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险种的构思_第1页
新险种的构思_第2页
新险种的构思_第3页
新险种的构思_第4页
新险种的构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险种的构思巨灾带来的风险:保险公司应当识别和评估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主要风险,包括: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其中,保险风险是指由于对死亡率、疾病率、赔付率、退保率等判断不正确导致产品定价错误或者准备金提取不足,再保险安排不当,非预期重大理赔等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财产保险是产险的传统业务,企业财产险承保的主要是两类风险,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其中自然灾害中的巨灾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对财产和人的生命构成很大威胁。巨灾保险是指对因发生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通过巨灾保险制度,分散风险。巨灾一般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一系列导致财产损失和生命伤亡的巨大灾害事件;2、发生频率低于一般的灾害事故;3、灾害的预测困难;4、引起的损失巨大。而且一旦发生,其影响范围之广、损失程度之大,一般超出人们的预期,由此累计造成的损失往往超过了承受主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并极可能最终演变成承受主体的灭顶之灾。可保风险需要满足的条件:第一危险损失可以用货币衡量。巨灾事故会造成给财产和人身造成巨额损失,显然满足这一要求。如房屋、汽车等固定资产的损失,震后医疗费用和导致伤残的费用支付,家庭财产(主要电气、家具等)的重大损失。第二,危险发生具有偶然性,地震、洪水、台风等巨灾事故发生具有偶然性,不是时时发生的。第三,危险的出现是意外的。虽然对地震、洪水、台风等巨灾事故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精确预测巨灾事故的发生还是相当困难,所以,巨灾风险也满足损失的意外性这一特点。第四,危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国际通行的巨灾定义分为两个方面:从数量上,把一次单项灾害经济损失总额大于当年GDP的0.01%的事故定性为巨灾;从性质上,巨灾就是指小概率且一次损失大于预期、累计损失超过承受主体(主要有投保人、保险人和政府)承受能力的事件。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巨灾风险具有“频率低、损失大、范围广”的特点,巨灾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是重大的,这点是不同于一般保险经营的传统保险风险的。保险公司只承担巨灾风险带来的部分损失,且承担部分损失控制在保险公司可接受的范围内,满足可保要求。第五,危险必须是大量标的云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各种巨灾事故的发生频率、损失程度是符合一定的统计规律的,而保险费费率是根据某一特定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概率在大数法则的基础上确定的。在某一特定风险损失额既定的条件下,投保同质风险的标的数量越多,亦即参保率越高,保险费率就越低。巨灾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巨灾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事件。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与海啸、特大洪水、特大风暴潮。巨灾因其破坏力巨大,导致的直接损失极大。2007年全球人为和自然重大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高达276亿美元,其中自然灾害233亿美元。2005年8月24日的“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保险损失高达380亿美元。2008年1月10日至2月6日发生的冰雪灾害是中国自195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冰雪灾害天气,中国西部及整个长江流域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遭遇了50年难遇的严重冰雪之灾。此次受灾面积之大、受影响人数之多、损失之巨,出乎意料,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达到1516.5亿元人民币;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截至5月27日,汶川地震已造成6.8万人遇难,36.5万人受伤,累计失踪2万多人,损失巨大。因此在中国,地震、洪水、泥石流,各种自然灾害都会发生。回顾上世纪,共约发生380起8级以上地震。中国三分之二的面积容易受到洪水影响,会影响二分之一的人口。2008年,自然灾害损失占当年GDP的3.4%。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自然灾害已经影响到1.7亿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0亿元人民币。我国巨灾风险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日本的地震对我国久已缺位的“巨灾保险”提出了急迫的需求。专家表示,我国很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相关制度。