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1.(2分)下列关于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法正确的是()A. B. C. D.2.(2分)要比较CuSO4、FeSO4、CaSO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最简单的方法是()A.分别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B.计算所含SO42﹣质量分数 C.比较Cu、Fe、Ca相对原子质量 D.计算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3.(2分)土壤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下列哪一个实验在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A. B. C. D.4.(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A.原子结构 B.空气成分 C.细胞结构 D.注意行人5.(2分)2023年3月12日是我国45个植树节,在全国各地,人们植绿护绿,共绘锦绣河山。植树活动中,下列做法与生物学原理相符的是()A.为植物施肥——补充有机物 B.减掉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 C.根部带土移植——保护根冠 D.为植物松土——促进根的光合作用6.(2分)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7.(2分)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钙和锫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中子数为177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8.(2分)规范的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示的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脱色处理 C.制取并收集氧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9.(2分)“安全用电,人人有责”,下列有关对用电的认知错误的是()A.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先断开电源开关 B.用电器三脚插头中接地的脚弄掉后不能插入两孔插座中使用 C.电路中接入用电器过多可导致断路器“跳闸” D.36伏的电压对人体一定是安全的10.(2分)樟树是金华市的市树。某校门口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11.(2分)下列有关符号含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O2﹣:一个氧原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O2:2个氧原子 C.CO2:二氧化碳中有2个氧原子 D.2O2﹣:2个氧离子12.(2分)瓷上世界,共享未来。11月8日,202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隆重开幕。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CaCO3+XCaSiO3+CO2↑,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A.SiO2 B.SiO C.SiO3 D.Si13.(2分)小柯同学去某景区的溶洞中游玩时,收集了一瓶溶洞内的气体。他将这瓶气体一部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结果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再将这瓶余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这两个实验现象,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洞中的气体呈酸性 B.洞中的气体中可能CO2含量很高 C.洞中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D.洞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14.(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是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为检测电路是否有故障,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①闭合S1,灯L1亮;②再闭合S2,灯L1马上熄灭,灯L2不亮,保险丝烧断.则故障可能()A.L1所在的支路断路 B.L2所在的支路断路 C.L1所在的支路短路 D.L2所在的支路短路15.(2分)为了使得到的氧气既快又多,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12.25g氯酸钾和3.16g高锰酸钾混合物的方法进行制取氧气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点时试管中可能有3种固体 B.m点时得到的氧气主要是氯酸钾分解产生的 C.n点时试管中可能有2种固体 D.n点对应产生氧气的质量x是5.12g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6.(2分)2023年2月6日零时起,绍兴各市全域禁止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其中一个原因是烟花成分中的硫燃烧会产生一种的气体(填气味),引起环境污染,该燃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为。17.(2分)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它的藕(荷花的变态茎)生长在水底的淤泥里,它的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是为了让根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行作用,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填“导管”或“筛管”)输送过来的。18.(2分)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在实验室中意外地发现一种新元素。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含有40个微粒,其中14个微粒不带电,则该原子的质子数是个,中子数是个。19.(3分)在维护城市路边的行道树时,养护工人往往给树木挂上“点滴”——大树营养液。大树营养液是一种用于补充大树所需水分、无机盐的产品,常常在大树移栽或根系受到损害影响大树生长时使用。(1)大树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氮元素。下到肥料中含氮量最多的是。A.CO(NH2)2B.NH4NO3C.NH4HCO3(2)养护工人给树木挂“点滴”时,必频将针头刺入到茎中的结构中才能生效;(3)若要使大树茎秆生长粗壮,则在大树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含无机盐的量。20.(4分)假期,小柯来到最美乡村之千亩花田游玩,见一位老人正把田中的泥、沙混合搅拌。小柯觉得奇怪,老人解释,田里的土以前是种水稻的,水渗下去慢,花卉容易烂根,掺些沙子,容易存活。说完,他舀起边上澄清溪水准备喝,小柯忙劝阻了老人,说溪水未经消毒不能喝。(1)根据材料回答,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类型是。A.壤土类土壤B.砂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所有类型都可以(2)小柯认为水必须经过消毒才能喝,如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①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③写出生成物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21.(3分)小柯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备并研究CO2的性质。(1)实验室里制取一瓶CO2气体,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A”或“B”)。若用C装置来收集反应所得气体,则导管口a应连接(填接口字母)。(2)如果用(1)题搭建的装置制取氧气,其中固体物质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22.(1分)如图所示PQ是一轻质金属棒,用两根细导线吊着悬在蹄形磁铁中间,当开关S打到位置1时,可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当开关S打到位置2时,可探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请任选一个开关位置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23.