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一中高二5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 (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6617ddea29bc7eb82e9d625928ed267/46617ddea29bc7eb82e9d625928ed2671.gif)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一中高二5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 (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6617ddea29bc7eb82e9d625928ed267/46617ddea29bc7eb82e9d625928ed2672.gif)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一中高二5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 (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6617ddea29bc7eb82e9d625928ed267/46617ddea29bc7eb82e9d625928ed2673.gif)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一中高二5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 (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6617ddea29bc7eb82e9d625928ed267/46617ddea29bc7eb82e9d625928ed2674.gif)
![2022-2023学年山西省晋城市一中高二5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 (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6617ddea29bc7eb82e9d625928ed267/46617ddea29bc7eb82e9d625928ed26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第三次调研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菌种的选育和扩大培养B.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C.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D.发酵过程中,条件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不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答案】C【分析】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2、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1)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2)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3、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4、发酵过程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详解】A、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罐内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发酵,A错误;B、单细胞蛋白是指利用发酵工程获得的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而并非微生物的代谢产物,B错误;C、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C正确;D、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D错误。故选C。2.关于黄酒酿造方法,古遗六法中描述道: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注:曲蘖主要指酒曲,湛炽是指浸泡和蒸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黄酒中的酒精是酵母菌利用“黍米”经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B.利用酵母菌发酵的过程中,水和酒精是同时产生的C.“陶器必良”和“火剂必得”是为了控制发酵过程的环境条件D.黄酒酿造过程中发酵液出现的气体不都是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答案】B【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酒精,黄酒中的酒精是酵母菌利用“黍米”经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A正确;B、利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水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而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显然二者不是同时产生的,B错误;C、“陶器必良”是为了有良好的容器从而控制好发酵过程气体条件,“火剂必得”是指控制适宜的温度保证酵母菌发酵所需,通常为18~25℃,C正确;D、黄酒酿造过程中发酵液出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仅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而且也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因此不都是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经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也有的是在线粒体中经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D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腐乳过程中主要利用毛霉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B.制作泡菜过程中先将蔬菜装至八成满,然后倒入煮沸的盐水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D.制作果酒过程中应先将去除枝梗的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然后晾干备用【答案】A【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制作腐乳过程中主要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B、制作泡菜过程中先将蔬菜装至半坛,然后倒入煮沸后冷却的盐水,B错误;C、醋酸菌为需氧型细菌,进行有氧呼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C错误;D、制作果酒过程中应该先用清水冲洗1~2次,然后再去除葡萄的枝梗,D错误。故选A。4.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大分子有机物一定含有N元素B.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可能含有Fe元素C.