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重点_第1页
房屋建筑学重点_第2页
房屋建筑学重点_第3页
房屋建筑学重点_第4页
房屋建筑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1、 建筑的概念:建筑是人们满足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的、有组织的生活环境。2、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3、 建筑按使用性质来分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三大类。4、 建筑按层数分类可分为: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广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民用建筑单层建筑:层1、多层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一般2~6层,高层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超高层建筑:高度大于100m5、 建筑的分级:按设计使用年限:5年:临时性建筑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50年:普通建筑物和构筑物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按耐火等级:根据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的,共分为四级6、 建筑设计的依据人体和家具设备所需要的空间尺度;自然条件;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7、 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主要依据女性尺度:440mm男性尺度500mm单股人流:550mm8、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尺度协调是指在建筑构配件及其组合的房屋中,与协调尺寸有关的规则,供设计、制作和安装时采用。9、 基本横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即1m10房间的面积确定:房间面积一般是由家具设备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组成的。确定房间面积,要考虑房间使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的配置,经济条件和相应建筑标准11、房间的平面尺寸:指的是开间和进深。开间:面宽或面阔,是指房间在建筑外立面上所占宽度。进深: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开间和进深是房间两个方向的轴线间的距离12、《中4%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1986)规定:普通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m。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大于8m,中学不大于8.5m。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度。13、 房间的长宽比:一般为:1:1〜1:2,以1:1~1:1.5为宜。14、 梁的经济跨度:5〜9m板的经济跨度:2.4m〜4.2m15、门的宽度和数量设置数据:门的净宽,单股人流时不小于550mm 两股人流时不小于1100mm三股人流时不小于1650mm门的宽度,按单股人流考虑为700~1000mm,按两股人流考虑为1200~1500mm,三股或三股人流以上不小于1800mm门宽度在1000mm以内时开单扇门,1200~1800mm时开双扇门,1800以上开四扇门。房间面积超过60m2,人数超过50人时,们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并应分散布置,相邻两个门最近边缘间水平距离不小于5m16、 厕所隔间平面尺寸:外开门时不应小于900mm*1200mm,内开门时不应小于900*1400mm17、 厨房设计应满足的要求:有足够的面积满足设备要求:一二类住宅面积不应小于4m2,三四类住房面积不应小于5m2设备布置符合炊事操作流程,保证必要操作空间应有直接的采光与通风18、 走道宽度:单侧候诊时净宽不小于2100mm,两侧候诊时净宽不小于2700mm19、 楼梯间的形式主要有:开敞式、封闭式、防烟楼梯间20、 楼梯宽度的决定因素:使用性质、人流通行,防火要求日常交通和疏散用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100mm(两股人流)供少数人使用的楼梯净宽不小于900mm,楼梯平台深度不得小于梯段宽度。公建主要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650mm(三股),次要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100mm专用楼梯梯段不小于900mm。住宅共用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100mm。21、 楼梯位置设置要求:主要楼梯安排在主入口附近较为明显的地方。次要楼梯安排在次要出入口附近,或建筑物的转折和交接处22、 电梯数■的设置要求以及布置方式(单侧排列和双侧排列):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中电梯的数量一般不少于2台。候梯厅深度一般不小于电梯轿厢深度的1.5倍单例身冽是电梯不要超过4台,双侧有§列时电梯不应该超过8台。23、 墙承重结构按承重墙布置不同的分类,特点与区别: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和混合承重横墙承重指板和梁支撑在横墙上,纵墙只起维护、分隔作用。这种布置方式,建筑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较好,立面开窗处理较灵活,但平面布置和房屋划分灵活性差。纵墙承重指板和梁支撑在纵墙上,横墙起维护、分隔和拉结作用。这种布置方式,平面布置及房间划分较灵活,但建筑物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差,里面开窗处理受限。24、 建筑平面组合形式: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混合式25、 影响建筑物朝向的主要因素:日照和通风26、 建筑物间距和日照间距的概念:建筑物的间距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外墙面相距的距离。