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教材的概念辨析_第1页
立体式教材的概念辨析_第2页
立体式教材的概念辨析_第3页
立体式教材的概念辨析_第4页
立体式教材的概念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体式教材的概念辨析

现在,在外语教育领域,如果你说一个教材,你会将采用立体式教材。在各种教材的介绍中似乎都会出现这个新名词,好像不说“立体式”,教材就会逊色不少。然而,人们对这种提法的含义却缺乏深究。本文试图抛砖引玉,对何谓立体式教材作些探究。为便于阐述,本文将从立体式教材概念入手,力求理清立体式教材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探讨立体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要素,并对提高教师的“信息-教学”素养提出建议。1立体式教材的内在含义究竟什么是立体式教材?至今未有一个权威、完整的定义。最初,人们提出立体式教材的概念,大多基于自己教材的个体特点总结而成,或多或少地囿于自己的视角局限。因此,要对立体式教材有个较为正确、全面的定义,我们还得从对立体式教材的理解说起。一般说来,对现有立体式教材的理解有三种(陈坚林,2005、2006):第一种是形式理解。上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大多使用的是纸质平面教材,内容呈现以文字、图片、声音居多,其载体多为纸张和磁带。到了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平面纸质教材开始配有音视频光盘,于是就有了立体式教材的说法,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第二种是物理概念理解。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只是立体式教材的表现形式,而教材的立体概念应体现于承载这些内容的物理载体上,所以教材是否“立体”应看其是否由纸质课本、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组成。如果一套教材具有这些物理概念上的载体,那就是立体式教材。第三种是理论内涵理解。从理论上讲(陈坚林,2010;Nunan,2009),任何教学都有其相应的理论内涵和方法应用,外语教学也不例外。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当然也会与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相关。因此,传统的外语教材体现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而立体式教材因其有音视频多种媒体的参与不仅是理论和方法的体现,更是技术优势的全面再现。上述三种理解只是对立体式教材的一般认识,而远非立体式教材的确切定义。随着对立体式教材的认识和编写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何谓立体式教材概念的阐释也日趋理性而成熟。笔者通过对各种概念的梳理总结出几条要素,认为对当前立体式教材的内在含义进行界定时应考虑如下因素:首先,立体式教材是一种教育观的反映,是对中国几十年来的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教材建设的一种更迭与创新。回顾人类千年的教育史,从教学的角度看,大致有三种教育观(张景焕,2000;戴炜栋,2006):①启发引导式教育观,主要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和孔子。苏氏认为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自己的智慧,进而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孔子则认为教育是启发学生领悟事理,进而学到治国治事的本领,这种教育观下的教师作用,自然是主导教学。②传递式教育观。主要代表人物是培根和董仲舒。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掌握自然科学的法则是改善人类世界的必由之路,所以教育主要应传递研究自然的经验。董仲舒认为人类知识的精华已包含于孔子等诸多大家的著作之中,所以教育只要传递前人总结出的知识精华就行。在这种教育观之下的教师作用,是知识的传递者。③发展式教育观,也可以说是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它认为教育应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所以学生是主动的创造者,而不是被控制的接受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种合适的教育环境,既非主导也非传递。这种教育观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罗杰斯、陶行知等。三种教育观的发生、发展虽不相同,却一直共存,人们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当代则倾向于发展式教育观,而把启发、传递作为发展的手段。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立体式教材也正是这三种教育观的综合体现。从立体式教材的特点来看,教材因技术的参与使教育的启发和传递功能更加直观、强化,以达较高的教学效果与目标。与平面单一的纸质教材相比,立体式教材体现了综合、全面的教育观,注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其次,立体式教材是一种媒介的转换,更是教材发展范式的转变。立体式教材是从传统教材(纸质图书)到音像、电子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多媒体、多模态的存储和呈现介质的转移和融合(陈坚林,2010:186)。从理论上讲,传统教材体现的是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而立体式教材体现的是理论、方法与技术。可以说立体式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了技术的参与。这里的技术既是指信息技术又是指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主要与多种媒体有关,强调的是信息的储存与呈现,是传送和接受的通道,即通过多种媒体(电脑、音视频传送器、网络等)传送和接受各种信息,而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使电脑等媒体具有高度拟人拟物的功能,达到信息传送快捷、信息储存海量、信息呈现逼真、信息覆盖面极广的效果。教育技术,相较于信息技术,是关于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技术。根据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1994年给出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根据这一定义,教育技术既是教学资源的支撑技术,又是教学过程的支撑技术。同时,教育技术的研究形态是理论和实践,研究任务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研究对象是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因此,教师在利用立体式教材时,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讲课,而应该有对教材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任务。这才是教育技术在教材中得到体现的关键所在。这些媒介转换与技术的运用,最终必定要落实到教材形式的改变上来,从而促使立体式教材的产生。可以说,介质的转换和技术的运用是立体式教材本身形态完成的重要标志。第三,立体式教材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对几十年来“课本+粉笔”式的陈旧教学方法的扬弃。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侃侃论道式的方式不再适合今日外语教学之要求。教师主宰课堂也已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吸收和知识构建能力培养的需求(王守仁,2009;陈坚林,2010)。《纲要》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立体式教材的产生自然会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必须以发展式教育为基点,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完善教学效果的目标。