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东方体育的大系统
1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东方体育的艺术化倾向原始思维中没有具体的审美对象。艺术和技术最初是共存的,这一状态一直持续着。然而艺术、技术终于分道扬镳,虽然它还给我们留下了类似“技艺”这样的词以想见当初的风貌。不难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天平,长期存在着各朝艺术或技术方向倾斜的状况。西方的许多文化形态,有严重的技术化倾向;东方的许多文化形态,则有浓厚的艺术化倾向。这就使得西方艺术有些技术化,而东方技术却有些艺术化。欧洲的绘画与雕塑,讲究严格的比例。“黄金分割律”被奉为艺术理想的绝对的数学与几何基础。绘画的透视,依照的亦完全是科学准则。规律、方法被科学化、技术化地定量,是传统欧洲艺术的一大特征。因此欧洲古典绘画与雕塑便只能产生对现实进行现实主义描绘的作品。直到近代,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出现,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典绘画写实的限阈。然而不少现代派绘画给我们的整体感觉和印象,依然是几何、解剖的表达大于写意的表达。东方技术艺术化最典型的例子是书法。普遍与最初意义的书法,无非便是书写技术而已。世界其它民族书写方法的使用和改革,无非为着书写更方便,便于识别记忆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美感。许多民族的“书法”,大致相当于我们美术字范畴,并不具有我们书法一词的含义。然而中国、日本、朝鲜等民族的书法,早已超越实用的界限而成了一门艺术。林语堂不仅以为“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吾们可以认作中国人审美的基础意识”,而且断言“中国书法的地位是以在世界艺术史上确实无足与之匹敌者”(《吾国与吾民》,第270页)。艺术化倾向发展至极端,一门简单、地道的技术,竟成了高层次的、纯粹的艺术。体育是区别于艺术、技术的另一种人类文化形态。但是人类的一切带创造性的活动都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具有美学价值,都含有审美成份。所以马克思说:人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经济学—哲学手稿》,新译本,第50页)。因此,体育不仅有着象花样游泳、艺术体操、花样滑冰、健美操等审美特征很强的项目,其实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因包含着动作、形体、姿态等美感因素而成为审美对象。古希腊奥运会,同时也是盛大的艺术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曾提出:“艺术、科学、运动,这是构成和平友谊的奥林匹克思想的三要素”(转引自胡小明:《体育美学》,第222页)。可以说,艺术从来离体育不远。然而体育毕竟是体育,它有着与艺术不同的使得自身作为一种人类独特的文化形态得以存在的内在特征。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作为体育范畴之内的竞技运动,则是无限开发人的身体潜能,争取“更快、更高、更强”和战胜比赛对手。就竞技运动而言,运动员和观众兴趣的焦点和中心,只是分数、纪录、胜负。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把金牌、欢呼和赞誉送给一位失败者,尽管他可能动作姿态优美超过胜利者。美感,往往只是艺术的附丽或体育目的的派生。然而东方体育的艺术化倾向与此有着本质的不同。这里所指的“艺术化”,不是指艺术与体育的借鉴或互相靠近,或者说在体育形态中集中了更多的审美意识。而是指:东方体育,从来存在一种将体育变成为一种艺术、一种纯艺术,乃至放弃体育的宗旨,一如艺术般自始至终完全追求审美价值的倾向。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武术。包括诗歌、书法、绘画、舞蹈、建筑、园林等中国古代几乎所有艺术门类,玩味、追求、企图把握和达到的,是诸如“意”、“味”“道”、“气”、“神”、“趣”、“境”、“逸”、“势”,以及林语堂称之为“中国艺术的最高理想——气韵生动”(《吾国与吾民》、第287页)的“气韵”(有时又称为“韵”、“神韵”)。《吴越春秋》所载越女所云剑术理论,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诗中的描绘,已把武术明显置于中国艺术的审美规范中。直到今天,是否得其“神韵”,仍是多数习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以及衡量一个人武功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这在今天已相对独立的武术套路的演练中,更是如此。许多武术爱好者特别是只练套路者,他们注意的只是武术的动作神韵,他们耽迷的只是武术作为艺术的魅力。