组成染色体的化合物都含有Р元素D.组成胰岛素的某些氨基酸含有S元素【答案】D【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核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多糖(纤维素、糖原、淀粉)的元素组成为C、H、O,因此组成生物体的大分子有机物不一定含有N元素,A错误;B、血红蛋白由蛋白质和血红素(含铁)组成,因此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不是因为氨基酸含有铁元素,B错误;C、染色体的主要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C错误;D、组成胰岛素的元素中含有S,是因为某些氨基酸分子的R基中含有S原子,D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的稳定主要依赖体液调节来实现B.体温稳定主要依赖神经调节来实现C.碳酸和碳酸氢钠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血浆蛋白质主要参与维持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答案】D【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血糖稳定调节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依赖体液调节来实现,A正确;B、体温稳定调节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依赖神经调节来实现,B正确;C、血浆pH相对稳定与碳酸和碳酸氢钠等有关,C正确;D、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的维持主要与Na+、Cl-有关,D错误。故选D。6.某同学选用新鲜成熟的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果酒发酵时,每日需打开瓶盖放气B.果醋发酵时,需适当提高发酵液的温度C.果醋发酵时,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D.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均下降【答案】A【分析】发酵: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详解】A、果酒发酵时,将瓶盖拧松放气,不能打开,A错误;B、果醋发酵时,需适当提高发酵液的温度,将温度控制在30~35℃,B正确;C、以酒精为底物进行醋酸发酵,产生醋酸和水,几乎不产生气泡,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C正确;D、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均下降,果酒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溶于水,果醋发酵产生醋酸,D正确。故选A。7.奶茶中的蔗糖等甜味物质能刺激口腔味蕾中的神经细胞(如图所示),其产生的兴奋会传导至大脑,进而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感。若对此愉悦感产生依赖就会“成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K+外流会导致神经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K+通道关闭,Ca2+通道被激活,导致神经细胞兴奋C.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其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D.甜味物质引起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D【分析】由图分析,蔗糖分子与口腔味蕾中的神经细胞膜上的甜味受体结合,激活钙离子通道,加快钙离子内流速率,同时关闭钾离子通道,减慢钾离子外流速率,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详解】A、静息状态下K+外流会产生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B、K+通道关闭,Ca2+通道被激活,导致膜电位发生逆转形成动作电位,使神经细胞兴奋,B正确;C、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为胞吐,需要囊泡与细胞膜进行膜融合,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D、甜味物质引起的兴奋在正常机体的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D。8.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棉花全株含有对动物生长繁殖存在潜在危害的有毒物质——棉酚,限制了以棉花秸秆为原料来生产青贮饲料的应用。研究人员试图以棉花田的土壤为分离基质,利用以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出高效分解棉酚的菌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均可用来分离纯化棉酚分解菌B.分离过程中所用的以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C.分离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培养工具以及培养基都需要高压蒸汽灭菌D.对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进行计数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显微计数法【答案】C【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均可用于接种纯化,故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均可用来分离纯化棉酚分解菌,A正确;B、分离过程中所用的以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只有能分解棉酚的微生物能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B正确;C、分离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培养工具可以用灼烧灭菌等方法,C错误;D、对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进行计数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计数活菌)或显微计数法(计数时活菌和死菌一起被计数),D正确。故选C。9.生产维生素C常用混菌发酵法,其中一种菌为产酸菌能合成分泌维生素C前体,另一种为伴生菌,能促进产酸菌生长和产酸。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平板划线法纯化混菌发酵法所需的目的菌B.单独筛选高效的产酸菌和伴生菌即可用于混菌发酵C.伴生菌与产酸菌二者互利共生,不存在种间竞争D.生产过程采用混菌发酵法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答案】A【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在进行平板划线法时,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故可以利用平板划线法纯化混菌发酵法所需的目的菌,A正确;B、产酸菌和伴生菌应共同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最佳的生产维生素C的菌种,单独筛选出的高效的产酸菌和伴生菌不一定适配,B错误;C、伴生菌与产酸菌会共同竞争空间等资源,二者存在种间竞争,C错误;D、采用混菌发酵法时,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D错误。