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教材_第1页
技术经济学教材_第2页
技术经济学教材_第3页
技术经济学教材_第4页
技术经济学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导论表1.1学习指导理解掌握1、技术与经济的关系。2、工程师承担的使命与经济任务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结论:技术与经济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1、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技术的进步要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所以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第二节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一、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寻找具有最佳经济效果的方案。研究技术的经济效果,常在技术方案实施前,通过对各种可能方案的分析、比较、完善、选择出最佳的技术分方案,保证决策建立科学分析之上,以减少失误。二、研究技术与经济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第一层意思:技术选择要视经济实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好高鹫远。中国医药发展迅速,就是先攻克外国到期专利,以劳动力的优势,最终以低价打开药物的世界市场。这就强调实用性。第二层意思:协调的目的是发展,所以在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时,发展是中心问题,要创造条件去争取可能条件下的发展速度。也就是不能按部就班,要从制造逐渐转变为创造。这就强调创新性。实用性也只是暂时的,现代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必须要有创新性、要有超前

意识。但是不能太超前了,技术的发展还得顾及当前的消费水平、以及国家政策。三、研究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技术创新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他是技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表1.2工程师职责与技术经济学任务的关系工程师职责技术使命工程师创造没有的世界创造超额利润,创造创造性方案技术创新技术经济学任务经济使命以一元钱办两元钱的事确保技术方案的最佳性价比方案评价社会使命地球只有一个,省着点花确保技术方案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果持续发展评价第三节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图1.1技术经济评价基本程序要运用好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和动态挂念。在进行项目论证时,不仅要看该项目的直接受益,还要关注的环境及社会影响(如三峡工程),甚至是宏观因素(如2008-2009年的油价之变)。第二章技术创新第一节技术创兴概述一、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创新的发展史。表2.1重大技术创新时期表周期主要基础设施及主要特征时期经济波长科教交通/通信能源系统关键要素1780-1840工业革命:仿制品的工厂化生产学徒制,科学社团运河,马路水力棉花1840-1890铁路和蒸汽机动力时代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技术学院铁路(铁轨),电报蒸汽动力铁,煤1890-1940电气和钢铁时代国家级实验室,标准实验室铁路(钢轨),电话电力钢铁1940-1990汽车和合成材料等批量生产时代大规模工业和政府实验室,大众高等教育高速公路,无线电和航空石油塑料1990-微电子和计算机网络时代数据网络,全球网络,终身教育学习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网络天然气,石油,电微电子二、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从众多的成功企业的经验来看,在众多的技术中核心技术是关键,掌握核心能力对于企业提升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在不同的产品中表现为专利、产业标准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这类技术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的主要原因,因此,技术创新就是培育核心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尤其是针对核心技术的创新。如英特尔公司就是在自己的产品还没有被完全模仿之前,就又推出一款自己的新产品,是的模仿者疲于奔命,最后落荒而逃。三、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内涵奥地利经济学家认为创新促使经济发展。在静态体系内,资本、人口、技术和生产组织都不变,竞争的结果是价格等于成本,没有利润。这样的社会是停滞的。在动态社会里,企业家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效率,是成本低于价格而或利润。创新总是先由个别人进行的,但创新活动所得到的利润鼓励其他人模仿,形成创新浪潮,这是整个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就进不了。因此资本的主要社会功能在于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手段。对于技术创新的理解需要强调以下几点:(1)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关键是企业家。一般企业的厂长、经理不等于企业家,只有当它实际上对生产要素“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所以一个停滞不前、不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也就不存在企业家。企业家是创新的关键,是因为他是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决策者与组织者。创新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企业家敏锐的眼光、果断的决策与高效率的组织,都需要用其所掌握的生产要素作为后盾。市场的需求与占有率和超额的利润前景始终是诱发企业家创新的动力。为了实现创新,企业家必须了解科技,熟悉科技,能掌握本行业内的科技发展动态和趋势,从而对技术创新所采用的技术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2)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应用在生产中,应用在商业化的生产系统中,所以它是一个经济上的概念。发明是科技行为,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创新成功的标志是市场占有率和超额利润。创新与研究发展(ResearchandDevelopment,R&D)也有区别,研究和实验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工作,其目的在于丰富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库,并利用这一知识进行新的发明。R&D一般包括三种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是创新的前期阶段,试穿心的投入,是创新成功的物质和科学基础。(3)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是研究与开发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具有产业化价值,要求科技人员既要有科技意识,从选题开始就要有明确的商业化目的,就要清晰的认识到实验室成果是研究开发的初步成果,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化。