(3分)如图所示,盛水的烧杯放在电磁铁上方,当电磁铁的开关断开时,空心小铁球自由地浮在水面上;开关闭合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此时电磁铁上端为极,要使小铁球下沉一些,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填“上”或“下”)移动;断开开关时,小磁针又回到最初的状态是因为的作用。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15空,每空2分,共30分)24.(10分)绍兴地铁二号线即将在2023年6月开通,为了让乘客乘车环境更加舒适,在设计车站的时候就考虑到用各种风机(如图1)通过风亭使空气进出车站,这样就能让站内的空气处于一个比较健康、舒适的状态,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风机的原理与图2实验原理相同的是。(2)为了知道站内空气是否真的清新,小柯想收集一瓶站内的空气进行研究,请你用最简便的方法帮小柯收集一瓶站内空气。(3)小柯带着收集到的气体来到实验室,用巧妙的办法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开始前的装置如图3所示,其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为保证实验准确度,实验前必须;实验后必须等时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若最后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70毫升)中的水的体积为45毫升(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5.(4分)某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挑战赛——为夜跑者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项目要求】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提供器材】塑料水管、胶塞、圆柱形强磁体、漆包线、LED灯(额定电压为0.54V)线圈匝数50匝100匝150匝200匝感应电压0.18V0.36V0.54V0.72V(1)某学习小组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具体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小组同学至少要绕制匝线圈,才能使额定电压为0.54V的LED灯正常发光。(2)图甲为学习小组制作好的节能夜跑灯的结构图,磁体放在塑料水管中,随着手臂摆动可以移动,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LED灯构成闭合电路,请分析:夜跑灯要达到最亮时,应佩戴在图乙手臂A、B中的哪个部位,并简述理由:。26.(8分)某同学在学习完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该同学综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图丙是大棚内该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机物和种植密度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于(填字母)这一生理过程;(2)该同学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如下:①呼吸作用的研究:先摘取图乙装置中的一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叶片变蓝;再关闭图乙装置的阀门,在黑暗处放置24h后,摘取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②光合作用的研究:将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的图乙装置,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乙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乙,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时(选填m1、m2、m3或m4)植物产量最高。27.(8分)为了测定人体呼吸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项目化学习小组准备制造一个简易测量装置。(资料: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项目一:组装仪器】(1)小组成员用实验仪器组装了图甲简易装置,测量气体体积装置如图乙,集气瓶中放植物油是为了防止。【项目二:改进装置】(2)为了能连续呼吸多次,提高效率和实验现象,项目化小组成员对图甲进行改进成为图丙。请根据图丙回答问题。①有小组成员提出将Ⅰ号锥形瓶中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如图Ⅲ),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理由是。②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后缓缓呼气,缓缓呼气的目的是,反复若干次,得到如下数据:瓶Ⅰ溶液质量增加M克,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V升,若收集到的气体的密度为ρ克/升,那么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是(请用所给数据写出相应表达式)。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8、29题各4分,30、31题各6分,共20分)28.(4分)新冠抗原检测中用到的棉签棒(如图)上存在一种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烷,其分子式为C2H4O。已知环氧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4O+5O24CO2+4H2O。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环氧乙烷分子中有个原子;(2)环氧乙烷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4.4克环氧乙烷充分燃烧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29.(4分)开学初,某八年级班级为净化空气,教室里养了几盆绿萝,绿萝属阴性植物,喜湿热,较耐阴,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教室的角落里,每天给它们浇水,但是一段时间后,绿萝出现了叶子发黄的迹象,于是有同学从家里拿来一大包硝酸铵给它施肥,不久,这些绿萝还是枯萎了。请你结合材料分析下这些绿萝叶子发黄并死亡的原因。30.(6分)小科同学去柯岩风景区游玩时,捡回了若干块石灰岩,他想知道这些石灰岩中碳酸钙的含量,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岩样品6克,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表(已知石灰岩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次序1234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10101010剩余固体的质量(克)4.0m1.21.2求:(1)m=。(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3)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1.(6分)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蓄电池作为唯一动力源的汽车,电池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对其温度的控制上,当某组电池温度过高时,立即启动制冷系统进行降温。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图甲的模拟控温装置示意图,电磁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t、滑动变阻器RP串联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0Ω。当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中的电流I大于或等于25mA时,衔铁被吸合。(1)热敏电阻置于温度监测区域,其阻值Rt与温度t的关系有两种,如图乙和图丙,若要将b与c相接,则需选择所示的热敏电阻(选填“图乙”或“图丙”)。(2)若设置电池的温度为60℃时启动制冷系统,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该电路启动制冷系统时可设置的最高温度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1.(2分)下列关于磁体两极间磁感线的画法正确的是()A. B. C. D.【分析】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解答】解:A、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A错误;B、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故B正确;C、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C错误;D、图中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和N极出来,故D错误。