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我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立足“十一五”以来奠定的发展基础,根据平邑实际,制定并实施《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坚持统筹发展、保稳促调,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坚持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跨上新起点,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5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递增14.9%;地方财政收入4.51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递增19.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6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递增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年递增22.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6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00元,均是2005年的1.9倍,年递增达到13.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5亿元,贷款余额6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58亿元和36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23%和138%。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9.7:47.5:32.8调整为2010年的17:45.2:37.8。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总产量由2005年的30.8万吨提高到37.9万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瓜菜、果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其中瓜菜面积达到48万亩,果品面积达到45万亩,金银花面积达到65万亩。农业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0处、8万亩,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55处,“三品”认证农产品达到63个,郑城、流峪、临涧片区的10万亩金银花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金银花标准化基地。经济作物种植发展快速,畜牧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林果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2%、41%。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机械化水平达到78%。工业布局更加科学。经济开发区、国际石材城、地方罐头城、石膏工业带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中国(仲村)棉纺手套城、金银花物流港已开工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更为坚实。注重引进行业龙头,提升投资质量,成功招引中联水泥、山东黄金、北新建材、汇源集团、福田雷沃、浙江万里扬六家上市公司在我县投资建厂。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食品、建材、化工、机械、黄金、中药材、铜版纸、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其中罐头年产量达到40万吨、石膏板4亿平方米、石材2200万平方米、棉纺手套26亿副、金银花1500万公斤、铜版纸15万吨。地方镇先后获得中国罐头第一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仲村镇被评为中国劳保手套名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针织劳保手套名镇。五十家骨干企业迅速膨胀,冠鲁集团、临工、天宝化工等五十家纳税过百万的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8家,其中24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过亿元。服务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2.3亿元,年递增18.1%,是2005年的2.3倍;实现税收3.2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的52%。旅游产业优势凸显,五年来,全县旅游项目建设投资达到4.3亿元,天宇自然博物馆和蒙山龟蒙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九间棚、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拥有7项世界吉尼斯记录。全县形成了以蒙山养生长寿游为龙头,融天宇自然博物馆科普文化游、九间棚生态农业观光游、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工业环保游于一体的旅游新格局。共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我县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山东省旅游强县。商贸流通发展迅速,县城超万平方米的超市达到7家,营运车辆达到1.23万部,建设农村便民超市822个,村级覆盖率达到83.6%。738个行政村实现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贯通,工业品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协调发展的流通体系,成为在全省推广的先进典型。金融保险业蓬勃发展,组建了冠鲁小额贷款公司,成功引进莱商银行,金融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投资拉动更加强劲五年来,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争取上级无偿资金7.6亿元,共投资建设过亿元的项目22个。汇源果汁、中联水泥、北新建材、天宝化工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构建了“西山东水中间城”的框架格局,山水生态城市初步彰显,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20平方公里。实施了西山公园建设工程,城区内建设广场9处,绿化面积781万平方米,完成了石都大道、浚河路、莲花山路等道路建设改造,形成了“八横十纵”的城区路网。规划建设了浚河景观带,投资3400万元先后建成了3处浚河橡胶坝,县城河段形成了长12公里,近4平方公里的水面。完成了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填埋厂建设,2010年代表临沂市顺利通过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验收。县城管理进一步规范,成立了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全面改造了县城东部供热管网,供热覆盖面和效果明显提高。城区主要出境公路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或二级公路标准,县到乡镇公路全部硬化,完成了新枣路平邑北段、文泗路、国防路、蒙山旅游专线建设工程,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16公里。制定小城镇详细规划23个,村庄规划527个。实施了7座大中型水库和119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工程。深入开展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已有51个村实施了集中连片建设或农民上楼工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区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乡村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为载体,突出“五乱”清理,城乡环境面貌明显变化。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成效显著,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在有效保护耕地的基础上保障了建设用地需要。城市管理、医药卫生、两型社会等各项改革迈出了新步伐,我县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省财政直管试点县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五年来,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1436个,总投资396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37亿元,全县新增出口获权企业77家,累计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5.06亿美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县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1700万元,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中国专利明星企业4家,山东省著名商标11个,山东省名牌6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675家,县人民医院实施了整体搬迁建设。