攻防动作或许仍然存留,但技击的意识已被完全略去或大大淡化。稍微细心者观看套路比赛,无不有此强烈感受。由于一如中国艺术般追求只能靠感悟和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之类,武术传承实际上无法行诸文字,非耳提面命无法掌握,非有特殊天赋、广泛修养无由臻于极境。常言道:“十年太极”,并非夸饰。由于同样的原因,武术便和其它艺术一样,往往无法用具体的、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优劣胜负,特别是在套路演练和比赛中。所以习云太先生直斥现代武术比赛评分标准照搬体操的谬误,呼吁参考中国古代武术比赛评分法“动大手术”,制定由整体——实际就是对“神韵”之类审美风范的总体感觉——着眼的新的评分规则(《谈现行武术规则》,见《武术健身》,1991年第5期)。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必须直接诉诸审美情感。博厄斯在其著作《艺术起源》中这样说道:“艺术起源于情感与思想的表现以及把这种表现用形式加以固定。”这使得艺术同哲学科学、也同体育相区别开来。武术,特别是武术套路,招招式式都沉醉在“神韵”的追求中,实实在在是艺术式地专注于审美。演练者也好,观赏者也好,都直接间接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感情。或“物我两忘”,或“随心所欲”,或“震神怒眼”。在这样的品味与输注中,传达出他们的内在精神与内在情感,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享受与满足。无论是作为审美对象还是审美意识,艺术都要比其它文化形态和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表现得更为集中、典型、深刻。技术追求的精确、精致建立在客观实用基础之上,而艺术追求的精确、精致则建立在无限完美基础之上。技术化倾向很浓的西方竞技运动,前者的特征十分明显。例如百米短跑项目,对运动员起跑动作、步幅、频率、手臂摆动姿式,乃至运动员所穿衣服、鞋子、跑道质地的精密研究,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让运动员跑得更快,成绩更好。而艺术化倾向很浓的武术,则明显带有后者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武术套路中的“花法”,即所谓“中看不中用”,“左右周旋,满遍花草”的形式,从技击角度讲是完全多余的,所以遭到了身为军队将领、唯重实战的戚继光的批评。但是从艺术无限完美的角度说,它又是不可或缺的。流畅、衔接、夸张的花法动作,填补了技术动作无法填补的作为艺术完美不应有的空缺。第二,稍具体育运动常识的人都知道,竞技比赛中,胜利者的优势往往极为微弱,特别是在实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即使实力差距很大,也不可能出现胜利者跑完一百米,进一百个球,有效击中对手一百拳,而失败者才跑完一米,未进一球或一拳也未击中对手的情况。但中国武术、中国武术家则不这么认为。行拳搏击过程,不仅要优美从容,而且要赢得干净利落,滴水不漏,要百分之百地战胜对手。一个武术家与人交手,尽管赢了,但他脸上若也挨了一拳一掌,青紫一块或花了脸,别人和他自己仍会觉得是很丢人的事。再厉害的职业篮球明星也不可能在场上单独对付五个一般篮球爱好者,其它体育项目也应同于此理。但在中国武林传说中,我们却见惯了某著名武术家轻易放翻几十名恶汉的事迹。《水浒传》中,杨志与周瑾各自去掉枪头、包上毡片、蘸上石灰水较量武艺。结果“看周瑾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看杨志时,只有左肩胛上一点白”(第十三回)。杨志纵然武艺高强,但周瑾也是“弓马娴熟”,怎么会是如此结局。《水浒传》等是文学,但它表达的正是作者和人们对武术艺术化无限完美的理想追求和认识。“拟想”是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它具有一种蛊惑的美点,使人信以为真,不求完全合理,亦不可明确地解释”(《吾国与吾民》,第87页)。有关武术的这些现象,便是因为直指无限完美的这种拟想。第三,仅从技术的角度讲,中国武术也无愧于博大精深的赞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武术包容了世界上所有武技的技击动作和技术内容。以致于熟悉中国武术的人们不能不惊叹那些进攻、防守、反击的不计其数的技术的复杂完备,无懈可击,变化无穷。表面上看来,这些技术是实用技术,但仔细推敲却未必。实战搏击,最有效的手段,往往就是最简单的手段。两点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所以就拳法而言,使用频率最高、威力最大,也就是最简单的直拳。武林谚语“千有改,万有改,硬快没有改”,“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千招会不如一招熟”等,都是在讲这个道理。实战事实是最好的说明:近代以来,中外武术界的交流从来互有胜负,武术并未因技术繁复而见上风。美国警察较早格斗训练均习擒拿术(这无疑是中国武术)。