由此,各种配合立体式教材形式、以适应学生的主动构建知识与自主学习的新型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育技术不断涌现(陈坚林,2010:83)。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立体式教材应该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实践的新型、动态的教材系统,也是一种体现教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型教材。它的主要特点在于:①以多媒体、多模态、多介质方式来存储和呈现教学资源;②以一体化、系统化策略来设计教学内容:③以多元化、互动式方法来实现教学过程。最终目标是形成教学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立体式教材的这些特点要在教学上得以充分的实现,就应该实施立体式的教学方法。那么,何谓立体式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应该从立体式教材的上述特点来加以考察。2掌握内容的特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语言的发展关于立体式教学方法,学界已有过不少探讨(应云天,1997;张正东,1999;徐明成,2008;龚春燕,2010),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三种观点:①立体式教学就是全方位、多极化的教学,既要注重外语各项技能(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又要注重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等多方互动教学。应云天(1997:101-103)认为“语言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是语言和言语的统一。语言作为一种体系是各结构层次——语音、语法、词汇的统一。语言作为一种行为或交际活动是四种形式——听说读写的统一。因此语言(外语)作为教学内容应该是语言各结构层次和语言各形式的统一。鉴于此,外语教学法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立体式的方法。”②张正东(1999:42)经过实验研究,提出了外语立体式教学有这样四个基本原则,即“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包容中提炼,层层相联”。“从实际出发”指的是教学要考虑实际的学校环境,包括当地的经济与文化需要;“扬长避短”就是要在教学中挖掘潜力,发挥专长,合理配置,取长补短;“包容中提炼”是指教学上要合理地利用古今中外的经验,因此必须对各种经验有所提炼;“层层相联”是指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教学观点、模式、技巧的相互关联和连贯,从而形成教学的系统性发展。③立体式教学就是多元化、立体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尤其注重立体信息输入模式、自我驱动模式、电子交互模式与文化意识培养模式的综合运用。龚春燕(2010:125)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平面型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图、音、像、影、文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和立体式教学。”综上,立体式教学法最初是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教学,此后结合了环境和文化因素,现在又融合了技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可见,立体式教学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方法,不同的社会经济时代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可能会催生不同的立体式教学法。传统外语教学使用的是纸质平面教材,体现的只是理论与方法,因此教学中综合性地照顾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实际应用可以被称之为立体式教学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发现只注意语言技能的教学和操练而忽视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就有了语言技能与文化环境相结合的立体式教学法。此后,随着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教学的容量和内容已有了“爆炸式”的发展,这就需要语言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有限的时间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实践,教材也就相应地体现了理论、方法和技术等综合因素。因此,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立体式教法也必须是技术的充分体现。由此,立体式教学方法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框架,随着教学主体(包括教材资源、教学过程、课堂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的变化而动态形成。因此随着立体式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笔者认为现在课堂所使用的立体式教学方法应该体现这样几个方面:根据立体式教材的特点,外语教学应以多媒体、多模态、多介质方式来存储和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应该说,信息技术要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贴切地结合,遵循多种媒体形式结合运用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存储和呈现教学信息,不同的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选择使用媒体,使其达到优势互补。首先,现代外语教学中,多种媒体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传统教学中,那些很难呈现的教学内容,如微观的、宏观的、或具有危险性的事件(战争状况、灾难再现等)、有些需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能启发学生想象力空间的情景、已经过去的事件或过程等等,均能通过教材中的技术部分(如课件、网络)加以储存与呈现,从而使立体式教材的多媒体、多模态、多介质方式来存储和呈现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教材中的课件具有传输快、交互强、反馈快、信息量大、灵活性强、可扩展、可移植等特点,可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是用多媒体信息来表达的,以达到某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知识结构体系。再者,立体式教学法要求听说读写译技能与语言、文化知识相结合,外语课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这种结合具体体现为相关学科设置、教学互相渗透,相互联系。第三,立体式教学法不仅要求听说读写译技能与语言、文化知识相结合,而且要求学生的视、听、味、触觉器官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利用。要做到这些,外语教学必须要充分发挥立体式教材的多媒体、多模态、多介质方式来存储和呈现的优势,使语言的音、形、义合为一体,使表达与理解、讲解与练习有机配合,使师生的作用相互交流,进行多方位、多途径、立体式的教学。这里的设计主要是指内容与过程的设计,而教学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内容、媒体几个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利用整体、优化的方法,将各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因此,根据立体式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与过程应以一体化、系统化策略来设计。