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名师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_第1页
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名师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_第2页
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名师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_第3页
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名师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_第4页
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名师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计划1.1沁园春长沙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2.3峨日朵雪峰之侧3.7.2归田园居(其一)3.9.3声声慢(寻寻觅觅)4.1记录家乡的人和物4.2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4.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5.1整本书阅读(1)5.1整本书阅读(2)5.1整本书阅读(3)《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三)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四)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五)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一)教科书高一上学期共学习两本必修:必修一,必修二。(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册教材共分四个主题。分别指向(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织语文学习兴趣小组,教会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资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做好摘记(摘抄或剪贴),写读后感、读书心得、学习随笔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达到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四)改变写作的方式,倡导自主写作作文教学,我们可以尝试1、编写个人作品集。要求每个学生,从高一入学时开始,就为编个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①为自己的作品集起一个动听的名字;②每周完成1000字的练笔,练笔的时间、内容自定;③给自己的每周练笔做些美工,如插图、文字配色、贴相片、配④为自己的作品集写一篇序言;有个人作品集6本。高三下学期期中,选编一个《个人作品集精选》。这样,到高中毕业时,每个学生手头上就有自己的作品集七本。2、选编班级作品集。以班为单位,选编《XXX班学生优秀作品集》(或者取个更动听的名称)。3、选编年级作品集。以年级为单位,选编《XXX年级学生优秀各班学生轮流参观、浏览,每班参观时间为1节课。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两课时第一课时:①.导入新课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bul1;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毛泽东文集》编入《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长沙》外,你们还知道毛泽东那些著名诗歌?"下面我起大家开始朗还看今朝?④.整体感知同学们已经诵读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请同学们说一下读了这首诗的整体感受?他和我们刚才背诵的《沁园春.雪》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老师讲解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说这篇文章,首先沁园春,长沙分别是什么?沁园春是一种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如本词的长沙级是小标题。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第二次读:找出本词中自己不认识或陌生的字词,其中有(橘、道、遏)分别给它们注音。第三次读课文(读上阙):划分本词的层次,上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始到哪里?讲述了什么?"寒秋"怎样理解?明确:从开始到橘子洲头,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寒秋”明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剜争流(近观)天空:鹰击长空(仰视)水底:鱼翔浅底(近观)第三层从"怅寥廓"到"谁主沉浮",提出谁主沉浮的感慨。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怅"字那么"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园春雪》分析了词的上阙,下面我们就接着来学习这首词的下阙。么联系?总结明确:上阙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指出问题,引起回忆。下阙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岁月,回答上阙提出的问题。那么“同学少年“时怎样的意境呢?"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书生意气,挥斥方道"——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鹊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小结:归纳一下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明确: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教学过程一、导读识人1.对下句,猜人物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2.走近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3.人物评价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梁漱溪《赠郭某》2.问题: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3.播放朗诵视频。4.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5.教师小结: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2.背景介绍《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3.问题讨论:诗歌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久的时间。"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4.问题讨论:"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5.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在那段时间里,"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飘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1.对比阅读《炉中煤》:这两首诗的主体形象各是谁?表达了诗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郭沫若)啊,我年轻的女郎!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轻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啊,我年轻的女郎!啊,我年轻的女郎!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所谓"炉中煤",已经由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所"五四"时代祖国的象征。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弹,号友三,生于湖北水。1912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而1923年9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又系诗人公开刊行的第一部诗集,负等,融入到诗歌形象(人、物、景)当中,借助某些诗歌形象含蓄有"意"之"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3.