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第127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作是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酵母。人的怜悯之心是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浪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新信息,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愚钝,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的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亢奋包含嚎叫接踵而至B.亢奋裹挟嚎叫纷至沓来C.兴奋裹挟号叫纷至沓来D.兴奋包含号叫接踵而至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的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愚钝。B.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的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C.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D.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愚钝,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谏逐客书》是战国末期李斯的一篇优秀公文,这里的“书”与《答司马谏议书》《与妻书》一样,都是书信。B.《过秦论》中提及六国的策略是“连横”,战国四公子是齐国田文,赵国赵胜,楚国黄歇,魏国魏无忌,吴起、孙膑、田忌、廉颇等负责沟通各国意见。C.提出诗歌“三美”主张的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律吕”,指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后来用来作为音律的统称。D.“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是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的揶威作家易卜生的戏剧,《装在套子里的人》《复活》作者均为俄国作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职业紧张也被称为职业应激,是指在某种职业环境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失衡所致的心理问题。那么,①?应该如何应对和化解职业紧张?造成职业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常见的外部因素是噪声和高温。在噪声环境下,因工作休息易被打扰,会使人产生不快感、烦躁感。特别是强脑力劳动者工作时需集中注意力,而噪音会分散注意力,对于他们的干扰相当明显。同时,高温环境可以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减弱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②,职业紧张与人格特征、应对外界的方式等因素都有关系。研究显示,成就动机强、有好胜心、对工作极为投入的人,更易因被打扰而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也更少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当他们遭遇莫名紧张时,或无法有效应对并从容化解。③从职场人自身角度来说,一方面,要保持良好沟通,合理安排工作,遇到困扰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另一方面,要改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强化社会支援网络。如果压力长期持续,而且症状严重、自我放松无效,务必就医或向专业机构求助。4.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加点处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匆匆赶来的李明远满身是汗水。B.是活他都肯干。C.《阿Q正传》的作者是周树人。D.冬至前后的这场雪来得是时候。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夏日南亭怀辛大②【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注】①接舆:春秋时期楚国人,装疯不肯做官的隐士。此处指裴迪。②辛大:疑即辛谔,为作者同乡友人,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6.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首联和颈联写景,颔联和尾联写人,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B.王诗尾联运用典故,写自己被一个醉酒狂歌的朋友裴迪所扰,虽有遗憾,却也增添了一份田园生活的真实乐趣。C.孟诗“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两句写了诗人沐浴之后情形,表现出源自身心两方面的闲情适意和真切快感。D.孟诗开篇遇景入咏,融细腻入微的主观感受于写景中。全诗就闲情逸致作轻描淡写,起到引人渐入佳境的效果。7.两首诗均为情景交融的佳作,但在写景上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生动描绘出了乐声的动听悦耳和变化多端。