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_第1页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_第2页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_第3页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_第4页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5、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其主要贡献在于对传播学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传播学概论》被视为经典之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了最早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二,他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继之秀。第三,为人们留下了流传甚广的著作,如《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和《传播学概论》。三、传播学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特征及差别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以美国为首的经验学派和以欧洲为首的批判学派。经验学派根植于科学主义,来源于行为科学、信息科学和新闻学,以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和集大成者施拉姆为代表。而批判学派则根植于人本主义,来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中的法兰克福学派.两大学派的对立,主要在于立场的不同,经验学派的立场总是肯定性的,而批判学派的立场总是否定性的.具体来说,两大学派的主要差异在于:1、研究内容不同:经验学派关心的是如何传播或如何有效传播的问题,落脚点在传播的效果上;批判学派关心的是为何传播、为谁传播的问题,落脚点在传播的意义上。2、研究方法不同:经验学派更关注事实判断,强调从事实出发,通过量化与统计得到实证结论;而批判学派更关注价值判断,带有思辩特征。3、研究立场或研究取向不同:经验学派对现状持肯定性的立场,而批判学派对现状持否定性的立场。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一、符号的定义和功能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1、符号的定义是: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的物质载体.2、符号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和帮助思维。二、与信号相比,象征符的主要特征包括:(1)象征符是人工设定的符号,而不是伴随指示对象自然发生的现象;(2)与前面一个特点相关,象征符作为人工设定的符号,不是指示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象征符与其指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必然的设定性关系,而不是必然的因果性关系。(3)象征符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其使用带有强制性;(4)信号所代表的大多是比较具体的存在物或比较简单的意思,而象征符则常常用以表示比较抽象、复杂的意思。三、如何理解意义的定义?意义的分类有哪些?1、意义的定义是: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精神内容。对这一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外部世界的存在是意义形成的基础;(2)积极能动的意识活动是意义形成的条件;(3)无形的意义可以固化为有形的载体之中,符号便是意义的固化物。2、意义的分类:(1)明示义与暗示义;(2)内涵义与外延义;3)概念义与情感义;(4)精确义与模糊义。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和特征传播过程的五要素是:1、传播主体2、传播对象,3、讯息,4、媒介,5、反馈。传播过程的特征是: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二、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主要内容拉斯韦尔的5w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任何一个传播过程都可分解为这样五个部分,即:(1)谁(传播者)(2)说什么(讯息)(3)通过什么渠道(媒介)(4)给谁(接受者)(5)取得什么效果(效果)。该模式作为传播过程直线模式的代表,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模式,对传播学意义重大;其缺陷在于忽略了传播过程的反馈环节,无法揭示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三、施拉姆的传播模式的主要内容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分为人际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模式。(1)人际传播模式:人际传播过程是一个讯息循环反复周流不息的过程,参与双方同时具有发出讯息和接受讯息的功能。(2)大众传播模式:媒介组织从信源输入讯息,经过译码,然后通过编码发出.由于媒介组织的放大作用,输入讯息只是针对媒介组织的个别人,而输出讯息却是面对广大受众。(3)评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它代表的是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这种模式从传播者和受传者两者出发,凸显了信息反馈和传播互动等特征。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只是把传播过程当成一个封闭的内部过程来考察,而忽略了传播过程之外的许多因素。四、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是: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1)是把微观的传播过程置于宏观的社会系统中进行考察,所以着眼点不在于透视传播过程的内在环节,而在于把握它的外在联系。两个代表性的系统模式是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和马莱茨克的系统模式。(2)评价:系统模式对传播过程的描述比循环模式更为完善,它着眼于全局,指出了传播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会牵涉到许多外在社会的和内在心理的因素,因此必须用系统论的思想把握传播过程。五、人际传播的概念是什么?它主要有哪两种方式?又称人际沟通,它是人类传播的主体。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彼此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协调行为的社会活动。一般认为它有两种方式:面对面的交谈和通过中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如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手段进行的交流。六、组织传播的概念是什么?组织传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组织传播分为哪两种类型?1、组织传播的概念:是发生在社会组织中的传播活动,其功能在于通过信息传递而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目标的有效实现。2、具体来说功能有四点: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3、组织传播的主要类型有:组织传播分为组织内的传播和组织外的传播两种类型。组织内的传播又分为正式渠道的传播和非正式渠道的传播:正式渠道的传播包括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平行传播,非正式渠道的传播包括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和各种小群体传播。组织外的传播分为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两种:信息输出,是组织外传播的主体,它包括有公共关系、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即CIS)三种形式.七、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是什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米德认为,人内传播是一个以象征符为中介的互动过程,表现为主我与客我的相互作用。主我是个人心中的自我,而客我是他人心目中的自我。人的自我,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这一理论,为解释人内传播的过程提供了经典的思路,八、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提出“镜中我”理论,用来说明自我如何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不断形成的过程。“镜中我”其实就是“社会我”,它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具体说来其概念包括三层内容:(1)我们想象自己在周围人们心目中的个人形象(2)我们对他人的这种认识进行解释(3)由此形成自我和自我意识。