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_第1页
《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_第2页
《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_第3页
《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_第4页
《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初探摘要: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被边缘化,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一现状,论文从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创设单元学习情境、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研制单元学习评价四个方面,结合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实践,探究高中戏剧大单元教学策略。关键词:大单元,戏剧教学,教学策略。引言:戏剧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从教材中戏篇目选择的数量,还是高考中考查的比重,都无法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类文本相比肩,戏剧教学被边缘化。笔者发现,现下的戏剧教学有两种代表性的样式,一是按照“人物——情节——主题”讲授戏剧知识,然后播放几段戏剧表演的片段,戏剧教学就完成了,课堂沉默没有新意;二是以学生的戏剧表演代替文本阅读,过程很热闹,学生很兴奋,但是学习结果很荒芜。教师戏剧教学观念滞后,戏剧教学意识单薄,戏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经验不足,阅读方法缺失。新课程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改变戏剧教学的现状。笔者尝试从大单元入手,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创设单元学习情境、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研制单元学习评价入手,整合学习资源,带领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真实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一、确定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作为文学表现形式,戏剧因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成为不可替代的阅读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选录了三篇戏剧作品——《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雷特(节选)》,选择性必修中第四单元选录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节选)》,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选录的《茶馆》(节选),分别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和“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明确要求:“根据诗歌、散文、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戏剧和小说、散文、诗歌一样,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想有效地进行大单元教学,首先要明确戏剧大单元教学的单元教学目标,学生的单元学习目标。1.树立大单元意识,确定指向素养发展的学习目标新课标实施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大单元教学”成为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的新型教学理念。何为“大单元”?崔允漷教授说:“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与传统教材中的单元不同,大单元不是教学内容单元,而是学习过程单元,“大”意味着整合。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了以往按照文体组织学习单元的传统,每个单元有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单元里的每一篇文章属于同一个学习任务群,有共同的单元学习任务,有统一的单元语文实践活动。而且,新课程下的大单元不局限于某一个教材单元,它可以是跨单元、跨学段、跨学科的教学资源整合。因此,大单元教学就需要教师整合所有的学习资源,通过挖掘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提炼出大的单元主题,创设单元学习情境,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其中,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第一步,教师要明确学生经过整个单元学习以后要学到哪些学科知识、获得哪些关键能力、达到哪些要求和标准,发展哪些核心素养。进行戏剧单元教学时,笔者将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进行整合,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三篇文章节选自三部戏剧名作。《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曲(元杂剧)的代表作品,《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名作,《哈姆莱特》则是西方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剧作。三部剧作都有着深厚的思想、情感意蕴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而又分别呈现出不同时代、地域的风格特点。《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座高峰,有着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情节、传神的语言、优美的诗词。小说和戏剧两种文学体裁既有共性也有区别,整合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涵养文学审美品质。同时,笔者发现,教材中选编的是三部戏剧名作的节选,虽然是相对完整的某一章节或某几幕,但是不能够完整体现出原著的丰富内涵。