(2)在《屈原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司马迁通过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浅意深,耐人寻味。(3)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征战之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他们的思念之情。【综合训练】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文本一:田大瞎子这几天,整天躺在炕上,茶饭无心。风沙吹打着新糊的窗纸,河滩里开大会的声音,一阵一阵的扑到屋里来。田大瞎子说:“去!把大门插上,我懒得听这种声音!”他的女人刚要爬下炕来去插门,小做活的芒种,穿着一身新军装,背着一枝大枪进来了,立在正当屋,这支大枪是当年中央军南逃时春儿用几件破衣服从一个受伤的逃兵手里换来的。“你这是干什么?”田大瞎子唬着脸问。“当家的!”芒种笑着说,“我报上名当兵了!”“唉!”田大瞎子吃了一惊,着急的说,“你这孩子,你怎么事先也不说一声儿!”“怎么又怪我?”芒种说,“你不是早就说,今年冬里活儿少,叫我想别的活路儿吗!”“我是叫你找个安分守己的事由儿,”田大瞎子挤着那一只失去光明的眼,“谁叫你跟他们胡闹去?他们净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哪天日本人过来了,弄个风毛五散斩尽杀绝哩!咱们东伙一场,平日我又看你这小人儿本分,我才这样功你,要是别人,我管他死活哩!芒种正在高兴头上,听田大瞎子这样一说,脸色和口气儿又是这么亲热,心里就有与拿不定主意,慢吞吞的说:“那怎么行哩,我已经报上名了,谁也看见我背上枪了!”田大瞎子说:“那怕什么,你就说当家的不让你干这个!”紧接着又摆手,“不要这么说!你还是说你自己不乐意!”“我乐意!”芒种的心定下来,“我不听你的话,死活是我自己找的,也不用你们心痛!”说完扶了扶肩上的枪,一摔风帘走了。芒种从里院出来,到了牲口棚。老常和老温一见芒种这身打粉,就都笑着说:“好孩子,有出息,说干就干!”芒种也笑着说:“我来和你们辞个行儿。咱们作了几年伴,多亏你们照看我,教导我。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老温笑着说:“你这都是家常老理儿,军队上不一定用得着。”芒种说:“用得着,我都记在心里了。”芒种在长工屋牲口棚里转了几转,在场院里站了一下,望了望紧闭的二门,才和老伙计们珍重告别,走出了田大瞎子的庄院。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冀中初冬,四野肃杀。芒种想念着,走到春儿家里来。篱笆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又把它关好。太阳照满了院子,葫芦的枝叶干黄了,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架下面,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咕咕的叫着,把远处的一只芦花肥母鸡招了来,用自己的尖嘴整理润饰着她的羽毛。有一个红红的脸,在窗上的小玻璃后面一贴,就不见了,芒种知道春儿在家里。他推门进去,到了里间,看见她正低着头,面对着窗台做活哩。“做什么哩?”芒种问。“再给你做双鞋!”春儿说着转过头来,“换上二尺半了,真像个大兵了!我给做的那褂子哩?”“这不是套在里面,还做鞋干什么,队上什么也发!”芒种说。“发了吗?”春儿说,“我先做好你穿上,要不,穿着这么新鲜衣裳,下面露着脚趾头,多不好看!”“怎么看着你不高兴?”芒种坐在炕沿上,靠着隔扇门。对面墙上有四张旧日买的木刻涂色的年画儿,是全本《薛平贵征东》①,他望着“别窑”那一节。春儿没有说话,眼圈儿有些红了。芒种说:“你这是怎么了?舍不得你这枪吗?我还给你放下,当了兵,不愁没枪使!”“放屁!”春儿笑了,“你这就走了,我不知道还能和你见面不?”“为什么不能见面,我又走的不远,无非在家门子上转游。”芒种说。春儿说:“那可不敢定,一步一步你就离我们远了,你没见姐夫庆山,他一出去就是十年!”“我哪里能比他!”芒种说,“我这一辈子能成了他那样,就是死了也不冤。你没见今天的动员大会哩,人家真有两下子!”“你得跟他学,”春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我记着你的话!”芒种说。“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芒种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急的胀红了脸,说:“你净说些没踪没影儿的话!我怎能变心哩!”“有什么凭据?”春儿抬起头来,红着脸,眼里有那样一种光芒,能使铁打的人儿也软下来。芒种说:“什么凭据?我得给你立个字儿吗?”“不用。”春儿笑了,“那天你在柳子地里拉拉扯扯,要说什么呀?”说完就用手掩着脸哭了。芒种呆了,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他过去把春儿的头轻轻抱起来。“好了!”春儿把他推起来,“就这样。你走吧!”芒种从春儿家出来,追赶队伍去。这年轻人,本来是任什么牵挂都没有的,现在觉到有一种热烈的东西,鼓荡着他的血液,这以后,在战争和革命的锻炼里,这孩子渐渐知道什么是精神的世界。尽管他长年只有脚下一双鞋和一身粗布衣裳,一枝短短的铅笔和一个小小的白纸本,在祖国广漠的幅员上,忍受了风霜雨露、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他的思想的光辉却越来越丰盛,越来越坚强。(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有删改)【注】①戏曲故事,贫寒青年薛平贵,被皇帝封赏即将东征。“别窑”就是他出征前与妻子王宝钏在所居寒窑告别的故事。文本二: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节选自孙犁《荷花淀》)1.下列对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大瞎子认为芒种去当兵就是去胡闹,就是要造反,并且以东家的身份劝阻芒种,足以看出他胆小怕事、消极苟安的心理。B.