但许多熟练掌握此高层次武技的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却往往败在暴徒刑犯凶狠的重拳和膝撞之下,以致警方不得不制定新的训练方案。显然,实战中能派上用场的主要是基本技术,这种基本技术,各种武技大同小异,谁胜谁负,乃视其功力高下而定。今天中外武术迷不少对散打不以为然,以为失掉了武术的特色,未能打出武术的本来面貌。其实,去掉武术技术纯艺术化、纯杀人术的外衣,可作为竞技运动成份的散打走上擂台,只能也只会是那个样子。一如绝大多数人不识草书,亦不能用于书信一般,绝大多数武术手段,已不能用于实战。在看惯了武侠小说和功夫片的人们心目中的武术是无限艺术化的。宣扬、信奉武术拥有无限神功,并为之不断付出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无限完美的艺术思维、艺术要求的结果。要从发生学的角度论述东方有将一切文化形态艺术化和西方有将一切文化形态技术化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但简单说,西方的理性科学精神,从古希腊开始,便普照着他们文明和文化之路。而东方中国,由于特殊的人文传统,导致了他们格外关注人的身体、生命、生活。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艺术与生活合而为一体。中国文化,实在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种文化喜欢人生和目光所及,尽是艺术花野。2中国武术是一个第四大文化人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宗法型社会。中国人最注重的是个人的人格精神、道德修养,以及如何维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常。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并不为过。道德既然被定义为社会整体契约,那就必然要与传统思想主流和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相一致,其总体原则在较广大的社会环境中为绝大多数人认可采纳,并具有时间上的相对稳定性。所以,中国古代体育的伦理倾向,便主要表现为深受两千年来一直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浸染,带上了儒家仁—礼学说的浓厚色彩。即在体育指导思想中,拥有了仁与礼以及围绕、从属于这一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的“忠”、“恕”、“恭”、“宽”、“信”、“敏”、“惠”、“义”、“智”以及等级观念等内容。武林重德,乃至于形成了专门号召、规范习武人的“武德”。众多的流派,其武功宗旨无不开章明义首先阐明武德。《少林戒约》云:“对待侪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勿欺。”《峨眉枪法·戒谨篇》云:“不智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传。”《永春白鹤拳拳谱》云:“不信者不教,无礼者不教。”象拳王泰森之流,虽然品行恶劣,但在西方社会体育观和西方人心目中,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被容忍的。但中国人坚持:好的武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的楷模。泰森如是个中国武术家,以武德衡量,充其量不过是一打手。《蹴鞠谱》与《丸经》,有的篇幅甚至只能让人觉得是道德文章。伦理思想既然是一种社会调节体系,那它必然指导着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没有任何民族能够例外。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伦理观念一样深刻影响着西方的体育实践。我们把伦理化作为东方体育的一大特征强调提出,不是因为东方体育也存在社会伦理的影响,主要也不是程度上这种影响比之西方更甚的原因。而是因为,东方体育的伦理化倾向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不仅是伦理思想影响着体育,而是体育甚至已被作为一种培养人遵从礼仪、修持情操的手段在被施行或提倡。中国古代的“礼射”,因其活动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而得名。它按周王朝森严的等级制度的规定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形式。活动中所用弓、箭、靶、乐亦严格区分。射礼目的很明确,就是以之作为礼治教化的手段。所以《礼记·射义》又讲:“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蹴鞠追求的是儒家的伦理观念“和”。“三朋和气满,入队笑声喧,四海人皆喜,名为天下圆。”蹴鞠组织,也就称为“圆社”。“十分全会者,仁义礼智信五件先行,无非上下和睦,一团和气。”