整体感知大声朗读课文,这首诗歌中的意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诗人想意象是"红烛",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全诗以诗人与"红烛"问答交流的形式展开,抓住红烛的"自焚"与“流泪”两4.具体分析"红烛"也成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2-3节,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展现了思考觉悟的过程。燃自己,"烧"出光亮,写出了红烛"自焚"的特征,牺牲精神。(3)自由诵读诗歌,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矛盾!冲突!?明确:前面"一误再误",后面"不误,不误!"前后两种截然相才放光出?"这让诗人很迷惑,这不是"矛盾!冲突!"吗?(4)齐读第4节,诗歌第4节传达了诗人什么感情?发一分光",人生的价值重在奉献。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接着诗人用"烧破""烧沸"“救出""捣破"几个动词,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使他们觉悟,使他们(5)默读诗歌5-7节,诗人面对烛泪有哪些思考?"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诗人仍在怀疑这种自我奉献、自我栖牲的真实性。而烛泪是因风而起,却依然燃烧。所以,那泪,神,歌颂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焦急的泪,也是喜悦的泪!它会“培牺牲,终会驱除黑暗,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6)齐读诗歌8-9节闻一多的《红烛》中的红烛指的是(D)A.祖国B.人民向人间,培出感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A.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B.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可贵C.要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必须对社会作出贡献D.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识记诗集《红烛》的思想情感学生自由读,分析、消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学过的诗来举例分析学生自由回答,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简单分析。学生多样化诵读学生留足时间,边读边分析,同学间可以讨论完成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可以延伸,学生谈收获积累文化常识知人论世感受闻一多学生在诗歌上的贡献方法指导提升阅读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读带教,在读中体会、品味、感悟赞颂讴歌红烛敬仰执着追求净土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1950年4月参加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本诗初稿写于1962年。早期的昌耀已经提前进入冷寂和苦闷,期的冷寂和苦闷,这就是他创作《峨日朵雪峰之侧》的直接意图。"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造了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1.诗人说我"惊异于",诗人惊异什么呢?惊异于太阳跃入大海的景象。使用了"薄壁""峨日朵之雪""太阳”"山海"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2.诗人是如何描写雪峰落日和滑坡时壮丽景象的?"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3.对雪峰落日和滑坡时壮丽景象这样的描写产生了怎么的效果?4.诗人不去细致地描写"雄鹰或雪豹"这样大的意象,却写“蜘蛛",有何意图?这是诗人精心雕琢的一个"特写镜头",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1.诗人写蜘蛛的"可怜""默享"有什么作用?结合全诗分析。享"表明如此普通、渺小的蜘蛛却能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十年走来"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表层意义是写醉汉的蹒跚步态,生的悲剧。所以B是不恰当的一项。我爱这土地艾青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型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影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又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德人所熟知。到如今,昌耀先生逝世已经17周年,纵然世间大部分一、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七、再读诗歌,解读意象1.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2."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4.如何理解第21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西风颂(节选)的。其实是在说一切的难事都会过去的,希望和成功也就要来了。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一、教学目标2课时一、活动导引生在规定的10分钟内速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1.速读读全文。(10分钟)张皇扭怩憨憨执拗尴尬讪讪虔诚一部分:开端带路(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二部分:发展借被(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三部分:高潮牺牲/献被(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四部分:结局盖被(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1)白色"百合花"这种花卉的主要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2)理解跟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要肯定。)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当是在缝进她的一片深情,所以当\"我"劝她\"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对"我"的不解以示不满。板书吗?和小通讯员和我有关吗?全篇主题是什么?灵和性格的象征吗?和小通讯员和我有关吗?全篇主题是什么?格的塑造。如11节写"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写得非常富有诗情(三)总结归纳:物的性格,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关联的。(四)概括主题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3.2《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案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教学过程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教学设计文章。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2."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学生活动)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读课文,有明确的目的性,圈划课文也有明确的指向性,由于课文较长,整体预习之后,往往抓不住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的思考。2.在大概提炼出了整篇小说中的各个"事件"按"历时性"顺序之后,让我们把它们按照"共时性"事件的排列顺序重新编排:停靠一分钟--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凤娇与"北京话"(学生活动)2.在左一栏的正是属于"城市世界"的话语,而右一栏则是“乡村世界"的话语,中间一栏是"乡村世界"努力向“城市世界”靠拢(教学设计)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说得玄一些--不同的"世界”十分之渴盼,于是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3.香雪的内心刻画中我们可以发现,香雪的追求其实已经超出了"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而向往着那她自己--甚至包括叙述者--也说不清的那什么超越于一切她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东西之外的那可以显现出来:"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象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着重为引者所加)我们当然不认为香雪的思考是错误的,但当她的思想用"贫穷"、"不光彩"等属于她的日常"完善",而是"革新"。