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未来五年,经济将进一步全球化,我国将按照入世承诺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国外市场也将进一步向我国开放。我国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同时也面临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挑战。我省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较高,外源性特征明显,受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日益加大,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等工作对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日益明显。因此,深入开展质量工作有利于我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我省工业质量现状(一)加强质量宏观管理,促进广东企业素质、产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十五”时期,我省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积极落实质量强省战略,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质量工作的发展。全省有15个市县和1个行业开展了质量兴市、兴业活动,活动地区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提高了4.7个百分点,GDP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8%,质量振兴工作取得实效;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申报力度,提升了广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省有165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占全国总数的17.8%,居全国首位,699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14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居全国前列,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有56件,居全国前列,省著名商标745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获全面推进,全省获得生产许可证证书7696张,11306家企业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获得认证证书49216张,获证企业和获得证书数均居全国首位。“十五”时期,积极推进质量体系认证,全省新增质量体系认证证书10214张,累计达12762张。(二)强化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推动落实了打假责任制,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从生产源头抓质量取得成效“十五”时期,开展全省企业质量状况普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13851家。围绕重点产品、企业、行业和区域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共抽查企业271432家(次),产(商)品432866批次,抽查企业数(次)和产(商)品批次均比“九五”时期增加20%以上,监督覆盖面大幅提高。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85.4%,其中,国家监督抽查我省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7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加大了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实行红黄牌警示制度,狠抓整改和区域整治,使监督的有效性得到较大提高。此外,自2000年实施产品免检制度起,我省已有365家企业的相关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突出食品、建材、农资等重点产品,积极开展打假治劣工作。共查办案件66171宗,查处违法单位47010个,捣毁窝点4214个,涉案货值10.36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217宗,有力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蔓延的势头,维护了我省市场经济秩序。各级政府落实打假责任制,有效开展了打假重点区域、市场的整治工作。“十五”时期,省政府确定的35个打假重点区域、12个重点市场,经整治,已有27个重点区域和11个重点市场摘帽。“十五”时期,我省组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专职巡查队伍,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基本完成对米、面、肉制品等15类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发放任务;同时,对食品企业普查建档,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积极开展对辖区食品企业的巡查工作,落实政府回访制度及区域监管责任制,对食品企业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打击整治;加强对市、县食品检测能力的投入,基本建立起全省食品质量检测网络,初步建立了全省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监管工作体系。(三)加强了标准化和计量监督管理,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全省共制定地方标准25项;办理企业标准备案73189项,办理采标2684项;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达160万个,占全国总量的1/9。配合食品质量卫生监管工作,开展了全省食品企业标准清理;按照省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部署,开展了食品、建材、家用电器、低压电器、农资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监督;对全省已登记注册企业开展了动态性的标准实施监督工作。努力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全省采标率与产品标准、标识备案率逐年上升,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一批规模大、基础好、质量优的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深圳、东莞承担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地方试点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全省有23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单位,其中1家企业已被确认为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依托省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了技术标准文献库,馆藏国内、国际标准文本总量超过40万件;成立了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为广大企业全面了解WTO动态信息、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服务。法制计量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发放计量器具样机试验合格证书969张、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943张;计量认证检验机构累计达到2400多家;组织了对眼镜制配场所、加油站、餐饮业的计量专项检查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省定期监督专项抽查,开展了对集贸市场计量专项整治,共查处计量违法案件4800多宗。科学计量取得可喜进展,省、市计量技术机构实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和保存3项国家基准、68项大区级和110项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新建了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共计1802项;制定了《广东省船舶液货计量舱容量检定规程》等三个广东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省计量院取得了国家质检总局对税控燃油加油机等6种重点管理计量器具的定型鉴定授权,并在参与国际、国内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和量值比对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努力推动企业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全省32家企业获得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证书,412家企业获二级计量保证体系合格证书,9612家企业获得三级计量保证体系合格证书,104家企业获“C”标志证书。