所谓的一体化就是整体化,系统化就是完整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多种媒体的参与都要围绕某一教学内容的主题来设计和展开,给学习者以整体之感。有了整体安排就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完整性既可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不同单元设计的前后顺序上,即不同单元间应在内容上达到相互关联和有机联系,又可体现在课程内容的教学呈现上,即就某一语言主题的教学有各种因素的参与(技能、功能、文化、环境等)。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规划程序和操作程序(陈玉琨、代蕊华,2002:98):教师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可将教学意图理想化,教学方式定型化,教学时空结构化,是教师施教前头脑中对教学活动的规划蓝图。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设计方案会不同程度体现出个人的风格和特色,但一体化和系统化却是立体式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立体式教材的特点,教学过程应以多元化、互动式方法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即教师讲解(教),学生听记(学),重点在于“教”。然而,随着人们对教学的深入研究(陈坚林,2000:35),70年代出现了认知法,该教学法在理论上吸取了皮亚杰的“认识结构”学说、布鲁纳的“发现法”、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等思想,把外语教学的重点由“教”转移到“学”,着重研究“人是怎样学习语言的”,即人类学习语言的心理本质及规律,从更深层次把外语教学中理性与感性、规则与技巧、母语与外语、书面语与口语等矛盾统一起来,从而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等更具有综合性质的教学原则。正是从这一原则出发,外语教与学的过程就应以多元化、互动式的方式来实现,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建立声音与图像、结构与情景等多元因素的联系,充分发挥大脑两半球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互补作用,使学习“触景生情、因情发思”,从而实现多维度的条件反射,加强音、形、义及语音、语调、节奏的整体感知。应用多元化、互动式方法实现教学过程可考虑下列三个方面:①创设情境。重视影像的运用,创造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的具体场景。影像应符合在目标语国家中交流时的真实状况,节目中人物的语言和身体语言表达都应当易于观察体会,并可以模仿;通过播放不同文化情景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的区别。②设立任务。通过尽可能真实的任务,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真实交流能力。③激发情感。现代技术手段使得教师可以运用声音、音乐、图像、电影片段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降低焦虑,加强学习动力和参与性(Debski,2006:102-103)。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实现多元化、互动式的立体式教学过程。要实施立体式的外语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对自身能力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3立体式教材的设计笔者曾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有过这样的阐述(陈坚林,2010:160),“信息素养,具体是指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并且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炼、创新,从而获得新知识的综合能力。”而外语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素养,而是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相结合的整体素养,即“信息-教学”素养。鉴于立体式教材及立体式教学法的固有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应具备这样四个方面的“信息-教学”素养或能力: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立体式教材实际是一种多媒化教材。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材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动态化发展、立体化表达与形象化呈现。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在这样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尤其是网络学习平台上,各画面之间好像有着无形的链条互相串联,这种无形的链条被称作超链,这种超链加上内容的立体呈现使原本的“呆板书本”变成了“活书”。因此,在立体式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着力探讨和研究如何把“活书”课程设计好,如何使学生把“活书”学好。与传统教材相比较,立体式教材在内容资源上已得到很大的扩张,尤其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主题相关的教育资源更是得到无限的延伸和扩大。这就意味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育资源链成了一个知识、信息的海洋,供教师享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虚拟软件库、虚拟图书馆、电子书刊、新闻组合、各类数据文库等。面对“海量”资源,我们的教师应该具有选好资源、优化组织资源的能力。外语教学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是立体式外语教学的重要特征。虚拟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校园、虚拟场景、虚拟图书馆等。我们的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根据外语教学的主题、要点、学生情况、设备条件、文化背景等设计好虚拟的外语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教学个性化方式、学习自主化方式和任务合作化方式三个方面。教学个性化主要是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他“海量”资源,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多元智能发展情况、爱好需求等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学习自主化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师要利用立体式教材的特点做自主学习的资源提供者、辅导者或促进者。任务合作化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或网络合作的方式,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学会或培养任务设计、任务组织、任务评价的能力。关于教师“信息-教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陈冰冰(2008)曾建议教师需要体验以下三个过程:①教师需要体验如何将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获取新知识,即用好“活书”;②教师需要知道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可能有哪些关系,即选好资源;③教师需要利用他们所了解的关于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关于技术的知识,去设计、管理、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