故选:B。【点评】磁体周围的磁感线的形状与附近磁体的磁极有关,要记住课本中告诉的记住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如条形磁铁的、蹄形磁体、相互靠近的SS极的、相互靠近的NN极的,相互靠近的NS极的。2.(2分)要比较CuSO4、FeSO4、CaSO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最简单的方法是()A.分别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B.计算所含SO42﹣质量分数 C.比较Cu、Fe、Ca相对原子质量 D.计算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CuSO4、FeSO4、CaSO4三个化学式的特点入手分析即可,其特点是每个化学式中都含有一个硫酸根离子.【解答】解:三物质相对分子质量都是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硫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所以比较其大小可以直接去比较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即可,其它的方式可行但过于繁琐。故选:C。【点评】该题是对相对分子质量的考核,解题的关键是找出三种物质的组成特点.3.(2分)土壤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下列哪一个实验在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A. B. C. D.【分析】土壤中含有无机盐、水分、有机物、空气和微生物等。【解答】解:A、往相同规格的土块和铁块中加水,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A不符合题意。B、将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口附近的试管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土壤中的水蒸气凝结的,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B不符合题意。C、把充分干燥的若干克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加热燃烧,一会闻到烧焦味,并冒白烟,可以验证土壤中具有有机物,C符合题意。D、土壤浸出液有可溶于水中的物质,用土壤浸出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中剩余的物质是无机盐,所以,装置可以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土壤的成分。4.(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A.原子结构 B.空气成分 C.细胞结构 D.注意行人【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解答】解:A.这是原子结构模型,故不合题意;B.这是空气成分组成模型,故不合题意;C.这是细胞结构模型,故不合题意;D.这是一个标志,不是模型,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模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进行。5.(2分)2023年3月12日是我国45个植树节,在全国各地,人们植绿护绿,共绘锦绣河山。植树活动中,下列做法与生物学原理相符的是()A.为植物施肥——补充有机物 B.减掉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 C.根部带土移植——保护根冠 D.为植物松土——促进根的光合作用【分析】1、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2、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3、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解答】解:A、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为植物施肥是提供无机盐。A错误。B、移栽树木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B正确。C、移栽树木根部带有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成活率。C错误。D、为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D错误。故选:B。【点评】理解掌握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6.(2分)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解答】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并将知识灵活应用.7.(2分)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钙和锫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中子数为177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钙和锫字均带有钅字旁,都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元素名称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因此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故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该元素的中子数为294﹣117=177,故正确;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应为“1”,不是“g”,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8.(2分)规范的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示的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脱色处理 C.制取并收集氧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解:A、检查图示装置气密性时,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然后由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注水,若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示正确;B、叶片脱色时是通过水给酒精加热,不是直接加热,图示错误;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图示错误;D、在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因此硫酸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图示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2分)“安全用电,人人有责”,下列有关对用电的认知错误的是()A.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先断开电源开关 B.用电器三脚插头中接地的脚弄掉后不能插入两孔插座中使用 C.电路中接入用电器过多可导致断路器“跳闸” D.36伏的电压对人体一定是安全的【分析】(1)更换灯泡、移动用电器之前必须断开开关,防止发生触电事故;(2)用电器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中接地的孔,使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可避免用电器外壳带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3)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4)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解答】解:A、搬动电器、更换灯泡时容易碰到金属部分,切断电源可以保证金属部分不带电,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故A正确;B、用电器三脚插头中接地的脚弄掉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没有接地功能,当用电器金属外壳漏电时,易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故B正确;C、电路中接入用电器过多时,会由于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导致断路器“跳闸”,故C正确;D、经验说明,一般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但如果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人体的电阻会变小,安全电压会降低,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积累,加强安全意识,学好电、用好电。