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四篇_第1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四篇_第2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四篇_第3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四篇_第4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学校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5、练一练,练习二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同学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依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

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

依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以下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分?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例如5,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认真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留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留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求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怎样计算?假如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同学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同学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口答练习二第6题。

让同学默读题目。提问:第(1)题怎样想?求出了容积怎样求第(2)题?为什么?

4.做练习二第9题。

让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让同学说既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5、6题。

学校数学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青岛版学校四班级上册数学第46—48页的“相遇问题”,是在学习简约行程问题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情节、数量关系比以前学的内容繁复。教学时,要启发同学抓住题目中主要的数量关系,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要紧紧地抓住对“速度”、“相遇时间”、“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通过可逆性改编、改变题目中情节,进一步培育同学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技能;逆向思维的技能;及综合分析应用题的技能。

在教学中还要援助同学突破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如“速度和”、“相向”、“相遇”、“同时”等。可以通过同学生活实际,通过演示,援助同学理解这些概念。同学对这些概念理解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情节,并掌控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预备题的作用,运用旧知识迁移,学会新知识。过去学习过一个物体走完一段路的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是在这个基础上进展的,它的特点是由两个物体同走一段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分进行教学,有利于同学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控。

二、设计理念:

本着以“同学的进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着重了同学的参加,着重了同学思维的开放,着重了同学性格的进展,使教学跟随同学的学习过程,紧贴同学的学习需求,让同学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控“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技能。3.培育同学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控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使同学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改变。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预备采纳如下教法:

复习铺垫法直观演示法分组争论法启发讲解法练习巩固法这样通过多种教法的交叉进行,相信肯定会取得抱负的教学效果。

在学法上引导同学通过观测、思索、争论的方法掌控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类推。

教具预备:计算机及帮助软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设疑

1.口答:一架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600千米,从甲地飞往乙地用了4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师: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回答?能把其它几个关系式也说出来吗?

看来大家对过去的行程问题学得很不错,为自己鼓鼓掌,也对各位和我们一起学习争论的老师表示欢迎!

这一道题用几个速度和走完全程?

小结:相遇应用题通常有两种解法,第一种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是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四、拓思创新

1.两个邮递员同时从相距3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骑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经过几分钟两个邮递员相遇?

这道题与刚才讨论过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6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分后相遇.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多少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6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分后相遇.乙每分行50米,甲每分行多少米?

这两道题是怎样求一方速度的呢?

依据路程÷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一方速度=另一方速度

4.小红和小刚同时从两家出发,小红每分钟走38米,小刚每分钟走45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100米,小红和小刚家相距多少米?

这道题中的两人相遇了吗?

5.甲乙两人同时从M地相背而行,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5分后他们相距多少米?”

这道题什么发生了改变?你觉得还可以用今日学的方法做吗?

〔这是运动的双方方向上发生了改变,可数量关系并没有转变,因此,解题方法完全相同。像这样运动双方某一方面发生改变的譬如时间有先后的改变等等以后我们在讨论。〕

五、小结:谈谈这节课你又获得了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讨论的都是两个人走路呀、骑车呀这类问题,它还能不能讨论其他问题呢?还可能讨论哪些问题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索的,老师想在下一节课中得到你们的答案。

学校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学校数学六班级上册第73—78页。

教材简析:

教材在同学已经掌控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呈现了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一情景。通过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状况,引导同学提出问题,引入对乘加应用题的探究。知识点是让同学在详细情景中,借助一、二单元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阅历,自己探究出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并能敏捷的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重点是将四那么混合运算规律正确地迁移到分数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详细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依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究中领悟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规律。

2.技能目标:通过让同学说一说、画一画,培育同学的分析技能、概括技能、综合技能,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同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20**年的奥运会相信大家肯定记忆犹新,世界人民走进奥运,走进了北京。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能说说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吗?

[设计意图]这一单元是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情境串进行的,而本课是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第1个信息窗,情境内容将中国放入世界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由奥运会的话题引出了本课情境,这样设计让同学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本课,激发了学习爱好。

二、自主探究,猎取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

谈话:这里有一些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谁能读一读?依据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

2.依据以往的解题阅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援助你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动脑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3.选择你喜爱的方法试着独立解决这一问题好吗?

4.同学汇报沟通。

让同学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别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68+4=72〔公顷〕

〔2〕272×1/4+4

=68+4

=72〔公顷〕

同学在多次沟通解题步骤中,老师板书数量关系

天坛公园的面积×1/4+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并展示同学画的线段图。让同学分析线段图。

[设计意图]同学是探究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在这里把让同学说解题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你能试着用先画线段图再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决你们提出的“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吗?

同学独立解决。〔依据同学状况,假如画图有困难,可让同学小组内争论一下,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全班沟通,展示做题方法。

〔1〕30×7/10+30×2/15〔2〕30×〔7/10+2/15〕

=21+4=30×25/30

=25〔处〕=25〔处〕

6.让同学展示线段图的画法,说清解题思路。

7.点题并板书:分数应用题。

8.单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你能想到什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9.小结:乘法的安排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让同学借助两种解题方法,将分数与整数的运算率沟通,为后面的练习搭建了平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独立完成〔第75页第2、3题。〕

指生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重点说出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是针对性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数量关系要让同学反复说,目的是让同学从理论上加以理解。

四、回来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现在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状况。

课本76页第9题。同学读题,指生列式。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回来课题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敏捷掌控解题方法。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校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受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须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预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假设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性格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老师言语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日,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日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伙伴们能告知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心爱的小伙伴,你们能告知我吗?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量活动。

师:小伙伴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同学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老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同学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争论沟通。

让同学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同学们说他用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