4.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5.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教学设计)使得分析文本时必需注重关键词句的表面和引申,看出词句背后的深(学生活动)(1)第66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2)第69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3)第70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犹豫(4)第71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深的探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思路点拨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练习举隅(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4.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由此反省自己,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对高中生而言,"人物通讯"是一种新文体,所以上好本课无论是对激发学生学习通稻菽千重浪》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运用素养。2.理清文章脉络,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培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3.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培养审美鉴赏4.自读、研读相结合,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1)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2)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3)人物通讯类型: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1)生平: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2)贡献: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1971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轴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3)荣誉: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至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道研究所技术指导。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1988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1996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袁隆平是国家高科技"八六三"计划生物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撰2001至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19年9月17日,获得"共和国勋章"。(3)颁奖词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篇人物通讯。2001年(1)正题(2)副标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一)理清层次:(二)探究人物品质:弯腰驼背"不正是农民的劳作写照吗?而现在做这个的是袁隆平,所2.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袁隆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科学家放在同一水平,这也是对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赞美。他所作出的贡献与其他最优秀的科学家的发现一样,堪称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一定会取得辉煌的胜利。科学家?"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问句?的说法,是历史赋予这位知识分子、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的责任;20不畏艰难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胆量。这句话还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三)概括文章主题:思考:本文表达了的主题?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四)总结写作特点:1.思考: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明确:(1)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2)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2.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选材?(1)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这几句话,通过袁隆平的目光(突然停留)、行动(马上标记)、心情(欣喜异常)三个细节,就把袁隆平作为一个优秀科学家难能可贵的(2)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于实践,敢于探索)除迷信,敢于创新)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3)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一一工作态度、方法;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一一学术精神、品格;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一一道德操守、准则;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一一个人理想、志向;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富于文采。(4)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呢?靠翅膀发出声音这一权威论断深信不疑时,聂利这个12岁的小姑娘在湖南车展现场,袁院士仅多看了两眼奔驰SLK3000K,网络上就直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老人根本未曾也没有计划购进该款价值68.8万的奔驰,而且,老人"家里"的六七辆车都很普通,分属其子女所有,“袁老自己只有一辆”。面对袁隆平"家里已经有了六七辆车(注:实际上是包括子女在内共有六七辆车,此为网友误读)”的坦言,网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示例一)给袁老配飞机都不过分,就算仇富,我们也不仇袁隆(示例二)袁老的财富来得光明正大,他的消费自由只要符合法运用夹夹议的方式介绍一个人物,不少于500字。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一、教学目标体悟细节描写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视频,谈感想)样的人?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传诵】①辗转传布诵读(多用于诗词、文章等);②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名声等)。注特别意:传颂,传播颂扬,重在颂扬;传诵和传颂比较,诵一般指扩大说的范围,而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3.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③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⑤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自我反省、不断成长的品质。⑥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⑦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③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总而言之,张秉贵是一位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4.