临别前老常对芒种的一番叮嘱展现了他质朴善良的禀性、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参军入伍的渴望,饱含对芒种的关心与爱护。C.春儿给芒种做的新鞋不仅是为满足他行军打仗的需要,也是二人爱情的象征,春儿内心对芒种参军入伍既有支持也有不舍。D.芒种看年画的细节巧妙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与后文春儿叮嘱他“做了官儿,也别变心!”的内容有着潜在关联。2.结合文本一、二,下列对孙犁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犁小说少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常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如文本一的河滩大会、文本二的夫妻话别来反映时代形势,消解了宏大叙事的严肃性。B.文本一描绘了里院争执、牲口棚告别、春儿家话别几个场景,充分展现出孙犁小说淡化情节而善于连缀场景的特点,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之美。C.孙犁善于把记事、写景和描写人物融在一起,抒情文字也优美动人,如文本一结尾深情歌颂了芒种艰苦中的成长,很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D.文本一中方言口语的融入增添了小说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文本二中话别语言多以短句,简洁质朴、细腻真挚,暗含人物复杂的情感活动。3.文本一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用意。4.孙犁的小说创作在对话方面极具特色。阅读春儿和芒种、水生嫂和水生两个话别场景,从对话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简要分析两者差异。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甲】毕懋康,字孟侯,歙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以中书舍人授御史。言内阁不当专用词臣,边臣失律者宜重按,部郎田大年等以忤权要废,当雪。疏留中。视盐长芦。畿辅多河渠,湮废不治。懋康言:“保定清河,其源发于满城。抵清苑而南十里,则汤家口为上间,又十里则清杨为下闸。顺流东下,直抵天津。旁近易、安诸州,新安、雄、完、唐、庆都诸县,并通舟楫仰其利。二闸创自永乐初,日久颓圮,急宜修复,岁漕临、德二仓二十万石饷保定、易州、紫荆诸军、足使士卒宿饱。”诏从之。巡按陕西,疏陈边政十事,劾罢副总兵王学书等七人。请建宗学如郡县学制。报可。改按山东,擢顺天府丞。以忧去。天启四年起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懋康雅负器局,扬历中外。与族兄懋良并有清誉,称“二毕”。懋良,字师皋。先懋康举进士。由万载知县擢南京吏部主事。历副使,至左布政使,俱在福建。振饥民,减加派,抚降海寇,以善绩称。懋康为巡抚之岁,懋良亦自顺天府尹擢户部右侍郎,督仓场。魏忠贤以懋康为赵南星所引,欲去之。御史王际逵劾其附丽邪党,遂削籍。而懋良亦以不附忠贤,为御史张讷所论,落职闲住。兄弟相继去国,士论更以为荣。兄弟皆卒于家。(节选自《明史·毕懋康传》)【乙】是时郑当时①为大农,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遭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节选自《史记·河渠书》)[注]①郑当时,汉武帝时为大农令。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B.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C.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D.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意即“贡举的人才”,明清时期专指殿试中合格之人。B.畿辅:畿即京畿,辅为京城附近地区,合指京城附近的地区。C.宗学:皇族子弟的学校,明代时其学制与郡县学制始终一样。D.侍郎:秦汉时为宫廷近侍,隋唐时为三省所属各部长官副职。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毕懋康敢于上言。在进言中,对于内阁,他认为不应当专用文学之臣;对于边防大臣,他提出不守纪律的应该从重查办。B.毕懋康重视边防。他巡察陕西时,上疏陈述十件边防政事,弹劾罢免副总兵王学书等七人,提升官职后因忧愁国事离职。C.毕懋康素有气度。他与毕懋良都有清誉。毕懋良任职福建时,赈济饥民,减少杂税,安抚降服海寇,以仁善政绩而著称。D.毕懋康不阿权贵。他是赵南星引荐的,魏忠贤因此想要罢免他,御史王际逵遂弹劾懋康依附邪党,于是懋康被削去官籍。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部郎田大年等以忤权要废,当雪。(2)兄弟相继去国,士论更以为荣。9.毕懋康与郑当时在上言中都论及兴修水利的益处,请简要概括二者侧重点的不同。(3分)2024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第127练)【基础训练】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亢奋”意为极度兴奋;“兴奋”意为振奋,激动。语境“忘我地跳着、叫着”兴奋程度深,应选用“亢奋”。“包含”意为里边含有;“裹挟”意为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语境中“哀愁”不可能含有人的怜悯之心,应选用“裹挟”。“嚎叫”意为大声吼叫,只能用于动物的叫,尤指狼叫;“号叫”意思是大声哭喊,多用于人的大声喊叫,有时特指女人的大声哭喊,也可用于形容鸟类的叫声。这里“欲望”带有动物性色彩,应选用“嚎叫”。