(《蹴鞠谱》)司马光《投壶新格》亦以体育发明中庸道德:“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柢也。”日本中世纪的武士,习练武艺的主要目的还不在武艺本身,而是培养武士的“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的核心,便是对领主绝对的“忠”,以及“义”、“勇”这样一些伦常观念。在古埃及,法老特权阶层人物与其他人“进行棒槌殴斗时,他们得到的棒槌较长;船战时他们得到的竿子较尖;摔跤时有权使用较多的招数”(拉兹洛·孔:《体育运动全史》,第19页)。显然这已不是一种竞技运动,因为竞技运动的前提是平等。这样的比赛,只是在肯定和宣示一种等级观念。画就是画,但中国人讲“画助人伦”;文就是文,但中国人讲“文以载道”;武就是武,但中国人讲“武以观德”。日本人亦认为:“一名剑手一旦有了想要赢取竞赛或炫示技巧的念头,剑道就完了”(高野武义:《禅与剑术》)。中国又有“止戈为武”的说法。“止戈为武”之类,如果说这在文字学上是强解曲解的话,那么这种故为的强解曲解,却正反映了东方伦理意蕴上的深刻意义。体育伦理化的倾向,在整个东方都程度不等地存在。3传统文化中传统思想在武术中的体现农业民族,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只有依附于土地,顺应自然环境和季候的变化,才能有所收成。这便使得他们的性格要温顺一些,与自然的关系要亲近一些。在东方大河流域——包括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黄河流域、恒河流域——的所有文明类型中,都存在着认为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宇宙观。并由之产生了注重养生活动的认识和实践。“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二程全书。认仁篇》)。“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气成”,“夫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内经》)。中国气功的基本理论,便建筑在人与宇宙同构,有共同的变化规律,人可以效法自然变化,以及可从万物摄取生命能量这一认识之上。旷文楠先生曾指出:中国文化的泛和谐价值观渗透于武术理论主要表现于:(1)个体和谐——形神并练的功法观;(2)天人和谐—一物我统一的养练观;(3)人际和谐——仁爱主义的人伦观。(《泛和谐价值观与武术》,见《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论文选》)颇有见地。武术的基本理论,同样根植于整体化的哲学观念。而气功与武术,中国古代体育最完备的两大体系的汇合,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现象。气功与武术的结合,是中国武术形成的重要标志。武术内功(即武术气功),已成为武术有别于世界其它武技的一大特色。武术与气功的合而为一,绝非一种偶然,它是泛和谐价值观——亦即整体化思想——指导下的关于体育的思维与行为的必然结果。印度瑜伽术亦遵奉“人的机体是宇宙缩小了的复制品”的哲学认识。在强调身体与精神的关系、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的理论上,与中国哲学、中国气功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古巴比伦,也流行类似中国气功和印度瑜珈术的保健术。静坐养生法在古代日本亦长期盛行。在西方,体育与竞技运动泾渭分明。体育是为了强健人的身体并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竞技运动的主要目的并不在此。以至有人说运动员努力训练,仿佛是为了把身体弄垮。而东方体育却从来浑然一体。直到今天,学者们在一番费力的大辩论之后,总算大致划清了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分野。但一般中国人仍然体育运动统而称之。仔细想来,恐怕仍是传统的深层意识在起作用。我非常赞同阮纪正先生提出的“传统武术的战略选择,就其多数和整体而言,是‘柔弱胜刚强’的‘弱者战略’”(《武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出处同前)的观点。西方的竞技运动,是要在平等中显示出不平等,着眼点是选择强者,利用有利条件。而中国武术则不。北人高大强劲,但身躯较笨,于是便有了硬攻直上的长拳;南人小巧灵动,但手短腿短个子矮,于是有了讲究近身短打的南拳;女子柔弱力怯,便有了专为之创立的“不招不架”的峨眉拳(不是峨嵋派武术);身高力大固然是优势,但又有“四两拨千斤”的技术对付它;格斗散桩倒地,固然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地躺功夫却又应运而生;“枪为诸器之王”,又有人研究出专门破枪的器械——日月轮……不一而足。武术主要不表现为竞技,它是要在不平等中显示出平等,着眼点是扶助弱者和改变不利境况。显然,这正是整体化倾向使然。