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渊源与演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7081b7c0125e0167487b3d6f62494b/657081b7c0125e0167487b3d6f62494b1.gif)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渊源与演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7081b7c0125e0167487b3d6f62494b/657081b7c0125e0167487b3d6f62494b2.gif)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渊源与演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7081b7c0125e0167487b3d6f62494b/657081b7c0125e0167487b3d6f62494b3.gif)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渊源与演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7081b7c0125e0167487b3d6f62494b/657081b7c0125e0167487b3d6f62494b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渊源与演变
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伤寒论”的经典方剂,由大黄和黄连合用。林亿比较本方与附子泻心汤指出,此方中应有黄芩,结合《千金翼方》论述,也应以有黄芩为妥[1]。孙思邈、陆渊雷等医家均持本观点。鉴于《伤寒论》版本较多,各版本出处略有不同,但有些版本辗转翻刻,已渗入己见。宋本《伤寒论》虽与王叔和编写的版本吻合,但已失传。明代赵开美版本依宋本复刻,广为流传,对后世影响巨大,所以本文所述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以明代赵开美版为依据。此方以其良好的疗效为临床广泛应用,现就其历史源流及古今应用论述如下。1汤液经法的传承大黄黄连泻心汤亦被后世誉为“三黄泻心汤”,相传为商朝伊尹所创,后世又称其为“伊尹三黄泻心汤”。伊尹是《汤液经法》的作者,也是方药学之鼻祖。但在《汤液经法》中,“三黄泻心汤”称“火齐汤”,为“火齐门”之主方。诸家认为《金匮要略》所载泻心汤与《伤寒论》之大黄黄连泻心汤药物组成一致,但药量有别。而明代施沛《祖剂》记载《金匮要略》所述泻心汤为“伊尹三黄汤”。清代医家张璐亦指出:“伊尹三黄汤,仓公名火齐汤,《金匮要略》名为泻心汤。”许占民指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西汉淳于意所用‘火齐汤’即泻心汤,可治疗‘涌疝’”[2]。刘渡舟也同意此观点。但泻心汤最早出于西汉时期的《汤液经法》,其方名制定与《汤液经法》重五行学说,如五脏补泻、药性五味生克制化的特点有关。若上述观点成立,那么此方出处就要上溯到殷商时代,最晚也在西汉。据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辅行诀》)研究发现,《伤寒论》是在《汤液经法》基础上撰成的[3]。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文载:“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经》以为《汤液经》。”又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遗论甚精,用之多验……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4]此外《辅行诀》中还记载:“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又有“昔南阳张机,依次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汉晋以还,张机、卫汜、华元化、吴普等,皆当代名贤,咸师此《汤液经法》普救疾苦,造福含灵[5]。并记载从《汤液经法》中检录出的60首方剂及适应证,其方证都与《伤寒论》中记载相同或相近。王叔民[6]通过考证比较认为《辅行诀》和《伤寒论》的方剂均来源于《汤液经法》。然而西汉《汤液经法》受道教思想影响,仲景东汉因社会思潮发生改变,亦影响方剂名称的改变,如《辅行诀》中陶弘景言:“张机所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7]但是《伤寒论》“博采众方”于《汤液经法》,因此两者具有紧密的传承性。其实《伤寒论》所述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金匮要略》之泻心汤均为《辅行诀》中记载泻心汤之变方。其中小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各三两。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主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心下痞、按之濡、脉关上浮。而《金匮要略》中泻心汤主治证是心气不足、吐血、衄血。《伤寒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一两,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林亿比较本方与附子泻心汤指出,方中应有黄芩,然林亿之前,早在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后细字注,已提及“此方必有黄芩”的看法。因此,怀疑此方应加黄芩,在唐代早已开始,自宋以后许多注家都同意此观点。张仲景用此方,一是治热在气分,闭塞中焦,而产生的“火气痞”,证见心下胀满、口渴心烦、小便短赤等。方中大黄泄热开结,黄连善清心火,两药合用,热自泄痞自消。因本证火热闭塞中焦气分,又阻滞上下气机升降,故仲景避开煎煮之法,更用麻沸汤浸泡,须臾去渣再服。其义取其苦寒之气,以清中焦无形之邪热,薄其苦泄之味,而防直下败胃之弊。其次,《金匮要略》第17条:“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其中大黄二两,黄芩、黄连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仲景用此方治疗吐血、衄血等热在血分证。