“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强调的是从不同地方纷纷来到;“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强调的是连续不断的到来。语境“新信息”应是四面八方来的信息,应选用“纷至沓来”。故选B。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脚步”与“愚钝”搭配不当,把“愚钝”改为“迟缓”;二是“获知的”与“……时”不搭配,应将“获知的”改为“获知了”,才能搭配“……时”构成时间状语。AB项语序不当,应先说脚步再说心灵。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都是书信”错误,《谏逐客书》的“书”是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B.“六国策略是‘连横’……吴起、孙膑、田忌、廉颇等负责沟通各国意见”错误,六国的策略应为“合纵”;吴起、孙膑、田忌、廉颇等负责统率军队。C.“提出诗歌‘三美’主张的郭沫若”错误,诗歌“三美”主张是闻一多提出的。故选D。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C项与文中加点的“是”,均表示判断或解释。A.“是”表示存在。B.“是”表示“任何”的意思。D.“是”表示适合。故选C。5.①诱发职业紧张的因素有哪些②从内部因素来看③应对和化解职业紧张(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问号提示这是一个问题,下句“应该如何应对和化解职业紧张?”问题是在上问基础上的发问,下文“造成职业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示问题与造成职业紧张的原因有关,此处应填:诱发职业紧张的因素有哪些。②前文提到造成职业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后面先说外部因素,此处是说内部因素,应填:从内部因素来看。③上段主要是说造成职业紧张的原因,本段从不同角度分析应对和化解的办法,此处是段首句,具有总括性,应填:应对和化解职业紧张。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写自己被一个醉酒狂歌的朋友裴迪所扰,虽有遗憾”错误。“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仅表示又一次见到裴迪,而且表示诗人欣喜的感情又加深了。7.王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以“寒山”、“秋水”点明时令,寥寥十字,便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声响、动静结合的画面。“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用一“转”字,写出了色彩的流动,山活了起来。“日潺湲”水时时刻刻都在叮咚作响。“墟里上孤烟”,系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陶句中的炊烟,萦绕在村落上方,似乎依依不舍,不忍离去。王维笔下的“孤烟”,是黄昏中升起的第一缕炊烟,悠然直上,显得轻松、洒脱。寒山、秋水、落日、孤烟,加上临风听蝉的倚杖老人,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图。王维的诗描写的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融进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情景交融。孟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即池边月色。此两句是说,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出一种纳凉时的满足的心理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从嗅觉、听觉两角度来写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整首诗抒发了作者的闲情逸致。8.(1)昆山玉碎风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芙蓉”“指”“迩”“戍”“箸”。【综合训练】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对参军入伍的渴望”错误。从原文“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来看,这是老常对芒种的关心,“参军入伍的渴望”无中生有。故选B。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消解了宏大叙事的严肃性”错误。孙犁小说中虽然多用日常生活琐事来反映时代形势,其消解的是战争的特张,但并不影响宏大叙事的严肃性。故选A。3.①选取了冀中农村小院典型的事物,色彩鲜艳,色调明亮,营造了温暖和谐、宁静美好的环境氛围;②葫芦、鸡等形象是春儿和芒种美好情感的象征,也暗含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③与上文“四野肃杀”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环境的变化寓示着芒种即将摆脱旧命运,开始新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由“篱笆门虚掩着……太阳照满了院子,葫芦的枝叶干黄了,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架下面,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咕咕的叫着,把远处的一只芦花肥母鸡招了来,用自己的尖嘴整理润饰着她的羽毛”可知,选取了冀中农村小院典型的事物,色彩鲜艳,色调明亮,营造了温暖和谐、宁静美好的环境氛围;由“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可知,葫芦、鸡等形象是春儿和芒种美好情感的象征,也暗含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由“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冀中初冬,四野肃杀”可知,与上文“四野肃杀”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环境的变化寓示着芒种即将摆脱旧命运,开始新生活。