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06运动和力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de4656b320616a337824478d332922/c5de4656b320616a337824478d3329221.gif)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06运动和力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de4656b320616a337824478d332922/c5de4656b320616a337824478d3329222.gif)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06运动和力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de4656b320616a337824478d332922/c5de4656b320616a337824478d3329223.gif)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06运动和力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de4656b320616a337824478d332922/c5de4656b320616a337824478d3329224.gif)
![2021年中考浙教版科学(真题重组)实验题题型训练:06运动和力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5de4656b320616a337824478d332922/c5de4656b320616a337824478d33292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训练:06运动和力
一、实验探究题
1.(2020•衢州)小科骑自行车时发现,在不同的路面上,停止踩脚踏板,车都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于是
小科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二: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用丝绸、棉布、小球、斜面和长木板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1)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丝绸、棉布铺在(选填"斜面""长木板"或"斜面和长木板")上,并完
成实验。
(2)请用所给的器材,设计一个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
(3)小科实验结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
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2020•台州)为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如下实
验。
甲乙
(1)选用轻薄塑料片作为图甲实验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2)将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松手后发现研究对象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作用
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如图乙,若启动电动机继续进行研究: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相等时、观察物体的运动
状态;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不相等时,再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继续这项研究的目的是
3.(2020•湖州)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
变。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改变量)与物体受力大小的关
系,在创新实验室做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个导轨。导轨上的小车用细绳跨过定滑轮(摩擦不计)与重物相连,小
车上固定一个宽为d=l厘米的挡光片。在导轨上A、B两个位置各固定一个光电门。光电门如图乙所示。
光电门内有一束光从N射向M,M处装有光传感器。当有物体经过NM之间把光挡住时,传感器能记录光
被挡住的时间3这样就可求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A和VB。两个光电门配合使用还能测出挡光片
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o
实验步骤:
①保持重物P质量不变,让小车从0A间任意点释放,分别测出挡光片经过A、B两位置的挡光时间tA和
tB,以及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i表示),即ai=
干%。重复实验。a1近似相等。
lAB
②增大重物质量且保持不变,让小车从0A间任意点释放,按照①的操作,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
改变量(用a2表示)。重复实验。a2近似相等,且a2>ai。
甲乙
(1)在实验①时,某次挡光片经过A位置的挡光时间tA为0.025秒,则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VA为
(2)该实验中为什么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
(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上述结论可以解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一的现象。
A.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
B.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C.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4.(2020•金华•丽水)在游泳时,小金发现越往深水区走,越感到胸闷,由此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
的深度有关.于是用液体压强计对此进行了探究。
甲乙
步骤一: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5厘米处,观察现象;
步骤二: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发现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
减小;
步骤三:调整好器材后,重新实验。在深度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甲)A所示,在深度15厘米处观察到
现象如图(甲)B所示。
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有_(填字母);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类比法
(2)步骤二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3)小金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
验,其目的是;
(4)对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图(乙)为一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密度为p的液
体,a点在深度为h处的水平横截面上,横截面上方的液柱对横截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该液柱的重力。
根据压强公式p=9,推导出a点所在横截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a与深度h之间的关系式是pa=。
5.(2019•杭州)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人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选填"凸面""凹面"或"平
面”),试说明理由。
6.(2018•宁波)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
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楼层实验现象
115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25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硬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25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有关。
(3)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他通过在阅资料知道:雨滴从高空落
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雨滴匀速落向地面。雨滴下
落过程中机械能(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对于下落的雨滴不伤人的现象,小科将进一步
探究。
7.(2018八上•宁波月考)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kg。
(1)为探究g的大小,小科同学把不同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记在下面
表格中,再算出每次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m/kg
重力G/N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i)
质量m/kg重力G/N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1)
0.101.010
0.202.010
0.303.010
(2)科学家经精确测量发现g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仍有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
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g值大小地球纬度地点g值大小地球纬度
赤道9.7800°广州9.78823°06'
武汉9.79430°33/上海9.794310121
北京9.80130°56'纽约9.80340041;
莫斯科9.81655°45'北极9.83290°
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8.(2018•湖州)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
侧倾斜的,如图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
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和
有道理,因为。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
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呢?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
有关。
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点在竖直方向自由
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
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左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
(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伤球勿2位五BC
龙瓜力痔府3
0.50・40.3
南度/比
乐力传感K
1.901.7S1.66
达到的最大呆我/牛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
擦)①;②。
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
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9.(2017・台州)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
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
步骤一:将铁块放在木板上,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
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质量不同的铁块压力传感器示数(牛)拉力传感器示数(牛)
1小5.002.10
2中5.002.11
3大5.002.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牛。
(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为什么?