确定建筑物的间距,应考虑日照、防火、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用地情况等方面。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根据日照要求所确定的距离。如幼托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应不小于3h,学校教学楼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应不小于2h,日照间距是确定建筑物间距的主要因素。27、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28、 房间的净高和层高:净高是指室内楼地面到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楼板或屋盖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房间的净高应是室内楼地面到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层高指该层楼地面到上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29、 影响建筑物层数的方面:使用要求;基地环境和规划要求;建筑结构、材料、施工等技术条件;防火要求;经济条件30、 符合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对比和微差;韵律;比例和尺度31、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基础,墙或柱,楼板层与地层,楼梯,屋顶,门窗32、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影响33、 地基和基础的概念及作用:位于建筑最下部位,与土层直接接触的承重构件为基础。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称为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建筑物得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而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34、 地基的分类:按土层性质不同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35、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简称基础埋深,是从室外地坪算起的,是指设计室外地面至基础地面的垂直距离。36、 室外地坪分类: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37、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地基土层构造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影响、冰冻深度的影响、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38、 刚性材料和刚性角的概念: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为刚性材料。为了保证基础不被拉力、剪力破坏,基础必须具有相应的高度。,通常按刚性材料的受力特点,基础的挑出长度与高度应在材料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围称为刚性角,用a表示39、 非刚性基础的概念:也称为柔性基础,如钢筋混凝土基础。这种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基础底部能承受很大压力,而且还能承受很大弯矩。40、 桩基础的分类(根据受力性能不同):端承桩和摩擦桩41、 地下室的分类:按使用性质分为:普通地下室,人防地下室;按埋入地下深度分为:全地下室(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超过房间净高的1/2)半地下室(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超过房间净高的1/3不超过1/2)42、 地下室防水构造的组成(两大类):材料防水和混凝土自防水43、 墙体受力情况分类:承重墙,非承重墙,自承重墙,隔墙按构造方式不同的分类:实体墙、空体墙、复合墙44、 墙体稳定性的有关因素:稳定性与墙体的高度、长度、厚度相关。增强墙体稳定性的措施有:增加墙厚,提高材料强度等级、增设墙垛、壁柱,圈梁。45、 墙体结构布置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和部分框架承重各自的优缺点:横墙承重:横墙间距小,整体性高,横向刚度大利于抵抗水平荷载与地震。但房屋开间尺寸不灵活,墙结构面积大。适用于房间开间尺寸不大的宿舍、旅馆或住宅。纵墙承重:横墙只起分隔作用,房屋开间划分灵活,可满足大空间要求。但整体刚度差,抗震性能差,适用于非地震区,房间开间较大的商店餐厅等。横墙混合承重:横纵墙均可起承重作用,建筑布局比较灵活整体刚度、抗震性能好。多用于房间开间、进深尺寸较大且房间类型较多的建筑,如教学楼,综合商店。部分框架结构:内部空间大、较完整等特点。常用于内柱不影响使用的大房间,如商场、展示、车库等。46、 砖的标准尺寸:240mm*115mm*53mm47、 砌筑墙体常用砂浆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石灰砂浆48、 砌筑墙体组砌原则:砖缝必须横平竖直,错缝搭接,砖缝砂浆饱满,厚薄均匀。49、 勒脚的概念:基础以上,室内地面以下的墙体为墙角,夕卜墙的墙脚为勒脚。50、 勒脚的设置原因:墙角所处位置易受到外界碰撞和雨雪侵蚀以影响建筑物耐久性和美观。还易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毛细作用所形成的地潮的侵蚀,以致墙身受潮饰面层发霉脱落,影响室内卫生和人体健康,冬季易形成冻融破坏。所以构造上要采取措施。51、 勒脚至少应高过水平防潮层,并且不低于500mm52、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当地面垫层采用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时,防潮层位置应设在地面垫层范围之内,通常在-0.060m标高处,同时还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以防雨水溅湿墙身。当地面垫层采用松散的透水性材料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与室内地面标高齐平,或高于室内地面一皮砖当室内地面在墙身两侧出现高差时,则应在墙身内设两道水平防潮层,并用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成台阶式防潮层,防止土壤中水汽从地面高的一侧渗入墙体。。