本证所见之吐血、衄血,因火热迫于血分,血分热盛而迫血妄行所致,仲景治疗血分病,用此方水煎顿服,其意在取其厚味而直泻血分之热。综上所述,小泻心汤、泻心汤与大黄黄连泻心汤药物组成一致,只是药量有别,煎煮法各异。三方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是仲景对小泻心汤应用的发展和创新。2黄圆方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中黄芩、黄连、大黄泄三焦之火,故临床因三焦实火或无形热邪内迫诸证,均可应用此方,且此方在古代也有其他方面的应用。最早应用此方的是西汉太仓公淳于意,据《史记》载,在其所著《医籍》中记载了25个病案,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应用为其中之一。后传至东汉末年,为仲景《伤寒论》收录,用治心下气分之火热痞,这也是对“伊尹三黄泻心汤”的继承与发展,并补充了“火齐汤”的治疗不足[8]。此方用水煎服,或麻沸汤渍服方法,一直沿用至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收录了巴郡太守三黄圆,使此方由汤剂或渍剂发展成为丸剂,巴郡太守三黄圆中三味药物剂量并不固定,而按四时灵活机动有所增减。例如:“春三月黄芩四两,大黄三两,黄连四两;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七两……”此丸用以治男子五劳七损、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等病。这种依四时五脏用药之法,在中医理论上又迈进了一步。宋代王怀隐《和剂局方》亦收录了三黄圆,扩大并发展了它的治疗范围。《本事方》又将此丸改为散剂,用治黄疸病。而《外台秘要》又称三黄粉,用治吐血、衄血等病。宋代以后治火热诸方,如黄连解毒汤、三黄石膏汤皆是此方的发展[8]。而《肘后方》用此方治疗恶疮,又治乳中瘰病痛。《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载本方炼蜜为丸,治三焦积热,及五般痔疾,肛门肿痛,或下鲜血。《保赤全书》则用本方治疗麻疹赤白痢、里急后重、身黄者。《慎斋遗书》用本方加减治疗牙根烂,非胃火也。《吴鞠通医案》记载用本方治疗酒客吐血,三阳实火为病,立见奇效。《伤寒论类方汇参》用此方治疗气分湿热内蒙包络。《芳翁医谈》认为:凡痢家,虽有百千数证,治之莫如本方,其眼胞惰而数瞬,呼吸促迫如唏之类,用之最彰。如其欲令长服,宜作丸予之,然其效稍缓。《临证指南医案》认为凡吐血成盘碗者,服本方最效[9]。3其他疾病治疗3.1消化系统疾病成秀梅[10]报道任琢珊用本方加减治疗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收效显著。认为此方通降胃气以随其下降之性,况大黄苦寒泄降、消实热下瘀血,依《神农本草经》载亦能安和五脏,补敛正气,体现了以降为顺、以通为补的治法。此外,本方做茶剂能治疗胃神经官能症。程如海[11]用本方加减治疗上消化道溃疡24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例,胃溃疡5例。结果止血率100%。杨清志[12]用本方加减治疗溃疡病出血72例,总有效率97.9%。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方对胃溃疡、胃炎的疗效与杀灭幽门螺杆菌、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抑制变态反应、改善病位微循环、增强胃黏膜屏障、消除炎症及愈合溃疡面等机制有关。3.2循环系统疾病李浩然[13]用本方加减治疗心动过速,效果显著。刘渡舟[14]治疗1例高血压眩晕患者,血压200/120mmHg(1mmHg=0.133kPa),用本方治疗后二便通利,心烦顿释,头目清爽,血压降至170/100mmHg,疗效卓著。山田修久[15]报道,本方与Ca2+拮抗剂并用治疗6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明显提高。3.3呼吸系统疾病高凤才用本方治疗急性肺出血105例,诊断为肺结核60例,支气管扩张34例,肺癌6例,心血管疾病5例。结果服药4d内血止者97例,占93.6%。他认为:肺为娇脏,药量宜轻,武火急煎,气味宜薄,驱邪不伤正。华廷芳用本方加石膏、生地黄、栀子等苦寒泻心止血药,治疗24例大咯血属火热上亢者,效果也非常显著。3.4神经系统疾病乔玉川[18]用本方加黄柏、生石膏等治疗精神分裂症500例。结果:治愈率80.2%,总有效率98.8%。日本用本方治疗精神科疾病,尾崎哲[19]用本方提取剂治疗精神分裂症6例,总有效率90.9%。杨任民[20]用本方加减治疗107例肝豆状核变性,总有效率84.2%。3.5其他疾病此外本方治疗其他疾病也有优势。谢非丰[21]用本方治疗目赤肿痛与耳疖,收效显著。邓朝刚[22]用本方内服外敷治疗麦粒肿166例,取得良效。王惠仙等[23]用本方治疗咽喉异物感58例,效果较好。张红兵[24]用本方加味治疗肝性血卟啉病5例,均获痊愈。此外,乔成林[25]用本方加减治疗痤疮,而刘天骥[26]用本方加地肤子、白鲜皮、茵陈为基本方治疗急性湿疹,顾馨等[27]用本方加紫草、虎杖、地榆、珍珠等研末,凡士林调剂成膏治疗皮肤烧伤,均收奇效。4运用《汤液经法》中的方药味通过对大黄黄连泻心汤历史源流梳理,发现伊尹《汤液经法》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环保报社美缝施工及维护一体化服务合同
- 软件安全开发标准作业指导书
- IT服务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
- 光伏发电组件销售合同
- 楼盘销售代理合同大曰金地产
- 补充协议能签几次
- 金融行业合规经营操作手册
- 桶装水和学校签的合同
- 木材加工厂出租合同
- 劳务派遣合同书样本
-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宣教
- 动物生产与流通环节检疫(动物防疫检疫课件)
-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安装-预制构件的吊装
- 2024年山东泰安市泰山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天文馆分析
- 中医睡眠养生中心方案
- 生活中的逻辑学
-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
- 初中生物中考真题(合集)含答案
-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 C139客户开发管理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