10.(2017•丽水)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一: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F拉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
秤的示数于表一。再将木块分别侧放、竖放,重复实验。
实验二: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F拉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秤
的示数于表二。再分别将一个袪码,二个祛码放在木块上,重复实验。
表一
实验次数压力大小木块放置情况弹簧秤示数/牛
1木块的重平放1.0
2木块的重倒放1.0
3木块的重竖放1.0
表二
实验次数压力大小木块放置情况弹簧秤示数/牛
1木块的重平放1.0
2木块和一个祛码的总量平放1.5
3木块和二个祛码的总量平放2.0
(1)实验一的第3次实验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牛;
(2)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3)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11.(2016・嘉兴)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甲、乙木板上分别铺有毛巾和棉
布,丙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现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
,该因素可以采用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
(2)实验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
12.(2016•金华)科学研究源于观察和问题,拓展性小组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
伞时下落很快,打开降落伞下落的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速度降落到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
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重力相等时,将以
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猜想】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收尾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可能与物体的有关.
(2)【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问题作为
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高度
(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探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获取证据】相关测量数据见表:
小球编号12345
小球质量m(g)255545
小球半径r(m)0.050.050.100.250.15
小球的收尾速度V(m/s)1640101.69
【得出结论】
比较1、2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拓展应用】
①根据表中数据,推测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m/s.
②请你结合上述探究,解释"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比打开降落伞前收尾速度小”的原因是.
13.(2016•湖州)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体现了
牛顿谦逊的品质.但前任的研究确实对牛顿产生了启迪,其中的一位巨人就是伽利略,他400多年前的研
究思想一致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伽利略之前观测到,钟摆来回摆动的高度是相同的,如图甲.因此他设想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左边一个
固定的斜坡上滚下一个球,球又滚上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如果球没有受到摩擦的作用,他认为这个球
在右边任何坡度的斜坡上滚到的高度都与起始高度一样,好像这个球"记住”了起始高度.经过进一步思
考,伽利略推断,如果右边的斜坡变成平坦,球将会一直匀速滚动下去,如图乙.
(1)像科学家那样"进一步思考J图丙是伽利略想象的每隔相同时间在右边不同坡度的斜坡上球的位置,
他认为当斜坡倾角变小时,.于是他大胆推测:当斜坡变成平坦时,球的速度不再变小,球将
做匀速滚动.
(2)伽利略认为,球匀速滚动是球的"自然运动"状态."自然运动”是球所具有的属性.在我们今天看来,
球的这种属性称为.
(3)我们学习了"能量"的知识后知道,事实球"记住"的是能量.因为有摩擦的存在,球将不会到达起始高
度,因此过程中球的机械能减少,但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能,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一、实验探究题
1.(1)长木板
(2)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
离。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
关
(3)时间或小球速度改变的快慢
分析:(1)探究运动的距离和路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车的速度相同而改变接触面。控制车速
相同的方法就是将小车放在斜面上同一高度滚下,如果斜面上铺上不同的材料,那么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的速度肯定不同;
(2)探究运动的距离与车速有关时,必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改变车速。车速的大小可以通过
改变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来实现,而只要在水平面上铺上同种材料即可控制粗糙程度相同,据此设计实
验步骤;
(3)当起始速度相同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那么小车运动的时间越长,即小车速度的变化越慢,则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越小。
解答:(1)验证猜想一,应分别将丝绸、棉布铺在长木板上,并完成实验。
(2)验证猜想二的实验方案: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
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
猜想二的预期实验结果: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
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
(3)小科实验结束后反思,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
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时间或小球速度改变的快慢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1)减小研究对象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在同一条直线上
(3)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满足什么条件,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分析:(1)如果被研究对象的自重太大,那么它两边的绳子的拉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即当它平衡时,
不是两个力的平衡,而是三个力的平衡了,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
(2)平衡力的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根据实验操作判断哪个
条件发生改变即可;
(3)根据描述,确定被研究的物理量和实验中的变量,据此确定研究的目的。
解答:(1)选用轻薄塑料片作为图甲实验研究对象的原因是:减小研究对象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将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塑料片两边的两根绳子就不再同一直线上了,松手后研究