(4)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潜在利润。技术创新之所以能获得超额利润,在于它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最新的科学技术融入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力的技术构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成功的企业,他的新产品、新技术在别人没有模仿、技术没有扩散前往往可以垄断市场,在价格上采取高价策略。第二节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技术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根本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须采取的把科技进步和需求结合起来以提高企业效益的过程。一、技术创新过程概述图2.1技术创新的循环过程二、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一)、技术推动模式和需求拉动模式图2.2创新模式技术推动型创新的例子主要有尼龙、人造纤维、核电站、电视机、半导体、计算机、激光等划时代的技术创新。杜邦公司做了130多年的军火生产,后来介入一战时德国就开始研究的领域一一高分子化学,研究了几年,无果,后因一个助理无意中发现了烧锅中的纤维物,后经十年之久才研制出尼龙。需求拉动型技术创新更具实效性,以福特汽车为例,一开始汽车非常昂贵,只有少数人能买得起,从1899年开始,福特凭着创业热情两次创办汽车公司,结果都失败了。但坚持不懈的他后来与马尔科姆共同创办公司,并做了创业分工,马尔科姆忙于财务和组织,而福特与朋友威廉斯工程师则全力以赴设计不同于以前价格昂贵的汽车,即仅850美元一辆的廉价汽车,这个古老而又有力的市场杠杆,让福特汽车大受人们亲来。后来多次改进工艺及流水线生产,最终创造力没十秒生产一辆汽车的神话。(二)耦合模式越来越复杂,很难判断哪一个技术纯粹是由技术推动或者是需求推动。所以把这两者的综合作用看做是耦合创新模式。(四)整合模式整合模式把创新视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制造、营销等职能并行运作的过程,并行工程。同时强调与市场相交面的整合,企业与上游供应者的联系,与先行性用户的联系,研究开发和制造相结合的“可制造的设计”。与此同时,企业的横向合作加强,企业网络、战略联盟等横向联合形势急剧增长。这种整合模式的出现代表着创新范式的转变,同时也说明技术创新是技术、市场、组织演进交互作用的过程。整合模式是第一个真正的并行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力图使开发者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与用户需求。强调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通力整合,在项目中一并行方式开展工作。如东芝每向市场推出一个新产品,总是另有一个产品处于试用阶段,还有一个产品处于试制阶段,以保证自己的产品永远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永远与市场需求相吻合。这种设计、制造、市场一体化的整合模式是保证东芝公司的产品近一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的重要法宝。再如丰田14个月推出6款全新的汽车,使其占据了日本市场的43%的份额。(五)系统集成及网络化模式技术创新系统集成机网络化模式的特征表现为企业间密切的战略合作,更多的利用专家作为辅助开发手段,利用仿真模型代替实物原型,并采用技术创新过程一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这种模式不但把技术创新看做一个跨部门的过程,而且看做跨机构的网络过程。因为技术创新过程是在不断变化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组织也因此随之改变,创新过程也越来越多的使用技术战略和企业间联系一一纵向的客户和供应商联系以及横向的战略合作伙伴联系,这种联系加快了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换机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他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另外,由于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之间密切的战略一体化和不断提高创新过程电子化,技术创新过程的线性模式基本被改变。系统集成及网络化模式在方法上更加关注创新的持续性,通过不断的调整,使得所有员工形成交互型的功能组织,充分利用团队思想,利用现有的技术,形成开放、交互的复杂创新系统,从而形成创新的融合并产生新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节技术创新战略及其选择一、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技术创新战略就是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机会和威胁去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其技术优势和劣势去评价企业的内部条件,进而选择和确定适当的技术目标,并制定和选择实现目标的谋划。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自身的技术创新战略。二、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分类(一)自主创新战略模式自主创新战略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必须以领先性的技术为目标,如果别的企业已创新成功,再自主创新就没有必要了,率先性的技术一旦攻克就具有独占性的优势,就能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极大的增强,从而保证企业获得超而利润。如能充分利用创新的技术积累,沿着形成的技术轨道,产生派生创新,那么企业可在相当长的是期内始终站在新兴产业的前沿。自主创新作为率先创新,具有一系列优点:一是有利于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和控制某项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行业的发展,从而赢得竞争优势;二是一些技术领域的原创新往往能引致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带动一批新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杜邦公司通过在人造橡胶、化学纤维、塑料三大合成材料的自主创新,牢牢控制了世界化工原料市场;三是有利于创新企业更早积累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四是自主原创新产品初期都处于完全独占性垄断地位,有利于企业较早建立原料供应网络和牢固的销售渠道,获得超额利润。自主创新模式也有一些缺点:一是需要巨额的投入,不仅要投巨资于研究与开发,还必须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具备一流的研发水平,如微软公司一年的研发投入相当于我国一年的科技经费;二是高风险性,自主研发的成功率相当低,在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在应用研究中有50%能获得技术上的成功,30%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只有12%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三是时间长,不确定性大;四是市场开发难度大、资金投入、时滞性强,市场开发投入收益较易被跟随着无偿占有;五是在一些法律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地方,自主创新成果有可能面临被侵犯的危险,搭便车现象难以避免。因此,自主创新模式主要是用于少数实力超群的超大型跨国公司。(二)模仿创新战略模式(三)合作创新战略模式二、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第四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