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一中高考生物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北京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一中高考生物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北京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一中高考生物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北京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一中高考生物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北京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一中高考生物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北京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一中高考生物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北京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与“方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在生物之间只能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B.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是双向流动的,且流动速率基本相同C.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信息种类可相同也可不同D.正常人细胞中遗传信息在DNA与RNA间可双向传递,但场所不同2.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方面所做的贡献。在低氧条件下,细胞内的缺氧诱导因子(HIF)会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在正常氧浓度条件下,HIF会被蛋白酶降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HIF需用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见到紫色络合物B.氧气充足条件下,HIF可在溶酶体被水解酶降解C.低氧环境下,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以被分解为乳酸D.人体持续进行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HIF减少,细胞能更好地适应低氧环境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多余液体B.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蓝绿色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4.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B.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C.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D.A溶液浓度为1.1mg/L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录并增加实验次数5.下列有关科学家所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蔡斯和赫尔希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D.在侵染细菌前,首先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获得同时含有32P、35S标记的噬菌体6.土壤微生物是反映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常以磷脂脂肪酸总量来表示。科研人员开展芒萁(蕨类植物)对马尾松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测定结果如下图。以下推测或结论不成立的是()A.土壤微生物细胞中磷脂脂肪酸的含量比较稳定B.测定中随机设置取样地且同一类型样地要重复取样C.在植被恢复初期,芒萁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小D.随着植被的恢复,芒萁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变弱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是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的温度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放氧速率为指标)。据图分析回答:(1)由图可知,适合草莓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___。该温度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或“不一定是”)草莓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测得,40℃培养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高于35℃培养条件下,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践表明,种植密度过大,草莓单株光合作用强度会下降,限制草莓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8.(10分)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瘟病会导致水稻减产。育种工作者用不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水稻(甲品系)通过诱变育种培育出了乙、丙两个抗稻癌病的新品系,其育种过程如下图。研究发现乙品系的抗病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丙品系的抗病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该诱变育种过程利用__________因素来处理花粉,使其发生基因突变。(2)若乙品系的抗病突变来源于隐性突变,则最早可在子___________代中分离出抗稻瘟病的纯合子;若乙品系的抗病突变来源于显性突变,则最早可在子__________代中分离出抗稻瘟病的纯合子。(3)在选育丙品系时,用子一代中的抗病植株自交,子二代中抗稻瘟病:不抗稻瘟病=15:1;用子一代中的抗病植株与甲品系植株杂交,子二代中抗稻瘟病:不抗稻瘟病=3:1,说明内品系控制抗病性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自交子二代的抗稻瘟病水稻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DNA荧光探针的准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_______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_______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___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10.(10分)研究人员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图2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请回答:(1)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形塑料填料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选用池塘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成分)。(2)生态浮床上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环境,微生物分解后的无机盐能为植物提供营养。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_____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又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3)图2实验结果说明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通过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_____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_____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4)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11.(15分)研究人员利用小鼠的单倍体ES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功培育出转基因小鼠。其主要技术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PCR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外,还应含有____;引物应选用下图中____(填图中字母)。(2)在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过程①②称为___。已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G418能有效杀死不具有Neo′的小鼠细胞。结合上图推测,过程①选用的两种限制酶是___(填图中的编号),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____(填“氨苄青霉素”或“G418”)。(3)图中桑椹胚需通过____技术移入代孕小鼠子宫内继续发育,进行该操作前需对受体小鼠进行____处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题分析】

1、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2、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题目详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A正确;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可以穿过细胞膜双向流动,细胞形态基本不变,说明水流动速率基本相同,B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不同的对象传递的信息种类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正确;正常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递到RNA(转录),不能从RNA流向DNA(逆转录),D错误。2、B【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正常氧条件下,HIF相关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而在缺氧条件下,HIF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促进EPO基因的表达,而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使得细胞适应低氧环境。【题目详解】A、HIF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不需要水域加热,A错误;B、题干信息显示“在正常氧浓度条件下,HIF会被蛋白酶降解”,溶酶体题含有多种水解酶,可水解HIF,B正确;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不进入线粒体,C错误;D、人体持续进行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HIF增加,以更好地适应低氧环境,D错误。故选B。3、B【解题分析】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引流法);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蛋白质)与细菌分离。【题目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A错误。B.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蛋白质)与细菌分离,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噬菌体的物质组成只有DNA和蛋白质,其侵染细菌时,蛋白质会吸附在细菌表面,DNA注入到细菌内。4、A【解题分析】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其并不属于植物激素。该题属于实验题,实验目的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实验材料的处理和A溶液的浓度,再通过实验的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结果是本题的解题关键。【题目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是调节作用,不一定是促进作用,A错误;B、因为对照组只有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故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B正确;C、由图可知,浓度为1mg/L和11mg/L时,切段平均长度均大于对照组,且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C正确;D、重复试验的目的是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溶液浓度为1.1mg/L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录并增加实验次数,D正确;故选A。5、C【解题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题目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所有生物来说的,该实验并没有证明,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而格里菲思的实验将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并没有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的体内,与R型菌的DNA发生了基因组合,C正确;侵染细菌前,要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而不是同时标记,D错误。6、C【解题分析】