53、 散水和明沟的位置:散水:为防止屋顶落水或地表水侵入勒脚而危害建筑,在建筑物外墙四周做坡度为3%〜5%的护坡,将积水排离建筑物。明沟:在建筑物四周做排水沟,将水有组织的导向集水井,然后流入排水系统屋顶有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600mm〜1000mm,对于无组织排水,当设有明沟时,檐口滴水与明沟中心竖向对齐。不设明沟时,散水宽度比屋顶挑檐宽出200mm54、 过梁的概念和做法:过梁是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砌体和楼板荷载的构件。通常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三种做法55、 圈梁的概念及作用:圈梁又称腰箍,是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圈梁配合楼板共同作用,可提高建筑物空间高度和整体性,增强墙体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而提高抗震能力。钢筋砖圈梁的高度为4~6皮砖。56、楼板层的组成:面层、结构层、顶棚层57、 隔墙按照构造形式分类:轻骨架隔墙,块材隔墙,板材隔墙58、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类型(按施工方式不同)以及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可分为现浇式,装配整体式,预制装配式。现浇式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利于抗震,梁板布置灵活。但模板耗材大,施工进度慢,施工受季节限制。适用于地震区及平面形状不规则或防水要求较高的房间。预制式楼板:节省模板、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施工速度并利于推广建筑工业化,但楼板整体性差。适用于非地震区,平面形状较规整的房间装配整体式楼板:即可节省模板又提高了整体性,加快施工速度,但施工较复杂。目前多用于住宅、宾馆、学校,办公楼等大量性建筑59、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按结构形式分:板式楼板、梁板式楼板、密肋式楼板、无梁楼板和钢衬板组合楼板。主梁的经济跨度5~8m梁高为跨度的1/12~1/8。梁宽为梁高的1/3~1/2。次梁的经济跨度为主梁间距即4~6m。次梁高度为跨度的1/18~1/12,,宽为梁高的1/3~1/2。板的跨度为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7~3m,厚度为其跨度的1/50~1/40且不小于40mm。60、 板的搁置位置:预制板搁置在墙上或梁上,为满足结构要求,应满足板端的搁置长度,板搁置在梁上应不小于80mm。搁置在墙上时不小于100mm61、 栏杆的高度,阳台地面的标高及坡度,雨棚挑出长度:栏杆高度不宜小于1.05m,高层建筑栏杆提高到1.2m。阳台地面标高低于室内地面标高10~20mm。并在阳台一侧或两侧设排水口,地面向排水口做1%~2%的坡度。过梁悬挑板式雨棚挑出长度0.9m-1.5m62、 饰面装修基本分类:墙面装修、地面装修、顶棚装修63、 地面的类型(整体类地面包括的内容):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水磨石,菱苦土地面64、 木地面按构造方式的分类:空铺式,实铺式,粘贴式65、 悬吊式顶棚组成:吊杆、基层和面层66、 常见幕墙有: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玻璃幕墙以其构造方式不同分为:有框无框两类,有框玻璃幕墙又分为明框隐框两类;金属幕墙以其构造方式不同分为:明框金属幕墙,隐框金属幕墙,半隐框金属幕墙67、楼梯的组成:梯段、平台和栏杆扶手各部件的功能作用:梯段:连接两个平台之间的,由若干连续踏步组成的倾斜构件。平台包括楼层平台和中间平台两部分,接楼板层与梯段端部的构件为楼层平台,位于两层楼之间连接梯段的水平构件为中间平台。栏杆是布置在楼梯梯段和平台边缘的有一定刚度和安全度的结构构件。扶手附设于栏杆顶部供依附用68、 楼梯坡度的概念及坡度范围:指梯段中各踏步前缘的假定连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常为23°-45°,以30°为宜69、 当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m70、 栏杆扶手高度:室内不宜小于900mm,通常取1000mm。阳台上人屋面室外楼梯栏杆扶手不宜小于1050mm高层要再提高到1200mm,但不宜超过此值。幼儿栏杆扶手高度不宜大于600mm71、 楼梯的净空高度相关高度限制:楼梯净空高度包括梯段部位的净高和平台部位的净高。踏步前缘到顶棚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200mm平台净高不应小于2000mm。楼梯梯段最低,最高踏步前缘线与顶部突出物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00mm72、 为使平台净高满足要求,采用的处理方法(4种):1、 降低楼梯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2、 增加楼梯底层第一个梯段踏步数量,即抬高底层中间平台。3、 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4、 底层采用直跑楼梯73、 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施工方法不同的分类:现浇整体式和预制装配式74、 预制踏步的支承方式:梁承式,墙承式,悬挑式75、 自动扶梯的坡度较缓常用30°76、 室外台阶踏步得高度比一般为:1:2-1:4宽度不宜小于300mm77、 坡道的坡度范围一般在:1:6-1:12左右78、平屋顶:通常指坡度不超过5%的屋顶,常用坡度2%-3%;79、 坡■顶坡B-般大于10%80、 屋顶的组成:屋面、承重结构、保温隔热层和顶棚81、 屋面防水等级划分依据(6个):建筑物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防水层选用材料和设防要求82、 找坡方法两种及设置方式: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材料找坡:亦称为垫置坡度或填坡,是在水平搁置的屋面板上,采用廉价至轻的材料将屋面垫出坡度,上面再做防水层。结构找坡:亦称搁置坡度或撑坡,将屋面板搁在具有一定倾斜的梁或墙上,形成屋面的坡度。83、 排咏方式:有组织排冰和无组织排咏84、 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的层次排序:上人屋面:保护层(现浇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粘贴预制混凝土块);防水层;结合层;找平层;找坡层;结构层。不上人屋面: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