整体化的思维模式同时必然就是不具体的、模糊的、直观的、观悟式的、经验的、非逻辑的,类推和猜测的成份很重,从而缺乏西方实验科学那种严密的逻辑论证分析、严格的实验程序及手段。于是,正象冯友兰先生指出的:《周易》是一个空套子,似乎什么都可以填进去,消化得了,解释得通。阴阳、五行、八卦等,包容一切。东方体育,从来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4东方体育在世界、文化、科技、体系等方面的发展状态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说过:“各种文化只是突出不同个性的各个侧面,每一文化都仅仅突出了广大无边的人类潜能的某一部份”(《文化模式》)。任何成熟的文明之间,是无所谓优劣的。它们比较显示的,往往只是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造成的选择上的差异。如不仅仅以工业化而以文明整体标准——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智慧等——为座标系,那就应当承认: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同为先进发达的人类文化。因此,在已无任何国家和民族可能生存于完全的封闭状态,人类即将进入整体化发展前的世界性文化大整合中,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显然拥有同等参与其间的显赫资格。由此看来,曾各领风骚,盛于一隅的东西方体育大系统,在世界文化的重新整合和整体发展中,便是对等结合而不是谁取代谁或以谁为主的问题。西方工业革命开始以来造成的西方社会发展的暂时领先,使得不少西方人乃至东方人都习惯以西方中心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事物。东方体育、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以及种种不加分析、武断地批评其封闭、保守、缺乏竞争性和科学性的观点,不知不觉中也落其窠臼。即以西方文化、以西方实验科学、以西方竞技运动体系为视点、标准、框架,来看待、评价、规定东方体育,这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殷鉴不远,柔道进入了奥运会,但就其技术内容而言,它已失去了与投技,寝技至少并列的三大技术之一的当身技;日本武道的其它形式如相扑、空手道、合气道、剑道等并未接踵而入;更不要说它们所凝结附着的大和民族魂了。有人谈瑜珈、气功的功用,不外乎外国运动员足球大赛、举重大赛前习之,成绩大增云云。东方体育的奇珍,竟只是辅助别人竞技运动训练的配盘小菜。东方体育整体要落到这个地步,那真是莫大的悲哀。东西方体育各自赖以产生、存在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不同,哲理深蕴、文化机制各异,它们在新阶段的结合,显然将不可能是质体本身的熔融,而只能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两极互补。东西方体育,无论谁向谁的真正“转型”,都只能导致它自身的变形,异化或者消亡。如若“转型”之说可信可行的话,试问:书法、茶道、围棋之类,又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公司流程优化与管理顾问协议
- 2024年专属家政服务聘用协议
- 道德与法治八上8.1《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设计
- 2024香港商业贷款协议格式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东瓯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数学试题
- 2024专业个人汽车租赁协议指南
- DB11∕T 1704-2019 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
- 2024年定制航拍服务协议范本下载
- 2024年全球贸易条款专业翻译协议
- 捅马蜂窝-完整版获奖课件
- 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2000字3篇
- 电力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细则
- 《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数轴上动点问题》 课件
- 水泥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 老年友善医院创建-老年人社会服务相关职责
- 高等天气学讲座---锋生动力学和锋面次级环流课件
- 液压站更换作业指导书
-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
- 医药代表晋级管理办法
- 格林公式(公开教学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