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登泰山记激趣导入
泰山,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景观,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堪称经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1.了解姚鼐的生平及桐城派,了解“记”的文体特征,积累“阴”“阳”等文化常识。2.积累文言实虚词,疏解文意,理清本文思路。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读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4.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5.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素养目标一、知人论世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歙shè县紫阳、南京钟山等书院四十年。作者简介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魁,刘师承方苞,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著有《惜抱轩诗文集》。他所编《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
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姚鼐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走近姚鼐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写作背景表示辞官:告老、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移病、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退休年龄一般是70岁。解题①“登”,即由低处向高处行进,表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①“泰山”,山名,有“五岳之首”之称。②“记”,古代一种散文题材,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五岳之首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在湖南)衡山、西岳(在陕西)华山、北岳(在山西)恒山、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泰山——五岳之首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北距“泉城”济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乡曲阜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泰山为五岳之首。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五岳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了解泰山写出与泰山有关的诗句、俗语、成语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稳如泰山;安如泰山;蚂蚁搬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泰山北斗(古代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又称泰斗);泰山泰水(旧时称妻父为泰山,称妻母为泰水,又因泰山古称东岳,故妻父又称岳父,妻母则称岳母)……了解文体知识记内涵“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发展“记”在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分类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它是通过叙述游览过程、描写游览见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散文体裁,形式灵活自由。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则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方苞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刘大槐师事方苞,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他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桐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条理清晰,简明达意。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桐城派二、初读感悟汶水(wèn)
济水(jǐ)山麓(lù)
雕砌(qì)山巅(diān)
徂徕(cúlái)悬崖(yá)石磴(dènɡ)须臾(yú)樗蒱(chūpú)戊申(wù)
岱祠(cí)姚鼐(nài)绛皓(jiànghào)膝盖(xī)石罅(xià)佝偻(lóu)若偻(lǚ)通读课文,把握字音聆听朗诵,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自读分析学生自读,并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明确
以游踪为主线,以时间为辅线。三、文本探究讨论,理清文章思路并用一句话概括每节内容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到的景象。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后雄浑壮丽的景象。第四段: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与石刻),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五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研读文本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解读第一段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阳:泰山南面;
西、东:向西,向东,名词作状语;阴:泰山北面。(注: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当:在,介词。
分:分界。【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泰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处的,是古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文化常识:关于“阴”和“阳”口诀: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尝试说出这些地名的由来:衡阳湘阴淮阴汉阴淮阴(淮河之南)汉阴(汉江之南)衡阳(南岳衡山之南)湘阴(湘江之南)泰山的地理形势:面汶水和济水的分流线古长城点日观峰标出本段中的表方位和地点的词,并列出本段的思维导图。表方位:“阳”“西”“阴”“东”“南北”表地点:“汶水”“济水”“谷”“古长城”“日观峰”
课文探究解读第一段活动:问题探究思考1:概括本段的内容及作用。明确
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由面(汶和济)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思考2:找出下面句子中最有变现力的词语,并分析其效果。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明确“皆”。两个“皆”字,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句子显得顿挫有力。解读第二段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以:在;
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历:经过;
限:界限;至于:古义:到达,动词+介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表发展到某种程度。是:这;
知府朱孝纯子颖:官职名+姓+名+字。
麓:山脚。蹬:台阶,石阶;
有:通“又”。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提问:从作者由京师来泰山的路线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旅程的什么特点?由此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旅程特点:艰苦。“乘风雪”的“乘”字,渲染了风狂雪紧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历”“穿”“越”“至于”几个动词,把从京师去泰安的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既与实际情况吻合,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天气恶劣,路途遥远,在这样的情况下来登山,由此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形象特点:风尘仆仆,不辞辛苦,登山的心情迫切。