每千人拥有病床数2.9张,拥有卫生人员1.94名,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0.04万人,参保率达到99.23%,医药体制改革初显成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3%°以下。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日益健全。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17万人。2009年我县列入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来,已参保人数45.6万人,参保率90.8%,农民群众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民政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档案史志、人民防空、邮政通讯、气象预报、防震减灾以及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空前浓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加快发展,极大鼓舞了全县人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斗志。“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认真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结果。“十一五”时期发展取得的成就,不仅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今后长远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不断深化对县情认识中拓展发展思路。有了科学的发展思路,才能更好地动员和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二是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是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趋势分析“十二五”期间,既是我县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的严峻竞争期。从国际看,未来五年,将是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五年。全球需求不足矛盾有加剧趋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全球化进程将更加曲折。资源安全催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将异常激烈。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技术封锁、贸易壁垒、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制约加大。从国内看,未来五年国家将继续保持稳定、连续的宏观政策基调,国内需求将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体制活力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将更加注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更加重视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国家批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特别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调整,地区间经济合作与分工更加明确,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更加重要,全省经济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经济进入持续推进期,为我县“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从自身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逐步得到解决,支持我县加快发展的要素条件已经形成。我县先后获得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山东省最具竞争力十强县、山东省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今年又成功上榜共和国60周年最受关注“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外部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全县人民人心思上,干劲勃发,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将为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不竭的精神动力。(三)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县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经济相对欠发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之间的矛盾。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对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还将持续存在。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高、城乡差距大仍将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工业结构不合理,率先发展、支撑发展、带动发展的能力不足。全县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任务,面临着膨胀总量与要素制约的矛盾,面临着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的挑战。综合以上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和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富民强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就一定会不断开创具有平邑特色的科学发展新局面。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出发点,以打造鲁南地区经济强县、全国知名的旅游大县、古今文化相辉映的文化名县、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县“四县”为目标,着力加快发展速度、膨胀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用五年时间,把平邑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经济特色鲜明、文明程度较高、人民生活富裕的临沂市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二)基本要求坚持转型发展。扎实推进大城建、大项目、大旅游建设,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和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再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坚持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立足点,加快提高教育水平,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三)主要目标经济总量明显增加。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达到330亿元,年递增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年递增21%。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到2015年,三次产业由2010年的17:45.2:37.8调整到9.8:42.4:47.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至少提高2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以上。消费投资明显增长。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0亿元,年递增22%;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60亿元,年递增25%。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大关,年递增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0元,年递增14%。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15年,全县年末总人口控制在10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展现生态平邑、绿色平邑新形象。三、功能分区和重点保护区域(―)县域功能分区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资源互补、衔接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对平邑自然地理、人文地质、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分析,对县域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形成资源共享、要素流动、产业集聚、和谐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带两区三城四基地”推进各功能区的布局合理化、经济规模化、产业集聚化和城乡一体化。1、浚河生态观光带浚河是县域内主要水系,主要流经平邑县城、温水镇、铜石镇、地方镇,全长40公里。