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挥唱歌_第1页
怎样指挥唱歌_第2页
怎样指挥唱歌_第3页
怎样指挥唱歌_第4页
怎样指挥唱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指挥唱歌在各类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中,需要有统一指挥。指挥分为歌唱指挥和乐队指挥两种,本节主要介绍歌唱指挥。一、 指挥的任务指挥应以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稳健的形体动作,准确、简洁的指挥手势,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传达给歌唱者,并感染和带动大家以充沛的感情,整齐的节奏,准确的速度,和谐而富于表现力的声音,将歌曲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二、 指挥的姿式指挥姿式的基本要求是:自然、大方、舒展、准确、简洁。具体要求如下:(一)站姿:指挥的站姿要自然大方,状态要积极向上,以沉稳和自信面对歌唱者注视的目光。(二) 双脚:双脚呈跨立或近稍息的姿式,两脚距离与肩同宽,重心落在.两脚之间。(三) 身体:身体要自然挺拔,有时可根据歌曲情感的需要,做稍向前或向左、向右的倾斜动作。(四) 头部:头要略抬,劲部放松,并善于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运用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的示意,启发大家的感情和意会需要注意的问题。(五) 肩、臂:双肩要舒展放松,指挥时双臂在前,两肘之间距离略宽于身体。(六) 手式:手背稍突出,掌心相对,五指自然分开,略呈弯曲。三、 指挥的基本图式与动作(一)指挥的基本图式在我们平时所唱的歌曲当中,接触最多的就是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而指挥这三种拍子的方法,也被称为指挥的基本图式。有图解(二)指挥的基本动作1、 击拍点指挥常被人们称为打拍子。打拍子最基本的就是要打出“拍点〃来。我们都有拍皮球的体会,手从上面拍下去,拍到球后又反弹回来,这个过程很像打拍子,而手拍到球的那个触点就是击拍点。每击一拍,就是由击拍点与反弹组成。指挥时,手由上向下的击拍是有力的,我们用箭头来表示(见图一),箭头下方的点就是击拍点。手的反弹动作是一种惯性,我们用虚线来表示,这一下一上就构成了一拍。击拍是指挥的基本功,要认真练习。练习时注意肩膀与大臂一定要放松,靠肘关节带动手掌与手腕有弹性地打出拍子来。2、 硬击拍与软击拍根据击拍力度的不同,一般将击拍分为硬击拍与软击拍两种。(1) 硬击拍:硬击拍的特点是下拍有力,拍点明确,反弹迅速(图一即硬击拍图式)。一般说来,节奏铿锵有力,情绪昂扬向上的队列歌曲、群众歌曲多使用这种击拍法。例如我们熟悉的《一二三四歌》、《保卫黄河》等。(2) 软击拍:软击拍的特点是下拍柔和,淡化拍点,以连贯的弧形打出拍子的时值。下面是几种拍子的软击拍法图式:有图解软击拍法适用于指挥抒情的、歌唱性的歌曲。如《小白杨》、《说句心里话》等。3、击拍的幅度击拍的幅度是指击拍动作的大小。通常将击拍的幅度分为三种:小幅度、中幅度、大幅度。小幅度:小幅度的是以手腕为轴心,以指尖为终端来完成指挥动作的。一般来说,动用小幅度时两手距离与肩同宽。小幅度也有两种击拍法,小幅度与硬击拍相结合,多适用于节奏轻快活泼,情绪力度变化不大的音乐段落。如《一二三四歌》的中间部分:有图解中幅度:中幅度是以肘部轴心,以指尖为终端来完成指挥动作的。中幅度是最常用的一种指挥动作,它也有两种拍法。中幅度与硬击拍相结合,适用于指挥绝大多数节奏鲜明、富有激情的队列歌曲、群众歌曲。如我国国歌和队列歌曲《当兵的人》。中幅度与软击拍相结合适用于绝大多数抒情的、歌唱性的歌曲。如《九九艳阳天》、《小白杨》等。大幅度:大幅度是以肩部为轴心,以指尖为终端来完成指挥动作的。大幅度只有软击拍一种方法。指挥时手臂伸展,手的高度与头同高或稍稍高过头。大幅度常用在歌曲的高潮处,它给人一种恢宏的气势,一种规模感。如《国际歌》的最后一句:有图解4、击拍的活动范围击拍的活动范围分为下区、中区、上区。下区:击拍时以腰线为中心进行各种力度与幅度的上下摆动。中区:击拍时以胸线为中心进行各种力度与幅度的上下摆动。上区:击拍时以眼线为中心进行各种力度与幅度的上下摆动。