故选A。二、多选题10.酿酒过程产生的氨基甲酸乙酯可被酸性脲酶分解。研究人员开展筛选高产酸性脲酶菌的实验,下表是该实验使用的两种选择培养基配方,其中尿素在高温下易分解,溴甲酚紫变色范围pH:5.2(浅黄)~6.8(紫红),酚红变色范围pH:6.8(黄)~8.4(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成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指示剂pH其它成分酸性培养基0.50.52.5溴甲酚紫5.3尿素2g、葡萄糖2g、酵母膏0.3g、NaAc0.2g、KH2PO40.2g、NaCl0.5g中性培养基10.22酚红6.8A.因培养基需在121℃下湿热灭菌20min,故尿素要在灭菌后才能加入培养基B.培养基加少量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的主要目的是补充碳源和氮源C.分离菌种的主要步骤:接种污泥→富集培养→稀释涂布法初筛→划线法纯化→鉴定D.符合要求的目的菌的菌落在中性培养基中呈红色,在酸性培养基中呈紫红色【答案】ABC【分析】1、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2、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整个过程中需要保证无菌操作。【详解】A、微生物灭菌时需要在固体培养基加上封口膜后在121℃条件下灭菌20min,冷却后再通过玻璃漏斗加入过滤的尿素溶液,尿素在高温下易分解,不能在灭菌前加入,A正确;B、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中应加入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培养基加少量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的主要目的是补充碳源和氮源,B正确;C、分离菌种的主要步骤:接种污泥(取样)→富集培养→稀释涂布法初筛→划线法纯化(筛选菌株)→鉴定,C正确;D、分析题意可知,目的菌可使培养基中氨基甲酸乙酯被酸性脲酶分解,使培养基中pH增大,若使溴甲酚紫在酸性培养基中由浅黄色变为紫色,则不会使培养基pH大于6.8,应使酚红在中性培养基中呈黄色,D错误。故选ABC。三、单选题11.南通某学校生物研究小组以蝴蝶兰为材料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试验,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取带芽花梗作外植体,是因为芽可产生生长素而更易成活B.花梗插入培养基前要用无水酒精和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C.过程c、d和e使用的培养基中所含的物质种类及比例存在差异D.过程f“炼苗”是由于试管苗长得弱小,光合能力弱,适应性差【答案】B【分析】组织培养的过程:(1)建立无菌体系,即外植体及培养基的消毒、接种,获得愈伤组织或器官。(2)进行增殖,不断分化产生新的植株,或直接产生不定芽及胚状体,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进行继代培养,以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3)将植株转移进行生根培养,可以转入生根培养基,也可直接进行扦插生根。(4)试管苗过渡,即试管苗出瓶后进行一定时间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激素比值的变化,对生根还是生芽是不同的。当细胞分裂素大于生长素时,促进芽的分化;当细胞分裂素小于生长素时,促进根的分化。【详解】A、芽属于幼嫩部位,能产生生长素,因此取带芽花梗作外植体更易成活,A正确;B、花梗插入培养基前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体积分数为20%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B错误;C、过程c、d和e属于脱分化、再分化和幼苗的生长发育,使用的培养基中所含的物质如激素种类及比例存在差异,C正确;D、过程f“炼苗”是由于试管苗长得弱小,光合能力弱,适应性差,因此需要移栽到野外使其逐渐适应室外环境,D正确。故选B。12.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提纯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研究表明,紫杉醇通过抑制细胞内微管(纺锤体的结构成分)的解聚来抑制细胞分裂;然而,近来发现,紫杉醇还能诱导细胞产生多极化纺锤体而使染色体发生多级分离,进而导致细胞死亡。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A.紫杉醇可特异性识别、并杀死人体内的癌细胞B.紫杉醇可导致人体内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异常C.紫杉醇会影响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可尝试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工厂化生产紫杉醇【答案】A【分析】分析题意:紫杉醇是一种细胞次生代谢产物,能通过抑制细胞内微管(纺锤体的结构成分)的解聚来抑制细胞分裂,还能诱导细胞产生多极化纺锤体而使染色体发生多级分离,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可见紫杉醇可能会导致细胞分裂时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紫杉醇是一种细胞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影响纺锤体的功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从而使之死亡,但不能特异性识别、并杀死人体内的癌细胞,A错误;B、由题意可知紫杉醇能诱导细胞产生多极化纺锤体而使染色体发生多级分离,可导致人体内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异常,B正确;C、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而紫杉醇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功能进而可能影响细胞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C正确;D、紫杉醇是一种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提纯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尝试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工厂化培养大量细胞,再从中提取分离出紫杉醇,D正确。故选A。1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植物病毒作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B.进行农杆菌转化时往往需要检测受体细胞对农杆菌的敏感性C.尽量选择性状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作为外植体D.再分化形成的丛状苗等培养物进行重新切割或接种到其它培养基之前必须要消毒【答案】D【分析】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详解】A、基因工程的载体包括质粒、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等,A正确;B、农杆菌能在自然条件下侵染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检测敏感性可更好的利用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B正确;C、外植体性状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更容易培养成功,更容易培养成个体,C正确;D、再分化形成的丛状苗等培养物分株或接种时均不需消毒,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受基因调控,激素又能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B.