10.(2分)樟树是金华市的市树。某校门口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分析】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解答】解: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因此,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故选:D。【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1.(2分)下列有关符号含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O2﹣:一个氧原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O2:2个氧原子 C.CO2:二氧化碳中有2个氧原子 D.2O2﹣:2个氧离子【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A、O2﹣表示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故A错误;B、O2表示一个氧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或表示一个氧分子,故B错误;C、CO2表示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或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C错误;D、2O2﹣表示为2个氧离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12.(2分)瓷上世界,共享未来。11月8日,202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隆重开幕。陶瓷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CaCO3+XCaSiO3+CO2↑,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A.SiO2 B.SiO C.SiO3 D.Si【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XCaSiO3+CO2↑可知,反应前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1、1、3、0,反应后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1、1、5、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1个硅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SiO2。故选:A。【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3.(2分)小柯同学去某景区的溶洞中游玩时,收集了一瓶溶洞内的气体。他将这瓶气体一部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结果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再将这瓶余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这两个实验现象,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洞中的气体呈酸性 B.洞中的气体中可能CO2含量很高 C.洞中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D.洞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分析】根据题意,将溶洞内的气体一部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结果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再将这瓶余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将溶洞内的气体一部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结果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再将这瓶余下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洞中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呈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A选项的分析,洞中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题意,无法确定洞中的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题意,无法确定洞中的气体是否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是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为检测电路是否有故障,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①闭合S1,灯L1亮;②再闭合S2,灯L1马上熄灭,灯L2不亮,保险丝烧断.则故障可能()A.L1所在的支路断路 B.L2所在的支路断路 C.L1所在的支路短路 D.L2所在的支路短路【分析】家庭电路的故障有两种:断路和短路;根据灯泡的发光情况分析电路故障的原因。【解答】解①闭合S1,灯L1亮,这说明所在的电路是L1通路;②再闭合S2,灯L1马上熄灭,灯L2不亮;由于在家庭电路中,灯L1、灯L2是并联的,正在工作的灯L1马上熄灭,这是因为灯L2发生了短路现象,即L2所在的支路短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家庭电路故障的判定,难度不大。15.(2分)为了使得到的氧气既快又多,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12.25g氯酸钾和3.16g高锰酸钾混合物的方法进行制取氧气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点时试管中可能有3种固体 B.m点时得到的氧气主要是氯酸钾分解产生的 C.n点时试管中可能有2种固体 D.n点对应产生氧气的质量x是5.12g【分析】高锰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解答】解:om段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同时氯酸钾慢慢反应的阶段,所以氧气产生速度很慢,而mn段,高锰酸钾完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A、m点时高锰酸钾已经完全分解,氯酸钾部分分解,试管中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和氯酸钾4种固体,说法错误;B、m点时得到的氧气主要是由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说法错误;C、n点时氯酸钾也已完全分解,试管中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3种固体,说法错误;D、设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x,氯酸钾产生的氧气的质量为y,则:2KMnO4K2MnO4+MnO2+O2↑316323.16gxx=0.32g2KClO32KCl+3O2↑2459612.25gyy=4.8g则n点对应产生氧气的质量x是0.32g+4.8g=5.12g,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结合图示的计算分析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化学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等方面的能力,综合能力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6.(2分)2023年2月6日零时起,绍兴各市全域禁止经营、燃放烟花爆竹,其中一个原因是烟花成分中的硫燃烧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填气味),引起环境污染,该燃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为S+O2SO2。【分析】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来分析。【解答】解: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则烟花成分中的硫燃烧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引起环境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故答案为:有刺激性气味;S+O2S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7.(2分)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它的藕(荷花的变态茎)生长在水底的淤泥里,它的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是为了让根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筛管(填“导管”或“筛管”)输送过来的。