在沂河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根据我县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生态资源,编制完善浚河流域发展规划。按照“田园村镇、生态社区”的理念,编制沿河村镇规划,逐步淘汰零散的自然村落,发展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特色突出、风情浓郁的新型农村社区。沿浚河两岸,以原生态景观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在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加大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打造群落化、生态化植物群落。顺浚河北岸建设一条东西走向的景观大道,将沿河周边区域的旅游景区连为一体,逐步形成以浚河水脉为轴线、浚东新区为龙头、生态资源为主体、旅游景区为节点、田园社区为镶嵌、景观大道为连接的浚河生态观光带。2、平邑经济开发区围绕“经济新区、工业新区、城市新区”的目标,着力打造国际石材城、机械加工园区、食品医药加工园区、商贸物流园区。进一步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启动开发区二期扩区建设,在327国道以南,永康路以北,平滕路以东,板桥路以西,规划扩区面积2平方公里。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到2015年,建成产值达到160亿元的全省最具活力的开发区之一。3、城东中小项目聚集区该园区位于平邑街道办以东,温水镇以西,西起新枣路,东至东外环路,南至金花路,北至浚河,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配套政策,改善环境,完善设施,吸引民间资本金进驻,搞活民营经济。到2015年,建成集工业、商贸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小项目聚集区。4、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立足现有基础,结合小城镇建设,完善道路网络,将现有三大工业板块连为一体。按照“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构筑特色、形成优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促使罐头产业走向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充分发挥地方镇资源区位优势,提高发展水平,加快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品牌建设。到2015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果蔬罐头加工基地。5、中国国际石材城进一步完善国际石材城建设规划,规范石材企业的开采和加工秩序,加快产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步伐,石材加工企业做到废水“零排放”废料和废渣等固体废物统一清运、集中规范处置并综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水环境明显改善并符合生态功能区要求;坚持扶优扶强、引大引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原则,重点抓好投资20亿元、占地2000亩的北方石材城建设,狠抓石材企业整合提升,推进石材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石材产业的管理水平。到2015年,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石材城。6、中国(仲村)棉纺手套城坚持重点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按照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聚集的发展思路,以仲村镇为中心规划建设中国棉纺手套城,东到平蒙路,西至德胜村,北至仲村北岭,南至镇驻地居民区,项目规划面积2000亩。到2015年,建成产业链较为完整、市场竞争和产业扩张能力较强的棉纺手套产业集群,把仲村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国棉纺手套城。7、中国优质天然石膏加工基地抓好石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以万庄石膏工业园为依托,向东延伸,将柏林、卞桥、资邱石膏工业园联结起来,形成具有较大承载能力和较强服务功能的东西带状石膏工业走廊。以北新建材、金信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提高石膏加工规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到2015年,打造成为中国优质天然石膏加工基地。8、中国金银花种植加工营销基地以流峪、郑城、白彦、临涧等乡镇为依托,加快金银花GAP生产基地建设,2015年,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在郑城镇规划建设大型金银花等中药材交易市场,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占地400亩的金银花物流港,配套建设占地100亩的仓储中心、宾馆、饭店等设施。到2015年,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加工、营销基地。9、山东省文化旅游基地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四种文化”(蒙山福寿文化、曾子孝道文化、沂蒙红色文化、鬼谷子兵学文化),坚持政府引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结合,合理开发,多元投入,培育精品,打造“蒙山-天宇自然博物馆-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九间棚景区-曾子山景区”二日游的精品旅游线路,把柏林、地方、卞桥、郑城、魏庄等乡镇打造为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沂蒙山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到2015年,形成以“福寿养生、科普教育、奇石观赏、农家生态、节庆聚会”五大特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基地。10、山东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环境、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走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的路子,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北部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黄桃、葡萄、蓝莓、大蒜、马铃薯、西瓜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以南部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花生、中药材、大樱桃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到2015年,把我县打造成为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二)重点保护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十二五”期间,基本农田保护率不低于86%。争取各级扶持,制定相关措施,开发利用土地,扩大耕地面积。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等措施,新增耕地面积1000公顷,确保201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0574公顷,以满足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确保土地总量动态平衡。――水源保护区。对城区及经济开发区取水地域、温水地下水源富水区等城市生活后备水源区域、大中型水库库区及其流域、主要河流沿岸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行重点保护,确保水质安全。生态旅游保护区。在蒙山、大洼、天宝山、九间棚、西山、观音山、曾子山和五龙湖等景区周围划定生态旅游保护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重点保护,确保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四、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重点坚持把推进产业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平邑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基础设施等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种植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35万吨以上。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进以金银花、果品、蔬菜、黄烟等为重点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争创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蒙山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加快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到2015年,力争标准化农产品基本达到国家标准,80%以上的标准化农产品达到国际水平。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三品认证产品41个。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监管服务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75万千瓦。