只阅读节选而不读整篇,会影响或者直接阻碍学生的理解,只有对全剧有了整体的把握,才能更加清晰地理解片段,进而深入理解作家深藏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因此,阅读整本戏剧是必不可少的,这恰恰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相契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深化“读整本书”的观念,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有效地带动了学生阅读整本戏剧。因此,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无论是教材中设置的整本书阅读篇目,还是经典篇目的节选,学生都要建构整本书阅读的意识,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初步了解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准确地赏析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点、把握文本主题。2.紧扣戏剧文体特点,确定指向学科能力的学习目标戏剧在中学教材中数量非常少,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中选录的只有4篇,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在教学时,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没有突出戏剧文体的特点,而是等同于其他文体裁,特别是小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用鉴赏小说的方法带领学生阅读戏剧文本,按照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解读文本,人物情节分析结束,戏剧文本的教授也就结束了。戏剧教学忽略教材、脱离文本、脱离文体特征,这就导致学生经常将小说和戏剧混为一谈,把握不住戏剧的文体特点,久而久之,会产生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想法。笔者认为,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戏剧文体知识,能够区分戏剧与其他文学体裁的不同,积累戏剧教学的经验。戏剧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却又充满着活力的艺术,它有两种变现形式:一是舞台表演形式,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等形式在有限的时空内来展现故事情节、揭示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生活,达到叙事目的;一是文学表现形式,为所创作的脚本,即。主要由舞台说明和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等构成。可见,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戏剧教学也应融合读、写、研、演等多种形式,成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在进行戏剧教学时,首先要体现“语文味”,遵循戏剧的特点研读戏剧文本。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戏剧情节的发展脉络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矛盾冲突,了解剧本在设置矛盾冲突时运用的艺术手法。台词是戏剧独特的语言形式,教师要带领学生细读台词,关注人物对话,借由文字赏析进入文本深处,感受人物形象,探寻作者的情感,体会戏剧语言的魅力。教授《雷雨》时,笔者设计了“闻声知人——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于无言处品深意——赏析台词的深层意义”两个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品味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台词的“言外之意”。教授《窦娥冤》时,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关汉卿的时候,体会元杂剧念白的通俗平易,赏析唱词的音韵优美。其次,要关注戏剧的舞台性、表演性,让学生能够通过改编、排演、研读等多种学习方式,进一步感受戏剧冲突、台词的独特魅力,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建构语言运用机制,获得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同时提升合作意识、表演能力、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引导学生从单一、机械的、平面化的学习走向多元的、灵活的、立体的学习,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学生在排演中了解戏剧知识,用表演固化戏剧知识,表演能使学生突破对戏剧文本的静态感知,通过实践活动将自己对剧本的理解以及对人物的把握带到表演中,加深对戏剧的理解,对戏剧知识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3.以终为始,确定指向教学终点的学习目标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过程,最后布置课堂作业,教学的起点是教师预设的目标,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当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不一致时,教学的终点往往会偏离我们预期的轨道。教学终点不明确,往往会导致学生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情况出现。而“以终为始”就打破了教学没有终点的魔咒。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指出:“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课程应该是展示达到特定学习结果的最佳方式……总之,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以终为始”要求教师先确定预期结果,即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应该学习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再确定合适的评估依据,即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结果,用什么方法证明学生达到了;最后设计教学过程,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活动。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达到预期结果的实现情况,并适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同时,能让教、学、评结合在一起,使教学设计更加有效。