玉米在受粉期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可喷洒适宜浓度的2,4-D以减少损失C.适宜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效果可能相同D.持续高温后降雨易导致小麦种子在穗上发芽,可能是种子中的脱落酸被降解【答案】B【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蔬菜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种;但使用不当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详解】A、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的,对植物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调控,激素又能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A正确;B、人们利用的是玉米的种子,若在玉米受粉期遇到连续阴雨天,用2,4-D处理不能避免减产,B错误;C、由于生长素的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具有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特点,实验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C正确;D、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持续高温后降雨导致的小麦种子在穗上发芽,原因可能是种子中的脱落酸被降解,使种子中的脱落酸含量减少,抑制种子发芽的作用减弱,D正确。故选B。1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可使细胞增殖,后者可产生新的植株B.培养过程都存在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现象C.培养前都要用酶处理组织以得到单个细胞D.两者所用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完全相同【答案】A【分析】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最终可得完成植株;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最终可得多个细胞。【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能得到多个细胞(增殖),植物组织培养能够产生新个体,A正确;B、植物细胞培养不存在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现象,B错误;C、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将细胞分散开,但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将细胞分散开,C错误;D、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动物细胞培养基中含血清和血浆、植物组织培养基中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但都含有机营养成分,D错误。故选A。16.韶关乳源大桥镇是典型石灰岩地貌,自然环境恶劣。现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移植填埋表土,种植油茶、果树、蔬菜、中草药,培养林菌,林下养殖林禽,打造森林景观的发展模式,不仅石漠化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绿化了植被,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模式体现了自生、整体等生态学原理B.林下养殖林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C.油茶、药材合理搭配提高了群落对光等资源的利用率D.该生态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B【分析】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利用多层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大吸收光能的面积、利用植物吸附和富集某些微量重金属等。【详解】A、由题意可知,通过生态工程的建打造的森林景观的发展模式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置设,考虑了自然生态系统规律以及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自生、整体等生态学原理,A正确;B、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生态足迹越大,代表人类需求的资源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大,而林下养殖林禽并未增加生态足迹,B错误;C、油茶、药材合理搭配,增加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群落对光等资源的利用率,C正确;D、该生态工程的建设涉及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B。17.干细胞疗法是指从患者自身的骨髓中抽取干细胞,再通过特殊技术移植到患者体内,修复失去正常功能的细胞和组织的技术。干细胞具有归巢性,重新注入人体的干细胞会自动靶向,快速修复人体受损位置,达到快速治愈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程度比胚胎干细胞高B.注入患者的干细胞修复受损位置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干细胞自动靶向受损位置的过程与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干细胞修复受损位置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B【分析】1、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2、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详解】A、骨髓中的干细胞为造血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其分化程度比胚胎干细胞高,A正确;B、注入患者的干细胞修复受损位置,只是分化成特定的组织细胞,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所以干细胞自动靶向受损位置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功能有关,C正确;D、干细胞修复受损位置的过程,分化程度与干细胞不同,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B。18.大熊猫能利用竹子中的纤维素,这是因为大熊猫的肠道里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子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B.大熊猫与肠道内纤维素分解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C.