文章基本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第二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示例1: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示例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例3: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示例4: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总之,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2.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①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③张乘费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素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2.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给了你什么启发?示例1:张秉贵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示例:2: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示例3: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已4.3《"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安排1课时。1.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是哪些人?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湖南邵阳新宁人。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钟扬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勤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滨,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3.这篇文章选择钟扬的哪些事件?分别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优秀品质?4.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英雄少年"——“不安分”(坚定乐观)“种子达人"——"钟大胆”(爱岗敬业)"科学队长"——"愿意救人"(热心科普)"接盘导师"——"暖"(担当关爱)"生命延续"——"先锋者"(牺牲忘我)1.文章哪些句子或者段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哪些描写最为精彩?试用做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分享你的感悟。2.示范批注开头和第一节。【开头部分】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2)"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与生命的长度衬托,更显出其生命价值【"英雄少年"】(1)"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贬词褒用,点明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也照应作者给予他的"探索者"的评价。【种子达人】(3)"惊险和惊喜并存":惊险,指工作环境,随时都会有生命危【科学队长】【"接盘"导师】(2)引用钟扬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就像我们……",把培养学生(4)钟扬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而且"各显神通",再次【生命延续】的话进一步阐述了他眼中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奉献自我。(3)西藏大学老师展示的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工作安排,表现作、愿望比生命更重要。的小纸条上的工作安排表现他的忘我精神和忙碌劳累等。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从不同层面表现他的品质。第三,侧面烘托。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母亲、妻子、同事、学生的话,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经历,有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生活细节方面的。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而且看起来有点"乱",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精神)来安1.新版语文课本中,《"探界者"钟扬》作为2018年的作品,是所有课文中最"年轻"的一篇,而且作者叶雨婷是一名90后年轻记者,也是所有课文作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于是有人质疑:90后的作品凭啥能够选入课本?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2.学了钟扬的优秀事迹,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收获。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对工作一丝不苟,乐于助人。一、教学目标安排1课时。一、听,导入新课2.工匠精神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工匠精神?今天我们进入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2.新闻评论的特点(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3.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1)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2)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思路1.阅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区别。【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注意与"鬼斧神工"的区别。【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指做到极致。【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离群索居】索: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超今冠古】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1.这篇新闻评论论述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在提出话题方面有什么特点?字招牌的角度引出话题,紧扣"时代品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2.本文围绕"工匠精神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1)"匠的时代内涵及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作用与意义(第二段)。(2)工匠精神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三段)。(3)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四段)3.在师生共同点评的基础上小结全文结构。第二部分: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三部分: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总结全文。4.联系标题和全文说说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生价值、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也关乎社会风尚、国家形象、时代精五、探,重点突破第一大组:作者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二大组: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引用《说文》涅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对比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类比论证:比如第1段"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假设论证: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假设论证,写出(2)语言特色:整散结合,文章摇曳多姿,增强说服力。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这主要是因为文章语言丰富,整散结合。