戏剧学习的“终”在哪里?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要掌握什么知识?拥有什么能力?笔者认为,这个“终点”是学生熟知并掌握戏剧文体知识,能够自主地阅读剧本、欣赏戏剧。那怎样检验学生达到了这个“终点”呢?学习的迁移。学生能有效地阅读本单元以外的剧本,能灵活地运用戏剧知识赏析戏剧。据此,笔者在进行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时,确定单元学习目标为:阅读《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全剧,梳理全剧的主要情节,理清矛盾冲突,建构整本书阅读的意识;分析戏剧语言,体会戏剧语⾔的动作性、个性化,品味潜台词,感受戏剧语言的魅力;运用所学,尝试进行《红楼梦》剧本改编并排演,进一步了解戏剧体裁的要素与基本特点,体会戏剧创作与表演的独特魅。二、设计有效的单元学习方案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戏剧教学不能只是分析文本,要让学生动起来,于是在课堂上设计学生表演戏剧片段等活动环节,也有教师将表演运用到其他文体的教学中去。笔者曾将观摩过一节《荆轲刺秦王》示范课,在讲授到“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时,执教教师邀请两个学生表演“逐”和“还柱而走”,表演的学生很卖力,其他学生很开心,课堂看似很热闹,但是笔者不知道这个活动环节目的何在。不少教师在教授《雷雨》《哈姆雷特》《林黛玉进贾府》时,会播放话剧或影视剧的片段,学生看得非常开心,但最后学到的却很少。笔者认为,不是方法手段不正确,而是执教教师没有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欣赏戏剧片段?怎么引导学生欣赏?学生欣赏哪些东西?如果不弄清这些问题,不明白教学要走向何处,不确定学生在学习中要获得什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无效的。那怎样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终点”呢?教师要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创设单元学习情境,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1.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统摄大单元整体教学确定单元学习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开端,统摄整个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主题的确定要依据单元教学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如果以一个教材单元为大单元的话,那么可以以教材单元导语中给出的人文主题为单元学习主题;如果是跨单元,甚至跨学段整合教学,就要比较、整合多个单元人文主题,找到其共同点,拟定单元学习主题。笔者在拟定戏剧单元的单元学习主题时,将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戏剧单元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单元的人文主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戏剧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这些都是人类应该具有的品格。”整本书阅读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红楼梦》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一座高峰。《红楼梦》内容深广,折射历史,反映社会,书写人生,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两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谈到了文学对书写人生、培养品格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戏剧和小说,感悟人生,涵养性情。另外,我们要关注单元教学的语文要素,即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内容和学习习惯。戏剧和小说的学习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我们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连接点,让学生可以将两种文体很好地区分开。戏剧单元关注的语文要素是阅读、创作戏剧;整本书阅读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两个单元的整合以戏剧单元为主,培养学生赏析戏剧、阅读剧本的能力,笔者尝试将小说改编程剧本,促进学生对两种文体的学习。因此,笔者确定本单元的单元学习主题是“戏剧与人生”。2.创设真实的单元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中综合考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很难依靠单篇教学完成,大单元教学更注重用大的学习情境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对话、交流、活动,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固化学习成果并灵活运用。“以终为始”,将单元学习目标摆在突出的位置,学习过程仅仅围绕目标展开,在此基础上创设真实的、有效的、合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有效、合理,教师要结合时代特点、学生的兴趣点,从多篇文本的共性出发,找到文本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紧扣单元学习目标,创设一个能包容多篇文本,又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文本和生活间建立联系的真实的情境。