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经论文-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及其效应_第1页
宏经论文-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及其效应_第2页
宏经论文-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及其效应_第3页
宏经论文-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及其效应_第4页
宏经论文-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原因及其效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在2006年7月到2008年6月,短短两年之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十八次之多。作为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的货币供给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调整准备金率是否是抑制经济过热、对冲流动性的有效手段?我组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一:我国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情况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存款提取和满足资金清算而在中央银行保留的最低存款准备金,它与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例即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率是由央行确定下来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政府通过调整它来调节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能力和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并最终达到调节货币流动性的目的。下表是我国1985年以来历次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变动情况: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单位:百分点)362010年12月(大型金融机构)18.00%18.50%0.520日(中小金融机构)14.50%15.00%0.5352010年11月(大型金融机构)17.50%18.00%0.529日(中小金融机构)14.00%14.50%0.5342010年11月(大型金融机构)17.00%17.50%0.516日(中小金融机构)13.50%14.00%0.5332010年5月(大型金融机构)16.50%17.00%0.510日(中小金融机构)13.50%不调整-322010年2月(大型金融机构)16.00%16.50%0.525日(中小金融机构)13.50%不调整-312010年1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15.50%16.00%0.5(中小金融机不调整-

构)13.50%302008年12月(大型金融机构)16.00%15.50%-0.525日(中小金融机构)14.00%13.50%-0.5292008年12月(大型金融机构)17.00%16.00%-105日(中小金融机构)16.00%14.00%-2282008年10月(大型金融机构)17.50%17.00%-0.515日(中小金融机构)16.50%16.00%-0.5272008年09月(大型金融机构)17.50%17.50%-25日(中小金融机构)17.50%16.50%-1262008年06月07日16.50%17.50%1252008年05月20日16%16.50%0.50242008年04月25日15.50%16%0.50232008年03月18日15%15.50%0.50222008年01月25日14.50%15%0.50212007年12月25日13.50%14.50%1202007年11月26日13%13.50%0.50192007年10月25日12.50%13%0.50182007年09月25日12%12.50%0.50172007年08月15日11.50%12%0.50162007年06月05日11%11.50%0.50152007年05月15日10.50%11%0.50142007年04月16日10%10.50%0.50

132007年02月25日9.50%10%0.50122007年01月15日9%9.50%0.50112006年11月15日8.50%9%0.50102006年08月15日8%8.50%0.5092006年07月5日7.50%8%0.5082004年04月25日7%7.50%0.5072003年09月21日6%7%161999年11月21日8%6%-251998年03月21日13%8%-541988年09月12%13%1387年10%12%22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98吕年以来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走势图0%12%20%1S%大型金磁机枸口3金越机构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自0%12%20%1S%大型金磁机枸口3金越机构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自1985年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它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1985年至1988年为上调阶段,1988年10月至1998年2月为稳定阶段,1998年3月至1999年11月为下调阶段,2003年9月至2008年6月为稳定上调阶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为下调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为稳定阶段,2010年1月至今为上调阶段。1985年~1988年是我国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使我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我国开始尝试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因此实行了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调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随后一直到1998年都保持稳定。但是,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发生了重大改变,由通货膨胀风险演变为通货紧缩风险。在此阶段央行推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98年3月和99年11月两次大幅调低了法定存款准备率,旨在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能力,增加货币供应量,拉动经济增长。之后七年内只又调整了两次,所以基本处于稳定时期。可是从2006年7月开始,固定资产投资活跃,国际贸易持续保持巨额顺差使得我国再次面临因货币供应量过多以及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风险。因此从2006年7月到2008年6月,我国累积18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央行在短短的两年内频繁调整存款准备率达18次之多,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清晰地传递了央行的政策意图和调控经济的决心,但同时引起了人们对于它的实际效应的怀疑。然而,由次级贷款所引发的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恶化,国内通胀大幅回落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成为央行顾虑的因素。于是,央行从08年9月至12月四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已将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从控制通胀转移至经济增长上来。直到2010年1月,央行才宣布自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08年底宣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首次上调准备金率。自此到12月20日,央行共6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率,目前其值为18.5%。二:我国选择上调法定准备金率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原因分析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中央银行往往会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也就是所谓的货币政策。