【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2)莲藕的食用部分属于茎,茎中富含淀粉。荷花的茎(藕)生长在泥中,茎的孔道与叶柄中的孔道相通,叶伸出水面,能为茎的呼吸提供氧气。【解答】解:荷花的叶柄和茎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能将空气送到根部,让根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莲藕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它是通过筛管输送过来的。故答案为:呼吸;筛管。【点评】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2分)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在实验室中意外地发现一种新元素。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含有40个微粒,其中14个微粒不带电,则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3个,中子数是14个。【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以及构成原子的粒子的带电情况判断。【解答】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已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中含有40个微粒,其中14个微粒不带电,也就是说有14个中子,则该原子的质子数是(40﹣14)÷2=13。故答案为:13;14。【点评】会利用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数目关系和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判定原子中某些粒子数目。19.(3分)在维护城市路边的行道树时,养护工人往往给树木挂上“点滴”——大树营养液。大树营养液是一种用于补充大树所需水分、无机盐的产品,常常在大树移栽或根系受到损害影响大树生长时使用。(1)大树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氮元素。下到肥料中含氮量最多的是A。A.CO(NH2)2B.NH4NO3C.NH4HCO3(2)养护工人给树木挂“点滴”时,必频将针头刺入到茎中的导管或木质部结构中才能生效;(3)若要使大树茎秆生长粗壮,则在大树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含K或钾无机盐的量。【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2)根据木质部中导管的作用来分析;(3)根据无机盐的作用来分析。【解答】解:(1)A.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B.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C.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2)树干从里往外由树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保护层死细胞组成。这几部分构造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承担了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并且所传导的无机盐浓度可以很高。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至木质部(或导管),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3)若要使大树茎秆生长粗壮,则在大树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含钾无机盐的量。故答案为:(1)A;(2)导管或木质部;(3)K或钾。【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木质部的作用、无机盐的作用等是解题的关键。20.(4分)假期,小柯来到最美乡村之千亩花田游玩,见一位老人正把田中的泥、沙混合搅拌。小柯觉得奇怪,老人解释,田里的土以前是种水稻的,水渗下去慢,花卉容易烂根,掺些沙子,容易存活。说完,他舀起边上澄清溪水准备喝,小柯忙劝阻了老人,说溪水未经消毒不能喝。(1)根据材料回答,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类型是C。A.壤土类土壤B.砂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所有类型都可以(2)小柯认为水必须经过消毒才能喝,如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①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O+Cl2=HCl+HClO。②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③写出生成物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类型;(2)根据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类型是黏土类土壤,C符合题意。(2))①由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为H2O+Cl2=HCl+HClO;②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③在HClO中,氢为+1价,氧为﹣2价,由化合价原则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答案为:(1)C;(2)①;②1:1;③+1。【点评】掌握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了解化合价原则、掌握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1.(3分)小柯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备并研究CO2的性质。(1)实验室里制取一瓶CO2气体,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填“A”或“B”)。若用C装置来收集反应所得气体,则导管口a应连接c(填接口字母)。(2)如果用(1)题搭建的装置制取氧气,其中固体物质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加快反应速率。【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2)根据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和固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若用C装置来收集反应所得气体,则导管口a应连接c;(2)如果用(1)题搭建的装置制取氧气,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和固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其中固体物质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1)B;c;(2)催化,加快反应速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22.(1分)如图所示PQ是一轻质金属棒,用两根细导线吊着悬在蹄形磁铁中间,当开关S打到位置1时,可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当开关S打到位置2时,可探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请任选一个开关位置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开关S打到2位置时,电流表与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左右移动PQ,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根据电磁感应现象,人们制成了发电机;(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运动,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电动机。【解答】解:开关S打到1位置时,PQ通电,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既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开关S打到2位置时,电流表与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左右移动PQ,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答案为:开关S打到2位置时,电流表与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左右移动PQ,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点评】本题考查对电动机和发电机原理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23.