(1)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语言建构和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课程开发实施的目标,任何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任务的设计都要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戏剧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鉴赏戏剧文本,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并且能够在实践创作中灵活运用戏剧语言,感受戏剧语言的魅力;通过绘制人物关系导图、矛盾冲突导图、人物形象导图等思维导图,梳理戏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激烈的矛盾冲突,进而分析人物多样的性情,形成自己的认识;通过阅读鉴赏优秀戏剧作品,感受戏剧之美,领悟人生哲理,培养戏剧审美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传统文化之美,统编教材中选编的《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元杂剧包含戏曲、文学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学生通过元杂剧学习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了解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三篇戏剧都拥有忧患、抗争、反思等悲剧精神,折射出性格、社会、命运等悲剧成因,更寄托作家对人生的深切关怀,学生能借此在艺术中直面成长、理想等人生主题。因此,笔者创设了“举办‘艺术与人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学习情境,紧扣“艺术”和“人生”两个关键词,设计项目学习任务——戏剧展演。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戏剧艺术要通过舞台表演来呈现,戏剧人物和冲突要通过演员来展现。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因此笔者认为戏剧教学不应只关注文本教学,而应该将戏剧的舞台性、表演性引入学习中来,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戏剧展演这一学习任务,既着眼于读剧、品剧,也着眼于编剧、演剧,还着眼于剧本的创作。学生既要了解作为剧本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共同之处,又要了解剧本欣赏与创作的独特要求,进而体会戏剧的独特魅力。这个学习过程,将学习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认识戏剧,感受文化魅力,让语文教学葆有语文味,始终是真正的语文课堂。(2)贴近学生生活以前的语文学习是教师带着学生直接进入文本,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学、学什么,缺乏学习的动力,这种学习是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大单元教学强调要设置真实的单元学习情境,而真实的学习情境一定是跟学生自己的生活发生联系的,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经验和审美体验的产生。这样的学习情境能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提供一好的学习场域。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内容之间不是隔离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教师在创设单元学情情境时,也要考虑学习任务群之间互通。新课标将高中语文学习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但是各个任务群之间不是割裂的,它们彼此之间渗透融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可以进行多任务群的联动,实现读、写、研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融合。戏剧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时可以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整本书阅读”等任务群相结合。笔者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联动,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学习情节。《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丰富,其中有很多经典情节被同学们熟知,如:林黛玉进贾府、周瑞家送宫花、宝玉摔玉、黛玉葬花、宝玉挨打、抄捡大观园……在进行《红楼梦》阅读时,笔者给每一回都设计了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并和同学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有了深入地阅读,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在一次交流分享会上,一组同学现场即兴表演了宝黛共读《西厢》的场景,学生对两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处理引发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加深了对这个情节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这一次即兴的表演给了笔者的很大的触动,能否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和戏剧单元进行整合教学?笔者在学生中间进行了广泛调研,同时分析小说和戏剧之间的异同点,重点分析《红楼梦》改编成戏剧的可行性。《红楼梦》曾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个性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错脏复杂的人物关系、优美雅致的语言……这些让《红楼梦》改编成戏剧成为可能。班级里大多数学生对戏剧有浓厚的兴趣,“宝黛共读《西厢》”即兴表演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改编热情,同时,笔者所在学校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其中儒林文学社、繁星话剧社、“追光者”经典读写工作坊等学生社团为此次活动提供了平台,学生有表演创作的经验和机会,这些活动都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生。这是本次单元学习活动进行的一大助力。在进行了多方调研后,笔者联合学校社团开展活动,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红楼梦》剧本改编。以改编短剧本为核心任务,以“阅读鉴赏”“改编剧本”“编排演出”为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自主写作,在实践中感受作文作品中国人物的性格命运,体会作家的思考,提高自己的审美。【单元学习情境】徜徉在文学长河中,我们惊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明清小说、现代话剧……同学们,一路走来,一路欣赏,不同的文学样式各臻其美。