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以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900家以上。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转化升值,重点发展温水大蒜、保太土豆、武台黄桃、白彦樱桃、资邱西瓜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科研开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绿色养殖业以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为重点,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突出畜牧标准化生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三个重点,建立健全良种繁育、疾病控制、加工销售三大体系,逐步实现养殖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重点抓好以平邑六和、山东正邦、蒙山食品、康和食品为龙头的饲料加工、畜禽养殖、肉食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到2015年,新增畜产品三品认证20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0万吨。生态林业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和增加林木覆盖率为目标,以防护林、经济林、丰产林建设和封山育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中心,以城镇、道路、村庄、水系和宜林地绿化为重点,按照全县北部蒙山、中东部平原和西南部丘陵区三个不同类型区地形特点和现有林业建设格局,完善全县生态防护林体系,全面完成1处3万亩、6处5000-8000万亩生态林场建设工程。实施低质林改造工程,建设北部乡镇绿化苗木基地,建立完善森林消防体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落实林地保护政策,确保65.1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地面积得到有效保护。“十二五”期间,绿化造林面积15万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8万亩,经济林造林4万亩,丰产林造林3万亩。到2015年,新增林地12万亩,全县实有林地达到10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二)第二产业按照特色产业集群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方向,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现代工业结构。1、优势产业机械产业依托北汽福田和雷沃重工、浙江万里扬,重点支持临工开发生产轻型汽车系列变速箱、系列装载机变速箱和成型工程机械。投资20亿元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变速箱、农业收获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同时发展精工齿轮、华盛铸造和益康齿轮等配套企业。化工产业依托天宝化工,建设电雷管生产线、非电雷管生产线、水胶炸药生产线、混装车基地,开发高强度高精度导爆管雷管,重点抓好工业导爆索、电子雷管和导爆管生产基地及投资7亿元的西班牙合作项目建设。以丰源公司为重点,开发氨醇和精细化工下游产品,生产规模分别达到18万吨、20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2015年,全县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造纸产业依托金太阳、汇丰、威凯瑞等龙头企业,带动造纸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注重发展品牌,重点发展中高档铜版纸、铜版卡、无碳纸。加大结构调整,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增强行业竞争能力。加大治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促进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各类纸加工产品达到30万吨,造纸产业实现产值16亿元。黄金产业重点发展归来庄矿业、铜石矿业等企业,努力扩大探矿、采矿能力,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抓好规划期内投资1亿元的探矿项目,2015年,黄金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坚持高点定位,增加先进设备引进、研发设计、质量标准、展示营销方面的投入,提高产品档次,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腾峰纺织、平邑富士、秀中惠服装、艾珂服装等企业为重点,发展高档纺织服装。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2、特色产业食品产业依托康发、奇伟、玉泉、汇源果汁、六和肉食、蒙山食品等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开展质量认证,完善标准体系,鼓励罐头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培育名牌产品,争创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加快康发公司上市步伐,并带动相关企业上市,达到品牌、规模同步发展。到2015年,全县食品产业实现总产值192亿元,利税达到12亿元。其中罐头产业实现产量100万吨,总产值12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7元°建材产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优化结构、完善布局,加快工艺改造、品种调整,以中联水泥为重点,发展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全面完成水泥产业的升级换代。以中国北方石材城、美丽石材、冠鲁石材等企业为重点,加快石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开采加工当地石材为主向加工进口石材、出口销售的战略转型,力促石材企业整合提升,推进石材企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石材城。以北新建材、拜尔建材、万庄膏业等企业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石膏产品的科技含量,着重发展高纯度石膏粉、自流平石膏等一系列新产品,逐步替代进口,努力打造中国石膏生态环境示范区。2015年,实现由建材大县向建材强县的转变,建材产业实现产值210亿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冠鲁、莲建、宝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扩展国内大型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形成规模开发建设、集团开发建设优势。中药材产业推进金银花等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加强与广州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哈药集团等企业的联系,争取企业在我县建立生产基地,提高我县金银花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档次。加强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积极研发非药用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化工原料、有机肥料、饲料等相关产业,以岐黄中药饮片、利康中药饮片、多尔药业、晟银药业等GMP、GSP认证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现代化的金银花深加工企业,提高金银花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中药材现代销售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把平邑中药材市场建成全国第三大中药材市场,中药材产业实现产值38亿元,其中金银花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棉纺手套产业按标准化体系发展,走兼并联合道路,提高附加值,引导原本分散的小户经营集聚化发展。规范棉纺、针织生产秩序,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配套环保治理项目,加强产业管理和行业自律。通过项目的引进与建设、技术改造和品牌创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棉纺手套集群的成长与壮大。2015年,棉纺手套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3、新兴产业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机遇,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在新能源领域,大力发展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技术,充分利用好临沂市依托我县巨皇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机遇,推进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半导体照明(LED)等产品实现产业化。支持开发适用于企业和农村集中处理的大中型沼气装置和秸秆气化工程,提高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在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高档石膏板、高档石膏粉等新型建材产品及炸药化工新材料。引导石材行业向异型化、超薄化和电脑微雕等艺术制品方向发展。