(四)技术机构建设和技术人员培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信息化管理逐步建立,形成覆盖全省的质量监督管理技术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优化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全省各类技术机构进行了规划整合,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规模和各自专业特点,覆盖全省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技术保障体系。全省技术机构由原来的232个合并为132个,其中质量计量综合技术机构21个,其他产品质量检验技术机构4个,计量技术机构70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25个,标准情报信息机构12个,在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设立、筹建了国家质检中心11个,省级质检站104个,形成了以国家质检中心、省级机构为龙头、市级机构为骨干、县级机构为补充的技术机构检测网络。人才培训不断加强,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和专业培训机构,“十五”时期,培养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人员4033名,注册设备监理执业资格人员169名,注册高级审查员和审查员379名。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省、市质量技术监督网站,向社会提供质监信息服务及部分电子政务服务项目,开通了12365网上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企业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等系统的开发应用也取得了进展。(五)质量技术监督地方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提请省人大、省政府制定、颁布了《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和《广东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两部地方法规、规章;提出《广东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等5部地方法规、规章的立法计划以及《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修订计划。此外,广州、深圳市人大、政府也先后制定出台了一批地方法规、规章。每年组织全省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各级质监部门正确实施行政许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工作进一步规范。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水平较低,与我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二)相当一部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主要经营者质量意识淡薄,企业技术基础工作薄弱,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区域性、行业性的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四)技术标准总体水平不高,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跟不上产品技术标准的发展;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方面,与江浙、上海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三、“十一五”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主线,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全面提升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产业、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主要目标1.大力推行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努力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在重点产品、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中引导3500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开展TQM普及教育工作,积极推广“用户满意度”和“六西格玛”等管理方法,开展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的贯标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2.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努力提升我省主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25个,省名牌产品6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0个,发展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区域品牌。3.大力开展质量兴市、兴业活动,“十一五”期间力争使全省质量兴市活动的市(区、县、镇)、行业达到100个。4.加大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力度,到“十一五”末期,我省九大工业产业中的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新制修订地方标准300个,五年累计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品3500个。5.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监管机制,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事故大幅度减少。6.对涉及人体健康、财产安全、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监督抽查覆盖面比“十五”时期扩大20%;国家监督抽查我省产品合格率80%以上。7.落实地方政府打假责任制和部门打假责任制,进一步遏制制假的猖獗势头。8.建立辐射全省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重点行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范体系。9.全省有50家以上企业通过计量管理体系认证,500家以上企业通过二、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300家以上企业获得“C”标志证书,建立100家能源计量示范企业。10.在企事业中继续大力推进开展QC小组活动,到2010年我省力争省优QC小组达800个,国优QC小组继续保持全国各省市领先水平。四、发展重点(一)电子信息业1.到2010年,电子等基础元器件的质量水平力争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到2010年,电子等整机可靠性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机械工业1.到2010年,主要机械产品有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重点机械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检查的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2.着力打造一批企业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骨干,形成一批驰名中外并掌握核心技术的名牌产品。3.到2010年,基础元器件的质量水平力争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整机可靠性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三)家电工业1.到2010年初步成为全球小家电的采购中心、交易中心,拥有2~3个全球范围内的著名品牌,或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2.以国家3C认证为契机,加强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查力度,向企业导入国际先进标准,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争取到2010年形成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对国际贸易规则和WTO/TBT协定有深入认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3.引导企业改善出口质量,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产品的结构。(四)石油化工1.