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六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淄博市六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10月)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2.《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根本特点是()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视与惩办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3.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他认为科举制()A.考试内容过于单一B.选才不够公平公正C.难以满足政治需要D.选才范围较为狭窄4.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5.古代雅典人……有着和现代人非常不同的关于“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的观念。……一旦个人自由与共同体的利益——也就是与民主政治发生冲突,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压制。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自由和权利与现代人完全不同B.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C.民主政治与个人自由根本对立D.公民平等参与城邦集体事务6.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到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A.商品经济开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B.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C.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D.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7.1688年英国议会政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的信用工具——国债的创造。这种公共借贷能够有力地满足紧急需要,其关键是议会负责归还债务。材料说明A.英国国王行政权已经被议会剥夺B.财政改革推动了共和制的建立C.国债之争是“荣耀革命”的导火线D.制度创新推动国家权力的转移8.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A.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B.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C.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D.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9.“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开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B.不能承当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开展趋势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10.“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D.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11.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吁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12.以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民主”出现频率最高时的主要原因是()A.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B.重庆谈判确立了实现和平建国的方针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D.全面内战爆发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13.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分析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14.“这一原那么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那么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那么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那么”是指A.不结盟原那么B.睦邻友好原那么C.“一国两制”原那么D.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5.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开展。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开展提供了契机。这说明()A.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B.世界经济中心开场转移C.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16.《宋会要辑稿·职官》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提举福建路市舶楼璹言……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船舶之际,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从之。”这段材料说明南宋政府()A.对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B.南宋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C.中国开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17.据《唐律疏议》记载“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这反映了A.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B.唐朝政府实行严厉的商业限制政策C.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多是楼阁建筑D.唐长安城出现了坊市混杂现象18.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构造如右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19.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20.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本质的特征是()A.在动乱中进入中世纪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21.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自然经济的抵抗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D.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22.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开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开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根底23.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政治的完善B.工业革命的需要C.自然科学的开展D.开拓世界市场24.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低,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以下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25.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近代中国茶叶产销增长原因()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口岸增开、关税降低,促使中外贸易激增④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社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26.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但凡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但凡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7.1930年3月,斯大林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那么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到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在6月再次改变态度,又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材料直接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A.是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B.效劳于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C.是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激进措施D.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理念不符28.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问苏联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问苏联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29.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30.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开展假设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遥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材料说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5分)31.(15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战争与和平林那么徐虎门销烟后,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攻打中国的意见,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首相奏请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同意对华宣战,鸦片战争爆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加以阐释。(3分)材料二商务斗争与文明碰撞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开端”。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2)材料二中“商务关系斗争”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对待鸦片战争的?(2分)其本质意图在于什么?(2分)材料二中“两种文明碰撞”这一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2分)材料三偶然与必然英国工业革命清政府禁烟运动(3)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符合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6分)32.(15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以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着世界,世界在变化中不断开展。(1)依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公元1400年前世界洲际贸易的根本情况。(4分)(2)与公元1400年前相比,公元1900年前后的世界洲际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简析出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材料三英、美、中三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3)阐释你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13分)材料一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制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更新,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展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创造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时机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展自由贸易一一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英国变得日渐富强起来。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潜藏多年的工业革命的“种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取得海洋支配权的过程。(7分)34.(12分)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一位学者曾这样评价康有为:“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常被人批为软弱,但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冥顽不化的知识分子占绝大多数,在这样保守的社会环境下,为改革披上一件孔子的外衣,是使改革易于被人承受的捷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的学术观点是否完全成立,可以讨论,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敢于向人们普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挑战,蔑视传统,惊世骇俗,有利于把人们从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具有积极意义。”