对象发生转动,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因此得到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在同一直
线上,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根据描述可知,实验研究的物理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变量是作用在它上面的两个力的大小关
系,因此研究的目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满足什么条件,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1)0.4米/秒
(2)使物体所受拉力恒定不变
(3)小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拉力越大小车速度改变得越快
(4)A
分析:(1)挡光片通过光束的距离等于它的宽度,根据公式〃=舁十算挡光片通过光束的速度;
(2)在实验中,如果用手来拉动小车,那么很难控制拉力大小的稳定性。如果将手换成重物,那么拉力
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可以准确的保证拉力大小恒定不变;
(3)实验中小车的质量不变,但是拉力在不断增大,将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进行比较,根据控
制变量法得出结论即可。
(4)根据实验的结论对现象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⑴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VA为%=乎=黑哭=0.4m/s;
(2)该实验中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的原因是:使物体所受拉力恒定不变;
(3)在实验中,小车的质量不变,当增大重物质量时,拉力增大,那么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该变量增
大,即a2>ai,因此得到结论:小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拉力越大小车速度改变得越快。
(4)根据(3)中的实验结论可知,该结论描述的是物体速度的改变快慢与力的关系,与质量和速度无
关,那么"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正好可以用这个结论来解释,故选A。
4.(1)A.B
(2)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3)获取普遍规律(或避免偶然性)
(4)pgh
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
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
时,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而改变这个因素,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
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叫类比法。
(2)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逐渐减小,说明与金属盒连接的导管部分气压在减小。如果橡皮膜的深度不
变,即液体压强不变,那么只能说明管内漏气了;
(3)在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不完全归纳法。收集的数据越多,得出的结论就更接近实际,即更
客观、更公正;
(4)a点的压强由上面水柱的重力产生。首先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液柱的质量,再根据重力公式计算出
液柱的重力,最后根据压强公式计算该点的压强即可。
解答:(1)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映金属盒上受到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故A正确;
探究深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时,保证液体的密度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
本实验过程没有使用类比法,故C错误;
故选AB。
(2)步骤二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装置气密
性不好;
(3)小金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
验,其目的是获取普遍规律(或避免偶然性);
(4)设液柱的横截面积为S,那么a点上方液柱的重力为:G=mg=pVg=pShg;
那么a点上方受到的压力为:F=G=pShg;
因此a点上方受到的压强为:p=g=§=p3。
5.(1)变大
(2)变小
(3)平面;玻璃管内外液体密度相等,且深度也相等,因此橡皮膜受到上下两方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使膜水平
分析:(1)橡皮膜的凸起程度表示它所受水压强的大小:它的凸起程度越大,说明受到水的压强越大;
(2)橡皮膜除了受到向下的水的压强,还受到管外水向上的压强,这时橡皮膜的凸起程度取决于内外压
强差;
(3)如果管内水的压强大,那么橡皮膜向外凸;如果管外水的压强大,那么橡皮膜向内凹;如果二者压
强相等,那么橡皮膜保持水平。
解答:(1)向管内缓缓注水,由于水的重力作用,橡皮膜会受到向下的压强,因此会观察到橡皮膜向外
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增大,那么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变大;
(2)将注人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橡皮膜还会受到向上的压强;这时管内外压强相互抵
消,相当于橡皮膜向下的压强变小,那么向外凸的程度会变小;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那么h后h外;根据公式p=p液可知,玻璃管
内外液体密度相等,且深度相等,因此橡皮膜受到上下两方的压强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使膜水平。
6.(1)石膏板的形变程度(或被破坏程度)
(2)下落高度
(3)减小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破坏力是通过什么反映出来的;(2)表格数据中控制了楼层的不
同,从中可以得出实验研究的因素;(3)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
关,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解答:(1)由实验现象中描述的石膏板凹陷,出现小坑且破裂,被击穿等可知,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
的形变程度(或被破坏程度)反映出来;(2)实验中控制了楼层不同,由表格数据可知:同一物体从高
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下落高度有关;(3)雨滴下落到一定高度匀速下落,动能不变,高度减小势能减
小,所以机械能减小。
故答案为:(1)石膏板的形变程度(或被破坏程度);(2)下落高度;(3)减小
7.(1)重力和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的比值不变)
(2)纬度位置,纬度越大,g值越大
分析:(1)如果被探究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比值相等,那么它们之间是正比例关系;如果它们的乘积相
等,它们它们之间就是反比例关系;
(2)不同的地点纬度不同,注意分析纬度对g值的影响即可。
解答:(1)观察表格可知,三组数据中重力和对应质量的比值都相等,也就是10,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2)观察表格可知,不同的城市纬度不同,其对应的g值也不同;并且g值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因此g值变化的原因是:纬度位置,纬度越大,g值越大。
故答案为:(1)重力和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的比值不变);(2)纬度位置,纬度越大,g值越大
8.(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改变圆弧形轨道的半径;让同
一小钢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分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
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
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解答:(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转弯时,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力