如第1段作者用到了"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词,使人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第2段中作者用“气质雍客、活力涌流”来写企义。第3.4.5段运用排比、对偶手法,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更具有说服力。此外,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现如今,对于"工匠精神",上上下下在呼吁,国人在关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回归“工匠精神”?6.1《苯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果;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诗经》中传承下来的劳动之美。握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和古人一起亲《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也。"如《风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关雎》"关关雌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用"睢鸠鸟在河中叫"起稳打稳扎。1.播放童声朗读,注意读音,把握基本意思。2.读准字音及理解意义。①苯莒(fuyi):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②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③有:采得。④授(duo):拾取。⑤捋(luo):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⑥桔(jie):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⑦额(xie):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3.翻译诗歌/繁茂鲜艳的苯莒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苯莒呀,我们赶紧圈起来。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苯莒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苯莒呀,掖起衣襟兜回来。4.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苯莒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桔之",掖起衣襟"桶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1)把握好节奏:(2)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大显身手1.观看舞蹈《苯莒》,结合诗经六义,给这首诗歌写一段200字情洋溢的诗歌,这说明在他们看来,劳动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简的人是当时的劳动者,即生活在下层的平民。周朝实行“井田制”,们也会采摘野莱来补充。苯莒既是有食用价值的野草,也是能治病的赏析示例三:这首《苯莒》,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采采苯莒"“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到了哪些启示?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启示:(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其身份。答: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教学目标安排1课时。(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晨星里荒秽,戴月荷锄归。2.苏辙(1039一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后因母病故,随父兄回乡奔丧。嘉四年(1059)守丧期满回京。先后任大名府留守推官、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宋徽宗时罢职居许州。政和二年(1112),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谎"文定"。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1.解题:"文氏"即文姓,苏辙长女嫁于文氏家族,文氏外孙是长女之子。2.指名朗读,读准字音。3.把握节奏,再次朗读。朗读指导:七律阅读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起来要有抑扬顿挫之感。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酷/劳/苦辛。欢欣鼓舞。赶紧做好大饼给外孙吃以补偿他的饥饿困乏,多取一些自5.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苏辙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视作,多反映农民的劳苦生活。这首诗就写于这一时期。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可以看出,这次收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由颈联中的"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2.这首诗的前两联都含有对比,请予以具体说明。诗的首联中的"新麦"和“陈谷"是新与旧对比,“诸孙”和“老人"是幼与长的对比。额联中,"三夜阴霪"与"一竿睛日”是天气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睛、宜事农桑的喜悦。3.诗歌标题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诗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外收麦的情景,这样的叙事安排是否合理?合理。诗歌以"收麦"为叙事线索,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外孙在田外孙帮忙收麦时忙碌的情景;而颈联的两个细节描写从侧面表孙辛苦劳作的"饥乏"与"苦辛";尾联诗人毫不吝啬的赞美再次证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处处体现出外孙收麦的辛劳。字,分析诗人感情的变化过程。收麦的情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外孙的期望;写诗人“急炊大饼”"多博村酷”来款待辛苦的外三,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对外孙的疼爱,也表现了诗人对外孙敬老的欣慰;尾联议论抒情,直接表达对外孙的"足精神"的赞赏。首联:欲一一赖一一期盼领联:败—一舞——焦虑、欢喜颈联:偿一—劳一一欣慰尾联:闭一一怜——赞赏5.综观全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1)表现手法上:①《苯莒》一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把快乐采摘苯莒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托的手法,间接展现了麦收时节的劳动场景,和谐和睦,其乐融融,其中既有对劳动艰辛的强调,更有对美满团圆幸福生活的自足。(2)思想主旨上:①《苯莒》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太平盛之后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歌颂的是浓浓的亲情和劳动的欢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游西湖苏辙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笑室于额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额滨遗老。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说从梦中醒来到西湖之上再游览一次,结尾说古时的在梦中纷纷向"我"走来,前后照应,强调"梦"带来的快乐。B.领联运用拟人、对偶手法,通过描述乡民和鱼鸟对他出游西湖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多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C.尾联中"归去"一句,是说回到家后什么话也不说,挡住屏风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一一游西湖的结局。D.本诗结构圆合,以"闭门"始,以"闭门"终,表达宦情淡薄。解析:A项"带来的快乐"的说法有误,其感情应是郁有寡欢、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活,"复得返自然",如鸟儿离开樊笼一般的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内心趣。通过尾联"古人时向梦中来"可知诗人不与外界交往,只与古人为友,聊以自慰,写出了内心的孤独、寂寞、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7.1《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3.