4.①对话内容:春儿送芒种参军的对话,话题丰富,有关于衣服鞋子、分别后再见、参军后进步、离别叮嘱;文本二的话题相对集中,主要是临别叮嘱。②情感表达:春儿送芒种的离别对话,表现了革命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革命热情;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表现了夫妻二人面对生离死别的勇敢坚强,深明大义。③情感表达特色:文本一对话情感表达直接,真切细腻,节奏较快,感情炽热;文本二表达比较克制,节奏相对较缓,情感浓郁缠绵,内敛深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对话内容:由“‘再给你做双鞋!’春儿说着转过头来,‘换上二尺半了,真像个大兵了!我给做的那褂子哩?’”“‘放屁!’春儿笑了,‘你这就走了,我不知道还能和你见面不?’”“‘我哪里能比他!’芒种说,‘我这一辈子能成了他那样,就是死了也不冤。你没见今天的动员大会哩,人家真有两下子!’‘你得跟他学,’春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可知,春儿送芒种参军的对话,话题丰富,有关于衣服鞋子、分别后再见、参军后进步、离别叮嘱;文本二的话题相对集中,由“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可知,主要是临别叮嘱。情感表达:由“你得跟他学,’春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可知,春儿送芒种的离别对话,表现了革命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革命热情;由“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可知,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表现了夫妻二人面对生离死别的勇敢坚强,深明大义。情感表达特色:由“‘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可知,文本一对话情感表达直接,真切细腻,节奏较快,感情炽热;由“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可知,文本二表达比较克制,节奏相对较缓,情感浓郁缠绵,内敛深沉。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①“数万人”作“卒”(士兵)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②“三”作“岁”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三岁”即三年,指修渠所花的时间,据此排除C、D两项。③“大”作“便利”的定语,表示漕运的效果非常之好,中间也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综上分析,正确答案选B。6.【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正确。《辞海》第七版“进士”:“意即‘贡举的人才’,明、清……进土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B项,正确。《辞海》第七版“畿辅”:“畿,京畿;辅,京城附近的地区。……合指京城附近的地区。”C项,错误。由原文“请建宗学如郡县学制”可知,明代宗学学制和郡县学制并非“始终一样”。D项,正确。《辞源》第三版“侍郎”:“秦汉……为宫廷近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副职。”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细菌分类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会经济法核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复习侧重点与方法指导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行政管理师考试策略分析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的心态调整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考试指导试题及答案
- 视频设计执行方案范本
- 卫生委考试面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技师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探究
- 稀土金属加工质量改进工具应用案例考核试卷
- 烧烫伤培训课件
- 3D打印在康复辅具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县级安全生产大讲堂课件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5届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整体框架图解及案例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诗词大会知识竞赛模拟题库及答案(215题)
- 2025新修订《代表法》五大亮点解读
- 消防器材采购服务方案
- 2025年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