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友联海力士二期顶管修理定稿_第1页
无锡友联海力士二期顶管修理定稿_第2页
无锡友联海力士二期顶管修理定稿_第3页
无锡友联海力士二期顶管修理定稿_第4页
无锡友联海力士二期顶管修理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锡友联海力士二期供热管线

损坏管节修复及二次顶进方案一、工程概况无锡友联海力士二期供热管线工程一一顶管工程,27m剩余段顶管采用从西侧接收井向东顶进,与已完成管段对接的方式实施。采用管井降水、人工掏土、手掘式顶管法施工,接收井内安装顶铁、轨道,选用2m长①2220*14螺旋焊缝钢管顶进。为控制顶进轴线,设计制作一个敞口式顶管机头,把现有p2200mm*20,长1.5m的顶管机头顶端切削系统跟尾部纠偏系统壳体拿掉,留一个靠近切削系统的壳体,在该壳体与钢管之间安装一个活动套节,然后在钢管内壁上下左右互成90°的位置分别安装一个千斤顶以控制机头顶进轴线(详见后页图纸)。管道顶进前,预先对接收井进行加固作为本次顶进的工作井,在接收井后靠背处采用压密注浆进行土体加固,顶进管道位置及进出洞口采用管井降水控制地下水及流沙。人工掏土,边顶边掏至原机头处,继续顶进4m(原机头长3.5m),套住原机头,把原机头拆除并回拖至接收井内,钢管与原水泥管之间的空隙立即采用遇水膨胀圈及膨胀混凝土进行封堵、止水。纠偏,系统壳体密封圈纠偏于二、施工流程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修复管道工作流程图三、施工方法.后背墙为确保管道顶进,接收井后背墙土体满足顶管顶力要求,在接收井西侧井壁向西3m范围内,管道轴线两侧3.2m范围内,采用压密注浆的方法对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强度和整体性。水泥选用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少量玻璃水,注浆深度为原地面向下10m,从下向上分层注浆,每次提升2m至距离地面5m不再提升,加压注浆至地面冒浆为止。.管井降水施工区域共设置十口降水井(具体布置详见降水井分布图),内径为400mm,深度25m,配备3KW深井抽水泵(扬程不小于35m)24小时不间断抽水,将地下水位降至管道下2m位置并持续保持该地下水位高度。如在降水6天左右效果不明显,说明地下水补充量很大,临近河道渗水量大,立即在河岸沿顶管轴线两边各10m范围设置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桩径80^,搭接咬合25cm,打桩深度为管道下口3m。延长河道渗水路径,提高降水效果,同时在河道边3m的位置打一口观察井,在抽水期间每2小时观察并记录井内水位变化。同时在G312国道两边分别设置一口回灌井,如在降水过程中监测到路面有沉降,及时对回灌井进行回灌,保证G312国道安全。.管内排水当管井降水降至管道下2m时,采用2台4寸高压水泵对管内及工作井内存水进行抽排,安排人员进行管道清洗,清洗完成后,观察管节错位情况,如果管节错位较小,测量两管节垂直净距DN1120mm,满足内衬钢管敷设要求,按照实际尺寸,订做一个1m长,14mm厚的钢管,然后把脱节管道该钢管空隙处用膨润土填满,同时沿原水泥管注浆孔进行注浆加固,填满水泥管四周间隙以保证312国道道路安全;如果观察管节错位比较大,内径不能满足内衬钢管敷设要求,采用略小于混凝土管径钢管进行顶进,凿除错位段混凝土管顶部混凝土,边顶边凿,直至与正常管段对接。.顶管设备安装接收井后背土体加固后,在井内安装顶管设备,本次采用手掘式顶管法施工,在接收井内安装两个液压千斤顶、高压油泵、导轨、龙门吊等设备,安装方法同原施工方案。