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前大家先一起来听段诗歌朗诵。听完朗诵以后,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你对刚刚这首诗歌的了解呢?看来大家对曹操很熟悉啊,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这首《短歌行》。(二)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忧"的基调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教师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前该让学生明确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诗歌忧的感情基调。(三)赏析诗歌语句,解读诗歌意象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的意象的解读及对诗人"忧"的内容的解读;2.各小组内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1.诗中表现诗人"忧"的诗句?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课件展示)2.诗人为什么而“忧”?明确:①忧功业未成(板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课件展示)②忧贤才难求(板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课件展示)3.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抒发自己"忧"的感情的?明确:酒、朝露、明月酒在诗歌中"酒"一般被用来表达忧愁思绪,因而有了“借酒浇愁"一说,同学们结合诗人生平及整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曹操借酒表达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知人论世。结合全诗可明确曹操表达的是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2)朝露诗人将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3)明月在古典诗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别绪,在此曹操借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因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4.诗人借助了很多意象来表达自己"忧"的情绪,他又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思想感情的?比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比喻贤才。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诗是表达女子思慕爱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表现诗人求贤如渴的心情。5.诗歌中"忧"的情绪贯穿全诗,但是同学们朗读的时候却情绪激昂,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明确:诗歌虽然"忧"的情绪贯穿整篇,但是在忧的背后却饱含诗人建立功业、渴慕贤才的理想和抱负。6.请个别同学朗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其他同学思考曹操借这几句诗表现什么?明确:这几句诗勾勒出一幅彷徨无依的特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良将贤才无明主可选时的彷徨,与曹操在整诗中表露的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抱负相呼应。(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1.正是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所以面对短暂的人生,曹操一扫前人要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发出人生苦短,及时立业的感慨,处在乱世的曹操,在50多岁的高龄仍然渴望建功立业,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家更应树立远大抱负,发愤图强。2.以一篇短文写《短歌行》给你的启示,题材不限。短歌行《短歌行》是曹操的名篇之一,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要体现诵读法的重要作用,通过朗读学生体味诗歌的感情,小组交流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内容,切身感受优秀文化带来的情操和审美的陶冶和熏染。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对于读的引导还是不够的,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加强学生对于读的指导。7.2《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诗人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淡薄、宁远的人生境界3、感受诗中平静、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1、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一、导入有这样一位诗人,有人给予他和他的作品这样的评价:(展示幻灯组片)◆"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梁启超◆"情之所蓄,无不可吐出;景之所独,无这可写入。"王圻◆"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腐殊相思。”他自己说:(展示幻灯组片)元好问(金)苏东坡(宋)白居易(唐)《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读山海经》《挽歌诗》这个人是谁?【明确】陶渊明(幻灯片展示作者、背景)◆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出身于破落仕“猛志逸四海""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在这两种矛盾思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诗人最终厌倦官场,于41岁(到任彭泽县令八十一天)毅然辞官,从此隐居,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于六十三岁辞世。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是古人读书的直接目的,他们期望通过十年寒窗(这个“十年”是虚数,意为很多年),一朝成名,然后出仕,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陶渊明也不例外。他在二十九“高龄”的时候终于第一次出仕,但四十二岁时就挂冠归田,这十三年他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他为什么矛盾?为何而归隐?他归隐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他的《归园田居》里找到答案。我们将要了解什么——(幻灯)辞官)【明确】读1-8句,(再链接入写作背景幻灯片)(1)本性爱丘山(田园)【明确】1-2句大意: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2)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官场黑暗),无法实现抱负。【明确】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羁鸟"和"池鱼"适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只能让他们痛苦。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本心(天性)。思考:一个"误落",一个"尘网",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尘网:指尘世。这里指仕途、官场。官府生活污浊而又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人生有几个十三年?误落十三年,是一种弥足深陷后幡然醒悟的遗憾与悔恨。“误落"与"尘网”表达了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明确】田园要求:找出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明确】(9-16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参考注释: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用语言描述带动学生联想,情景再现: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八九间草屋坐落其间。屋后有榆树、柳树,它们的阴影遮住了屋檐,屋子前面罗列着桃树、李树。远处的村庄隐"暖暖",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宁静淡泊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自耕自食),没有"车马喧"也不用"为五斗米折腰"。