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击拍法,不同的击拍幅度,不同的击拍范围,为我们的指挥动作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下面,我们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例,来具体地设计一下,看这些不同的指挥动作是怎样被用来表现歌曲的。有图解注:谱子上方的圆圈号为小节数。这是一首2/4拍子的歌曲,我们运用二拍子的指挥图式。“亲切深情〃的感情提示同时暗示了歌曲的速度是中速。从歌曲开始到第16小节为止的第一个段落是一段深情、优美、富于歌曲性的旋律,因此我们选用软击拍的方式,以中等的动作幅度,在以胸线为中心的中区部位打出2/4拍子的指挥图式。21小节开始进入歌曲的中段。从21小节到28小节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歌曲的旋律线都在低音区起伏,为了表现这种沉重感,我们把指挥的手势设计在以腰线为中心的下区。在“旧社会鞭子抽我身〃一句上面,作者的感情提示是“仇恨地〃,同时在旋律上方分别标有“〉〃重音、“一〃保持音记号,这些记号既提示了感情,又提示了力度,因此,这四小节我们采用硬击拍和中等幅度相结合的动作来指挥。“母亲只泪淋淋〃一句是一种令人心碎的哭诉,旋律是连贯的,因此,我们采用软击拍与中等幅度相结合的动作来指挥。从29小节到44小节,音乐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注有“昂扬地〃的感情提示,表现了一种翻身求解放的斗志与激情,速度加快,音乐不断发展,一直把情绪推向高潮。这一段我们采用硬击拍、中等幅度、选择中区的活动范围来指挥。在第40小节我们可以把动作幅度加大,并运用软击拍。这样便为下面段落的出现做好了准备。从52小节开始是再现段,它虽然同开始的旋律一样,但经过中间部分音乐的对比、叙述、发展,这时再一次出现,就变得格外的激动,感情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并且作者还标明了"热情地〃情感提示。为了表现这种激动、热烈、充沛的感情,我们采用大幅度的动作(前面提到,大幅度的动作只有软击拍一种方式)和以眼线为中心的上区位置来指挥。从以上的分析与设计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能是一种击拍法或一种幅度、一种指挥区域贯穿到底的,指挥的动作要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不断变换。即使是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指挥也会有不同的动作设计。要想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指挥水平,就要刻苦地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熟悉和掌握每一个动作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养成认真分析歌曲的习惯。四、几种常用的指挥动作常用的指挥动作一般都带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细心地领会和认真地练习才能掌握。(一)起拍起拍的指挥动作一般被分为三个部分:准备动作(注意)、预备拍(呼吸)和起唱(开始)。1、 准备动作双手由两侧抬起,两手心相对,手掌呈弧形,两手距离略宽于肩,肘部离身体大约十五公分,并且目光环视大家。这个动作的目的是提示大家做好歌唱准备。当指挥认为可以开始时,则进入下一个动作一-预备拍。2、 预备拍预备拍就是起唱前吸气的指挥动作。它是指挥起唱的关键动作,它通常在起唱前的一拍里完成。比如我们知道2/4拍的基本图式是这样的(见下图①),如果一首2/4拍的歌曲在强拍上起唱,那么预备拍就是弱拍,也就是第二拍(见下图②与例一)。与此相同,如果3/4拍子(见下图③)与4/4拍子(见下图⑤)的歌曲也在强拍上起唱,那么预备拍就是3/4拍子的第三拍(见下图④与例二)和4/4拍子的第四拍(见下图⑥与例三)即强拍前的那一拍。有图解3、 起唱:起唱是歌声开始的拍子(见上图②④⑥),它同预备拍紧紧相连,见上图例一、例二、例三。因此动作一定要清晰、明确。4、 弱拍上起唱的预备拍这种预备拍的位置,也是在起唱的前一拍,长度也是一拍。但重要的是在动作的方向上要有所改变。比如《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是4/4拍子,第四拍起唱(见例四),预备拍就是第三拍,预备拍的线路可以灵活(见图⑦⑧),但都要打到第四拍的位置上。