在生物与新医药领域,大力发展生物制种、中药现代化技术,重点做好天泰种业优质、高效、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以阿蔓达中药饮片、鲁安中药饮片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采用先进浸润技术和装备,开发新型中药饮片,着力培育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在机械制造领域,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变速箱总成系列产品,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的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三)第三产业发挥我县区位、资源等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以“拓领域、扩总量、上规模”为方向,突出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房地产四个重点,通过规划引导、项目支撑、政策扶持推进服务业规模扩大、层次提升、结构优化。文化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理念,以景点提升、市场开拓为重点,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一是整合旅游资源。以蒙山、天宇自然博物馆、九间棚、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四大景区为重点,抓好温泉、旅游度假村等设施建设。在天宝林场、九间棚景区实现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景区建设力度,提升景区档次。二是拓宽融资途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多元化旅游市场主体,招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县建设大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建立旅游产业融资担保体系。三是加强宣传营销。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市场营销机制。积极与周边县市联合建立跨区域的旅游营销联合体,着力打造沂蒙山核心旅游线、山海圣人旅游线、福寿文化旅游线,把平邑融入全省旅游大框架。到2015年,建成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2处、星级饭店4家,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0亿元。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旅游、社会各项事业的有机结合、协调统一,把文化产业培育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着力培育文化品牌。继续着力打造以蒙山为依托的长寿文化品牌,以天宇自然博物馆为依托的科普文化品牌,以蒙山生态文化园、九间棚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区和郑城农家乐旅游区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品牌,以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和奇石街为依托的奇石文化品牌,以蒙山长寿文化旅游节、梨花会和金银花节为依托的节会文化品牌。规划建设文化市场及文化产业园区、综合性体育中心等。2015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9%。金融保险业加快金融主体建设,建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引进5-10家金融企业在平邑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农村信用社筹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继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科学规划县内金融网点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发挥财源担保公司等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进天宝化工、康发公司等2-3家骨干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金融机构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授信授权,扩大信贷总量,优化信贷增量。力争“十二五”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6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55亿元。鼓励支持保险业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加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范围。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大力支持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搞好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快推进农村服务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尽快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维护辖区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打造区域性商品集散和消费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流通,加快传统行业升级,进一步增强城市消费功能、商务服务功能和集聚辐射功能。按照商业网点规划,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构建一个商业格局,建设一处综合市场,提升一批特色街区,改建一批农贸市场,扶持一批商业龙头。构建一个商业格局:在浚东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各建设一处大型超市,完善商务服务功能。在完善浚河路、莲花山路县城商业功能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板桥路与银花路交汇处以及周边板块的南部商业集聚区;以西部石材市场为主体的石材交易和会展集中区;逐步形成以板桥路为主线,老城区、浚东新区和经济开发区三个商业圈共同发展的格局。建设一处综合市场:引导建筑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零散经营商户集中进入市场内经营,提升县城商贸市场形象。提升一批特色街区:推进特色行业的集聚区建设,规划建设经济开发区内汽贸城、建材商贸城、石都大道汽配汽贸一条街、财源路餐饮一条街。改建一批农贸市场:加快老城区农贸市场的改造和提升,规划建设一批多功能、规范化的批零市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扶持一批商业龙头:扶持润民公司等一批商业龙头企业。加快盛安物流园、朝霞物流园、金银花物流港等园区建设,扶持鼓励物流企业上等级上规模,培育1-2家国家2A级物流企业,建成临沂西部物流节点城市,鼓励、支持工业企业主辅分离,通过剥离整合企业内部业务,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引导工业企业调整业务流程,发展服务外包,支持引导仓储、运输企业改造提升,着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以石材和石膏为依托,壮大盛安物流园辐射带动功能;以地方罐头城为依托,培育发展朝霞物流园;以郑城、流峪金银花产业为依托,带动金银花物流港和中药材博物馆建设;以仲村手套城为依托,促进手套物流园区发展。加快构建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实现传统交易向电子商务转变。积极促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大力发展中小型物流企业。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动“农超对接”建设从鲜活农产品采集地到超市之间的冷链物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鼓励兴办各类农产品流通组织、中介组织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流通企业的作用,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房地产业准确把握房地产调控力度,建立完善房价调控机制,规范房地产发展,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居民承受能力相结合以及住房供应总量相协调的房地产开发格局。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以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为重点,调整优化住房供给结构,着重开发建设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尽快形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引导房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分离,研究制定物业管理办法,规范物业管理,构建和谐居住环境。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房地产综合信息发布制度,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规范房地产交易、中介服务,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其他服务业加快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建设公共数据库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形成社区办公系统与实体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四)外经外贸继续深入实施外贸主体、商品、市场和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效益,提升外贸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食品罐头、石材、石膏制品、针织服装等特色产业的出口优势,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出口品牌。