纤维素分解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D.能量流动方向是竹子→纤维素分解菌→大熊猫【答案】D【分析】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由于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2、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详解】A、竹子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CO2转化成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A正确;B、大熊猫与它肠道纤维素分解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C、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可被大熊猫利用的单糖,这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正确;D、该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只是将大熊猫不能直接利用的纤维素分解为可供大熊猫利用的小分子糖类物质,大熊猫没有从纤维素分解菌中获取能量,D错误。故选D。19.科研人员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可食用“人造肉”的基本流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干细胞能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C.评价人造肉质量的标准是细胞内控制蛋白质合成基因的含量D.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制作人造肉的过程一般不添加抗生素【答案】D【分析】图中显示了人造肉的生产过程,将动物组织分离出干细胞,干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再经过3D打印技术形成肌肉组织。【详解】A、干细胞是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错误;B、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其全能性受到抑制,所以不能分化成任意细胞,B错误;C、评价人造肉质量的标志主要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C错误;D、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制作人造肉的过程一般不添加抗生素,D正确。故选D。20.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囊胚经切割刀和酶处理产生的细胞,经培养和移植发育成新个体B.胚胎工程操作的主要对象是生殖细胞、受精卵和早期的胚胎细胞C.哺乳动物移植的胚胎可以来自体内受精、体外受精,核移植和胚胎分割等D.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但并不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的潜能【答案】D【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通过任何一项技术(如转基因、核移植和体外受精等)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详解】A、囊胚的细胞属于未分化的细胞,经酶处理产生的细胞,经培养和移植发育成新个体,A正确;B、胚胎工程是指对生殖细胞、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进行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然后将获得的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B正确;C、哺乳动物移植的胚胎可以来自体内受精、体外受精、核移植和胚胎分割,也可以来自于转基因技术等,C正确;D、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低,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的潜能,D错误。故选D。21.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活动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香蕉果肉放入研钵中,倒入95%的酒精进行充分研磨B.在漏斗中垫上滤纸,将研磨液过滤入离心管中C.经离心,取上清液倒入冷酒精的小烧杯中D.在含有絮状物的试管中加入亚甲基蓝,进行水浴锅加热显蓝色【答案】C【分析】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被染成蓝色。【详解】A、用香蕉果肉放入研钵中,倒入研磨液进行充分研磨,A错误;B、在漏斗中垫上尼龙纱布,将研磨液过滤入离心管中,B错误;C、经离心,取上清液倒入体积是上清液两倍的冷酒精的小烧杯中,C正确;D、在含有絮状物的试管中加入二苯胺,进行水浴锅加热显蓝色,D错误。故选C。22.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工程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①获得该mRNA的最佳材料是受精卵B.通过①②过程,可以构建基因组文库C.要检测③⑥过程的产物可分别用PCR技术和抗原—抗体杂交技术D.⑤过程要在低温和较高浓度的氯化钙溶液中处理使重组DNA易进入受体细胞【答案】C【分析】基因工程过程:1、目的基因的提取;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3、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受体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详解】A、经①获得该mRNA的最佳材料是特定的组织细胞,而不是受精卵,A错误;B、通过①②过程得到cDNA,cDNA所含的基因不是全部基因不能构建基因组文库,B错误;C、要检测③的产物生长激素基因可以用PCR技术扩增,要检测⑥过程的产物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C正确;D、⑤过程要在低温和低渗氯化钙溶液中处理,通过增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使重组DNA易进入受体细胞,D错误。故选C。23.20世纪末,研究人员向蓝紫色矮牵牛中转入了紫色素合成酶基因,意外地发现矮牵牛的花瓣变成了白色或杂色。后来发现该过程的原理如图所示,转入的紫色素合成酶基因转录形成了双链RNA,被宿主细胞中的一种酶经过程①水解成若干siRNA,siRNA可与一些蛋白质经过程②结合形成复合体,并经过程③使siRNA的一条链降解,另一条链与某种mRNA结合(过程④),经过程⑤使后者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③⑤中酶或蛋白质均作用于RNA的磷酸二酯键B.紫色素合成酶基因的转录模板链与宿主细胞中原有色素合成基因的转录模板链,核苷酸序列大多是相同的C.过程④⑤中被结合或分解的mRNA很可能是宿主细胞中与蓝紫色素合成相关基因转录的产物D.该过程阻断了原有色素合成基因的翻译过程,原理上相当于一种表观遗传修饰【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双链RNA的水解,②是siRNA与蛋白质形成复合体,③是siRNA的一条链降解,④是siRNA另一条链与某种mRNA结合。