课文探究解读第二段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循:沿着,顺着;
以:相当于“而”,表承接,连词。
少:少于,形容词做动词,不到一半。复:再;
遂:相当于“而”,就,表顺承,连词;
巅:顶峰。译文: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峰。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解读第二段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
限:像门槛一样,名词作状语;
当:动词,挡住。
谓:称为
云:句末助词,无实际意义。几:几乎。
及:等到;负:背,覆盖;
烛:照,名词作动词;而:表顺承; 居:停留;然:.......的样子译文: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解读第二段活动:问题探究思考1:概括本段的内容。明确
记述登山时间、同伴、路线,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1、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几幅图景?明确: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课文探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壮阔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雄浑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lái)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飘逸——高峻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是写泰山山顶雪后美景的名句,请赏析。明确:“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壮观美丽。
课文探究3、有人说,“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一句是神来之笔,试分析。明确:这是在山顶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居雾”以静写动,写出了雾的轻盈,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了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整句话描绘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采顿现,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课文探究思考2:找出下面句子中最有变现力的词语,并分析其效果。(1)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明确“四十五”“皆”“石”“七千”。这些词写出了山势高拔,道路漫长,登山艰险,兴致勃勃诸多内容。(3)(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明确“迷雾冰滑”“几”“登”。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险,把风雪中登山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明确“负”“烛”。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积雪的光彩。(5)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明确“照”“画”“居”“带”。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作者在第二段中的路线以及作者到达目的地后看到的景色。问题:登山时间、地点: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京师——泰安
由南麓—入中谷—越中岭—循西谷—至山巅山巅景色: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上下远近高峻、雄浑、壮阔登山路线:概括这一部分景物的特点:解读第三段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
漫:弥漫。稍:古:渐渐;逐渐;今:稍微,略微。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定语后置,判断句。
极:天边
须臾:片刻,一会儿。
采:同“彩”。
上:升起来
正赤:大红色;
或:有人。
或:有的;
绛:大红色;
皓:白色;
驳:杂;错杂。
解读第三段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译文: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全都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有几十个白色的像摴蒱所用的掷具似的东西,都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lǚ
)。解读第三段明确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思考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哪几幅图景?活动:问题探究思考1:概括本段的内容。明确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第七幅: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这里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成分,这些山也和作者一样,被日出的壮景所陶醉折服了。日出前后的描写赏析:这一部分描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动静俱观,把太阳未出、将出,正出,出后的一系列连续画面描绘出来了,再现了日出前后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色。晚照固然媚丽动人,但日出更壮美,更有气势,更激发人向上。日出前时间顺序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云雾弥漫图写待日出,重在环境描写,风雪击面、足下云漫,声势渐起。日正出日已出色彩点染————绚丽壮美时间顺序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云天一线图写日将出,重在表现东方天际的变化:先是雪山微显,然后有“异色”云带,须臾间变成五彩云霞。为喷薄欲出的太阳蓄足了势。写日正出,抓住“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的独特景象,红光摇动,如承托着太阳一般,写得气势磅礴。日出后日出后回观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日出壮观图写日出后,着墨于日观峰以西诸峰,以“若偻”的比喻写出群峰拱绕的样子。色彩点染————绚丽壮美时间顺序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云雾弥漫图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云天一线图日出后回观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日出壮观图从形状、色彩和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绚丽壮美的日出图景。解读第三段思考3:找出下面句子中最有变现力的词语,并分析其效果。(1)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明确“扬”“击”“皆”。作者写日出,先造声势,用五更时分的风雪交加、云雾弥漫来衬托日出景象的瑰丽。(2)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明确“丹”“红光”“动摇”“东海”。作者运用比喻,写朝阳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和令天地一变的力量。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跃动而雄浑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奔放豪迈,造成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语调应高亢激昂。2、请赏析:“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明确:“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比喻、拟人手法写出了西边诸峰的特点,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课文探究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日出前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色彩点染,绚丽壮美背诵思路:泰山日出图1.古代纪年月日法(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等。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干支纪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俗称六十甲子,用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古文化知识补充注释①“戊申晦(huì)”: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注释②“五鼓”:五更;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ɡēnɡ),所以古人常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晚七点起更。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00—21:00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00—23:00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00—1:00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00—3:00平旦五更五鼓戊(wù)夜3:00—5:00补充旧历月份的相关常识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解读第四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是:这;