根据这一理论,自我认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际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人际传播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九、什么是群体压力理论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群体压力在传播中的作用表现在:一是钳制群体内部的信息流动,使之朝着有利于群体目标的方向运行;二是抗衡群体外部的信息干扰,使之对群体及其成员发生尽可能小的影响。十、什么是一致论?最早的一致论研究开始于海德提出的均衡论.一致论主张在群体传播过程中,个体态度总是与群体意识力求一致,所谓从众就是这种趋向一致的表现。其基本思想在于,人的认知力求和谐或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紧张,从而促使人们设法去消除或减轻不一致,以便重新达到一致。(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人们过度沉溺于大众传媒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而不知不觉地丧失了社会行动力,结果只是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减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与可能)。第四章大众传播一、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主要具有哪些特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1、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分解为四层含义:(1)为数众多的传播者(2)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3)人数众多的受传者(4)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2、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者的性质: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组织中工作的一群人.(2)受众的性质:众多、异质、匿名。(3)传播实践的性质:信息公开而迅速地传播,不具有耐久性。另外,大众传播还具有其他两个特点:一是大众传播的出现和每一次重要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二是大众传播的内容既具有文化属性,也具有商品属性.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主要有哪几种代表性的理论学说?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继承功能。2、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3、施拉姆的功能理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麻醉作用。三、信息环境也即由大众传播所建构的拟态环境主要具有哪些特征?信息环境:就是由大众传播所建构的一个拟态环境,它有如下特性:1、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象等信息符号2、一系列的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结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并不仅仅是消息或知识,也包含着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3、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一、社会公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和控制主要包括:(1)个人信息的直接反馈;(2)以消费团体的方式施加影响;(3)诉诸法律手段;(4)制约媒介市场。二、社会责任理论主要内容(1)大众传媒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4)公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信息传播,这种干预是正当的。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是什么?作为信息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哪些种类?作为社会机构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1、大众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社会大众大规模传播信息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2、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特指专门用于大众传播活动的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和图书等六种媒介3、作为社会组织,是指能够向社会大众大规模传播信息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包括通讯社,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以及媒介集团。四、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对人类传播的作用:(1)大众传播媒介将人类的传播活动推向了公共阶段。(2)大众传播媒介使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系统化网络化时代。(3)大众传播媒介使人类传播的活动更加技术化专业化。2、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作用:(1)普遍提高了人们传播和接受信息的能力,建立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快速通道.(2)大众传播媒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3)大众传播媒介使不同的人接触信息机会越来越不均等。五、媒介控制的概念及主要环节或因素媒介控制的概念是指传播制度中通过某些环节或因素对传播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和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主要环节或因素有: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1)规定媒介机构的所有制形式.(2)通过立法和行政管理控制传播媒介的活动:对传播媒介的经营管理做出规定;对传播媒介的业务活动原则做出规定;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2、相关利益群体对媒介的控制:(1)政党与团体对传播媒介的控制。(2)经济集团对传播媒介的控制,控制方式分为三种:a、直接创办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b、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间接地控制和影响传播媒介.C、通过财团控制的政治集团和其他社会力量间接控制媒介。3、受众对媒介的监督与控制:(1)个人的信息反馈。(2)以消费者团体方式施加影响。(3)诉诸法律手段.(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4、传播媒介对媒介内部的传播者的控制:(1)通过制定媒介编辑方针和报道方针控制传播媒介。(2)通过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调控实现传播者自律和媒介组织的自律。六、我国的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如何理解我国目前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1、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防止私人和资本垄断保障媒介和资源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的根本制度,也是实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重要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4、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1)通过沟通生产流通和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起服务作用.(2)新闻传播事业本身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事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第六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一、什么是大众?大众社会中的大众主要具有哪些特点?1、大众是伴随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概念.这种理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分界点。作为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大众传播发展的结果,大众社会打破了以往传统社会的结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原子式的存在,即大众.2、大众具有如下特点(1)心理隔绝(2)非人格化(3)组织松散(4)个性凸显.二、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什么是受众)?