【详解】A、过程①③⑤中均导致了RNA主链的断裂,说明其作用位点是RNA的磷酸二酯键,A正确;B、由图可知外源的紫色素合成酶基因和宿主细胞中原有色素合成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具有互补的序列,因此判断二者转录时的模板链的核苷酸序列应是互补的,而不是相同的,B错误;C、过程④⑤中的mRNA若正常表达则将形成蓝紫色色素,由于经图中过程mRNA被降解,因此呈现白色或杂色,C正确;D、这种现象外源基因的引入关闭了原有色素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翻译,而原有色素基因的序列并无改变,从原理上看相当于一种表观遗传修饰现象,D正确。故选B。24.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产品都存在安全性问题B.世界范围内应局部禁止生物武器C.试管婴儿属于生殖性克隆人D.中国政府支持治疗性克隆【答案】D【分析】1、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2、2010年,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重申支持《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宗旨和目标,全面、严格履行公约义务,支持不断加强公约的约束力,并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等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详解】A、转基因产品并不是都存在安全性问题,A错误;B、生物武器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世界范围内应全面禁止生物武器,B错误;C、试管婴儿属于胚胎工程,先进行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再进行胚胎移植,不是生殖性克隆人,C错误;D、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支持治疗性克隆,D正确。故选D。25.递减PCR是在常规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图表示递减PCR各阶段温度及时间控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PCR反应体系中应加入Taq酶、模板DNA、引物、缓冲液等物质B.第1阶段的目的是使模板DNA充分解旋,减少DNA复杂结构对扩增的影响C.第2阶段退火温度高可减少引物与模板的非特异性结合,为第3阶段提供更多正确模板D.第4阶段72℃下维持10min,主要目的是使子链与互补模板链结合形成双螺旋【答案】D【分析】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PCR反应体系中应加入Taq酶(催化DNA子链的形成)、模板DNA、dNTP(原料)、引物、缓冲液等物质,A正确;B、据图可知,第1阶段是在96℃条件下处理4min,该阶段的目的是使模板DNA在高温下充分解旋,得到单链DNA,以减少DNA复杂结构对扩增的影响,B正确;C、引物的碱基数量越少变性时破开的氢键越少,则退火温度越低,但能与引物发生配对的片段就越多,目标DNA获得率越低,故第2阶段中退火温度较高可减少引物与模板链的非特异性结合,为第3阶段提供更多正确的模板,C正确;D、72℃下维持10min,主要目的是使引物链延伸,以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D错误。故选D。26.经改造的溶瘤病毒是一类新型的肿瘤治疗剂,该病毒会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内复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释放大量肿瘤相关抗原等物质,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起到抗肿瘤的效果。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瘤病毒使肿瘤细胞裂解的阶段不属于细胞免疫B.溶瘤病毒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C.若溶瘤病毒靶向性降低而感染正常细胞,将引起自身免疫病D.B细胞在接受病毒和肿瘤抗原的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A【分析】分析题意:溶瘤病毒是一类新型的肿瘤治疗剂,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释放大量肿瘤相关抗原,释放的抗原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接触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抗原。【详解】A、溶瘤病毒感染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内复制,最终使肿瘤细胞裂解,该阶段不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B、免疫监视是指机体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而溶瘤病毒一类新型的肿瘤治疗剂,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分,其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不能体现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C、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溶瘤病毒靶向性降低而感染正常细胞造成的损伤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D、B细胞在肿瘤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A。四、多选题27.在种植抗虫棉的农田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物质和能量关系。其中抗虫棉能合成某种特定物质,杀死啃食的昆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有4条食物链B.抗虫棉能杀死啃食的昆虫是属于化学信号作用C.动物的排泄物掉落至土壤中,经分解者作用后能为生产者生长提供部分能量D.抗虫棉周围保留一定的非抗虫棉和杂草,目的是减缓昆虫向某方向进化的速度【答案】BD【分析】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图中食虫鸟的排泄物中的能量来自食草昆虫。【详解】A、图中食物链为:杂草→植食昆虫→食虫鸟,抗虫棉→植食昆虫→食虫鸟,有2条食物链,A错误;B、抗虫棉能合成某种特定物质,杀死啃食的昆虫,这属于化学信号作用,B正确;C、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矿质元素,但不能为生产者提供能量,C错误;D、抗虫棉周围保留一定的非抗虫棉和杂草,为昆虫提供庇护所,使敏感型的个体可以生存,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使昆虫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即可以减缓昆虫向某方向进化的速度,D正确。故选BD。五、单选题28.某种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相应反应,以对付入侵的该种新冠病毒。下列关于机体应对这种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会产生溶菌酶、淋巴因子、抗体、疫苗等免疫活性物质并发挥免疫作用B.被新冠病毒侵染的肺部细胞会产三种干扰素,可作为信号分子发挥抵抗感染作用C.当再次感染同种新冠病毒时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D.