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中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但保险赔付通常只占5%左右,远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平。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当年直接经济损失为8451亿元,而相关保险赔偿仅为16.6亿元,占比不到1%。目前巨灾形势和状况:对于全球而言:目前全球巨灾的频度和破坏度正在急速递增。令人更加不安的地方在于,地震的格局和发生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常规性记录可循,但最近频发于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安联保险公司东南亚区再保部经理斯科特•瑞锐表示,目前50%以上的人口居住于城市,这些地区的风险暴露越来越严重,人员伤亡和损失价值越来越大。对于地区而言:近年来,缅甸强热带风暴、中国汶川大地震、澳大利亚洪水灾害、新西兰地震以及日本地震引起的海啸次生灾害频繁出现,自然灾害的地域性特征加重了全球保险业对亚洲巨灾的关注度;有数据显示,未来在亚洲区域内,巨灾发生的频率和破坏力将有增无减。对于我国而言:据联合国统计的数据显示,20世纪世界方位内54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有8次发生在我国。并且我国仍有大范围的潜在巨灾威胁,全国有近2/3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受到洪水威胁,近一半的城市分布在地震带上。近十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随着我国经济每年高速度的增长和财富的持续积累以及我国各种资源的不断开采,地震灾害对经济和社会的威胁与破坏程度将不断上升。不难预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面临的巨灾形势将越来越严峻,作为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巨灾保险已成当务之急。但令人遗憾的是,巨灾保险往往在一次次高调地“呼之欲出”之后,又一次次地被搁置起来甚全是销声匿迹。所以建立巨灾保险十分迫切。市场需求因素状况分析:有利因素: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全球自然灾害发展变化趋势所决定,我国已经进入一个自然灾害频发期,加之随着经济的增长,今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会越来越大。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而且分布地域广泛,造成的损失也往往非常巨大。所以人们对建立巨灾保险的要求十分迫切。人们对巨灾风险的意识增长:自上世纪开始,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6度,自80年代以来,灾害损失呈增长趋势,我国的巨灾频率和损失程度正在呈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上半年时间间隔不长的两次巨灾的发生,使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社会对巨灾风险的意识有明显的提高,对承保巨灾的保险产品需求也将会有一个显着的增长。随着第九届亚洲巨灾保险会议召开,巨灾保险越来越受到重视。6月8日至9日,由新加坡《亚洲保险》杂志主办、怡安奔福再保顾问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九届亚洲巨灾保险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有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全球最大的5个城市都在中国,这些城市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但其抵挡灾害的能力却十分弱小。中国接近地震带的城市非常多,而且多为大城市。同时,核威胁不能被忽视掉。目前中国有14家核电站,25家核电站在建,不少靠近沿海。因此中国正在成为巨灾最大的市场。地震保险覆盖面上有了一定上升趋势: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很不够,对地震损失,保险的覆盖面在1%以下。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着手,因此中国的保险公司在地震保险方面的经验是有限的。但汶川地震后产生了一种刺激效应,地震保险意识有所提高,作为财产险的扩展责任,在地震保险覆盖面上有了一定上升趋势。不利因素:大多数人们还是不太愿购买巨灾风险保险:一是由于国民的保险意识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巨灾风险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甚至有的仍然抱有侥幸心理。二是由于居住地发生巨灾的概率小,现今的巨灾保险费过高,理赔程度冗繁,时效性差,理赔条件过于苛刻,理赔无效(如果受益人在巨灾中死亡,则无人得到赔款),所以大多不愿购买。传统巨灾(再)保险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对灾害保障能力十分有限。以现有的承保能力以及常规的发展预测来看,要想独立承担此重任显然力不从心。产品开发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市场差异化的个性需求。