不同于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利率的变动间接地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主要有三种:再贴现利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和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广义而言,再贴现政策并不单纯指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也包括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其他放款业务。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反之亦然。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的业务活动。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其目的就是在于在交易中扩大或收缩货币供给,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直接影响信贷,或通过债券市场影响债券的需求,进一步影响债券价格及市场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进而调节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以及对货币乘数。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从上可见,三种政策的运作方式各不相同,自然,他们对调整货币量的作用的效用也各不相同。再贴现工具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相比,其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相对缓和。然而,再贴现政策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因为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票据来取得信用支持,仅是商业银行一个融资的途径,商业银行还有出售证券、发行存单等融资方式。因此,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还要看商业银行是否配合该政策的具体落实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的优势在于,它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主动操作,具有灵活性。另外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大小和方向具有灵活性,使得中央银行得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然而,它所涉及的金融市场不仅须具有全国性,而且要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可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一定的规模,同时需要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才能发挥出较明显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优势在于其简便和直接。然而,其变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范围广,作用力度强,一旦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搜必须进行相应的变动。此外,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其效用不能立竿见影。三种货币政策手段优势各不相同。但从我国的现状看来,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物价在不断的上升,可以说是“钱已经不值钱了”。用经济学家的话说,“中国现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过热。”国家一直在努力的进行宏观调节,抑制通胀和收紧流动性,保证我国的经济能够平衡稳定持续发展。所以在我组看来,最近的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说就是为此而做出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外汇占款持续上升。2010第三季度的外汇储备增量创出单季纪录水平,各月分别增加846.19亿美元、89.44亿美元以及1,004.65亿美元。7月份新增外汇占款1709.51亿元,较6月份大幅回升了46%。中国金融机构9月外汇占款新增2,896亿元人民币,创八个月以来的新高.反映金融机构因买入美元所投放出的人民币--外汇占款,也已连续回升."热钱"流入中国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客观性,因此要运用汇率、利率等价格机制进行合理引导,尤其要防范"热钱"大进大出的破坏性作用.因此国家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二)我国经济还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流动性过剩会导致市场利率降低,投资规模增长过快、出现产能过剩,也降低了投资效率,投资无法实现自我循环,这都将导致产能降低以及经济过热。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对货币的调控产生巨大影响。(三)国家能由此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规模不断增加的信贷投放一方面使宏观经济逐步实现反转,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流动性过剩。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余额(M2)已经达到69.64万亿元,而前三季度GDP为26.866万亿元,即央行超发货币42万亿元。货币超发为价格上涨提供了温床,投资领域的炒作也不断推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消费价格和资产价格普遍攀升的局面。(四)通货膨胀也是重要的问题。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了货币的购买力。工资的上涨滞后于价格的上涨,且物价上涨的商品多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这样直接导致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消费水平降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压缩企业利润,中小企业消化通胀能力有限,如不能将损失转嫁于消费者,则企业面临破产倒闭,投资积极性受到严重削弱。物价上涨会使消费者出现通胀预期,而通胀预期又会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通过这种自我实现机制的循环,通胀压力可能会演变为恶性通胀,造成经济运行崩溃,严重危害经济发展。综上所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当前解决这些问题最行之有效地途径。三:上调法定准备金率的经济效应1.控制过剩的流动性,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在我国,企业有比较强的贷款冲动,银行有比较强的放贷冲动。所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能从银行手中回收资金,限制银行的放贷能力,效果比较明显。其次,大量的回笼资金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控制一部分的流动性。2.预防资金过度投放,缓解房地产泡沫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价格不断快速上升,是我国金融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提高法定准备进率,会使银行对待贷款的态度更加谨慎,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状况,对调节过高的房地产价格起到积极作用。股市方面:虽然在房地产高压政策下,资金会更多地流向股市,但实践证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不会对股市造成利空影响。3.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央行以频繁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手段来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以解决目前国内宏观经济过热的整体趋势,实际效应已经逐步发挥。但我们觉得这一手段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警示作用。因为央行多次使用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预示着央行已经察觉到我国的经济过热并极力挽救,多次上调暗示了央行的谨慎和决心的态度。很明显,央行已经在向市场释放紧缩的信号。所以我们觉得各个产业要根据这个信号对自己的产业进行相关有效的调整,使市场能更井然有序地进行。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和分析,发现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的确对于宏观经济有一定的牵制作用。除了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更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