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学案虚壹而静。日新其德PAGE1PAGE高二历史学案(新授课)课题:第九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编号班级姓名【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现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提供了契机。【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难点:辩证理解战争与人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知识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有不断高涨的愿望和行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2)战争后期,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欧洲殖民帝国: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2)亚洲①在中国,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一直领导着中国革命的进程。②在法属印度支那,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③在印度,甘地领导运动,尼赫鲁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

(3)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4.影响: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知识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背景(1)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2)战争结束后,殖民主义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传播更为广泛。

2.表现(1)日本战败后,朝鲜获得了独立,中国收复了台湾。(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解体了。

(3)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得不签署《》,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3.影响:世界殖民体系退出了历史舞台。[唯物史观]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从而推动了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提供了客观条件。知识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1.背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2.表现(1)印度:现代文化呈现特征。

①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②政治体制学习,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③崇尚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④历史传统中的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2)新加坡、韩国:20世纪60—80年代东亚的新兴工业国。①有类似的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②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3)埃及:具有非洲特点的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等其他宗教。

知识点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概念:在丝绸之路北面,从________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2)相关史实:匈奴、突厥等________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2.“西南丝绸之路”(1)概念:从________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2)影响:它在沟通古代中国________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3.“海上丝绸之路”(1)概况: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随着________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演变①西汉时期:已经开辟了通往________的海路。②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________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③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________。探究主题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丝绸之路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摘编自《早期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知识点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1)传入西方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________。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________向西传播。③中国古代的________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④瓷器的出口与交流a.出口: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________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b.交流: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他们烧造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施釉陶器,但器形、色彩、花纹都与中国瓷器类似,这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________的影响。(2)传入中国①从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________”,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________、胡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________、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________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香料、珠宝、________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文化交流(1)传入中国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逐渐______、,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②祅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________陆续传到中国。③中亚和西亚的________、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2)传入西方:中医药知识随着________传到阿拉伯地区。易错点拨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往来的大动脉,西方的输出品主要以工业品为主。答:在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过程中。西方输出品是以动植物品种和宗教文化为主,而中国的输出品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梳理: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还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唐代:唐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海上丝绸之路日趋繁荣。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政治: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制瓷业发达。▪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优势: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明代: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清代: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二、得分宝典:丝绸之路的特点主导国家: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物品:以丝绸和瓷器为主。时间:开通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方式:大多为和平交往,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交通:交通发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从以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范围:范围广,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直通高考】1.(2017浙江11月选考,4,2分)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9海南单科,3,2分)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A.瓷器B.茶叶C.棉布D.白银3.(2014·重庆高考·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巩固诊断】(2*7=14分)1.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在公元前1世纪晚期,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为了能不经过中亚地区与汉朝直接贸易,多次派出探险队收集商路情报。此后多位古希腊地理学家在著作中提到从幼发拉底河渡口出发,最终到达赛里斯国都城赛拉(东汉都城洛阳)的商路。由这些记载可推断出()A.汉朝与欧洲有密切的直接往来B.西域地区成为东西贸易枢纽C.丝绸之路提升了汉朝的影响力D.儒家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3.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4.宋代瓷器造型简洁,色调优雅,充满温文尔雅的韵味;元代青花瓷则以蓝白两色为主,纹饰极其繁复,器型硕大,带有明显的阿拉伯文化色彩。这种变化说明元代()A.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制瓷业B.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C.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D.民众审美观念发生变化5.明朝中后期,中葡两国的贸易中,中国主要输出生丝、丝织品、黄金、水银、瓷器、朱砂、麝香等;葡萄牙输往中国的主要是白银、胡椒、苏木、檀香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B.朝廷严厉实行“海禁”政策C.中国工艺制造水平领先世界D.中国较早完成近代社会转型6.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思想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