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但由于其疆土面积大,以目前的行政区域划分来看,各省(市)、自治区面临的巨灾种类大不相同,同一灾害发生的频率也不尽相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同一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巨灾保险产品的开发必须考虑上述因素,以适应各地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不同巨灾风险转移的要求。应对巨灾风险的专项基金的融资手段不健全,渠道比较单一,风险转移的巨灾保险市场发展滞后。我国目前巨灾风险损失专项基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一是政府财政拨付,二是慈善基金,三是福利彩票的部分收益,四是巨灾保险的保费收入。所以目前我国上述几个筹资渠道的来源是十分有限的。市场供给因素状况分析:有利因素:⑴有政府大力支持。地震属于巨灾风险,具有灾难大、范围广、概率低等特征,通常一次中强度的地震就可以使一个地区大部分的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地震危险对于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构成巨大挑战,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仅凭商业保险公司一己之力,很难承受这样的风险,因此地震保险必须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政府还可以为巨灾保险建设提供一部明确的法律制度。政府能够增加自然灾害保险费补贴的范围,发挥财政补贴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提高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将更多、更广的自然灾害风险纳入保险保障的范围。⑵借鉴其他国家的运作模式。巨灾风险作为一种特殊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研究和精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灾害多发国家和地区,都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多数国家都是由政府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国家财政提供适当的财政资助,保险公司广泛参与,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和再保险风险转移手段,形成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巨灾风险保障体系,中国可以借鉴。并且外资保险公司有比较先进的国际经验,能够在技术、风险评估等方面帮助中国探索巨灾保险。(3)我国可以大规模地开展自然灾害保险,形成一个足够大的分担风险的团体,保证有足够的保费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并建立巨灾共保集团,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真正实现政府社会管理职责的高效和规范。不利因素:⑴地震保险没有商业机构买单,其他巨灾风险的保险也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受到灾害地区修复还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和民间捐助,尚不能由商业保险为此买单。⑵我国目前的再保险市场并不发达,不能满足分保需求。⑶如何界定巨灾保险承保范围和性质,如何厘定风险以及分散风险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⑷此外,缺乏非营利机构的法律框架也是难点之一。从各国经验看,巨灾保险体系的核心任务都是由非营利机构承担。而我国灾后救助和重建,政府常常是承担。(5)保险补偿机制尤其是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在我国至今还尚未确立。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补偿机制在巨灾风险管理和巨灾损失补偿体系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在国外,一般的灾害事故损失,保险赔偿一般在30%〜40%,发达国家甚至可达60%〜70%。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巨灾风险保险机制,所以,我国对巨灾损失的保险补偿比例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巨灾保险风险控制:巨灾保险比普通保险的风险大得多,由于巨灾基本上都由自然灾害引起,而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很难控制,一般的保险公司都很难承受这些损失。因此,巨灾保险的风险控制对于巨灾保险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控制巨灾保险风险主要采用两种手段:一是通过各种工程建设,提高灾区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灾害发生后的经济损失;二是通过再保险把巨灾保险风险分担出去。具体内容:巨灾保险的需求方:投保人投保人应了解所在区域最可能遭受下列哪类巨灾风险:是地震或洪水或洪水、地震都有可能发生,再进行投保。投保方(主要是企业和个人):1、 企业:首先,企业要有保险意识。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计划中,通过缴纳巨灾保险费转移巨灾风险给商业保险公司,可以保证企业财务稳定。在巨灾发生后,通过保险补偿,能够使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产和经营活动。其次,企业在做风险管理计划时要完善而科学,不能只看表面。2、 个人:首先,增强投保意识。