不断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和渠道,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工作,提高外经合作的层次和规模。到2015年,进出口经营企业达100家,出口额年递增15%,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30%。规划期内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000万美元,实现外派劳务1000人次。五、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膨胀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一)县城建设按照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科学规划城市布局,进一步完善提升县城总体规划。重点抓好浚东新区控制性详规、兴水河两岸修建性详规、县城景观风貌文化建筑特色专项规划、雨污排水工程规划、环境卫生工程规划、弱电管线综合工程规划,编制沂河两岸(平邑段)控制性规划,完成县城河泉片区、新建庄社区、板桥社区等城中村(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调整提升。同时,强化规划管理,加强规划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规划批前批后公示、社会监督等制度,严格建设项目审批,坚决杜绝乱批乱建行为,进一步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强制性和连续性。按照“旧城提升改造,新城跨越发展,建设魅力城市”的思路,实施“跨河”发展战略,即县城发展以浚河为轴,沿河两岸发展。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模式,鼓励外资注入,提升改造浚河西岸旧城区,作为商贸物流和居民生活区。高点定位浚河东岸发展规划,规划期内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集行政办公、旅游休闲、居住为一体的浚东新城区。改造治理兴水河,扩挖拓宽,引水入河,建设人工湖、水上景观桥等系列景观,配合旧城污水管网并网,逐步实现旧城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将兴水河建成带状生态绿色休闲长廊。搞好浚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浚河河道治理工程,在河岸营造护坡林,形成集景观与防洪效果于一体的滨河水体,作为居民的休闲旅游地带。加强县城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整体水平,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点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体系。搬迁县城长途汽车站、莲花山汽车站,建成一处集长途客运、城乡客运、公交车站、出租汽车货运站于一体的综合性运输站场。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28万人,把县城建设成为依山傍水、山水相连的宜居生态城区。――公共场所及景观建设布局改造提升莲花山公园,完善公园功能,建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高档主题乐园。加快西山公园建设,扩大绿化覆盖率,建成可供市民和游人郊野休闲游乐的主题公园。进行浚河治理,延伸浚河景观带至白庄,打造一个体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景观环境,在现有浚河广场、文体公园的基础上完成面积150公顷的景观带。治理改造兴水河,构建河两岸休闲公园、广场。修建金银花博览园,形成以金银花为主,集旅游、娱乐、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水电气暖及环卫设施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扩建工程,覆盖范围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新建热水锅炉4台,二级站36座,铺设供热管道14千米,保证居民用暖。完成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新建大型及中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各1座,公厕配套的垃圾收集站13座。浚东新区污水管网全部并网,直送污水处理厂处理。配套完善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实现旧城区污水管网并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五年内县城区域内全部污水并网进厂处理,达标排放。向浚河以东规划新建城区延伸燃气管网。到2015年,县城气化率达到30%。(二)县城管理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加强园林环卫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市场化、社会化管理体制。引入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实行街道和社区属地管理制度,继续实行门前“五包”,对广场、道路、绿地等设施明确管护责任,逐步建立“刚性管理、柔性引导、分片管护、责任到人”的城市管理体系。健全县城公交系统,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规范县城公共交通秩序。进一步调整整合城管资源,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管理”、社会化参与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创造一个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三)城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小城镇建设体系规划,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镇空间布局。建立健全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的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小城镇建设体系。按照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市、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的目标定位,加强地方、白彦、仲村、郑城等中心镇建设,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完善功能配套,实现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形成“一镇一品”的规模竞争优势,壮大镇域经济实力,建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型小城镇。积极争取开展“镇级市”建设试点,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2%。(四)新农村建设在产业发展上,改造、提升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市场营销服务业、观光休闲农业等关联产业。在重点工程上,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乡村路面通达和路面硬化,加大农村能源、信息化和消防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上,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道路,发展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在社会服务上,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农民素质提升、农村文化繁荣、医疗卫生改善、社会保障覆盖、扶贫开发等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平安农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农村整体面貌显著改观,把我县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村庄空间布局要求,大力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以及迁村并点。按照中心镇建设的标准、人口规模达到3000-10000人的目标定位,加快中心村建设。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到中心村居住,配套和完善服务设施。积极撤并弱小村,改造中心村,建设特色村,到2015年,全县有5万户左右农民住进楼房。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县城驻地旧村改造,全县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重点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健全和完善一批集党建、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六、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规划、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交通设施对外交通铁路交通以平邑火车站为中心,高速公路交通以日兰高速平邑、蒙山两个出口为节点,公路以新327国道和改造后的旧327国道(石都大道)为两条东西横轴,以蒙山大道和蒙阳路为两条南北纵轴,形成“井”字形布局的城市进出口交通网络。