
抗日积极性的提高,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影响,故D项错误。
31.(2021全国甲卷)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
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
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82年……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
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责任制的逐步实行
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故选B: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未完全理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90年代
的南方谈话就是例证,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
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80年代不可能已经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o
32.(2019全国卷I•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
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B。
【解析】陪审法庭是雅典公民权利和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力保障,只有部分公民参与,非全体公民,C选项
错误,排除;A选项公民应当服从法律;D项未体现。故选B。
33.(2021全国高考文综乙卷)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
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
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答案】D
【解析】16至18世纪,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时期,成立带有殖民性质的特许公司就是殖民扩张手
段之一。与英国同时,欧洲许多国家在海外创办特许公司,最终在18世纪末形成众多特许公司,这说明
当时欧洲殖民扩张呈现出竞争格局,D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海外扩张形式,排
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
划分势力范围成为争霸焦点是在垄断组织出现之后,时间同样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
34.(2019全国卷H卷)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
钢1.45亿1.15亿
煤3.9亿3.35亿
肉2500万1230万
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与1961年对197()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对比可知,肉类和蔬菜与瓜类并未完成计划任务,而钢铁、
煤炭也与计划存在差距,说明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不仅未改变轻工业落后的局面,重工业发展也动力
不足,反映出苏联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A正确;B与题千内容无关,排除;这一时期是勃列H涅夫执
政时期,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工业,排除C;题干数据是政府制定的指标,无法得出当时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
排除Do
35.(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
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
些规定旨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答案】C
【解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
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
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内部成员应该是开放性的,进行限制
性的封闭是不利于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排除D。
二、非选择题部分:本题共5小题,41题25分,42题12分;46、47、48每题个15分。总计52分。
41、(2021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
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
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杳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
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
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
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
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
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01952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
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14.871.597.085.017.429.69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答案】(1)原因:冷战的局势,意识形态一致,朝鲜战争的影响。异的原因: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
世界;英国实力削弱,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的态度与策略。
(2)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
谷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较低。
(3)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
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
济封锁;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解析】
【详解】(1)同的原因: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朝
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并结合所学可从冷战局势、意识形态冲突、
朝鲜战争爆发等因素进行分析。
异的原因:由材料“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
在美国一再施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双方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二战后,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
界,而英国则实力削弱,加之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由材料”同时根据平等互利
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可知,双方之所以存
在差异,与中国方面的态度与策略相关。
(2)特征:由表格“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一栏中的数据变化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的总额增加较
快;由表格“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一栏中的数据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对象以苏联和人民民
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由表格“亚非及西方国家”一栏中的数据变化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与西
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谷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始终较低。
(3)评价:由材料“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可知,20世
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由材料中“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
可知,那是的中国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由材料“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
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外贸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
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由材料“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
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外贸政策符合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其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42、(2020全国卷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所示:
欧洲联盟
第二支柱:
第一支柱:共同外交与安全第三支柱:
欧洲共同体司法与内务合作
政策
金共体A
关税同盟与单一市场外交政策
农业政策合作、共同立场和措
结构政策施司法机构的民事与刑
贸易政策维和事合作
新的或者经过修订的对非成员国的援助警务合作
规定打击毒品与武器交易
教育与文化打击有组织犯罪
消费者保护安全政策打击恐怖主义
健康吸纳西欧联盟打击针对儿童、贩卖
社会政策有关欧盟安全的问题人口的犯罪活动
外部边境裁军
防务的财政安排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长时期.欧洲的安全
洲煤钢共同体J十架J
\/
图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
——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
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参考示例(官方无标准答案)
列举三点:“关税同盟与统一市场”、“合作、共同立场和措施”“司法机构的民事与刑事合作”
论题: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多方位多领域的合作。
论述:欧盟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一的合作。欧洲需要统一的市场,需要实商品、资本与
劳务等方面的自由流通,因此在加强在关税领域的合作,以减少贸易壁垒。在对外政策上欧盟各国也要达
成一致,以一个统一的集体保持统一的立场,为欧盟经济的发展创造外部的空间与市场。在司法等领域的
合作则可以协调欧盟各国间涉及的经济纠纷,为其经济合作提供法律与司法保证。结论:因此欧洲一体化
要进一步加快,必须深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解析】
【详解】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欧盟的三大支柱,即欧共体、欧洲的外交与安全、欧洲的司法与内务。要求是
各选择其中一点,并分析三者的联系,比如选择“关税同盟与统一市场”、“合作、共同立场和措施”、"司法
机构的民事与刑事合作''这三个点。联系之处则可结合所学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合作的角度进行分析。
如欧洲•体化进程中要加强关税与贸易方面的合作,实现商品、资本、劳务等方面的自由流通,建立统一
的欧洲市场.这就需要欧盟国家坚持合作的理念,对外统一立场和统一措施,才能保证欧洲的整体利益。
而在司法领域的合作有为欧洲的合作提供了法律保证。选择其它联系点亦可,言之有理即可。
45、(2020高考历史全国卷1)[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表2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
分会。
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
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
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
品顶戴。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
赏章程(1907年)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
【答案】(1)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
(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
【解析】
【详解】(I)根据“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可知广泛组织商会;根
据“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可知制定商律;根据“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
体保护之利益可知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根据“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
四品至二品顶戴”可知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
(2)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清政府鼓励创办公司,促进商业发展,对商人实行保护政策,实际上是否定了
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的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
46.(2019全国卷1)[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
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
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
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
利的殖民她,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
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
曼战役。
一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
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解析】
【详解」(1)根据“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
所学可得出这一时期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根据“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苜先保卫
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可得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根据“北部非洲的战
略地位极为重要……”得出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创新方法与试题及答案
- 新闻记者笔试题目及答案
- 主体鉴定合同样本
- 农艺师考试知识复习与记忆技巧分享试题及答案
- 修建养殖施工合同样本
- 招聘辅导员考试学生学习需求与支持策略试题及答案
- 复习花艺师考试的经典作品案例及试题及答案
- 中俄贸易合同样本
- 修大门合同样本
- 人工聘用合同样本
- 创业带动就业补贴花名册
- 上海市中心商务写字楼清单
- 附九江学院第四届教工男子乒乓球单打赛程表
- 积极心理学-完整版教学课件
- 物资仓库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毕业论文(设计)
- .三坐标测量员技能考核考试题答案
- 检验科知识题库+答案
-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 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分析标准表格模版
- 大学森林生态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