大众传播的受众主要具有哪些特征?1、指的是大众传播中信息的接受者,主要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2、大众传播的受众具有鲜明的特征:(1)差异性(2)分散性(3)大量性(4)匿名性三、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权利是什么?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主要拥有哪些权利?作为社会成员,受众在参与大众传播活动时还是重要的权利主体。受众拥有的基本权利包括传播权,知晓权和传媒接近权.这些权利是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能剥夺的。1、传播权:公众有一般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传播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它包括迄今为止人类已享有的传播方面的权利如知晓权、接近权等。2、知晓权:是公众有权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信息的权利,尤其是对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机构及其活动的知情权。3、接近权:是公众有权利用大众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四、“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什么?受众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某种“需要”来接触或曰“使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具体来说,受众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的根源。根据媒介印象选择媒介,开始接触行为;接触行为可能有两种结果,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未得到满足;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会据此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五、受众媒介观念的主要内容及我国受众接触媒介的情况1、受众媒介观念的主要内容是:受众媒介观念是支配受众使用媒介的基本看法,其本质是受众的媒介理性,通过受众的媒介了解程度、媒介信任程度、媒介参与程度来衡量.(1)媒介了解程度:媒介了解程度,指受众对媒介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技术,媒介发展状况。(2)媒介信任程度:媒介信任程度是受众对媒介信任感的整体评价,主要标准在于媒介是否是一个可靠的信息源.判断媒介信任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媒介栏目的忠诚度,二是媒介内容的可信度(3)媒介参与程度:媒介参与程度,衡量的是公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除去信息接受以外的其他参与行为,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制作、主动评价及媒介的发展设计,观察指标有参与频率、参与内容、参与深度三种。2、我国受众接触媒介的情况:受众接触大众传播媒介的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公众接触媒介的时间,二是公众对媒介刊播内容的兴趣。第七章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一、传播效果的主要含义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三个层面的效果?1、传播效果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狭义和微观的层面上,指具有说服或宣传意图的传播活动在传播对象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一是在广义和宏观的层面上,指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和受众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综合。2、另外,根据传播效果发生的逻辑顺序和表现阶段,传播效果可分为三个层面:(1)认知层面的效果。(2)情感层面的效果。(3)行为层面的效果。二、效果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按照效果的强弱进行判断,人们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的强效果阶段。这个阶段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威力,能够迅速改变人们的信念,甚至支配人们的行动。此阶段以子弹论为代表.(2)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弱效果阶段。这个阶段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十分有限,媒介并不能直接改变受众的态度,其间存在着一些制约传播效果的因素和条件,比如社会关系群体背景、个性差异等。此阶段以传播流、选择性因素、意见领袖、两极传播理论为代表。(3)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超强效果阶段。这一阶段对强效果论和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仍然强调大众传播的有力性,是左右人们生活的现实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趋势,但集中探讨的是大众传播综合的、长期的、宏观的社会效果.其代表理论是(1)议程设置(2)沉默的螺旋(3)培养分析(4)知识沟理论(5)媒介系统依赖论。三、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影响传播效果的三个方面:传播主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1)传播主体方面的主要因素,是传播者的可信度和权威度。传播者的可信度和权威度越高,传播效果就越大,反之亦然.(2)但是可信度和权威度带来的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着“休眠效应"。2、传播技巧(方式)与传播效果:传播方式方面,涉及到四组关系:a、正反之选b、先后之选c、明暗之选d、情理之选.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1)传播对象不同程度的听从性;(2)恐惧信息的程度;(3)免疫论:事先给传播对象注入适当少量的反面信息,以增强其抗拒大规模反面信息的免疫力。四、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理论观点传播效果研究分:(1)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效果理论是一种强效果论,即后来常说的“子弹论”、“魔弹论”、“靶子论”或“皮下注射论”。他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威力,能够迅速改变人们的信念,甚至直接支配人们的行动。(2)第二个时期,是40年代至60年代.这个时期效果研究的重点在于揭示制约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基本结论是大众传播的影响十分有限,媒介并不能直接改变受众的态度,其间还存在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环节,如社会关系、群体背景、个性差异、故称有限效果论。其代表性理论或观点,包括传播流、选择性因素、意见领袖、两级传播等.(3)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至今。这个时期的效果研究,在对强效果论和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一批新的效果理论,包括“使用与满足"、“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分析”、“知识沟”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集中探讨大众传播综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合的、长期的、宏观的社会效果;不同程度地强调大众传播的有利性;密切结合社会高度信息化的现实。五、什么是“沉默的螺旋”理论?1、“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1974年提出的。该理论以人的从众心理为依据,由于人们害怕处于孤立状态,当自己意见与大多数人意见相左时,便不敢把自己的观点公开。因此,多数人支持的意见便更占优势,影响更加强大,其意见就被逐步确立为主要的意见。2、“沉默的螺旋”理论揭示了媒介具有强大的舆论力量,媒介意见往往作为社会的强势意见出现,当大众传播媒介提出并支持某种观点时,具有从众心理的公众会按照媒介的意见来调整自己的观点。3、评价:该理论从社会心理机制的角度入手,突出了大众传播在构造意见环境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为大众传播的强效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六、知识沟理论的含义是什么?知识沟理论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卡茨曼、蒂奇纳等人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尽管大众传播可以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下,由于富有者能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