改扩建平滕线、新枣线、枣徐线等省道77公里,启动莱新高速公路平邑段和平邑-枣庄铁路平邑段建设。县内交通城区交通完成银花路和朝阳路东延暨跨河大桥工程、板桥路及文化路南延工程,形成“十横十二纵”的城区交通道路网,横向有石都大道、莲花山路、浚河路、兴水路、朝阳路、银花路、金花路、新327国道城南段、大洼路、永康路,纵向有明生路、东环路、浚河东路、蒙阳路、建设路、汉阙路、板桥路、文化路、蒙山大道、财源路、西环一路、327国道城西段。以旧村改造为契机,拓宽改造兴水河两侧道路,与浚河路、财源路、板桥路共同为生活性主干道,其他为交通性主干道。乡村交通完成地庞路、铜枣路、平黄路、铜红路、铜彭路、平岐路等县乡道路改造176.5公里。升级改造资红路、卞桥至地方镇小平安路段、温水至平邑原327国道,开工建设资邱至栏马路段,形成九间棚、金矿地质公园、大洼、蒙山等景区的交通网络。新建和改造农村道路400公里,完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二)水利设施规划完成唐村、昌里水库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及末级渠系建设,对公家庄水库灌区、吴家庄水库灌区、安靖水库灌区等11处1—5万亩以上灌区及151处1万亩以下灌区进行改造,完成西皋河、浚河、唐村河及西河、温凉河等20余条河流的治理工程及三阳湖片、武安湖片、荆埠湖片、南武沟村高效节水管道灌溉工程,规划新建小II型水库8座,塘坝515座,小型堰127座,机井278座,做好香山小流域、太皇崮流域、蒋里小流域等23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解决11.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能源电力加快建设110kV输电网,提高现有电网的输送能力和可靠性。加强110kV网络结构。规划新建110kV仲村、地方、卞桥以及35kv蒙山、魏庄等输变电站,完成110kV山阴变电站二期工程、110kV铜石变电站二期工程,建设110kV浚西线(220kV浚河变电站至110kV城西站)、110kV浚朝线(220kV浚河变电站至110kV朝阳站)以及35kv浚流线、浚唐线等输变电设施。供电可靠率实现99.92%,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9%。(四)邮政通信以建设现代化邮政,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需要为目标,提高邮政通信能力,全县邮政通讯业务总量在“十一五”水平上提高8%。到2015年,全县宽带用户8.5万户,3G用户14万户。开发建设公用电话网络、2G、3G信号交互覆盖的移动网络。(五)经济社会信息化初步构建科学、完整、统一、规范、协调的党务政务信息化框架体系,为政府决策、应急指挥、办公业务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县乡二级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发布、交流互动和服务公众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党务政务信息化协调、建设、运行和管理机制得到完善,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信息化总体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资源节约节水。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建立科学的用水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中水回用新机制,在学校、机关、宾馆等公共场所和用水大户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加快再生水利用,推行分质供水。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节地。转变用地方式,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利用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供应向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倾斜,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用地。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与当地土地开发和整理数量相挂钩的机制,统筹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心镇和重点镇建设,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促进废弃工矿用地、低效用地和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节能。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加快淘汰“两高一资”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鼓励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突出抓好重点用能企业和工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领域节能。强化节能目标考核评价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制度。加快建筑业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建筑节能、节材、节地,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格划定矿山开采区范围,坚决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强化对矿山的生态保护。巩固矿山整合成果,促进矿产资源的规模化经营,培植形成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和企业群体。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搞好矿区生态修复。建立有利于矿产集约利用的开发机制,合理配置矿产资源,优化矿业结构,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合理布局、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按照产业链的关联度,整合上下游产业和企业,形成循环经济新的链条。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和安全生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型农业、绿色农业和标准化农业。积极利用低碳能源。推进生物质能发展,大力推行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新型能源化等综合利用。继续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建设,鼓励发展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二)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综合治理,重点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问题,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水环境治理。全面实施“绿水工程”实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水质目标,完成浚河人工湿地净化工程、温凉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加强对建材、食品行业的治理,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淘汰制度。2015年底,完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二期工程和浚河综合整治及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镇、村逐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污水排放管理长效机制。——大气粉尘治理。全面实施“蓝天工程”到2015年,城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年、日均浓度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重点抓好能源建材行业污染治理,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加快工业窑炉的燃煤技术改造步伐,控制扬尘污染和燃煤型污染。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城区内污染严重的小型建材、石膏板、石材企业逐步实行关、停、并、转。加快城镇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建设,减少自然扬尘。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噪声污染控制。严格控制居民稠密区和学校、医院等附近的机械加工、石材加工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加强对餐饮业和娱乐场所的噪声管理,严格交通秩序,加强交通噪声综合管制,规划建设道路交通噪声隔离带,充分利用道路、河流和绿地等地貌分界,实现噪声衰减,降低噪声干扰。――固体废弃物处置。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注重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采用填埋方式处理无机垃圾,建立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体系,全过程管理危险废物。逐步建成乡镇垃圾填埋厂和中转站,生活垃圾逐步实现容器化、密闭化、分类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进一步加强石材行业的废料治理。严格医疗垃圾管理,实现无害化处理。加强农业废弃物治理,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产业。