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春酒》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春酒》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春酒》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春酒》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春酒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用心感受生活,可以体验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本文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春酒》写得有酒有情,充满了浓浓的美好的回忆。本文的教学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把讲解与欣赏、发展智力与陶冶性灵、知识吸取与美感享受有机统一起来,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学会用心感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能够读准读音,了解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3)、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民俗之美、人情之美。(4)、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通过家乡春酒的回忆抒发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

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

2.诵读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感悟散文的韵味。

3.质疑法:课前作好预习,课上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互相释疑,教师适当补充。

4.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将简单的分组讨论引向有组织、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层次的讨论形式。

学法

1.圈点勾画法:预习中,圈出生字词,划出疑难句,作好批注。

2.诵读法:把握散文的节奏,用心品读感悟。

3.讨论法:充分讨论,互相启迪,合作分工,感受团队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这儿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你最喜欢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谈论,并用一句比较生动有趣的话表达出来。)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沉浸在作者娓娓的述说中。同时要求学生:圏记生字词;找出文章最关键的句子(主旨句)。教师强调需要积累的字词。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tì)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情,说说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写到了哪一些人?(要求学生在书上划线标记)3.老师指导朗读。(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急切的心情,一副很嘴馋的样子。语速稍快。“鼓鼓的”“蜜蜂似的”——可爱,满足。重读,语速稍慢。“还”捧一大包说明她吃饱了后竟然还拿,洋洋得意。重读。(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偷偷”表现“我”内心是非常想喝的,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轻读。“好几回”、多少个指甲缝足以见出八宝酒对“我”充满了诱惑,也显示出“我”得意的神情。重读。(3)、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只”和“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而感到不满足。重读。“走来走去”表明了他即使是只得到了一点点的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慢读。“捏”是对撒了虽不是很多但自己很是珍惜的一点点后的失望。“直”“呼呼”“也是”表现小花猫的可爱。重读。4、故乡那一幕幕久留在我脑海中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现如今却成了一首感人致深的思乡曲。让我们来齐读这首游子思乡的诗,读出一份欢乐、满足,读出一缕惆怅。(学生齐读)四、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上面的问题,然后集体交流。五、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1.文章主要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明确: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许多年之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这一切都展开。2.什么是“家乡的味道”呢?明确:文章的主要事件都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呀。民俗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淳朴的民情便流淌开来。3.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4.教师总结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记忆、故乡怀想是那样的美,儿童圣洁的心灵,乡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轻笼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她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五、品读课文,鉴赏精彩的语言。多年远离家乡的人,是怎样回味家乡味的呢?为什么几十年之后往事仍是历历在目,每一个细节都铭记在心呢?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找出你认为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学生自由发言。生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生2:“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满灵性而又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这里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栩栩如生。生3:“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叙事中带着抒情,在娓娓的叙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生4:“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一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生5:“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运用细节写出“我”的天真可爱。生6:“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教师总结: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六、拓展训练(一)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建《宿建德江》)

这两句写的是羁旅之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更是道出了苏轼对相隔一方弟弟的思念,也给了天下人最诚挚的祝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附板书设计:春酒琦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