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固原市重点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月考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固原市重点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月考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固原市重点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月考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固原市重点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月考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固原市重点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月考卷)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固原市重点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月考卷)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用标志重捕法测定某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标记物会引起部分动物运动能力受限而饿死,则测定结果会偏大B.若标记后的个体在第二次捕捉时更容易被发现,则测定结果会偏大C.若标记后的部分个体从该地区迁出到其他地方,则测定结果会偏大D.若被标记个体会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测定结果会偏大2.原发性甲减是甲状腺病变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病因是甲状腺不发育或者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原发性甲减患者不可能出现()A.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D.易疲劳、动作缓慢、智力减退3.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4.研究人员调查了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中各营养级的生物量,结果如下图,已知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两个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数量相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Ⅰ小于ⅡB.储存在生物体有机物中的能量,生态系统Ⅰ小于ⅡC.生态系统Ⅰ中只有一条含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D.生态系统Ⅱ中,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不能形成金字塔图形5.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历史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B.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的噬菌体需分别在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用RNA酶处理后,能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各个实验的思路都是用提纯分离的方法单独观察某一物质的作用6.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演化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表示生殖隔离B.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只能通过a到达cC.①~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D.物种1和物种2的基因库不同7.跳蝻腹节绿条纹对黄条纹为显性,由基因A、a控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某沙化草原不同区域的跳蝻腹节表现型,并计算了A基因频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沙化草地M区绿草地L区沙化草地N区绿条纹频率1.361.911.46A基因频率1.21.71.4A.跳蝻A基因频率低是导致M区草地比N区草地沙化严重的原因B.草地沙化及天敌捕食等环境因素是跳蝻腹节颜色进化的外因C.M区与N区存在的地理隔离将导致两个地区的跳蝻进化为不同的物种D.三个调查区的杂合绿条纹跳蝻所占比例的大小关系是L>N>M8.(10分)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都具有两重性B.植物激素在幼嫩组织中均进行极性运输C.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乙烯只存在于繁殖器官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素的简化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过程I的前提是要根据干扰素基因的____________设计引物。(2)过程I需加热至90~95℃,然后冷却至55~60℃,如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据图可知欲获得干扰素基因,至少需要复制____________次。(3)图中A的名称是___________,A上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称为___________。(4)为检测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细胞中是否转录,可用_____________作探针,与从细胞中提取的____________进行分子杂交。10.(14分)稳态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在各个层次中普遍存在,请分析下列有关问题。(1)氨基酸、核苷酸等是细胞代谢所产生、自身生长所必需的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它们不会轻易的排到细胞外,但也不会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是因为细胞存在一种________机制(如图所示)。(2)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死于各种器官的恶性肿瘤,原因是其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已被破坏。科学研究表明:HIV能识别T细胞膜上的CD4受体进而入侵T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用CD4修饰后,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而被称为HIV的“陷阱细胞”,可用来清除HIV,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3)某条河流污染后引发水华现象,现对其进行修复,甲提出引进水葫芦与藻类竞争,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乙认为可投放捕食藻类的杂食性鱼类非洲鲫鱼,来降低藻类的密度。你认为甲乙两位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分享,他们揭示了黑腹果蝇羽化(由蛹发育为成虫)时间的分子机制。黑腹果蝇的羽化时间受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有控制羽化时间为29h、24h、19h和无节律四种等位基因,其中24h的为野生型,其余三者由基因突变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控制羽化时间的一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首先探究了控制羽化时间为29h、24h、19h这三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用一只羽化时间29h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杂交,产生的在19h时观察到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若所有基因型的个体均能正常存活,该研究小组假设:该性状受一组复等位基因、T、t控制,其中对T、t为完全显性,T对t为完全显性,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该研究小组统计了所有的羽化时间及比例,若____________则该假设正确,其中,羽化时间为19h和24h的果蝇分别为____________(雌、雄)性。(2)研究小组需要再确定无节律基因与、T、t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假设它们之间都是完全显性关系),若(1)的假设正确,现有一只羽化时间无节律的雄果蝇和以上三种羽化时间均为纯合子的雌果蝇各若干只,可能只需一次杂交实验就能确定无节律基因与其他三种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是:用该无节律的雄果蝇与羽化时间为____________的雌果蝇杂交,观察果蝇的表现型。如果表现型______________,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显性;如果表现型______________,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隐性。12.玉米籽粒的有色和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E_F_G_的玉米籽粒有色,其余均无色。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2)玉米群体中,无色籽粒纯合子最多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3)现提供甲(eeFFGG)、乙(EEffGG)、丙(EEFFgg)三个玉米品系,两两杂交。F1的表现型都是___________。(4)为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甲、乙、丙设计以下实验:(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让每两个品系之间杂交得到三组F1,再让三组F1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三组F2籽粒颜色。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三组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若一组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为1:1,其他两组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9:7,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若三组F2籽粒有色与无色的比例均为1:1,则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题分析】

1、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题目详解】A、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若标记物会引起部分动物运动能力受限而饿死,则测定结果会偏大,A正确;B、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后的个体在第二次捕捉时更容易被发现,则测定结果会偏小,B错误;C、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后的部分个体从该地区迁出到其他地方,则测定结果会偏大,C正确;D、根据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被标记个体会产生记忆导致第二次不易捕捉,则测定结果会偏大,D正确。故选B。2、B【解题分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题目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甲减的原因有甲状腺不发育或者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故甲减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的现象,A正确;BC、因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通过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B错误、C正确;D、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有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机体产热及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甲减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故患者可能出现易疲劳、动作缓慢、智力减退等现象,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调节相关知识,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3、A【解题分析】由图可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并以其中一条链作模板合成RNA,故A对。在图中的DNA—RNA杂交区域中,碱基配对是A—U,B错。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2个核糖体,可得到两条肽链,C错。由于图中表示的基因表达过程中,是边转录边翻译,所以该基因应该是原核细胞中的基因,D错。【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4、B【解题分析】