严格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搞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八、民生和社会事业(一)妇女儿童与计划生育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提高妇女儿童整体素质,改善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落实《平邑县妇女发展纲要》和《平邑县儿童发展纲要》,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权利,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受教育的权利,规划建设一处成建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省、市、县实施意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控制违法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技术服务设施,提高技术服务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强化宣传教育,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推动群众婚育观念转变,有效遏制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势头。加强城区和流动人口管理,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促进全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不突破107万人,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二)科技、教育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创创新型县城。大力扶持高新技术发展,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2015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以上,全县40%的乡镇创建省级科普示范乡(镇)60%的乡镇创建市级科普示范乡镇,80%的社区建立科普活动中心,5%的村庄创建科普示范村。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5%,每个乡镇建成1处公办中心幼儿园。普及提高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6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职教资源,建设标准化县职教中心,推动职业教育上规模上水平。关注特殊教育发展,逐步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延伸,满足全县残障青少年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建立健全民办教育激励和风险防范机制。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加固校舍37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做好一中等中学整合布局调整。加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争创“省教育工作示范县”。(三)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结构优先调整、投资优先保证、制度优先创新的要求,拓宽培养渠道,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大力实施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广泛引进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急需人才,进一步壮大全县人才队伍规模。规划建设县人力资源市场,实现求职人员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抓好人才结构调整,着力实现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到2015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2万人。力争人才密度在2010年3.82%的基础上提高到5%,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四)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卫生事业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落实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规范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卫生资源总量和体现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完成县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等建设及三处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规划建设县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整合卫生资源,调整区域卫生建设规划,新建中西医结合医院、县人民医院东城分院及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妇幼、精神等特色专科医院建设,完成未达标的146处村级卫生室改造提升任务。2015年,千人拥有病床3.26张,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2人。农村改水受益率、农村安全卫生饮水率、乡镇驻地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到100%。力争规划期内,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竞争力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划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蒙山影视城。全面实施“五大惠民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社区、行政村农家书屋及文化大院工程,行政村每月一场公益放映工程,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2015年,初步构建体制健全、管理规范、艺术繁荣、各项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规划建设县体育场、体育馆等公共体育设施,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我县竞技体育的总体实力。深化体育改革,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努力创建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参与、充满活力的体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实现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等其他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实施有线数字电视平移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创建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继续加强统计执法,进一步提高监测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档案管理,新建更加开放、服务能力更为完善的综合档案馆。加强审计监督力度,提高服务经济建设职能。(五)社会保障事业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工作,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抓好养老保险工作,将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加强失业保险工作,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认真做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作,保障人民健康。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新农保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0.5万人。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规范仲裁办案程序。完善覆盖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全面落实好五保供养制度。规划建设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开展拥军拥属、拥政爱民事业,全面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法规,增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全县双拥工作开展。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将扶残助残纳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认真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活动,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及技术培训等活动,进一步规范残疾人从业扶贫开发基地建设,开展专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和医疗康复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