学校即将举办“传承民族文化、涵养文学品格”中华传统文华艺术节(“艺术与人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繁星话剧社和“追光者”社团将承办“‘空锁楼中梦'——《红楼梦》戏剧展演”,请同学们寻找同伴,组成学习小组,尝试改编、排演《红楼梦》戏剧片段。除了和同册教材中的学习任务群联合,笔者也尝试打破教材和学段之间的壁垒,整合戏剧单元和其他优秀的适合表演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文言文、整本书阅读等,依据不同学段的发展目标,从模仿、发展、创造三个层级确定课程目标,建立阅读鉴赏、剧本改编、戏剧表演三个学习体系,开发融合读、编、导、演、赏、创、研等多种形式的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戏剧课程,让学生发生学习,真正地学习。(3)开发跨学科融合新时代的教学一定不是某一学科的单打独斗,“文史哲”不分家,现代语文教学更是和历史、美术、音乐、地理等学科融合,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运用多种方式展开学习交流,助力语文学习的开展。《红楼梦》剧本改编、排演,不仅是语文课,也设计到美术、音乐、历史等学科。故事的讲述方式(小说情节的浓缩等)、服装、舞台布景、音乐等,无不考验着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对戏剧知识的掌握。2个班各3组,在学生自主选择情节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预计按照小说的时间线,分小组排演小说中的经典情节(林黛玉进贾府、太虚幻境、元妃省亲、黛玉葬花、宝玉挨打、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抄捡大观园),以画卷的形式完成对《红楼梦》整体的演绎。学生在改编剧本时会融入自己的思维和理解,依据时,戏剧的“三一律”将小说中的一些情节整合到一出戏中,如时鑫小组改编“林黛玉进贾府”将薛宝钗进贾府纳入自己的故事中,既增加了戏剧的内容容量,也使戏剧冲突更加集中激烈。改编“黛玉葬花”,如果仅仅呈现这一个场景,内容非常单薄,人物不多,情节单一,因此学生从宝黛共读《西厢》开始一直到黛玉葬花。改编“宝玉挨打”,整合前后情节,将导致宝玉挨打的事情按时间顺序安排,一直到黛玉题帕。这样的改编,既促进了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加深了对《红楼梦》艺术手法的了解,也提高了学生阅读戏剧的能力,对戏剧知识的掌握。每一改编小组对服装的选择,舞台背景、灯光颜色的促使学生学习并运用音乐、美术的知识。“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改编也满足了学生对美食的兴趣。3.制定分级单元学习任务,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单元教学目标制定后,教师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单元学习任务,用大任务来整合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将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混为一谈。学习任务是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哪些事情;学习活动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在设计学习活动之前,要先设置单元学习任务,先确定学生要做哪些事情,再选择用什么活动来完成这个任务。学习任务要指向目标,紧扣主题,顺应情境,统领活动。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我们通常制定一个单元主任务,再将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小任务之间要形成梯度。在必修教材中,“文学阅读与写作”有5个单元,新课标中规定本任务群为45课时,因此,每个单元教学课时为9个课时,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围绕单元学习情境和单元主任务,合理安排9个课时的学习任务。在一个大单元教学中,9个课时是一个层进式的整体,教师根据每个单元学习的目标、内容,按照学习进程设计具有层级性、逻辑性的学习任务。“如果说情境是高质量学习的前提,那么任务驱动则是关键因素”。教师和学生在核心任务的指引下,通过交流合作,在一个个活动和任务的进行中完成学习。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单元学习任务的整体性,也要关注各个学习任务之间的层级性,每一个学习任务之间应该是逐层深入、依序进行的。这个“序”意味着学习任务之间要有逻辑性,在承接真实情境的同时,难度要逐层提高,并且逐步促进下一步学习活动的展开。笔者在设计戏剧单元的学习任务时,紧扣戏剧文本的特点,从戏剧冲突、戏剧语言、戏剧人物、戏剧主题几个角度,结合“《红楼梦》剧本改编排演”这个单元学习总任务,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表1《戏剧与人生》单元学习任务表戏剧与人生核心任务改编、排演《红楼梦》戏剧片段课时安排学习任务第一课段【第一课时】我们怎样创作剧本呢?你有什么困惑呢?【第二课时】编制戏剧知识手册。【第三课时】第二课段【第四课时】创作《红楼梦》改编片段台本。【第五课时】【第六课时】【第七课时】第三课段【第八课时】各剧组进行排演。【第九课时】学生评议,体会戏剧创作与表演的独特魅。本单元的总学习任务是改编并排演《红楼梦》戏剧片段,9课时的学习任务要围绕这个总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戏剧的文体知识,掌握剧本写作的知识,最终将小说《红楼梦》改编成戏剧。在第一课时中,笔者就让学生明确本单元最终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剧本创作的方法,发现自己的困惑,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的学习任务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生发,重点研读《窦娥冤》和《雷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冲突,发现戏剧台词的特点,编者戏剧知识手册,为完成最终任务做好文体知识的储备。第四、五、六、七课时围绕《红楼梦》剧本的改编设计学习任务,从确定改编情节到学习戏剧写作知识,再到运用学到的知识写作台本,三个学习任务逐层深入,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笔者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总思路,从阅读到写作、从写作到排演,从排演到评议,难易结合、课内外统筹,设计多样化的,具有层级性和逻辑性的学习任务。让知识的学习在分级任务的完成中展开。4.精心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推进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新课标所说的“活动”,指的是语文学习活动,也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真正发生语文学习的过程。