请答复:材料一中的学者是用怎样的原那么评价康有为的?按照这一原那么,对材料二中的任意两种观点进展评价。参考答案与解析1.B【解析】考察古代的婚姻。从材料“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看出古代的婚姻具有宗法色彩和传宗接代双重功能,故应选B项。2.A【解析】题干材料内容无从涉及B、C、D三项的表述,属于无关项,应排除。进一步分析可知,A项的表述比拟客观,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项。3.C【解析】从材料中“当官少称职之吏”可以看出科举制难以满足政治需要,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史实,唐朝的科举制清楚经科和进士科,打破了士族门阀对政权的垄断,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表达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故A、B、D三项可直接排除。4.B【解析】题干大意为:本朝皇帝命令,只有军机处拟定的上谕是最重要的。上谕有两种:第一种是明发,交给内阁,再交给各个部门和科室;第二种是寄信,交给兵部,用马传递。内外臣子们所请奏的事情,经过军机处讨论、处理的也采用以上处理方法。内阁和翰林院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要交到军机处审定。军机处居于内阁之上,故A项错误;军机处能协助皇帝快速处理内政外交,故B项正确;军政要务决策权在皇帝手上,故C项错误;其他机构制衡不了军机处,故D项错误。5.B【解析】A、C两项中的“完全不同”“根本对立”与题干中的“非常不同”“受到限制”存在程度的差异,两项均可直接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表达,正确答案为B项。6.A【解析】试题分析:B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论述的不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它论述的是商业的开展对罗马政治的影响,C项是错误项,材料内容反映了元老院的元老们经商,并且有很多的工商业奴隶主也进入政权里。D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A项。7.D【解析】英国1688年的荣耀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但国王行政权的完全剥夺是在责任内阁成立后,A项错误;荣耀革命后英国建立起的是君主立宪制,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答案是D项。8.D【解析】众议院的议员是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流动性比拟大,可以保证代表的广泛性。而参议院的议员来自各州议会,任期较长是为了确保其专业素质和政策的连续性9.D解析:“生死竞争”“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开展方向”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唤醒了有识之士的危机感,出于为清政府的生死存亡考虑,他们开场探寻中国近代化的方向,故D项正确。10.C【解析】A项与法国的史实不符合,法国没有建立过联邦体制。材料中巴黎公社成员的主张不正确,所以不可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排除B项。D项是1875年的事件,排除。公社社员的议论说明他们缺乏全局观念,没有能力管理整个国家,说明法国的工人阶级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铲除资产阶级统治的程度,这正是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故答案选择C项。11.A【解析】材料中“……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1940年,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领导了袭击平汉、正太、同蒲战争,参团105个,被称为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的共产党领导的对日第一次大捷;太原会战和台儿庄战役都是由国民党领导的。应选A项。12.C【解析】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1946年”,可知“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组建新的民主联合政府成为各阶级的共同愿望,所以答案选C项,AB两项发生在1945年与材料时间特征不符,D项发生在政协召开之后。13.B【解析】“一国两制”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且中国于1971年就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由此排除A、D两项。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排除C项。材料表达的是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台湾问题的观点,说明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应选B项。14.D【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写进了1954年宪法”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明显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以及相关史实,排除。进一步分析可知,D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干材料内容核心意思,为正确答案。15.C【解析】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才发生重大变化,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分别是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故世界经济中心并没有发生变化,B项错误;D项中的“重获”错误。战后日本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大发战争横财,是日本经济快速开展的重要原因,故C项正确。16.D【解析】材料表达的是南宋政府为扩大对外贸易,每年都“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说明政府对海外贸易重视,由此可知D项正确。17.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候,坊市分开,严格管理,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表达,故应选A项。18.D【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农村家庭的投资构造”较大的投资是投资到播种、灌溉、肥料等方面,反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此题答案只能是D项.19.B【解析】据题干:“因势利导,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奉旨允行”等信息可知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允许有条件的开放,故此题选择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掌握决策权的是在中央而不在巡抚,C项错误;D中信息没有提及,根据所学知识,明代还是以朝贡贸易为主。20.B【解析】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等。所有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影响下,推动了西欧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故应选B项。21.C【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洋务派创办的煤矿企业其实就是封建官商合办的企业,这种落后的经营方式决定了企业的走向并不会好,所以经营不好并不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的抵抗、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所决定的,而是由于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所决定的,综上所述此题答案只能是C项。22.C【解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必然会瓦解旧的自然经济,但是在近代并没有根本上动摇封建生产方式,故排除A项,选择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开展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根底,但不符合题干中的“都”,故排除B、D项。23.B【解析】考察近代西方教育的开展。材料中的时间“1828年”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进展,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伦敦大学的成立及课程设置正是这种反映,适应了这种要求。故应选B项。24.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虽然临时政府下令改变封建等级制度下的旧称,但在实践中仍难以杜绝。由“裁判官亦直受不辞”可知,裁判官未执行政府规定,并且仍存在旧的思想观念,但不能说“沿用前清审判制度”和“有意玷污平等制度”,故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表达出被告不知政体的变动,B项结论缺乏材料依据。而被告“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说明其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应选D项。25.D【解析】: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植茶面积和内外销数量增长的阻碍因素,②错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④错误,答案为D项。26.B【解析】:十月革命后,协约国的武装干预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威胁,为打退国内外敌人,列宁实行余粮收集制,除口粮、饲料粮、种子粮以外,其余全部上交国家,故答案为B项。27.A【解析】:据题干材料“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那么的过火行为”,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直接反映”效劳于苏联国家工业化,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方案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开展,不能“直接反映”超越生产力,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采取了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开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是一种社会主义建立模式,故D项错误。28.C【解析】: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小工厂租给私人”,这说明政府解除了局部企业的国有化,允许开办私人小企业,这一特征明显与新经济政策吻合。29.D【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的信息说明是罗斯福新政中的立法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是缓解劳资关系,促进资本家和工人关系的和谐。故正确答案为D项。30.B【解析】:通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全国农业得到大开展,农村开场了历史性的变革,“符合国情”,故A项错误;“改为”是局部改变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有所争议,故B项正确;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制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改为”是局部改变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是进步而非“反复”,故D项错误。31.(15分)(1)①英王是虚位元首,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②议会掌握国家权力,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那么③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④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三点3分)(2)立场:“商务关系的斗争”的观点是站在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来对待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其观点否认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掠夺性的本质,是错误的。合理化性:“两种文明碰撞”的观点是用文明史观的角度来对待鸦片战争的,中英两国分别属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以此来对待鸦片战争有其合理性。(6分)(3)写作思路例如: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迫切需要尽可能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而清王朝闭关锁国、腐朽没落。因此,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具有必然性(3分)清政府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的禁烟运动,让英国找到了侵略中国的借口。可见,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偶然性。(3分)32.(15分)(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假设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丝路进展贸易往来,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范围是区域性的,不是世界性的;贸易产品主要是丝绸、茶叶等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属于农业文明下的洲际贸易,不是工业文明的洲际贸易;这种洲际贸易的特点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比拟低下关系密切。(4分)(2)变化:①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贸易往来,世界市场已经形成;②通过轮船、铁路等实现洲际贸易,货物以工业产品和工业原料为主,属于工业文明下的洲际贸易;(2分)原因:①新航路的开辟;②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③两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