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通过接种针对该种新冠病毒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其方式是主动免疫【答案】C【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详解】A、溶菌酶、淋巴因子、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疫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B、肺部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B错误;C、当再次感染同种新冠病毒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使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C正确;D、已经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通过接种针对该种新冠病毒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该方式属于被动免疫,D错误。故选C。29.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某些物种能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废物B.森林群落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C.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互利共生和竞争维持着协调与平衡D.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答案】C【分析】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详解】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多为变温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以减少水分的散失,A正确;B、郁闭度是指群落中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B正确;C、互利共生和竞争等关系是种间关系,而非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C错误;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充分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D正确。故选C。30.微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关于微生物营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乳酸菌的培养基中需添加其自身不能合成的维生素B.筛选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有机碳源C.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中不能形成菌落D.酵母菌和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含有的氮源相同【答案】A【分析】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由特殊要求,培养乳酸菌时培养基中需加入维生素,培养霉菌时培养基pH需调至碱性。【详解】A、维生素可以提高乳酸菌的活性,在乳酸菌的培养基中需添加其自身不能合成的维生素,A正确;B、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故筛选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不需加入有机碳源,B错误;C、一般培养基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但有些微生物可固氮和固碳,故只含有水和无机盐两类成分的培养基中也可能形成菌落,C错误;D、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含有的氮源为尿素,酵母菌选择培养基中可利用其它氮源,D错误。故选A。六、综合题31.青梅果肉营养丰富,成熟的青梅果实易腐烂,不易运输保存。进行青梅果酒研究,既可提高青梅资源利用率,又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图1为制作青梅果酒的简易装置图;由于青梅果肉含糖量低,往往在青梅果浆中加入白砂糖后再进行酿制,图2为在青梅果浆中添加白砂糖对酒精度和果酒感官评分的影响(感官评分越高,果酒的品质越高)。(1)生产酒和醋都需要严格筛选菌种和控制温度条件。在酒精发酵时,使用的菌种为;在醋酸发酵时,使用的菌种为。(2)在青梅果酒发酵过程中,图1装置中的充气口应处于(填“关闭”或“开放”)状态,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目的是。可在酸性条件下,用(填试剂名称)检测有无果酒产生。(3)从图2可看出,青梅果酒酿制时果浆中初始糖浓度为时效果最佳,在此浓度之前,果酒酒精度随初始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答出2点)。(4)在青梅果酒酿制过程中,若发酵时间过长,产酒率不再增加,但会增加被杂菌污染的风险,若被醋酸菌污染,(填“会”或“不会”)经发酵产生大量醋酸,理由是(答出2点)。【答案】(1)酵母菌醋酸菌(2)关闭防止空气中杂菌进入发酵瓶污染重铬酸钾(3)20%糖类是酵母菌的主要能源物质,还可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4)不会酒精发酵是无氧环境,而醋酸发酵需要氧气,且两者发酵时温度不同【分析】果酒制作所需微生物是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制作所需微生物是醋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详解】(1)果酒制作所需微生物是酵母菌,果醋制作所需微生物是醋酸菌。(2)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在青梅果酒发酵时,图1装置中的充气口应关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目的是避免空气中其他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或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测,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因此,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与发酵液反应检测有无果酒产生。(3)从图2曲线可看出,当初始糖浓度为20%时,酒精度及果酒感官评分均最高,效果最佳。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在果汁中加入糖可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另外,糖是发酵的原料,加入的糖可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所以在初始糖度低于20%时果酒酒精度随初始糖度的增加而增加。(4)果酒发酵后期若被醋酸菌污染,仍不会经发酵产生醋酸,因为酒精发酵是无氧环境,而醋酸菌是需氧型生物,醋酸发酵需要氧气,且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的温度不同,果酒制作过程中温度比果醋制作的温度低。32.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医药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图表示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操作过程及应用,已知该植物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m。