分析柱状图:生态系统Ⅰ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Ⅱ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Ⅰ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少;而生态系统Ⅱ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多。【题目详解】A、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生态系统I和Ⅱ的物种丰富度和营养结构未知,无法比较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B、储存在生物体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各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量,而不是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两个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数量相同,生态系统I的生物量小于Ⅱ,因此储存在生物体有机物中的能量,生态系统I小于II,B正确;C、生态系统I中每个营养级可能包括多个种群,因此,生态系统中应该包括多条食物链,C错误;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可形成金字塔图形,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5、A【解题分析】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题目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A正确;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繁殖,因此噬菌体不能用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B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若用RNA酶处理其RNA,则RNA被水解了,不能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C错误;D、格里菲思的实验没有用提纯分离的方法单独观察某一物质的作用,D错误。故选A。6、B【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表示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①~⑥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定向变异。【题目详解】A、根据题图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A正确;B、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大部分是通过地理隔离再形成生殖隔离,但也存在例如环境变化导致产生的多倍体,则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产生了生殖隔离,B错误;C、①~⑥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C正确;D、物种1和物种2是原物种因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的,基因库不同,D正确;故选B。7、B【解题分析】

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题目详解】A、跳蝻A基因频率低是N区和M区草地沙化对A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选择的结果,A错误;B、草地沙化及天敌捕食等环境因素对跳蝻的黄条纹性状进行了定向选择,是跳蝻腹节颜色进化的外因,B正确;C、M区与N区是某沙化草原不同地区,两地区的地理隔离不会导致两个地区的跳蝻进化为不同的物种,C错误;D、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三个调查区的杂合绿条纹跳蝻所占比例依次为1.32、1.42、1.48,因此三地区的大小关系是N>L>M,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熟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进化理论解答有关物种形成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C【解题分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体内存在的目前分认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等。【题目详解】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没有两重性,A错误;生长素在幼嫩组织进行极性运输,其他植物激素不进行极性运输,B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是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C正确;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因此选C。【题目点拨】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9、核苷酸序列使DNA解链,然后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3重组质粒启动子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标记的干扰素(目的)基因mRNA【解题分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2.PCR的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3.题图分析:Ⅰ是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Ⅱ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Ⅲ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到酵母菌细胞中。【题目详解】(1)PCR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因此进行过程Ⅰ的前提是要根据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2)PCR过程中需加热至90〜95℃,然后冷却至55〜60℃,如此操作的目的是使DNA解旋,然后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根据PCR复制的特点,结合图示可知,图示中干扰素基因的两条链应是第二次复制才能形成的子链,所以至少需要复制三次才能形成图中的干扰素基因。(3)图中A是干扰素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的重组质粒(基因表达载体),A上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称为启动子。(4)基因转录的产物为mRNA,由于转录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为检测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细胞中是否转录,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标记的干扰素(目的)基因作探针,与从细胞中提取的mRNA进行分子杂交。【题目点拨】本题结合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素的简化流程,考查基因工程的技术及原理、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题。10、选择透过性反馈调节监控和清除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无法为HIV的繁殖提供酶、场所等条件,最后会随红细胞的凋亡被免疫系统清除都不可行,都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解题分析】

1、从图中看出,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物变成了代谢产物,而代谢产物的增加抑制了该反应的进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题目详解】(1)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有选择透过性,所以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不会轻易排出细胞;从图中看出,代谢产物的增加对酶有抑制作用,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2)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其监控和清除的功能,由于该功能被破坏,所以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死于各种器官的恶性肿瘤。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酶和场所等条件,HIV进入该细胞陷阱后将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凋亡一起被免疫系统清除。(3)甲同学的方案是引进水葫芦,乙同学的方案是引入非洲鲫鱼,这两种方案都不可行,因为都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题目点拨】本题以稳态为中心,考查了负反馈调节、艾滋病、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知识,需要考生理解负反馈调节机制,识记免疫失调的种类进行答题。11、羽化时间29h:24h:19h=2:1:1雄和雌29h或19h有两种(或出现无节律或雌性都为无节律,雄性都表现为该节律或雌雄表现不同)只有一种(或全表现为该节律或雌雄表现相同)【解题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亲本羽化时间29h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在19h时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从而确定29h的性状由T+基因控制,19h性状由t基因控制,再利用相关杂交关系推测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在证明无节律与有节律基因的显隐关系时,利用假说——演绎法,对要证明的问题提出相关假设,进行演绎推理,找出两种假设的区别进而加以证明。【题目详解】(1)按照该研究小组假设,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根据题中信息,“用一只羽化时间29h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在19h时观察到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可以推定29h的性状由T+基因控制,19h性状由t基因控制。如果该观点正确,则羽化时间24h的黑身雄蝇基因型是XTY,而羽化时间29h的灰身雌蝇基因型是XT+X—,由于子代出现了羽化时间为19h的个体,所以亲代的基因型为XTY和XT+Xt,子代XT+Y∶XtY∶XT+XT∶XTXt=1∶1∶1∶1,表现型为F1的羽化时间29h∶24h∶19h=2∶1∶1,羽化时间为19h和24h的基因型为XtY和XTXt,分别为雄性和雌性。(2)若(1)的假设正确,控制该性状的复等位基因对T、t为完全显性,T对t为完全显性。所以,若要确定无节律的性状与这三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需用该无节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