.管道顶进人工顶管工艺流程:人工顶管工艺流程图管道顶进前,根据原顶管机头坐标与现接收井洞口坐标,确定顶管轴线,计算出管道顶进角度。采用龙门吊将第一节2m长钢管吊至洞口,安装就位,复核管道轴线及顶进角度,第一节管道顶进,顶进过程中监测顶进轴线,土方采用滑轮推车运出至接收井后采用龙门吊提升弃土。顶进一般应昼夜两班不停施工,每班分配4名人员,管内分配两人进行掏土,管外负责顶进及土方吊运。顶进长度为6米/天,土方量约为27立方米/天。管道向前顶进,通过钢管切削管前土层,每次切土顶进40cm〜50cm,人员在管内挖土,不宜超前开挖,避免引起管位偏差大和管端上方土体塌方,每节钢管留50cm在接收井内,与第二根钢管焊接,管道内外三人同时焊接,每节焊口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焊接时长约为2小时。顶进前,在管端设置一个激光靶,靶上画刻度,1cm为一个单位,画10*10见方,在顶进过程中,根据接收井引入的激光对准激光靶进行观察管道轴线偏移,如发现管道轴线偏移,可及时通过机头内纠偏系统进行纠偏,顶管顶至原机头处,拆掉纠偏系统,继续顶进4米,如在顶进过程中发现顶进困难,阻力增大,人员在接收井内采用高压水枪冲刷机头部位土方,减少摩阻力,直至顶进到位。每班均要填写施工记录,包括顶进长度、顶力数值、管位偏差及校正情况。交接班时应将施工记录向下一班交接清楚。.原机头拆除、出洞当管道顶进完成后,人工进洞拆除原顶管机头,同时在井内设置卷扬机,将原机头拖拉至接收井内,再用龙门吊或汽车吊吊出。.两管之间间隙封堵本次顶进的钢管与原混凝土管之间存在空隙,该空隙采用膨胀混凝土内夹膨胀止水带进行填塞封堵。四、施工进度计划(见附件施工进度计划表)五、施工监测因深井降水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我方和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共同实施监测,主要监测内容有:①G312国道沉降、变形(第三方监测单位);②临近构筑物、建筑物沉降(高压电杆)(我施工方);③管内及观察井内水位变化(我施工方)。若发现警界值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制定实施相应措施,若发现超出标准规定值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六、安全措施本项目存在以下危险源:1、有限空间作业1)配制送风机两台,保正工作区域内要微正压,要以人在里面有一定的舒适度,送排风量要可调控;2)接收井内设置安全爬梯,满足人员应急撤离,同时设置一大一小2台潜水泵,小泵(2寸)平时抽水零星用,大泵(4寸)出现险情应急用。3)由于管内是受限空间,且通风不好。动火切割禁止使氧气乙炔火焰切割。建议使用机械切割或等离子切割。2、施工用电1)施工用电线电缆:禁止有损坏和老化现象,接头处必须用防水胶带缠好。2)管内使用电压不大于24V的低压照明。3)配备应急电源,保证在停电状态下正常工作。4)配备200kW发电机1台,40KW发电机一台,确保管井降水正常工作。3、机械伤害1)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范围内。2)专业起重工操作,持证上岗。3)统一指挥,信号准确。4)加强设备保养维护和检修,保持设备、吊具处于完好状态。5)起吊前知道起重件的重量,起吊钢绳、连接装置的强度。6)现场检查、试吊,起重件捆扎牢固。4、安全交底每次进洞的作业人员不宜多于3人,除进洞作业人员外,还要按1:1配置相应的看护人员。每批次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根据管内作业舒适来调整。每个进洞作业人员必须配备一台对讲机,保持操作空间内通讯畅通。5、劳保用品本作业环境为潮湿受限空间,除了按规定穿戴常用劳保用品外,每个进洞作业人员必须穿绝缘鞋(雨鞋)使用绝缘手套。七、应急预案根据监测情况,若发现道路路面沉降(或隆起),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及时对路基下面土体进行压密注浆加固,管道内及时填充混凝土。同时把水注入道路两边的回灌井内。如在顶管作业时发现管涌现象,所有工作人员立即撤离至接收井外,立即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对周围土体进行加固。一旦发生机械事故,立即切断电源,将伤者移离机械设备。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较大的伤害拨打H9,求救消防部门,并送至就近医院。八、关于钢管二次顶进原因分析1)用钢管顶进相对于用混凝土管顶进摩阻力小,钢管顶进后背墙受压力小,原设计接收井未考虑后背强度要求,用钢管顶进接收井后背墙承受能力较安全;2)采用钢管可直接套进原机头;3)钢管可与原混凝土管有良好的衔接,保证止水;4)人工出土工作量相对较小。附表1施工计划进度表附表2使用材料、设备一览表名称品名尺寸形状数量单位管材D2220*14钢管螺旋焊缝钢管30米注浆机4PL压密注浆机2套注浆管①32mm120米水泥P042.5硅酸盐水泥200吨管井DN400165米钢板20mm厚20立方米枕木200*200方木20立方米膨润土200吨麻丝500米对讲机有效距离2公里8台干粉灭火器4个顶管机顶管机头D2220钢管用1台控制台笔记本2台变频器2台管内设备送泥管4〃1000m排泥管4〃1000m滑材管1000m动力线1000m操作线1000m视频线1000m送泥泵15KW2台排泥泵22KW2台抽、排风系统1套坑外设备流量表4〃台压力阀4〃5台排泥变频器5台油压站22KW2台主顶200T10台水箱10台润滑材搅拌筒2台润滑材泵5台

附表3主要机械设备和测量检验设备配备表机械名称规格型号额定功率(KW)或容量(m3)吨位(t)产地数量内燃发电机200kW40KW200kW40KW国产1汽车吊车16T、35T国产1泥浆泵7.5KW国产2潜水泵7.5KW国产23KW国产5电焊机南京4空压机国产2气压锤国产2水准仪AHO-32国产1全站仪NTS-360国产1附表4人员配备序号工种人数岗位及职责1机组长1负责施工全面指挥、管理、协调2技术员1负责技术资料,过程检查3管工2负责对口,指导出土4操作手1操作顶管机及发电机5普工6取土6人(两班循环制)6焊工3负责钢管焊接基坑涌水量计算书依据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一.基坑类型:基坑属于均质含水层潸水完整井基坑。二.基坑简图:三.计算公式:其中Q——基坑涌水量;k——渗透系数,k=1.73;H——潸水含水层厚度,H=40.00m;Sd——基坑地下水位的设计降深,Sd=11.00m;R——降水影响半径,R=54.90m;r0 基坑等效半径,r0=11.60m。四.计算结果:基坑涌水量Q=2362.35m3/d基坑中心点水位降深计算书一.基坑类型:基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