有图解5、 后半拍起唱的指挥动作后半拍起唱的预备拍在前半拍。因此,前半拍要打得有弹性,好像是这种弹性"召唤〃出了后半拍的歌声。但由于它的时间过于短促(只有半拍),歌唱者往往来不及吸气,这样,一般就在预备拍前加一个小预示拍,为了突出富于弹性的预备拍,小预示拍的动作要轻要小,但它的时值却是一拍,这样歌唱者就可以从容地在预备拍中呼吸了(见下图)。例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图解6、 预备拍的多种提示作用我们前面介绍了在不同拍子上起唱的预备拍的击拍方法,现在我们再了解一下预备拍的多种提示作用。(1) 预备拍的速度提示了歌曲的演唱速度。预备拍的速度同演唱速度是一致的,演唱速度慢,预备拍就打得从容,演唱的速度快,预备拍就打得短促。(2) 预备拍的力度提示了歌曲的演唱力度。力度较强,铿锵有力的歌曲,预备拍就要采用硬击拍,而柔美抒情的歌曲,预备拍就要采用软击拍。(3) 预备拍的幅度提示了歌曲的感情幅度。有的歌曲一开始就气魄很大,感情充沛,这就需要大幅度的预备拍来提示,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第一句“向前、向前、向前〃,气势恢宏,有千军万马、雷霆万钧的气概,它的预备拍就要运用大幅度的指挥动作来表现。除此之外,有经验的指挥还可以通过预备拍传达出更丰富的启发与暗示。(二) 收束收束动作分为两个环节:收束的预示动作与收束点。1、收束预示动作:在收束的前一拍上打出一个较大的支弹动作,引起注意,然后紧紧的收束,位置要稍高一些,打出收束点后稍作停顿,收束动作就完成了。我们举个例子,《我们走在大路上》的结束句:有图解收束动作分为强收、弱收、渐弱收等。强收要求动作鲜明果断,弱收则根据音乐的要求动作变软、变轻、变小。但无论怎样弱,预示动作(弱时可能只是一个呼吸)和收束点(弱时可能只是拇指与中指、食指轻轻一捏)都是不能缺少和能够感觉到的。(三) 长音、廷长音的指挥方法在长音与延长音的位置上,打出明显的击拍点并停留在这个位置上,当时值延长或保持够之后,接一个与后面音乐力度、速度、情绪相一致的预备拍(即呼吸动作)就可以了。预备拍的起法同起拍中介绍的一样。如果长音或延长音后面是强拍起唱,就运用强拍的预备拍方法;如果是后半拍起唱,就用后半拍的预备拍方法。我们看一个例子:有图解开始两小节速度稍慢、力度很强。我们选用上区位置的硬击拍。第二小节切分音,因为第二个音符是延长,所以每个音符击一下,并在第二个击拍点上保持住,当我们认为延长的时值够了后,则采用强拍起唱的预备拍方法,在第三小节前一拍(预备拍箭头处)打一个与的后面速度、力度、情绪一致的四分音符预备拍就可以了。(四) 二部轮唱的指挥方法二部轮唱是部队歌咏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是将战士分为两部分,一般是先后相差一小节进入,演唱同一首歌。节奏鲜明,短小精悍的队列歌曲最适宜这种形式,并往往能达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热火朝天的热烈效果。指挥轮唱时,左右手分别指挥一个声部。一般是左手第一声部,右手第二声部。在起唱、每一句的开关及音乐中的重点地方,指挥动作都要力求明确、果断,双手的动作随声部的交替而起伏。当两声部汇合时,则以相应的对称动作来指挥。(五)左右手的分工很多同志对两手估相同并对称的指挥动作感到不满足,希望两手的动作能够更丰富一些。的确,在指挥时,两手的分工是有所侧重的:一般说来,右手掌握节拍、速度、完成基本图式,而左手除了配合右手一起击拍外,还担负一些强弱、力度、表情等的提示。在这时我们介绍左手常用的三种动作:1、 强调重拍左手动作可以简捷一些,在一些强拍或主要的音上强调。比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中部:有图解这是一个节奏紧凑,情绪不断上涨的部分。右手打出硬击拍的基本图工,左手则只在第①③⑤⑦小节上打出强拍,根据音乐的不断发展,在①小节处,右手采取在以腰线为中心的下区,运用小幅度及有弹性的硬击拍来打出节奏,然后在③⑤⑦小节开始处,依次向上提高右手的动作区域,左手在打出强拍的同时,位置也相应提高。这样就很好地强调出了动作与音乐的层次感。左手的第九小节弱拍进入,两手共同在以眼线为中心的上区,以有力量的硬击拍表现出了歌曲的中心思想。2、 做渐强与渐弱的提示有时音乐的渐弱只靠右手的位置变化往往感到不满足,这时就要靠左手的动作来辅助和表现了。左手在表示渐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