到2010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基本达到世界质量标准,产品档次大幅度提高,炼油、乙烯、合成材料均达到世界技术水平,基本有机原料接近或达到世界技术水平。2.在广东省石油化学工业核心产业领域(柴汽煤油、润滑油、高等级道路沥青、涂料、颜料、橡胶制品,合成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等)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加大名牌培育力度,重点提高核心产业中优势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争取到2010年,广东省将培育出5~6个国内外知名石油化工产品品牌。(五)纺织工业1.到2010年,创出50个较具影响和实力的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拥有若干个世界名牌,逐步改变以加工为主的行业地位。2.到2010年,聚酯涤纶、锦纶产业链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支精梳纱各项指标到达国际Uster5%先进水平,牛仔布用纱10s、16s达到国际Uster25%先进水平;桑蚕丝平均等级达到4A以上;印染布、针、机织服装质量要上一个新台阶。3.到2010年,全省大、中型企业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要通过ISO9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证审核,印染行业要按照当地政府规划,通过调整,集中供汽、供水,污水统一处理并利用循环,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六)食品饮料工业1.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企业中积极推行ISO9000、ISO22000、GMP和HACCP等先进管理方法,争取到2010年我省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标准。2.到2010年,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达到全部产品的50%,通过A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达30%。(七)建筑材料工业1.缩小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力争到2010年,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占全省水泥总量的60%。做好粤东、粤北、粤西三大水泥熟料基地的发展规划,构建广东水泥制造业产业链,力争在2010年左右,完成广东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任务,并同时实现广东水泥制造业的现代化。2.鼓励生产轻质、高强、隔音、隔热、保温、防水等新型墙体材料,到2010年,新型墙体材料要占墙体材料比率的60%。3.加强加工玻璃产品创新研究,发展高端产品,在新增生产能力中增加新产品和特殊产品的生产能力。力争到2010年,优质浮法玻璃占玻璃总量的75%,玻璃深加工比率达到60%。(八)造纸工业1.加快低档包装纸及纸板、印刷书写纸、生活用纸等产品的升级换代,发展中高档产品,通过提高中高档产品的比重,到2010年将低档产品的比重降到20%以下。2.采取有力措施对民营企业进行资源整治,到2010年改变民营企业“小、乱、脏、差”的现象。限制质量低劣、市场滞销的纸及纸板、纸制品发展生产。不断开发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新技术,保护环境,使行业可持续发展。3.2010年,建立完善的废纸市场准入机制,形成规范的废纸市场。(九)医药工业1.到2010年开发出5~8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建设15个道地药材GAP产业基地,加快中药饮片颗粒和精制饮片的研发和市场开发。力争到2010年有若干个现代中药品种通过国际认证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2.力争到2010年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医疗器械的产业基地,要有更多的产品系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到2010年,大型企业研发投入达到年销售额8%以上,中型企业达到5%以上,小型企业达到3%以上。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十)汽车工业1.到2010年,培育1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形成1~2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摩托车企业集团,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4~5个年产值超20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和出口基地,1家初具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集团。2.力争在2010年轿车企业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产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3.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扶持、保护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品牌信誉好的名牌产品。按照标准先行的思路,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按出口目标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和出口。(十一)陶瓷工业1.到2010年,日用陶瓷力争培育创出国际知名品牌,5~10个中国名牌,形成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2.充分发挥现有的规模优势和技术设备的优势,努力打造国际品牌,建设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和品牌集聚地。到2010年,高档建筑陶瓷占建筑陶瓷的50%,高档卫生陶瓷占卫生陶瓷的40%。五、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加强质量宏观指导工作,深入开展质量工作的理论研究1.加强政策导向。把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作为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一种方式来抓。强化领导,健全组织,落实措施,深入贯彻落实《质量振兴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结合我省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符合我省产业发展的质量政策支撑体系。2.加强我省质量工作的理论研究。加强对入世后我省质量工作适应性的研究,侧重对国外具有重大影响的质量法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等专题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3.加强交流学习。设立质量论坛,开展质量管理学术交流,宣传质量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方法,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推动理论研究深入开展。(二)积极推进以“质量兴市”、“质量兴业”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振兴活动着重拓展质量振兴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实现“质量振兴”活动与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机结合。一是组织有条件的市、县(区)、镇整体开展质量振兴活动;二是完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制定质量兴市工作规范,建立考核和表彰制度,提高质量兴市工作的有效性;三是进一步充实质量兴市的内容,做到与“三个结合”:即与落实各级政府的质量工作责任制和打假责任制相结合,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相结合,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相结合。(三)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市场,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以此推动我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完善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络;加强对涉及人体健康、财产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抽查,严格落实各项整改制度;开展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整治;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督促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2.