分析图示:自变量是恢复年限,因变量是磷脂脂肪酸总量,随着恢复年限增长,磷脂脂肪酸总量含量增加,在植被恢复的初期芒萁对土壤微生物活体总量的影响较大,而随着生态系统逐渐成熟,芒萁覆盖对土壤微山物总量的影响减弱,有无芒萁覆盖的差距变小。【题目详解】A、土壤微生物细胞中磷脂脂肪酸的含量比较稳定,故土壤微生物总量常以磷脂脂肪酸总量来表示,A正确;B、为排除偶然性影响,测定中随机设置取样地且同一类型样地要重复取样,B正确;C、在植被恢复初期,芒萁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大,C错误;D、随着植被的恢复,芒萁覆盖对土壤微山物总量的影响减弱,有无芒萁覆盖的差距变小,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35℃不一定是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但没有测定该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所以无法确定实际(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也就不能确定是否是光合作用最适温度40℃培养条件下,放氧速率降低,草莓净光合速率减小。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吸收)速率减小,导致40℃培养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高于35℃培养条件下光照强度和CO2浓度【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自变量为温度变化,因变量是光照下植物放氧速率,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该指标即为净光合速率。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35℃为该净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但它不一定代表了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为还需考虑呼吸作用速率;40℃培养条件下CO2的吸收速率小于35℃培养条件下的CO2的吸收速率,因此,40℃培养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高于35℃培养条件下;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题目详解】(1)由图中曲线变化分析可知,35℃为该净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也是草莓生长的最适温度;但该温度不一定代表了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但没有测定该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所以无法确定实际(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也就不能确定是否是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该曲线表示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放氧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同时也代表着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速率。由图分析,40℃时净光合速率小于35℃时的净光合速率,因此,40℃时草莓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高于35℃。即40℃培养条件下,放氧速率降低,草莓净光合速率减小。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吸收)速率减小,导致40℃培养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高于35℃培养条件下。(3)实践表明,种植密度过大,单株间相互影响增大,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①相互遮挡影响光照强度;②影响空气流通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时CO2浓度供应。所以种植密度过大,草莓单株光合作用强度会下降,限制草莓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题目点拨】正确分析图中曲线的含义,特别是因变量所代表的意义,同时要灵活掌握净光合速率的含义,进行恰当地分析解决问题。8、物理二三两1/5【解题分析】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原理:基因突变。方法:诱变育种的诱变因素有:物理因素,如,X激光、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人工诱发变→选择育成新品种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题目详解】(1)诱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这里的γ射线属于物理因素,题中的花粉在物理因素的诱变下发生了基因突变。(2)若乙品系的抗病突变来源于隐性突变,由于隐性性状只要出现即为纯合子,因此最早可在子二代中分离出抗稻瘟病的纯合子,若乙品系的抗病突变来源于显性突变,由于显性突变表现出了可能是杂合子,在子一代中选出之后需要继续自交,在子二代中有抗病的纯合子出现,但还需要进一步鉴定,因此最早可在子三代中分离出抗稻瘟病的纯合子。(3)在选育丙品系时,用子一代中的抗病植株自交,子二代中抗稻瘟病:不抗稻瘟病=15∶1;由于丙品系的抗病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后代代的性状表现可知,控制抗病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用子一代中的抗病植株与甲品系植株杂交,子二代中抗稻瘟病:不抗稻瘟病=3∶1,可说明丙品系中抗病性状的基因型有三类,即双显类型、和两种单显类型,其中有三种纯合子各占一份,因此自交子二代的抗稻瘟病水稻所占的15份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15=1/5。【题目点拨】熟知诱变育种的操作流程以及对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出现代数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9、磷酸二酯(4种)脱氧核苷酸氢碱基互补配对4【解题分析】

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为探针,原理是DNA分子杂交;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题目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产生切口;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DNA分子是双链结构,通过氢键连接;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氢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按照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共有4条链,所以最多可有4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题目点拨】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的复制、基因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了解基因工程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微生物分解者共生直接和间接核酸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促进营养结构(食物网)【解题分析】

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题目详解】(1)池塘水可以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微生物,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是异养型,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微生物提供氧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可以为美人蕉提供无机盐,故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美人蕉能净化水体改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其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核酸、磷脂等生物大分子含有磷元素,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含磷有机物可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或分解者。结合图2中曲线可知,在浮床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