目前保险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从整个市场分析,个人的投保意识不强,投保率不高。保险公司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支付赔款中,大部分是对企业进行赔付,个人买保险的少,尤其是家庭财产保险。巨灾发生后,以个人能力很难承受其造成的损失。因此个人应提高保险意识,积极投保巨灾保险。其次,正确认识保险作用。由于巨灾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参加保险不仅是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之一,个人也应把保险作为风险管理计划的有效手段。投保家庭财产保险、农业保险可以使受灾家庭尽快恢复原有物质生活条件;投保人身保险可以转移人身风险,能够帮助重建家园,保障个人、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巨灾保险的供给方:巨灾保险承保主体。巨灾保险的承保主体即巨灾保险的提供方,是巨灾保险存在的前提。保险公司:保监部门会同保险公司设计出合理的巨灾保险条款,根据报单持有人投保的保险金额在出险时进行赔付。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同一费率、同一赔偿额的保单,有失公允,保险公司必须对出险概率进行评估。以地震险为例,出险概率评估可以根据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建筑物的抗震级别(借鉴日本的经验应在地震多发地带逐渐淘汰预制板结构的住房,推行抗震级别高的住房),之前发生地震的年份(1676年汶川曾发生过大地震,其时房屋跨塌,男妇死伤无数)等数据进行综合考量,各保险公司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案、模型进行出险概率的评估,以确定在该地区的承保范围和具体保费。开发的专门针对中国的地震模型,按照模拟的方法,进行全国范围内、特定区域和单一标的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在承保前确定某一标的的损失概率,还可以在承保后确定可能带来的最大损失。对于巨灾保险产还应,制定行业产品标准,考虑巨灾产品服务的特殊性,加强巨灾产品的销售管理,加强巨灾的防灾防损以及保险公司自身的安全性。制定行业产品标准:企业财产险需要扩展地震附加条款,而人意险的保险责任一般包含地震责任在内。有关地震风险的保险责任或责任免除在不同类别的产品中的规则各不相同,需要行业根据惯例,制订不同类别产品的行业规范。哪类产品是含地震责任,哪类是可以通过附加险形式扩展承保,哪类是地震免责等等,建议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就财产保险的16类产品制定各自的产品规则,包括条款中与巨灾相关的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衍生灾害的释义,尤其是责任免除中的重要款项应统一制定行业规范,以避免理赔时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发生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产生纠纷,损害保险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保险关系。与此同时,应加大产品差异性的社会宣传力度,以免使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对产品产生认识上的误区,便于在投保时作出合适的选择,在出险时就损失是否属于保险责任作出初步甄别,有利于提高保险交易的效率。此外,需要对巨灾风险制订行业纯损失费率。要了解地震发生频率低、烈度高,并且损失还取决于建筑物抗震强度,地震发生的季节、时间段以及消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损失的预测难度等。通过对地震发生规律和震害特征分析研究,对各地的地震危险作了评价,并根据地震危险性大小,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并按此等级确定基本费率。地震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等数值不同于普通灾害或意外事故容易获得并作出有效的统计分析和假设。保险行业应加强与国家地震局、中央气象台等专业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对于各类自然灾害的历史数据、近阶段灾害活动趋势分析、巨灾及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损失开展评估,尽可能地了解灾害风险发生的频率和烈度,为厘定保险费率提供可靠的数据。考虑巨灾产品服务的特殊性:巨灾保险产品有别于常规的商业保险产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就应考虑到巨灾发生时的特殊情形,对理赔阶段的被保险人义务等作出具有特殊情形下可操作的条款规定,以便与保险公司的巨灾理赔特殊作业流程相匹配。例如,对于索赔时保险合同无法提供的问题,预付赔款的规定,是否可以不在保险公司认定的医院救治等等,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巨灾发生能够得到快速救治和快速理赔服务的合同规定。家财险中最好能设计房屋被毁坏后,安置居所的每日补贴经费,使产品设计更加人性化。加强巨灾产品的销售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章第99条规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保险法》第四章第100条规定:“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百分之十;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如果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在既定产品保障范围和费率浮动范围内操作,将使前期的产品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形同虚设,过低的费率将使分保受影响,积聚过高的巨灾风险,对承保公司乃至行业造成威胁。