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甘肃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学年甘肃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学年甘肃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学年甘肃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学年甘肃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学年甘肃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姓名:班级:学号:

题号—■二三四五六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共5题)

1、(-)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

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

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

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

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

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

气象峥蝶、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

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

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

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

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

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稹《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

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

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

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

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

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

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

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

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

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

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

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五七言

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

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

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

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

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

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

古风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王世稹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

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

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

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

铿锵成韵。

3.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

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

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

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

颇。

2、16.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轻歌慢舞六宫粉黛云栈萦迂风姿绰约金婚青酒

B.春江滩滩闲潭落花鸿雁长飞魂悸魄动烟涛微茫

C.深水荡漾浩翰磅礴豆蔻词工春霄苦短虚无飘缈

D.霁麦青青予怀怆然迤通而行玉盘珍保轰然中开

3、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国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不应该被放弃;同时,由于国内政治背景、中外力量对比、国际

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中国外交需要在战术层面更有所作为。

②近几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居住条件艰苦的群众,都兴奋地搬进新居,

告别了长达数十年萍飘蓬转的窘迫生活。

③现在很多城市寸土寸金,但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

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④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

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⑤市体育馆举办的“2017中国李白诗歌节”开幕式,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开

幕式结束时,全场爆发出了如雷贯耳的掌声。

⑥总书记指出,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决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在领导同志工作

过的地方进行反腐工作不能投鼠忌器,不管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4、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研究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

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

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

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说真的,我对自己的请调报告能否被批准没报太大的期望,因为当时正赶上对职工进行“安

心本职工作”的教育,而且我和人事科长也发生过不小的冲突。

5、19.填入下面文段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的伟像而归,以家自慰,“”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有的倦于奔竞,

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

但要达到这种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A.③①④②B.②④③①C.③④②①D.②①④③

二、名句默写(共1题)

1、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5分,每空1分)

(1)钟鼓入耳,星月入目。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刻画了唐玄宗因思念

杨贵妃而彻夜难眠的孤寂形象。

(2)《蜀相》中,,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惋惜和自己壮志难酬的

悲伤之情。

(3)陆游《书愤》中用,形象概括地描绘了两幅开阔、壮丽的战场画卷。

(4),荡荡空中景。(《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5)宫女如花满春殿,。(《越中览古》李白)

(6),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

(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人类的存在如江月般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

(9),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杜甫)

(10)飘飘何所似,o(《旅夜书怀》杜甫)

三、语言表达(共2题)

1、(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4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⑴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3.下列诗句中与“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描写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

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

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2、20.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引用诗文,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引用恰当,语意连贯。(6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大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挚爱,是“雁引愁心去,山衔

好月来”的放松;①;(3分)

②o(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

1、(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斯人独憔悴

迟子建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

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

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

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

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

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

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

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

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

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

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

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

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

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

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它要养精蓄锐几

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

今年五月,在泉州附近的静峰寺山上,我看见了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字。

据说,他的出家一直是个谜,他出家后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他也不

动一丝恻隐之情。我以为他伟大。而他临终的遗言却使我对他的伟大产生了怀疑。因为真正

的出家人,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他生命之终极之时,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可见凡

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但我左思右想,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他

的伟大便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他便是不

朽的了。

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

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每逢写作之时,

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

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

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

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选自《姓紫嫣红开遍》,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偏远的山村长大,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

她创作的灵感。

B.“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生动地写出了质朴的民间故事动人心

脾的艺术感染力。

C.时间的缺失和琐事的干扰使作者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前的准备,无法超越自己,作

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

D.弘一法师的临终遗言表明他尚且无法超越自己,更何况一般人,作者借弘一法师的例子旨

在宽慰苦闷的自己。

E.本文回顾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与销蚀的过程,行文看似

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5.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

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6.文章为什么以“斯人独憔悴”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4分)

2、(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

傅小平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

售,或论斤卖。”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

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回顾杨绛先生

11.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伦、秀谐之,系坐免官,以白衣还第,阖门自守。(5分)

(2)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4分)

五、作文(共1题)

1、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防止考试时考场外喧哗和提前交卷考生向考场内考生传递答案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某校规

定禁止考生考试期间去洗手间和提前交卷。许多老师都对这一改善考试环境的有力举措表示

支持。然而,在监考过程中总有一些监考教师面对个别考生的软磨硬泡,忽视以上规定。这

便一下引发了“多米诺效应”,导致一些遵守规定的监考老师在现实面前背负心理压力,不

得已“随大流”了事。

请联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围,写

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l.D(A“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因而”,强加因果,原文“它的特点是格律限

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几个特点之间并

无因果关系。C“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2.C(“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准确,引用的诗

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王世稹的“四唐古诗之望,可

以略暗焉”就是为了说明王世稹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3.C(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

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C项说“有意'

反律化'”是“继承汉魏古诗”并无依据。)

2、16.B(A.曼纤樽清C.瀚宵缥D.芳匍)

3、17.D(②萍飘蓬转: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不合语境。④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

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此处不合语境。⑤如雷贯耳:像雷声穿透耳朵,一般形容

人的名声非常大。①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③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

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⑥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他旁边的器物,

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4、18.C(A成分残缺,应在“操作者皮下”前面加介词“在"B“主要”和“以…为主”

重复。D.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没报太大的期望”的只能是“请调报告被批准”)

5、19.C

二、名句默写

1、15.(1)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4)遥遥万里晖(5)只今惟有鹏鸽飞(6)此情无计可消

除(7)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9)

吴楚东南琼(10)天地一沙鸥

三、语言表达

1、12.A(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

13.B

14.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之美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2分)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2分)

②《西村》是在抚今追昔,《游山西村》则是由眼前之景引发对未来的遐想。(2分)

2、20.略

四、现代文阅读

1、4.C,D各2分(C.“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理解错误;D.“旨在宽慰苦闷的自己”

不当,弘一法师之例强调即使不能自我超越,真实展现人生也是伟大的。)

5.①作者以“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与丰盈(1分),以“一个

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表现体力的“渐渐衰竭”(1分)。

②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1分);突出了创作

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1分)。(言之成理即可)

6.①内容上:以此为题统领全文,凸显了文章主旨。“斯人”指文学创作者,“憔悴”是指

文学创作的艰辛,自我超越的艰难,文学创作不只是自我完善也是自我销蚀的过程。(2分)

②形式上:引杜甫诗句为题,更具文采,更有文化意蕴。(2分)(意思相近即可)

2、9.C(断句一般做法,“标名代,定主语•;标虚词,定位置”,此题在通读上下文之后,

先确定人称“公”应做第二句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D选项;“往日”时间词,应连

用,故排除B。)

10.B(原文是“与征西将军赵王伦讨之。伦信用佞人孙秀,与系争军事,更相表奏”所以,

“与孙秀为作战事宜发生争执,争相上表呈奏”错,应是与赵王司马伦,之后朝廷也未准许

解系的奏请。)

11.(1)司马伦和孙秀诬陷解系,解系获罪免官,以平民的身份返回家中,关起门来洁身自

守。(“憎”“坐”“白衣”各1分,句意2分。)

(2)我在水中见到螃蟹尚且厌恶它们,何况解氏兄弟还轻视我呢!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

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轻”“而”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解系,字少连,济南著人。他的父亲解修任魏朝的琅珊太守和梁州刺史,在官吏考核中成绩

是全国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