显庆:唐高宗的年号;漫失:模糊或缺失;漫:磨灭。
僻:偏僻;当:在;
往:去(看)译文: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观赏了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缺失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知识卡片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传说其为东岳大帝之女,司职为使妇女多子,并保护儿童。解读第四段活动:问题探究思考1:概括本段的内容。明确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思考2: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明确:人文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作用:增加了游记的知识性,有助于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课文探究解读第五六段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苍:深青色、深绿色; 平方:古:平整方正;今:数学名词。圜:通“圆”;
罅:石缝;音迹:声音和踪迹。
至:到;译文: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方正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平齐。解读第五六段思考1:概括本段的内容。明确
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交代记游人。自然景观三多:多石、多平方、多松三少:少土、少圜、少杂树三无: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无树1.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2.泰山之冬的静美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解读第五六段思考2:分析文末的景色描写明确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2、结句“雪与人膝齐”能否删掉?明确:
不能。从结构上说:这一句与前文“大风扬积雪击面”相照应;从内容上说:把作者在深雪中迈步赏景的形象与风雪弥漫的泰山形象融为一体,既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又留有令人回味的余地。
课文探究整体鉴赏思考1:整理全文思路明确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经过→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内容小结主题归纳本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浑景象,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四、思考延伸深度探究如何展开“描写”描写方法1.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2.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3.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描写角度1.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2.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3.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4.色彩变换描写作用1.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点场所
2.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3.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4.为下文做铺垫
5.推动情节发展深度探究思考3: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请结合全文内容证明此观点。明确
①义理方面,不仅寄寓了“神气”,还描写泰山本身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②辞章方面,全文脉络分明,结构有序,语言节奏分明,描写形象。③考证(考据)方面,写出了泰山重要的地理位置,介绍了登山路线和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且说明了汶水与长城的位置,是寓考据于文辞的典型。深度探究思考4: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①章法严明,剪裁得当。②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进行烘托。③用笔简洁,词语精当。④句式多变,用此灵活传神。从作者对泰山的景物描写中,你觉得景物描写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写作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捕捉生活细节,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写景要注意表现手法多样化,如正面侧面结合,动静虚实结合等。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来写。写景语言要简练,生动,富有文采。登泰山后的姚鼐: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四十三年主持扬州梅花书院。乾隆四十五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主持安庆敬敷书院。乾隆五十三年至乾隆五十四年主持徽州紫阳书院。乾隆五十五年至嘉庆五年主持江宁钟山书院。嘉庆六年至嘉庆十年主持安庆敬敷书院。嘉庆十年至嘉庆二十年主持江宁钟山书院。嘉庆二十年卒于江宁钟山书院。深研悟“雪”,理解哲理经历风雪,不断攀登,以历绝美!苍山因负雪而奇绝,人生因乘雪而精彩。苍山负雪之美,雄浑壮丽之美,气象万千之美,这是眼中“自然之风雪”,自然之美。乘雪赴山之美,兴奋无畏之美,豪迈洒脱之美,这是心中“人生之风雪”,人生之美。
姚鼐养亲辞官,仕途尽头,人生路口,登山临雪,把赞美之情与攀登以历绝美的人生之理融入苍山“风雪”中,实现了超然洒脱的心灵安放。毛泽东曾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似乎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君临天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文化与茶艺鉴赏 教案 项目二 得茶益-茶与健康
- 光的折射(教案)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二)地理试题及答案
- 载体桩自动化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能力评测(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教案
- DB11T 1095-2014 旅行社服务网点服务要求
-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含答案)
- 肾移植术的解剖(1)
- 《政务礼仪》PPT课件.ppt
- 产品标签模板
- 2022年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四大名著称四大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中国古典章回小说PPT资料课件
- GB∕T 12810-2021 实验室玻璃仪器 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 一般跨越架搭设施工方案
- 《羊道春牧场》读后感作文5篇
-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PPT课件
- RPG游戏概要设计文档
- 铁塔安装施工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