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十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1页
新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十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2页
新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十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3页
新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十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4页
新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十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法2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考法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素养运用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认识多极化趋势下大国关系变化的基本准则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明素养·知识贯通研析1冷战的阴霾:美苏冷战的影响育思维·材料研析研析2国际秩序的构建: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

考情解读1.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表现及影响2019全国卷Ⅲ,T342019天津高考,T11历史解释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发展演变2020全国卷Ⅱ,T35历史解释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2018全国卷Ⅰ,T352018北京高考,T23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加强的表现及影响2020全国卷Ⅱ,T422020全国卷Ⅲ,T352020江苏高考,T20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识体系构建

时空坐标通览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新教材知识]1.建立:二战中后期,美苏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①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②日本退出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及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独立。(2)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3)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4)成立联合国。(1)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其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2)雅尔塔体系结束了以欧洲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常考点][2016江苏高考第23题](1)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和日本衰落,美苏强大,争夺世界主导权。(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美国推行反共、反苏政策。(4)美苏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它们吸取了二战的教训,都不敢轻易诉诸战争,而是采用冷战的方式对抗。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上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1949年,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德国分裂。军事上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1955年5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辨析比较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区别雅尔塔体系是二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主要方式有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备竞赛、局部战争、文化渗透等。联系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2020全国卷Ⅱ第35题]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分明。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整体实力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图解历史图示法理解美苏冷战名师提醒美苏争霸的概况1.总的来说,美苏对峙、互有攻守;军事实力此消彼长;争霸重点在欧洲。2.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原因重大事件赫鲁晓夫推行与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政策。缓和:①苏联与美、法等国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②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③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紧张:①修筑柏林墙;②古巴导弹危机。(2)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攻美守,优势在苏。原因重大事件苏联:①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②推行积极进攻战略。美国:①经济增长趋缓;②陷入越南战争泥潭。苏联对欧洲采用缓和战略,在亚洲、非洲进行扩张,出兵阿富汗。美国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3)20世纪80年代:美攻苏守,优势在美。原因重大事件苏联:①经济困难;②戈尔巴乔夫放弃争夺策略。美国:①经济复苏;②里根采取强硬态度。苏联:①从阿富汗撤军;②放松对东欧控制;③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美国:①加强对苏联的和平演变;②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和“星球大战计划”。(1)消极影响①美苏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②两极格局把世界分成两大阵营,不同阵营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被人为地阻断,不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积极影响①美苏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③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如促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崛起、欧共体形成等,从而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思维拓展

冷战对中国的影响1.外交方面: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威胁政策,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经济方面:在美苏对峙格局下,苏联积极援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3.主权方面:美国极力插手台湾问题,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中国的统一大业受阻。

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新教材知识][2018全国卷Ⅰ第35题](1)二战后,欧洲各国国力严重消耗。(2)雅尔塔体系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3)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摧毁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间地带”。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①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二者都成为共和国。②印度独立前后,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①1952年,埃及成立共和国。②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③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①1959年,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古巴宣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②巴拿马于1999年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3.评价: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前提,为新兴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现实因素: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③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④直接原因:法德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⑤传统因素: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2)进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3)影响对西欧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②西欧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欧洲的联合。对美国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被迫调整对欧政策,与欧洲建立伙伴关系。对世界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2020北京高考第14题]原因①日本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②朝鲜战争中美军大量的“军需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③日本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④美国的扶植。⑤日本政府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投资。⑥政府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和教育。表现①经济崛起: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②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前后,南斯拉夫被苏联逐出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破裂。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实际上退出社会主义阵营。③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布拉格之春”。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但也为社会主义新模式的出现提供了契机。表现①中国自力更生研制出“两弹一星”,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密切联系。③中日、中美建交,扩大了中国的影响,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影响①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②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1)万隆会议的召开: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万隆精神”。这次会议有力地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演变。(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兴起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正式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原则不结盟、非集团化。主张反帝反殖反霸,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影响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名师提醒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加入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同盟。“不结盟”不是消极地对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

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两极格局的瓦解原因①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各国改革成效甚微,从而使经济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②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实质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过程①1989年,剧变首先从波兰开始,后扩展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华沙条约组织国家。②以1991年苏联解体告终。原因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②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③西方加强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攻势。时间1991年12月26日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特征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总体上趋于缓和。原因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②美国试图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③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表现①和平表现:1993年欧盟成立,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②动荡表现: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特征: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1)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2)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的欧洲联盟,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并不断东扩,成为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2020全国卷Ⅱ第42题,2020江苏高考第20题](3)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4)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地位的同时,将成为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5)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6)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名师提醒