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打假责任制和部门打假责任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及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社会关注度大的假冒伪劣产品,努力从生产加工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产生。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监管机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产业健康发展。3.建立和健全全省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构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体系,加强对合格率较低产品的经常性监控,对那些产品合格率低的企业,要督促其加大投入,改进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对那些无条件实现产品达标或经改造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能实现达标的企业,依法坚决予以关闭。4.强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社会评价的原则,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查处违法广告,净化市场经营环境。(四)加强标准化、计量和认证工作,为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撑1.推进我省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改革现有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建立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标准制修订方式和程序;改革标准化管理机制,明确标准化行政管理机构、行业协会、技术机构、企业等在标准化管理方面的职责。引导企业参与高水平的行业、国家、国际标准的标准制定。动态调整《广东省重点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指导目录》,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出口产品等方面进一步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步伐。建立国内领先、体系齐全的标准文献库,建立高新技术标准、WTO/TBT通报咨询和我省主要出口商品的国外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等专题数据库,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构建服务标准化、运行规范化、信息网络化、发展产业化的技术标准服务机制。2.加强法制计量建设和计量监督管理工作,提高计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加大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管,建立全省统一的强检标志(封缄),建立强检计量器具的定期执法检查制度。加强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计量技术支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对本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有关部门的计量溯源需求进行定期调研和分析的制度,定期评估已有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检定、校准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及时做好建设规划。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比对活动,确保相关量值的准确性。开展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食品检验方面检定项目的量值比对。引导企业建立适应生产需要的计量检测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和节能管理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3.加强认证认可工作,进一步增强认证工作的有效性。继续加大认证认可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对认证、认证培训和认证咨询机构的监管,增强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巩固3C认证的成果,继续做好3C认证制度的宣传和实施工作,重点开展节能、节水、环保等领域的产品认证。(五)实行重要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我省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1.建立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质量标准体系。重点研究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及时将知识产权转化、上升为技术标准。2.制定并实施产品标准和技术指定的市场准入规则。对某些产业和重点产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限制劣质产品进入市场,由此构建有效、规范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积极推动医药行业实施GMP和GSP认证、食品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工作;提高优势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淘汰落后的产品、工艺和设备,为优势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3.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检验制度,推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出厂强制检验工作;完善食品生产企业巡查制度,确保日常监管和证后监管工作到位;推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辖区政府回访制度;引导食品企业采用GMP、HACCP、ISO22000标准等科学的食品生产管理方法,提高食品企业的质量卫生管理水平。(六)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的质量工作,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质量工作指导1.建立提高质量的长效机制。针对我省某些地方中小企业专业生产相对集中的特点,建立提高区域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环境质量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质量兴市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中的系统作用。2.在中小企业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中小企业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积极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指导中小企业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3.提高中小企业质量意识。积极发挥质量管理培训、咨询等中介组织作用,加强对中小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并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对消费者反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坚决予以曝光,形成良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小学数学方案
- 自然灾害应急广播执行方案
- 隧道工程混凝土基础施工方案
- 2024年房产交易居间服务协议2
- 房屋买卖正式协议范本2024年
- 2024年环保型洗煤厂煤炭定制协议
- 电杆组立施工材料选择方案
- 2024年度物业服务协议附属细则
- 水泥石屑稳定层施工材料选择方案
- 保密协议执行形式
-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练习卷
- 2024年消防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
- 地形图测绘报告
- 2024年公考时事政治知识点
- 2024中石油校园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师定期考核(简易程序)练习及答案
- 中考数学计算题练习100道(2024年中考真题)
- 交通运输企业2023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计划和实施方案
- 虚拟现实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女子学院
- 业主授权租户安装充电桩委托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