(1)任务驱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大单元教学强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的整合,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抛开单篇教学。教师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将单篇教学、群文教学结合在一起,既注重单篇的价值,也要看到群文之间的关联性。无论是单篇教学还是群文教学,都要统整在大单元教学中。这时,教师就需要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学习任务,精心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让教学走入文本,走向深处。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能促进分级任务的完成,在进行戏剧大单元教学时,依据学习任务设计每一课时的学习活动。表2《戏剧与人生》单元学习活动表戏剧与人生核心任务改编、排演《红楼梦》戏剧片段课时安排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第一课段【第一课时】我们怎样创作剧本呢?你有什么困惑呢?填写记录表,查阅资料,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第二课时】编制戏剧知识手册。阅读三篇剧本,概括剧情,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戏剧冲突,绘制思维导图。【第三课时】研读剧本,品味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台词的“言外之意”。第二课段【第四课时】创作《红楼梦》改编片段台本。《红楼梦》剧本推介,确定改编剧目,组建表演小组。【第五课时】学习“戏剧家工具”,积累剧本改编的知识。【第六课时】【第七课时】运用“戏剧家工具”改编剧本,小组合作写作台本,准备排演。第三

课段【第八课时】各剧组进行排演。反复揣摩人物语言及细节描写,并在排演过程中修改剧本。【第九课时】学生评议,体会戏剧创作与表演的独特魅。撰写排演手记、观后感等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是填写记录表,《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情节丰富,学生在进行剧本改编时首先就会面临选择哪个情节的问题,笔者设计了“《红楼梦》剧本改编记录单1”,“《红楼梦》剧本改编记录单2”,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储备,直观呈现现阶段的学习困惑,发现的创作剧本上存在的困难。“《红楼梦》剧本改编记录单2”是“《红楼梦》剧本改编记录单1”的进阶,在学习了戏剧冲突等知识之后,学生明确了情节选择的原则,记录下自己的选择理由,并完善记录单1。表3《红楼梦》剧本改编记录单1《红楼梦》剧本改编记录单1困惑知识储备我的解决方案什么样的故事适合改编成话剧?话剧和小说有什么区别?表4《红楼梦》剧本改编记录单2《红楼梦》剧本改编记录单2所选情节(片段):选段及理由角色设置及理由……第二个学习任务是“编制戏剧知识手册”,它需要学生在阅读三篇戏剧的基础上梳理戏剧冲突、戏剧语言、戏剧主题等文体知识。笔者设计了绘制思维导图的活动,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戏剧冲突,从而发现戏剧冲突的特点、类型。《雷雨》原著中人物角色不多,但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冲突尖锐,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学生只有梳理清楚才能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在阅读整本的时候,可以绘制人物关系图和矛盾冲突思维图,利用箭头、不同的、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人物,理清复杂的人物关系及其矛盾冲突,深入理解戏剧主题,建构戏剧知识网络。可以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率,提升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表5戏剧冲突思维导图戏剧冲突思维图《窦娥冤》(选文)《窦娥冤》(全本)《雷雨》(选文)《雷雨》(全本)戏剧语言有别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语言,需要学生深入文本去感受,因此,笔者设笔者设计了品读台词这一阅读与鉴赏活动,借助“《窦娥冤》阅读记录单”和“弦外之音”记录单,引导学生重点研读台词,发现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表6《窦娥冤》阅读记录单《窦娥冤》阅读记录单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其他形象特点表6《雷雨》台词赏读记录单弦外之音人物台词潜台词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第三个学习任务需要学生自己改编《红楼梦》片段,属于剧本创作。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戏剧写作是极其陌生的写作活动,它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小说改编成戏剧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障碍。学生很容易将小说的创作和戏剧创作混为一谈。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并不是在人物语言的前面加上“某某说”就是戏剧台词了,也不是照搬作品中的情节和场景,而是通过阅读提炼出小说中最核心的人物关系与情感线索,把表现人物性格最突出的部分、最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部分筛选出来,并进行合理的整合与改编,使得故事脉络完整、矛盾冲突合理、人物形象鲜明。这时,就需要教师提供学生相关的戏剧写作知识,帮助学生区分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笔者借鉴了“戏剧家工具”,设计了学习“戏剧家工具”这一活动,运用“蛋糕刀”“结构盒子”“压力表”“秒表”等工具对所选故事情节进行加工处理,从拆解故事的叙事、检查叙事的构造、鉴定故事的组件,并且修改故事中无效的部分等方面帮助学生进行戏剧改编。表7“戏剧家工具”记录单讨论提纲建置场景人物冲突复杂化障碍1障碍2危机和解决表7“戏剧家工具”记录单2结构盒子设置与主角有关的问题问题加深,矛盾升级危机和解决各剧组排演戏剧是学习实践任务,为了更好地呈现和监控这一任务的完成,笔者设计了“《红楼梦》剧本改编记录单”“排演修改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填写单。学习记录单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到达学习终点的过程。记录单的每一次完善就是学生知识的一次获得、能力的一次提升、学习的一次进阶。