(3分)如图所示,盛水的烧杯放在电磁铁上方,当电磁铁的开关断开时,空心小铁球自由地浮在水面上;开关闭合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此时电磁铁上端为N极,要使小铁球下沉一些,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下(填“上”或“下”)移动;断开开关时,小磁针又回到最初的状态是因为地磁场的作用。【分析】(1)开关闭合后,根据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2)电磁铁接入电路中线圈的匝数不变,通入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根据小铁球下沉一些,分析受到的浮力变化,从而可知电磁铁对小铁球吸引力的变化、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电磁铁中电流大小的变化,从而判断滑片的移动方向;(3)地球的周围存在的磁场,即地磁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解答】解:(1)闭合开关时,电流从电磁铁的下端流入、上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2)空心小铁球下沉一些,受到的浮力增大,电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增大,应增大电磁铁的磁性,需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动,以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从而增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3)断开开关时,小磁针又回到最初的状态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故答案为:N;下;地磁场。【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安培定则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难点是判断浮力大小的变化。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15空,每空2分,共30分)24.(10分)绍兴地铁二号线即将在2023年6月开通,为了让乘客乘车环境更加舒适,在设计车站的时候就考虑到用各种风机(如图1)通过风亭使空气进出车站,这样就能让站内的空气处于一个比较健康、舒适的状态,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风机的原理与图2实验原理相同的是D。(2)为了知道站内空气是否真的清新,小柯想收集一瓶站内的空气进行研究,请你用最简便的方法帮小柯收集一瓶站内空气把装满水的瓶子带到地铁站里,倒掉水,放置于空气中,过一会儿盖上瓶盖。(3)小柯带着收集到的气体来到实验室,用巧妙的办法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开始前的装置如图3所示,其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为保证实验准确度,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后必须等恢复到室温时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若最后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70毫升)中的水的体积为45毫升(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分析】(1)根据电动机原理进行分析;(2)根据排水法可收集气体进行分析;(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与风机的原理相同;故答案为:D;(2)可用排水法来收集站内空气,具体做法为把装满水的瓶子带到地铁站里,倒掉水,放置于空气中,过一会儿盖上瓶盖;故答案为:把装满水的瓶子带到地铁站里,倒掉水,放置于空气中,过一会儿盖上瓶盖;(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开始前,必须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并且实验后要等恢复到室温时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铁生锈消耗氧气,装置内的气压就会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因为反应前装置内还含有部分水,因此集气瓶内的空气的体积为(270﹣20)ml=250ml,进入水的体积为45ml,即氧气的体积为45ml,故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为=18%;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恢复到室温;18%。【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有跨学科题,也有考查设计实验类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题型,题目设计理念比较新颖,属于近几年常考的创新题型。25.(4分)某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挑战赛——为夜跑者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项目要求】设计制作节能夜跑灯,将日常跑步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LED灯发光。【提供器材】塑料水管、胶塞、圆柱形强磁体、漆包线、LED灯(额定电压为0.54V)线圈匝数50匝100匝150匝200匝感应电压0.18V0.36V0.54V0.72V(1)某学习小组用磁性相同的磁体,以相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探究感应电压大小和线圈匝数关系,具体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小组同学至少要绕制150匝线圈,才能使额定电压为0.54V的LED灯正常发光。(2)图甲为学习小组制作好的节能夜跑灯的结构图,磁体放在塑料水管中,随着手臂摆动可以移动,线圈缠绕在塑料水管外壳并与LED灯构成闭合电路,请分析:夜跑灯要达到最亮时,应佩戴在图乙手臂A、B中的哪个部位,并简述理由:应将夜跑灯佩戴在乙图手臂B处,前臂B位置主要做水平往返运动,能使强磁铁在水管内往返运动,连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使灯发光,且手臂摆时,B处速度大于A处的速度。【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感应电压要达到0.54V时线圈的匝数;(2)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因素:磁场强弱、运动快慢、线圈匝数。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分析判断应将夜跑灯佩戴在乙图手臂的何处。【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知,为使额定电压为0.54V的LED灯正常发光,线圈匝数至少要150匝;(2)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知为了夜跑灯达到最亮,应将夜跑灯佩戴在乙图手臂B处,前臂B位置主要做水平往返运动,能使强磁铁在水管内往返运动,连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使灯发光,且手臂摆时,B处速度大于A处的速度。故答案为:(1)150;(2)应将夜跑灯佩戴在乙图手臂B处,前臂B位置主要做水平往返运动,能使强磁铁在水管内往返运动,连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使灯发光,且手臂摆时,B处速度大于A处的速度。【点评】本题节能夜跑灯为情景考查对电磁感应的认识和理解,将物理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学以致用。26.(8分)某同学在学习完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该同学综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图丙是大棚内该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机物和种植密度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于B(填字母)这一生理过程;(2)该同学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如下:①呼吸作用的研究:先摘取图乙装置中的一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叶片变蓝;再关闭图乙装置的阀门,在黑暗处放置24h后,摘取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黑暗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淀粉。