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稳定的调节 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体温稳定的调节 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体温稳定的调节 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体温稳定的调节 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体温稳定的调节 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发热(发烧)的经历。当发热初始,体温稍高时,父母会让我们注意休息,多喝水,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能力使体温恢复正常;当高烧不退的时候,医生会通过相应的检查,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其中,测量体温是医生诊疗的基本步骤之一。那么,人体各部位的温度都一样吗?第四节体温稳定的调节积极思维:人体各部位的温度都一样吗?事实:1.在各种环境温度下,人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完全一样。在研究体温时,通常将人体分为核心部位和表层部位。核心部位的温度称为体核体温,表层部位的温度称为体壳体温(如图)。事实:2.人体表层部位温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环境温度为23℃时,人的皮肤温度分别为:足部约27℃,手部约30℃,躯干部约32℃,额部约33℃。环境温度为35℃时,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将缩小。而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将变大。事实:3.研究表明,体核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小,即体核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例如,肝部约为38℃,脑部约为38℃,直肠部约为37.5℃。注:①人体体壳温度会随环境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②人体体核温度是相对稳定的;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1、体温:人体体核部位的平均温度(37℃左右);2、体温常用测量部位:直肠、口腔和腋窝,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核体温;3、人体的产热(1)热量来源:①主要来源:②反射性产热:战栗;③行为性产热:运动等;由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代谢时产生;(2)基础状态:受试者禁食12h后,在室温20-25℃的环境中处于清醒、静卧、精神放松的状态;(3)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它能满足所有器官生命活动时的最低能量需求;(4)产热器官组织器官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产热量(占机体部产热量的百分比)安静状态运动或劳动脑2.5%16%3%内脏34%56%22%骨骼肌40%18%73%其他23.5%10%2%几种组织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产热量(4)产热器官安静状态下: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产热;运动状态下:主要通过骨骼肌产热;4、人体的散热②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汗腺的分泌量增加,汗液的蒸发就成为主要的散热途径;(1)人体的散热器官:(2)散热方式:①当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大部分体热可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发散到外界;皮肤(主要)③其他散热途径:呼气、排尿、排便等;辐射:热量穿过空气或真空的运动叫辐射。温度较高的物体表面发射红外线,由温度较低的物体接受。在室温为25℃的舒适环境下,哺乳动物的皮肤温度约为32℃,这种温差足够大,足以使大部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散失。如果周围温度接近体温时,则辐射作用丧失。热量从一物体直接传递到另一物体叫传导,但空气是不良热导体,人在空气中活动,传导不是主要的散热方法。传导:对流:热量随空气流动而传播叫对流。皮肤周围空气由于辐射结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带走热量。(3)皮肤温度的调节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升高,散热量增多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散热量减少1、体温调节的方式:下丘脑;大脑皮层;皮肤、黏膜、内脏器官;一、体温稳定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2、温度感受器分布: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环境温度会影响人体的体温,但无论严冬还是酷暑,人体的正常体温总能维持在37

℃左右。那么,人体是怎样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呢?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①外周温度感受器:②中枢温度感受器:寒冷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冷觉感受器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垂体3、调节过程炎热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汗腺分泌增多增加散热4、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而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所引起的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大面积烧伤、中暑或受风寒等引起的发热;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期间,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加快,身体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反应增强,有利于消除致病因素,恢复身体健康。但是,一旦人体出现发热现象,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以免出现严重后果。填空:①某人体温从37℃升高至39℃过程中,产热量

散热量;某人发高烧正处于39℃条件下,产热量

散热量;②某健康人分别处于0℃和25℃情况下比较:产热量:

0℃下产热量

25℃下产热量;散热量:0℃下散热量

25℃下散热量;5、人体体温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当体温过低时,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生命活动受到影响;当体温过高时,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出现异常。注: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二、行为性体温调节和自主性体温调节1、人或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为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2、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都具有一定的行为性体温调节能力;例:①变温动物蛇在寒冷环境中具有日光趋向性行为,而在严热环境下会躲进树荫或钻进洞穴中;②人在严寒环境中一般会多穿衣服或进入暖房以保温;3、人类或其他恒温动物区别于变温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具备自主体温调节功能。自主体温调节方式是指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调节皮肤的血流量、汗腺的分泌、骨骼肌的收缩和改变代谢水平等生理性调节反应,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1.判断:(1)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2)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其产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3)下丘脑是体温感觉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4)某人发高烧时,体温维持在38.5℃,说明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习题巩固: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使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B.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部分变成热能散失,用于维持体温D.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是通过呼气3.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B.当外界温度较低时,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C.在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主要以神经调节为主DC4.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①为25℃条件,则②可能为0℃环境B.在时间②内,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C.在时间②内,体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D.在时间②内,皮肤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C5.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维持体温恒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感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脊髓B.细胞代谢减弱,耗氧量降低C.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并调控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D.在寒冷环境中,健康人体的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致相同D6.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B.“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C.寒冷环境下,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D.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效应器D7.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某实验人员给健康的大鼠注射一定量的NE,NE能作用于大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大鼠的体温下降。若在此之前先给大鼠注射α受体阻断剂,则大鼠不会出现体温下降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的NE可通过体液运输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NE作用于下丘脑后,大鼠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收缩,汗腺分泌会减少C.NE可能通过与下丘脑细胞质膜表面的α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D.无论作为激素还是作为神经递质,NE在小鼠体内的含量都保持相对稳定B8.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