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的中医治疗_第1页
心衰的中医治疗_第2页
心衰的中医治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衰的中医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的有效处方。方法通过对心衰患者的临床用药实践观察,记录患者用药疗效。结论保元汤加减、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的处方对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关键词】心衰中医治疗心衰在《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名为心绝,“病人心绝,一日死”。《圣济总录》曰:“心衰则健忘。”心衰指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瘀血内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心力衰竭。[诊断]本病病程迁延缓慢,具有心痹、肺心病、心瘅、胸痹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常于劳作、或夜间平卧时、或有其他疾病时诱发或加重。临床表现平时有心悸,气促,胸闷等症,发作时诸症加重,端坐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甚或有腹水,少尿,腹胀纳差,咳吐痰涎或咯血。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压痛,心界扩大,脉搏增快,肺底或全肺有湿罗音等。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示心室、心房扩大。具有原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鉴别诊断]支饮:亦有心悸、气促等症状,但具有心包积液症状和体征,如奇脉,脉压小,心音遥远等,X线及B超可明确诊断。心痹:心衰常为心痹等病的发展,当出现气喘不能平卧,下肢水肿,心界明显扩大等时,应有心衰的诊断。哮病:无心脏病史,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有声为特征。哮病日久可形成肺心病而出现心衰。肺胀:有久咳、哮病等病史,有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清音等体征,X线胸透示透亮度增加。肾水等:尿常规见蛋白、管型等。[辨证要点]辨标本虚实:本病以虚为本,本虚标实,本虚指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水湿瘀血,即以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肿为标,且气、水、血三者又可互相为病,相互转化,正虚、邪实往往相互因果为患。辨阴阳偏盛:本病虽以心气阳虚为本,但由于阴阳互限,所以疾病过程中常可见到阳损及阴的情况。另外在治疗中久用温阳之品,也可能出现伤阴之弊。此时,病员湿注浮肿难消,心悸烦躁,舌光红少苔,某些顽固性心衰患者可见到这种情况。对此,不可一味温阳,而应滋阴为主或重用血肉有情之物,使精得充盈,阳气自生,阴霾自散。辨五脏病位:本病以心为主,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初起多在心肺两脏,日久则及脾、肝、肾。反之,肺、脾、肾又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在病理情况下,肺虚不能通调水道,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则气化不利,以致水湿停聚,泛于肌肤而成水肿,上凌于心则为心悸不安。[治疗](一) 现代治疗保证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吸氧和适量的镇静剂。饮食适当限制盐,一般控制在5克/天以下,病情严重时应控制到1克/天。治疗原则为防治病因;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消除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感染,心律失常,负性肌力药物,过度体力活动等。主要治法有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用西地兰、地戈辛、双氢克尿噻、氨苯蝶啶和消心痛等。其它超滤及血滤,心脏移植等,如晚期和终末期心衰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受条件限制。(二) 辨证治疗心阳气虚证证候:心悸,气短,胸闷,神疲乏力,头晕,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阳益气。方药:保元汤加减。黄芪20克,党参20克,肉桂8克,甘草5克,生姜3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远志10克,桂枝10克。加减:兼脘痞呕吐,饮阻气滞者,加陈皮8克,枳实10〜20克。兼痰浊痹阻,胸痛苔腻,加瓜萎实12克,薤白12克,半夏12克,黄酒适量同煎。兼阴伤,去桂枝,加麦冬10克,玉竹10克。兼血滞,加苏木5〜10克,丹参15〜30克。心肾阳虚证证候:心悸,面色白光白,肢冷,口唇青紫,或见腰膝酸软,舌质嫩,苔薄白,脉弱而数。治法:温补心肾方药:参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人参18克,炮附子10克(先煎),干地黄2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泽泻8克,茯苓8克,丹皮8克,肉桂5克,干姜3克。加减:大汗不止者,加龙骨(先煎)30克,牡蛎(先煎)30克,山萸肉12克。备选方剂:参附龙牡汤合参蛤散。具有回阳益气固脱功效,适用于阳气虚脱者。阳虚水泛证证候:心悸,气喘,胸闷不适,小便短少,下肢水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炮附子(先煎)10〜15克,肉桂3克,干姜5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30克(包煎),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加减:气虚者:加党参20克,黄芪20克。血虚者:加当归10克,熟地10克。血瘀者:加丹参15克,红花8克。咳血者:加茜草10克,仙鹤草10克。心气阴两虚证证候:心悸,气短,下肢水肿,心烦失眠,舌质偏红或紫暗少津,脉细数或促。治法:益气滋阴。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另煎)6克(或党参20克),生地30克,桂枝9克,阿胶6克,麦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5〜10枚。加减:兼有咳嗽咯痰而黄者,加桑白皮10克,知母10克,贝母10克,茯苓10克。备选方剂:生脉散加炙甘草5克,生地10克,阿胶10克,远志10克,酸枣仁10克,茯苓10克,具有益气敛阴之效,适用于气阴两虚之心衰。阴阳两虚证证候:胸闷心悸,难以平卧,下肢水肿,畏寒肢冷,心烦热,喜冷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温阳滋阴。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生脉散加减。人参(另煎)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熟地15克,炒山药30克,山茱萸30克,泽泻30克,茯苓30克,丹皮30克,官桂15克,炮附子(先煎)10克,川牛膝15克,车前子30克。气虚血瘀证证候: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下肢微肿,舌质淡紫,脉弱而结。主治:补气行瘀。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6克,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备选方剂:保元汤合参苏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