多极化发展的特点1.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的较量产生的。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多个政治力量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3.长期过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舞台,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国际关系走向民主化。(2)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归纳总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历程及其启示阶段世界格局主要表现启示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美国和苏联主宰世界。①综合国力的变化决定了国际格局的变化。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③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中国的振兴;日本的崛起;欧洲的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的扩张;日本的发展壮大;中国的日益崛起和强大;俄罗斯实力的恢复。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法2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考法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法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命题透视高考突出考查美苏关系的演变、冷战的表现及影响、两极格局下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材料呈现方式多样,有文字、表格、漫画等,对考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要求较高。备考时要注意将本专题与必修二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把握不同时段国际关系的特点。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美苏冷战的表现及影响2.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发展演变1.冷战的背景及对冷战的评价2.美苏冷战的阶段性特征示例1[2020全国卷Ⅱ,35,4分]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的格局。而根据材料信息“1958年”“美苏……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可知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格局下存在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之间的文化往来,得不出美国、苏联的目的,A、D两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项排除。答案C命题背景分析1958年1月,美苏两国签订了文化交流协定,该协定的有效期为两年,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科技、农业、医药、公共卫生、出版、电影、政府部门、学术研究、旅游等项目。这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与外国政府签订这样一个内容广泛的文化交流协定。该协定对美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打开了冷战时期苏联的国门,使文化交流从1958年后成为美苏关系中一个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基本确定了双方进行文化交流的内容。美苏双方都希望利用文化交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苏联方面来说主要是为了获得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文化交流使西方了解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取得的成就;就美国方面来说,主要是为了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念,通过思想和文化渗透,培养西方价值观念的“运货人”和“自由的种子”。示例2[2019全国卷Ⅲ,34,4分]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解析

本题以美国对待印第安人的态度为切入点,考查两极格局下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对政府政策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冷战兴起,材料现象与当时美苏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有关,故选B项;“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不是分权制衡的结果,也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A、C两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相违背,排除D项。答案

B

考法2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命题透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成为新课标的要求。备考时要重视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的努力,了解新兴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已考视角预测视角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1.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表现及影响2.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示例3[2018全国卷Ⅰ,35,4分]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解析

本题从1945—1975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切入,考查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材料中变化最大的是非洲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说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重要平台,体现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增多不等于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不出经济区域化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答案

A解题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亚非国家凝聚起“万隆精神”,发起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有力冲击。

考法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命题透视高考注重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局势的变化等。由于本知识点具有很强的时政性,所以高考经常采用时政热点等新材料考查国际格局及大国关系的演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涉及,突出考查考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综合比较能力。已考视角预测视角多极化趋势出现、加强的表现及影响1.欧洲联合的原因2.多极化趋势出现、加强的表现及原因示例4[2020全国卷Ⅱ,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下图所示: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解析本题以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为切入点考查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历程。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这一类题目在后面都有一个具体要求,从要求出发,规划步骤即可。由题目要求可知,先要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如贸易政策,合作、共同立场和措施,司法机构的民事与刑事合作。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注意需将选取的三点信息联系起来。答案示例信息:①贸易政策;②合作、共同立场和措施;③司法机构的民事与刑事合作。(3分)论述:20世纪60年代,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欧共体成立并逐步发展。西欧各国削减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一体化加强了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它们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的立场和措施,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同时为了应对经济合作中的矛盾与冲突,西欧国家加强了司法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这又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9分)示例5[2020全国卷Ⅲ,35,4分]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发展。七十七国集团是20世纪60年代由一些发展中国家发起成立的,旨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材料反映的是该组织成员在联合国决议中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故选B项;当今世界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确立多极化格局,排除A项;C、D两项夸大了该组织的国际影响力。答案

B示例6[2017全国卷Ⅰ,35,4分]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解析本题从七国集团、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先后出现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这一现象切入,考查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七国集团成员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后来逐渐有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加入组成二十国集团,说明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冲击了由西方大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旧秩序,故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在二战后已经出现,B项排除;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体系,故C项错误;二十国集团只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D项错误。答案A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素养运用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认识多极化趋势下大国关系变化的基本准则明素养·知识贯通育思维·材料研析研析1冷战的阴霾:美苏冷战的影响研析2国际秩序的构建: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素养

运用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认识多极化趋势下大国

关系变化的基本准则国家利益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一般包括国家的生存、国家的制度(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国家发展(让国民能够安居乐业)和国家的特性(核心价值)等方面。无论大国关系如何复杂、微妙,其变化总是根源于国家利益。经济利益是确立大国关系首要的、根本的要素。受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制约和影响,经济总量、经济主导部门、经济增长周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使得经济优势会在不同国家之间变动。在近现代发展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美国都在不同时期居于经济优势地位。每一次经济格局的变动都是对前一次经济平衡的打破,这种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将国家利益与地区和全球利益联系起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示例[2020山东高考,15,3分]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实力的变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和“非共产党国家”的划分方法,鼓励与之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这表明美国在这一时期实施战略收缩政策,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弱,故D项正确。美国战略收缩并不意味着与苏联关系缓和,美苏依然处于争霸态势,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没有必然联系。C项是美国国力衰弱的原因之一,是D项的具体表现,故C项错误。答案D研析1

冷战的阴霾:美苏冷战的影响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①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②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③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④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⑤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材料解读由①可知,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是全球冷战与局部“热战”共存;②③反映了对于冷战有批评与赞扬两种不同的观点;④⑤从美国人的视角客观地看待苏联及冷战的影响。几则材料阐述了冷战的内涵及影响,凸显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材料运用【问题设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2)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