最后一个学习任务是学生观演后的评议,笔者设计了演员撰写排演手记,观众评分和撰写观后感等学习活动。表7《红楼梦》排演修改表排演修改表序号修改处修改意见理由123反思修改效果:表8表演评分表表演评分表表演小组评分细则(10分)1.改编合理,紧扣主题,构思新颖。(4分)2.表演投入、自然,感情充沛。(3分)3.服装、道具运用恰当,符合场景需要,符合剧情。(3分)得分我心目中的“戏剧之星”每一个学习活动的开展与完成,就促进了分级任务的完成,进而完成单元学习主任务,最终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2)读写共生、观演研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戏剧学习活动“读写共生”是贯穿语文学习始终的一个学习活动。与以往教材不同,统编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设计了高度融合的读写活动,写作体裁也不再局限于记叙文和议论文,融入了一些小的写作任务,如撰写赏读札记、评点文字、作品推荐书、视频制作脚本、故事梗概、短论、读后感、随笔、制作学习卡片、编制人物关系图表等片段写作,以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倡议书、建议书等应用类文体的写作。写作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渗透在每个学习任务群、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的戏剧文本教学不能摒弃写作,将读和写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其成为以文字形式表现学习成果的重要活动。但因为戏剧文本创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高一学生很难完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活动,如戏剧故事梗概写作、戏剧文本阅读的评议写作、戏剧排演心得写作、观演的感悟类评议写作等,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笔者在每一个阶段都设计了相应的写作任务,字数不限多寡、形式不拘于一种。通读戏剧阶段,撰写剧情概要;阅读剧本阶段,撰写人物评议、台词赏析;《红楼梦》剧本改编准备阶段,撰写选段理由、角色分析等;《红楼梦》剧组组建阶段,撰写剧本推介稿;《红楼梦》剧本改编阶段,借助戏剧写作工具,尝试撰写台本,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修改完善台本;在展演阶段,排演者撰写排演手记,真实记录自己在剧本改编的整个活动中的心得,发现自己的成长;观演的同学撰写观后感,记录自己在整个观看过程中的感受,有针对性地对戏剧表演中的人物、戏剧冲突、表演本身等进行评论。同时,戏剧是舞台的艺术,戏剧教学不能仅仅囿于剧本的阅读,而要设计观看戏剧表演、参加戏剧演出等活动,获得对戏剧的直接体验,引导学生关注戏剧的舞台性,将观、演、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将课文学习与戏剧活动结合起来。“观”既可以是观看戏剧表演片段,也可以是研读剧本。细致阅读,把握作品,既是“演”的基础,也是最终的实施指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单篇研读、多篇联读和比读的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研读《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的剧本,感受三篇戏剧的独特之处,探究戏剧丰富的意蕴,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戏剧的共性和个性,为撰写、改编《红楼梦》剧本片段打下基础。戏剧是舞台的艺术,剧本的生命力在“演”。“演”,即戏剧排演,将文字转化为舞台上的具体动作,学生通过扮演文本中的角色,揣摩人物神态、设计人物动作、说好人物台词,在实际演出中感受戏剧的魅力,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戏剧排演出时,将林黛玉进贾府和薛宝钗进贾府放在一个舞台中呈现,通过林黛玉前后不同的神态、细微的动作、微妙的语言,以及旁白等台词形式的穿插使用,将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谨小慎微、薛宝钗进贾府后的敏感多疑等更加真实、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学生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体验林黛玉的性格和情感,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走向深度学习。“研”即研讨、研读。研讨,是观众和表演者对戏剧展演从多角度进行评价,贯穿戏剧排演的每一个环节中。表演者对自己或者同组演员的评价,能够帮助学习小组更好地改进完善戏剧表演,以亲身体验升华对作品和戏剧的认识。观众在演出结束后对演员表演的评价,能够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的评价,落脚点都是对文本的解读。研读,不同于活动开始时的研读,是学生排演结束后,带着相同或者不同的看法,再次回到文本中,深入阅读,把“读”引向深处,更好地领会文本的内涵三、研制多元评价方案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评价目的由评价结果转向促进学习过程,强调测评框架的可解释性;评价内容由知识本位走向关注对学科本质的深度理解;评价工具的设计强调测试任务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大单元教学的亮点就是评价任务的前置。在教学中,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完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教师要在开始设计一个单元的时候确定合适的评价标准,研制多元的评估证据和评价方案。教师评估证据可1.聚焦真实情境,开展多元评价大单元教学无论是任务的设置、活动的设计,还是评价的开展,都要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无论是何种评价方式,都旨在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形式以是表现性任务,也可以是小测验、作业、学习日志、学习记录等证据。评估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变现性评价是“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它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评价时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活动,或制作一个作品,以证明其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激发学生高水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