的作用,所以“要转弯,必须受力";故答案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要验证猜想:"骑行
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实验中需要控制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圆弧形跑道的
半径相同,使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来,从而使得小球到达压力传感器的速度不同,根据表格数据
知:距压力传感器高度越高,压力传感器示数越大,故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
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若要验证猜想二即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
相同、下落的高度相同,圆弧形跑道的半径不相同,故需要①改变圆弧形跑道的半径;②让同一小球在
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故答案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
力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①改变圆弧形跑道的半径;②让同一小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
度自由滚下;
故答案为:(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
度的增加而增大;①改变圆弧形跑道的半径;②让同一小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
滚下。
9.(1)2.10
(2)不能;细沙质量小,能较为准确调节对铁块的拉力,来保证压力大小相同。
(3)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
(4)不合理,拉力传感器示数始终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而与压力传感器和木板之间的摩擦无关
分析:根据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方法
解题.
解答:(1)由图可知以铁块为研究对象,拉力传感器对铁块向右的拉力与木板对铁块向左的摩擦力是一
对平衡力,拉力传感器示数大小上就是摩擦力所以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10牛;(2)铁块
增加的质量用小桶内物质的质量抵消掉,细沙可以实现质量的微小调节所以比较合适,钩码单个质量较
大不利用微小调节所以不能;(3)由表格数据可知质量增加摩擦力大小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
(4)压力传感器上表面与铁块没有接触不影响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
故答案为:(1)2.10;(2)不能;细沙质量小,能较为准确调节对铁块的拉力,来保证压力大小不同;
(3)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4)不合理,拉力传感器示数始终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而与压力传
感器和木板之间的摩擦无关。
10.(1)1.0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
(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分析:此题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主要考查了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控制变量法.在此实验
中要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一个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另一个量不变。物体在平
衡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时,摩擦力等于拉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要控制另一个量不
变;滑动摩擦力由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与物体所受拉力大小无关,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1)根据二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拉力,因此摩擦力为1QN;
(2)实验一通过不同的摆放方式改变接触面积,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
(3)表二为不同的压力下,摩擦力的变化,观察表格可以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
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故答案为:(1)1.0;(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11.(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
(2)小车在丙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
分析:(1)在实验中,通过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其到达水平面的初速
度.(2)水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据此判断.
解答:解:(1)在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有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的初速度;
通过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2)由实验现
象可知,小车在毛由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近,在丙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据此可得出“阻力越小,运动
速度减小得越慢”的结论.
故答案为:(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2)小车在丙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远.
12.(1)质量
(2)在该实验环境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3)40;打开降落伞后半径增大
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数据分析器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安徽润含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人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四氯乙烯干洗溶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高硬度PU胶辊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M仓储会员超市的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 2025年度自驾游包车协议书范本模板
- 农村拆房屋协议合同范本
- 中标装饰工程合同范本
- 农场基地合作合同范本
- 养殖租聘合同范例
- GB/T 4857.3-2008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3部分: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
- 2023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CB/T 465-1995法兰铸铁闸阀
-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板栗酱的加工制作
- 情报学与情报分析基础知识课件
-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生物补片及相关应用进展课件
- 新疆特色美食介绍课件
- 大学成绩单中文(word版)
- 塑料加工碎料指导书
- 海南省儋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居民村民委员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