②光合作用的研究:将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的图乙装置,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乙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乙,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选填m1、m2、m3或m4)植物产量最高。【分析】图甲: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图乙:该同学综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图丙:该图是大棚内该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机物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当种植密度为m2,光合作用制作的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解答】解:(1)图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于B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2)①在黑暗处放置24h后,摘取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不变蓝,这是因为黑暗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淀粉。②将装置移至阳光下,移走氢氧化钠溶液,打开阀门,B处叶脉被切断,A处得不到水,A处和B处形成了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一段时间后,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A没有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A不变蓝;B有水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B变蓝,说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的最多。故答案为:(1)B(2)①黑暗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淀粉;②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3)m2【点评】解题的关键应熟练掌握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并注意识图。27.(8分)为了测定人体呼吸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项目化学习小组准备制造一个简易测量装置。(资料: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项目一:组装仪器】(1)小组成员用实验仪器组装了图甲简易装置,测量气体体积装置如图乙,集气瓶中放植物油是为了防止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气体溶于水。【项目二:改进装置】(2)为了能连续呼吸多次,提高效率和实验现象,项目化小组成员对图甲进行改进成为图丙。请根据图丙回答问题。①有小组成员提出将Ⅰ号锥形瓶中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如图Ⅲ),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理由是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②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后缓缓呼气,缓缓呼气的目的是使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反复若干次,得到如下数据:瓶Ⅰ溶液质量增加M克,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V升,若收集到的气体的密度为ρ克/升,那么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是×100%(请用所给数据写出相应表达式)。【分析】(1)根据集气瓶中放植物油是为了防止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气体溶于水来分析解答;(2)①根据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越大,气体吸收越充分来分析解答;②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根据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和密度计算出收集到的气体质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质量就是瓶Ⅰ溶液质量增加,呼出气体的质量等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质量和收集到的气体质量之和,再用二氧化碳的质量除以呼出气体的质量即可。【解答】解:(1)装置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测量气体体积装置如图乙,集气瓶中放植物油是为了防止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气体溶于水;(2)①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越大,气体吸收越充分,则有小组成员提出将Ⅰ号锥形瓶中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如图Ⅲ),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理由是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②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后缓缓呼气,缓缓呼气的目的是使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瓶Ⅰ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瓶Ⅰ溶液质量增加M克,就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质量为M克,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V升,若收集到的气体的密度为ρ克/升,则收集到的气体质量为V升×ρ克/升=Vρ克,呼出气体的质量为M克+Vρ克=(M+Vρ)克,故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是×100%=×100%。故答案为:(1)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气体溶于水;(2)①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②使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100%。【点评】本题以人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测定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一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验题,重点落脚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上,题目难度中等。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8、29题各4分,30、31题各6分,共20分)28.(4分)新冠抗原检测中用到的棉签棒(如图)上存在一种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烷,其分子式为C2H4O。已知环氧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4O+5O24CO2+4H2O。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环氧乙烷分子中有7个原子;(2)环氧乙烷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4。(3)4.4克环氧乙烷充分燃烧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计算;(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进行计算;(3)根据环氧乙烷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解答】解:(1)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一个环氧乙烷分子中有2+4+1=7个原子。(2)环氧乙烷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6:1:4。(3)设4.4克环氧乙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2C2H4O+5O24CO2+4H2O881764.4gx解得:x=8.8g答:4.4克环氧乙烷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7;(2)6:1:4;(3)8.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