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植物,属于生殖,图中的单倍体幼苗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目为,该单倍体幼苗经处理后可获得正常二倍体植株。(2)图中C过程的目的是。细胞丙和细胞丁融合前应先用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若融合仅考虑两两融合,则培养液中的细胞类型有种,获得的杂种细胞中(填“含有”或“不含”)同源染色体。(3)为获得图中次生代谢产物,需将外植体培养至阶段,原因是。(4)研究人员发现脱毒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与外植体的大小有关,并利用马铃薯进行脱毒苗的培育实验,结果如下图。该图表明,马铃薯脱毒培养过程中,适宜的茎尖大小为。【答案】(1)无性m/2秋水仙素或低温(2)提高乙细胞的突变频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5含有(3)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快,代谢旺盛(4)0.27mm【分析】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称为外植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属于无性生殖的方式,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1)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植物,属于无性生殖,已知该植物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m,则图中的单倍体幼苗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为m/2,单倍体幼苗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正常二倍体植株。(2)C过程用紫外线照射处理,可以提高乙细胞的突变频率。植物细胞融合之前要先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若融合仅考虑两两融合,则培养液中的细胞类型有5种类型,丙细胞、丁细胞、两个丙细胞融合、两个丁细胞融合、丙和丁细胞融合,获得的杂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3)为获得图中次生代谢产物,需将外植体培养至愈伤组织阶段,因为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快,代谢旺盛,可产生所需的产物。(4)实验结果说明,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过程中,适宜的茎尖大小为0.27mm左右。【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识记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并规范答题。七、实验题33.土壤中的磷主要以难溶性无机磷酸盐形式存在,很难被植物吸收利用。已知解磷细菌可以溶解难溶性无机磷酸盐,提高土壤的肥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工作者通过分离、培养解磷细菌制备菌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其简要过程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表。操作步骤简要操作过程操作过程的目的步骤一称取土样,在富含有①的液体培养液中培养4天富集培养,增加解磷细菌的数量步骤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在以①为唯一②的固体平板培养基上③步骤三挑选并发酵培养获得大量解磷细菌悬液步骤四发酵过程中混匀发酵液后进行④并系列稀释,利用⑤法检测细菌数量随时检测发酵液中细菌数量步骤五结束发酵,分装制成液体或固体解磷菌肥(2)步骤二也可利用平板划线法来代替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时,发现平板太软,表面极易划破。请提供解决此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是。某普通解磷细菌由于突变而形成了一种高效解磷细菌,在分离纯化该突变菌株时,科研工作者一般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很少使用平板划线法,从实验目的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3)步骤四中,对某批次发酵液进行系列稀释和接种,统计菌落数,其过程及结果如下图。则该批次发酵液中活菌数为cfu/mL(活菌数量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
【答案】(1)难溶性无机磷酸盐磷源获得解磷细菌单菌落抽样显微计数(抽样检测或稀释涂布平板)(2)适当增加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平板划线法只能在末端获得少量的单菌落,会减少获得突变菌株的概率(3)2×107【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结合实验目的可知,在分离、培养解磷细菌制备菌肥的实验中,先称取土样,在富含有难溶性无机磷酸盐的细菌液体培养液中培养4天,进行富集培养,增加解磷细菌的数量;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在以难溶性无机磷酸盐为唯一磷源的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该类培养基上,只有能利用难溶性无机磷酸盐的微生物能够存活并生长,其余微生物不能存活,从而获得解磷细菌单菌落;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液进行抽样并系列稀释,利用显微计数法检测细菌数量,随时检测发酵液中细菌数量。(2)平板划线时,发现平板太软,表面极易划破,需要增加凝固剂的含量,可适当增加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HF-FB防弹玻璃项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提升企业服务响应速度与准确性的策略汇报
- 科技在商业农场的运用与创新案例
- 科技助力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新篇章
- 家教实践中的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问题
- 2024年MCL(BCL)系列离心压缩机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职场父母的育儿智慧在忙碌中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节俭意识
- 课堂秩序与纪律的维护技巧
- 科技助力家庭教育公平
- 2024年特种变压器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责任与风险防控
- 未婚生子的分手协议书
- 变更监事章程修正案范例
- 北京小客车指标租赁协议五篇
- 输液室运用PDCA降低静脉输液患者外渗的发生率品管圈(QCC)活动成果
- YY/T 0681.2-2010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GB/T 20472-2006硫铝酸盐水泥
- 烟气管道阻力计算
- 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迎接重大节日、活动的保障措施
- 医院-9S管理共88张课件
- 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论证方法课件15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