同时,关于巨灾风险在《保险法》第四章第101条规定:“保险公司对危险单位的计算办法和巨灾风险安排计划,应当报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准。”保险公司应根据保险相关法规,从自身的偿付能力出发,在优化业务结构的过程中,调整产品结构和风险结构,确定年度的风险管理政策,确定对包括巨灾在内的各类风险的容忍度,进而落实在产品策略、销售策略、核保政策之中。同时,应当与专业的巨灾风险咨询公司合作,引入地震巨灾模型,模拟测算不同风险等级所可能导致的最大损失,科学地应用再保技术来锁定自身的巨灾损失,保证整体经营的稳定性,形成连续的风险管控链,确保总体经营风险处于可控制状态。加强巨灾的防灾防损:在地震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树立和强化“防重于赔”的防灾防损理念,通过改善社会基础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降低财产和人身的出险率及损失程度。例如,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17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全社会应重视防灾救灾规划,减轻灾害发生后的损失程度,抗灾防灾规划包括城市生命线规划(水、电、气、交通、通讯以及医院和学校等重点工程。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保险标的风险评估,对于承保的重点单位、企业的房屋、厂房、库房等定期进行防灾安全检查,向客户提示风险,防患于未然,降低出险率。保险从业人员在应对巨灾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紧急预案的制订、完善和演习,承保、理赔、财务档案的管理,经营数据的保管及备份,必要的抗灾物资储备,应对巨灾的查勘作业设备的配置等等关注和了解。只有具备更高的风险意识及应对准备,方能体现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专业价值,面对巨灾,商业保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保险服务,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再保险公司再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保险公司出于控制损失,稳定业务经营,扩大承保能力,增加业务量,有利于改善经营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保险机制。根据保险惯例,专业再保险公司一般经营的范围不囿于境内,也接受境外的分出、分入再保险业务,不过按照再保险境内优先分保的原则,境内的再保险公司应该承担比较大份额的再保险业务。考虑到巨灾属于高风险的保险业务,根据国际通行的做法,一般都在国际范围内安排分保,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在出险时及时向投保人赔付。例如1995年1月17日在日本神户发生的7.2级地震损坏房屋、设施10万多所,死6000余人,伤3万余人,保险赔款超过25亿美元,由于存在再保险机制,地震灾后赔款很快得到了妥善解决。保单信息:基本包括保单号生效日期保单条款生效的日期保单条款到期终止的日期保单的名称,即被保险方名称保险产品的名称保险单证的信息要素:投保单和保险单作为保险合同的组成,不仅载明了保险合同当事人和补充人的权利和义务,体现着最大诚信原则,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保险人对于投保标的核保,决定其风险对应的价格,并做出再保安排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活动,《保险法》第二章第19条规定了保险合同应当包括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的名称和住所,随着风险管理专业化的发展,需要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在投保单上增加关键风险要素的采集。例如,被保险企业的企业代码(或个人的身份证号码),被保险标的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门牌号码、周围环境(是否有丘陵,加油站,机场)等,这些风险信息都直接影响着对标的风险程度的评估。同时,对应于投保单、保险单上要素的细化,应完善理赔单证上的风险要素,可以按照“地震”、“洪水”等出险原因调取理赔相关数据,与承保数据等一同进行统计分析,为产品开发提供定价依据。保险单证信息的完整性还将是应用巨灾模型所必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此外,考虑到巨灾发生时的群死群伤较多的特点,在投保单上应借鉴信用卡的做法,即除了合同当事人自身的联系方式之外,再增加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以便于灾后可以多方联系,核实被保险人的状况,主动提供保险服务。行业应在统一的产品框架标准基础之上,考虑上述配套的保险单证标准的确定。巨灾险的承保范围:我国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如地震(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我国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达15次),台风(我国东南沿海诸省每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台风袭击),洪水(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等属洪水多发地区),海啸,飓风,干旱(2007年我国江南地区、华中地区遭受50年一遇之特大干旱),冰雪(2008年春节前后,南方诸省遭受百年一遇之冰雪侵袭,其中湖南、江西、浙江、贵州等地受灾严重),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根据法律我们的保险范围是住宅以及家庭财产如房屋、汽车等固定资产的损失,震后医疗费用和导致伤残的费用支付,家庭财产(主要电气、家具等)的重大损失。