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_第1页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_第2页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胸腰段脊柱骨折通常发生在高度集中、重量爆炸和交通事故的患者,这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以往对于该类骨折的治疗主要采取跨节段椎弓根钉治疗,但经过长期的随访,许多学者都发现该种术式对后凸畸形的矫正不到位,伤椎的高度与突入椎管的骨块复位效果不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易发生矫正的丢失。经伤椎固定虽然未从根本上改变手术的方式,但减少了内固定的失效率及矫正的丢失。笔者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8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对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数据1.1患者年龄、伤腰椎分型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段脊柱单椎体骨折;②均为跌落、交通事故等所致,排除病理性骨折;③伤椎椎体不合并骨质疏松,且结构完整;④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过知情同意书。将43例接受经伤椎固定者作为实验组,38例由于经济原因而自愿接受跨伤椎固定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24例,女19例,平均(41.2±5.7)岁。伤椎分布:T1213例,L118例,L212例。骨折Denis分型:A型10例,B型13例,C型7例,D型7例,E型6例。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4例,C级5例,D级13例,E级1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平均(40.7±6.3)岁。伤椎分布:T129例,L116例,L213例。骨折的Denis分型:A型8例,B型10例,C型5例,D型9例,E型6例。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3例,C级7例,D级12例,E级13例。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3伤腰椎高效测量的方法疗效评定采用VAS及JOA评分,Cobb角的大小与伤椎前后缘高度采用X线侧位片测量,由于受个体因素的影响,伤椎前缘高度采用相对高度即百分比高度(测量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矫正度为术前测量与术后即刻的测量值之差,半年丢失度为术后半年的测量值与术后即刻测量值之差。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c角及矫正丢失度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与术后即刻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的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Cobb角度数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即刻Cobb角度数,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Cobb角及矫正丢失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伤椎前后缘术前相对高度和术后即刻相对高度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伤椎前后缘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相对高度及半年矫正丢失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2)。见表3。3经伤腰椎固定术的不足后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其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小,且降低了肌肉失神经支配、萎缩或疼痛等后遗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4钉2椎体的跨伤椎固定是最常用的固定方式,其固定节段较短,间接减压与复位的效果好,且操作手法易于掌握。但随着跨伤椎固定术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多,其不利的一面也逐渐被发现,主要表现在内固定的松动、伤椎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高度的变化以及脊柱矫正度的丢失。此类并发症明显增加了继发性脊神经损伤的风险,高危患者不得不进行再次手术,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根据有关文献,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笔者总结跨伤椎固定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上下椎体前缘之间的距离呈现变短趋势,而椎体中间的部分呈现后凸趋势,即悬挂效应;②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抗旋转能力差,导致侧向的稳定性差,骨折部位及周围椎间盘与韧带的修复不能得到保证;③固定术后的应力相对集中。为克服以上不足,通过复杂的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实践,在跨伤椎固定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经伤椎固定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其在跨伤椎固定所使用的4钉2棒系统基础上增加了2枚短钉,直接作用于椎弓根使得骨折端直接复位,并加强了受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增加的2枚螺钉起到了使伤椎向前顶压的作用,配合两侧螺钉的钳夹作用,使得脊柱的生理曲度与伤椎原本的高度得以恢复。而原本的两点固定在增加螺钉的数目后变为了三点固定,悬挂效应被大大削弱,固定后的应力分布也变得更为合理,并加强了对前柱的支撑。本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Cobb角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即刻Cobb角度、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Cobb角度及术后半年矫正丢失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前后缘术前相对高度和术后即刻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实验组伤椎前后缘即刻矫正度、术后半年相对高度及半年矫正丢失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文献所报道的结果基本吻合,表明经伤椎固定的确对患者脊柱矢状位畸形的矫正更有效,且术后能够较好地维持后突的矫正。而在腰背疼痛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即刻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好的矢状位平衡对减轻远期慢性腰背痛有着积极有利的一面。虽然经伤椎固定术的优势已较为明显,但相比跨伤椎固定使用了更多的手术器材,增加手术费用。综上所述,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要优于跨伤椎固定,其复位效果更佳,术后能够较好地维持脊柱的矫正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2纵向连通性螺钉固定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用垫枕将骨盆及胸骨柄处垫高,取后正中入路,以伤椎为中心,按微创入路显露其结构。对照组:将4枚椎弓根钉分为2组分别置于伤椎上下,放置纵向连杆,安放前进行预弯,放置完毕后纵向撑开,使伤椎的高度得到恢复,同时对后凸畸形进行矫正。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将2枚螺钉置入伤椎,所选取的螺钉长度应比上一椎体所采用的螺钉长度短5~10mm,以防止伤椎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