辞彭泽县前的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 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病交加。期间曾有人劝他出仕,他谢绝了。在元嘉四年(427年)九陶渊明1、从何而归(官场)2、归去何处(田园)3、为何而归(官场黑暗)4、归去如何(愿无为)一、教学目标歌美质一、导入(并明确文体)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板书课题、作者)"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一)诵读并分析①段师: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师: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二)诵读并分析②段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边分析边板书)月夜一剡溪清幽白昼一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师: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粟、惊等。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粟""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师: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师: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师: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三)诵读并分析③段样的思想性格?明确:"留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双横线)。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最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找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市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师: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师:此种理解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允许百家争鸣。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课后练习第三大题第三小题:诗人梦游仙界,为什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秋浦歌将进酒《节选)(讨论、诵读略)特色是: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板书: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请你谈一谈"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具体体现在本文的哪些诗句上。(学生回答略)(可在下课前2分钟让全班同学尝试着齐声背诵全诗。)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学会运用知人论世(2)学会运用缘景明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由找意象入手,把(3)借助诵读,在讨论赏析中品味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领会(1)利用板书回顾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鉴赏古诗的钥(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歌,品味诗境。(3)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诗中情景,表达自己对杜甫诗歌的(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通过讨论、评点等方法把(1)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培养爱国情怀。(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汲取古代文化深厚的养料,提升审美1课时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诗言志。读者读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明志。首》时已经学习了鉴赏诗歌的两种方法?知人论世,由景入情。(二)熟悉诗文(三)品读诗文3.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写景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动笔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约5分钟)①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赏析讨论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啸的猿、清渚、白沙、飞回的鸟、无边萧萧下的落木、不尽滚滚而来的长江。意境——凄清、冷寂、悲凉却又高远、雄浑、壮阔。4.思考:如何理解这种既凄清、冷寂、悲凉却又高远、雄浑壮阔的意境,两者是否矛盾?迈、体弱多病、满头白发的老者,拄着拐杖,孤身一人站在山顶,顶着呼啸而过的凛冽的寒风。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悲凉。这幅画面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悲凉的?小结:运用到反衬的手法,天地越宽阔,就显得诗人越渺小,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悲凉。两者非但不矛盾,而这正是由景入情的体现,从而引发悲伤的情绪,以阔景衬哀情。总结:写景部分诗人借哀景衬托哀情,借阔景反衬哀情,这正是由景入情的鉴赏手法。5.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齐读一下写景部分。明确:悟情感。悲悯之情,更何况是身临其境的杜甫呢?面对此情此情,他的心中又会引发何种感悟呢?时的让我们如此心生悲悯之心的杜甫所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8.具体感伤什么?总结:1、长久漂泊异乡——万里、常作客9.思考:"艰难""潦倒"是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生活的艰难与潦倒?我们不难发现杜甫所具有的那种心系天下的广博的胸襟与志士10.探讨:这种对天下苍生的大忧、大悲只是一时的冲动?只是短暂的瞬间吗?他的这种愁苦到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如何解读“潦倒新停浊酒杯”?思考:①诗人为什么要喝酒?——借酒消愁。②诗人为什么要停止喝酒?——危及生命(肺病)③猜想:诗人是否停止喝酒?如何解读?哪种表达效果好?不得已停止喝酒——如此愁苦,本想戒酒消愁的,无奈却因为年迈多病不得不戒酒,当然也可能因为穷困万分以致无法喝酒,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这就更令人愁苦不堪,而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人在忧愁苦闷的时候,如果能够向人尽情诉说,或许可以排解一些苦闷,而诗人却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所以索性不再说下去了。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没有停止喝酒——必须停酒,但是无法做到,因为悲愤实在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能通过喝酒来略微地舒缓他的忧愤,这就意味着杜甫,在自己的生命与国家、人民的大义面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人民。由此可见他对天下苍生的忧愁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深沉的、沉重的情感。在自己身处逆境之时,仍然能够有心系天下的气度,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到的,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这是何等的豪情、这是何等的伟大。总结:杜甫具体在悲叹什么?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国家社会之秋。由悲自然——悲自身——悲天下苍生。当我们还在感伤杜甫的可怜,对他投以怜悯的目光之时,他却如小结:没有停止喝酒更能够反应诗人忧愁之深重、沉重。了怎样一番新的感悟?请同学们写一写,谈一谈。寒风时,我对他突然之间少了一份怜悯,而多了一份敬佩。他看起来似乎不再那么弱小、渺小,而是那么的强大与坚毅,独自在朗朗乾坤样的一种豁达、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8.3《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设计三课时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