我们保障的风险主要是地震和洪涝灾害。购买巨灾风险保险,提供的有:房屋、汽车等固定资产、震后医疗费、家庭财产(主要电气、家具等)、伤残后生活保险。保险期限:不同地区,保险期限不同购买巨灾风险保险,有1年期、5年期、10年期的,但可保期限最多为10年。对于保费的缴纳,以缴纳比例进行缴纳,即由政府出资80%,企业或个人出资20%(应包括财险和寿险)。当然在地震高发地区或灾害频发地区就不应鼓励企业发展和个人居住,政府应在风险评估后决定是否提供财政补贴。具体如下:巨灾风险保险,如果每年的保险金额为20万元,实行均衡缴费制(每年缴纳相同的保费),投保人每年承受的该险种保费最多为:200元和400元巨灾风险保险,如果每年的保险金额为20万元,实行趸缴保费制(一次性缴纳保费),投保人人承受的该险种保费最多为2000元和6000元巨灾风险保险的免赔额最多是:2000元和4000元(上述支付标准:低的为不经常发生灾害的,高额的是经常发生巨灾的地方所应该支付的)政府:政府是有必要对巨灾风险保险实行保费补贴,从而促进更多的人购买此种保险:政府向巨灾风险保险提供保费补贴,政府提供的补贴占保险费率:实际费率的五分之一为了保障遭受巨灾(如地震、洪水、风暴潮、干旱等)的被保险人恢复基本的生活,巨灾风险保险的保险金额最少是:1万元和5万元方法:以地震保险为例分为初级巨灾损失、中级巨灾损、高级巨灾损失。 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采用超额再保险方式承保。具体做法是:初级巨灾损失(4000元以下)100%由参与该保险机制的保险人与再保险人承担;中级巨灾损失(4000-200000元)由参与该机制的保险人与再保险人承担50%,政府承担50%;高级巨灾损失(200000元以上)由政府承担95%,被保险人承担5%。如果单个地震巨灾造成的损失超过了规定的总限额,巨灾保险可以按照总限额与实际应付赔款总额之比进行比例赔付。总的来说私营保险公司要促进地震保险普及,宣传推广和承保,并且及时的进行赔付,同样他们也会对地震进行现场调查,以确保我们的赔偿能够正常进行。政府:提供再保险保障,监管地震保险系统。地震再保险公司,是政府和私营机构之间的桥梁,同时要发挥再保险共同体的功能。保险费率厘定:非寿险保险费率厘定组织是依据《非保险保险费率厘定组织法》来制定费率。实行差别费率:我国国土面积跨度大,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发生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频率不同。特别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遭受自然灾害后各地经济损失存在较大差异,巨灾风险的保险费率不宜采取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费率,而应该采取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差别费率。以地震保险为例:地震保险不只是作为单独的保险而存在,它可以作为火灾保险的附加险来进行投保。房屋所有者不是被强制性的要求购买保险,这样对保险人来说,也相应的会对要求购买保险的人给予相应的保障。建筑物的最高保障金额是不会超过4000万元的,家庭财产最高的保险金额是80万元。基本费率:根据房屋的建筑类型确定,主要是有两种,分为木制和非木制建筑。并且我们还要考虑住宅所处位置。比如在某地区来说,非木制建筑最高保险金额是1500日元,对于木制房屋来说保险金额是2500元。可以设有四种不同的折扣率,范围在10-30%之间。如果建筑物的主要结构部分受到了破坏,但是没有达到建筑物价值的50%,或者说房屋面积被冲毁,或者是烧毁的面积不达到50%,这种情况下我们算成全损,会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额,但如果建筑物受到的损毁在20-50%之间,给它50%的赔偿;而对于损失更小的,给予保额5%的赔偿。比如每次赔偿的累计限额,每次事故是4000亿元。这个限额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如果损失地震的基础金额,赔偿将会按照4000亿元除以总损失金额的比例来计算。如果总损失金额超过此金额的话,我们将会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赔偿。保险公司可以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说扩大保险比例等。地震发生之后,将建立一个基金机构,每一家保险公司将会根据保险人的损失程度进行理赔。每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或者是参与保险协会的成员都会进行现场的考察来确定损失的程度,会查勘各自保单持有人的损失情况。一般情况下,进行现场调查。当整个地区都出现了损毁的情况下,我们会成立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成员会来自相应的保险公司。再保险结构大家都知道,地震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因此,单独的私人保险公司不能承担全部的损失,而且风险的特点就是低频率、高损失,为了分散风险,我们必须要从地理和时间上进行考虑。单独的私人保险公司不可能很好的对风险进行管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政府为私人的保险公司提供支持。在不同的结构上都有什么样的参与者。再保险公司提供百分之百的再保险,但是这些再保险会在政府私人保险公司进行分配。在各个不同的层面,参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