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教案_第1页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_第2页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_第3页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_第4页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原则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路面排水设计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DrainageDesignaboutSubgradeandPavement重点学习要点:掌握路基路面排水设备的构造;掌握路基路面排水设备的布置;了解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和一般原则。第一节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原则一.排水的目的与要求1.水对路基路面的危害水对路基的危害表现为:冲刷和渗透,冲刷易形成水毁现象,渗透则使土体过湿。轻者降低路基强度,重者引起冻胀(frostheave)、翻浆(frostboiling)或边坡滑塌(slideslop)。

水对路面的危害表现为:降低路面材料强度,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和路肩处造成卿泥(mud-pumping);造成路面承载力下降。

第一节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原则一.排水的目的与要求2.路基排水的目的及要求路基排水的目的:是将路基范围的土基湿度降到一定限度以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要求:路基设计(design)时,必须考虑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地下水予以排除、拦截、隔断、疏干,降低;路基施工(construction)中,首先应校合全线路基排水系统是否完善,重视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路基养护(maintenance)中,对排水设施应定期检查与维修。

一.排水的目的与要求3.路面排水(pavementdrainage)的目的及要求路面排水的目的:是把降落在路界范围内的表面水有效的汇集并迅速排除出路界,同时拦截路界外可能流入的地表水。可分为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及路面内部排水。

路面排水系统设计通常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各项设施具有足够的泄水能力;二是自由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渗流时间及渗流路径不能太长;排水设施有较好的耐久性。

第一节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原则二.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并充分利用有效地形和自然水系。2.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与农田水利相配合。3.设计前应进行调查研究,做到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4.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自然水系。5.路基排水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就地取材,以防为主。6.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设备。第一节路基路面排水要求及设计原则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地面排水:地表径流大气降水地下排水: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边沟(roadsidegully)截水沟(catchdrain)排水沟(drainageditch)跌水(dropwater)急流槽(rapidflow)盲沟(blandditch)渗沟(blanddrain)渗井(filterwell)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1.边沟(roadsidegully)设置位置: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

设置作用: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

结构:浆砌片石、栽砌卵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

横断面形式:梯形:土质三角形:机械化施工、矮路堤流线形:积雪、积沙路段矩形:石质一.

地面排水设备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

地面排水设备

设计要点: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平坡路段,边沟纵坡宜不小于0.5%。无需水力计算,紧靠路基设计,不允许其他沟渠的水引入,不允许与其它沟渠合用。不宜过长,不超过200~300m利用自然沟渠、排水井、涵洞等排出出口处妥善处理:

防冲刷(涵洞、急流槽、跌水)P184图7-3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2.截水沟(catchdrain)设置位置: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尽量与大多数水流方向垂直。

设置作用: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角不受流水冲刷。

挖方路段截水沟截面形式:挖方路段山坡填方路段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挖方路段截水沟:

d〉5m,地质不良地段可取〉10m或更大,截水沟下侧可堆置挖沟土方,且顶部设倾向沟内的2%的土台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填方路段截水沟:

截水沟与坡脚之间,要有不小于2m间距,并做成倾向沟内的2%的横坡。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截水沟的横断面形式:梯形、与地面水流方向垂直1:m=1:1~1.5,b>0.5,h>0.5(按设计流量计算)纵坡及长度:纵坡宜不小于0.3%;长度以200~500m为宜。

设计要点:沟壁底:密实、不滞留、不渗水,需加固、铺砌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3.排水沟(drainageditch)设置作用:引水,排除来自边沟、截水沟、或路基范围内其他水源的水流,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指定地点。

设置位置:离路基尽可能远些,距路基坡角不宜小于2m。

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底宽与深度不宜小于0.5m,(水力计算选定)土沟的边坡坡度约为1:1~1:1.5。纵坡:可取0.5%~1.0%,不小于0.3%,不大于3%。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平面上力求短捷平顺,以直线为宜,或采用大半径曲线(R=10~20m)转向;连续长度宜短,不超过500m纵坡宜不小于0.3%,不大于3%;若大于需加固处理,大于7%需改为跌水或急流槽。

设计要点:出水口:使原水道不产生冲刷或淤积;锐角或圆弧相交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沟渠(channel)加固

a:石灰三合土抹平层b:干砌片石,碎石垫平c:平铺草皮d:浆砌片石,碎石垫平e:竖铺草皮、砌石底f:砖砌水槽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4.跌水(dropwater)与急流槽(rapidflow)适用情况:用于陡坡地段,沟底纵坡可达45度

跌水的构造:

有单级和多级之分沟底有等宽和变宽之别单级跌水用于较长陡坡地段的沟渠跌水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基本构造:进水口消力池、出水口

一般,跌水台阶高P最大不超过2.0m。常用简易多级跌水,台高约0.4~0.5m,护墙用石砌或混凝土结构,墙基埋深为水深a的1.0~1.2倍,并不小于1.0m,墙厚0.25~0.3m。消力池其消能作用,底部具有1%~2%纵坡,底厚0.35~0.3m,末端设有消力槛,槛高一般15~20cm。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适用情况:坡度更陡,是山区公路回头曲线,沟通上下线路基排水及其他沟渠进水口的一种常见排水设施。

结构:砌石和水泥混凝土结构,亦可用岩石坡面挖槽

急流槽(rapidflow)构造:进口、主槽和出口。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构造示意图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5.倒虹吸与渡水槽设置原因:当水流需要横跨路基,同时受到设计标高的限制,可以采用管道或沟槽,从路基底部或上部架空跨越,前者称为倒虹吸,后者为渡水槽。

倒虹吸设置条件:路基横跨原有沟渠,且沟渠水位高于路基设计标高,不能按正常条件设置涵洞。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5.倒虹吸与渡水槽倒虹吸作用原理:借助上下游沟渠水位差,利用势能迫使水流降落,经路基下部管道流向路基另一侧,再复升流入下游水渠。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5.倒虹吸与渡水槽倒虹吸管道:箱形和圆形,以水泥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孔径0.5~1.5m,管道附近路基填土一般不小于1m,并不超过3m。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5.倒虹吸与渡水槽倒虹吸构造:管道两端设竖井,井底标高低于管道,起沉淀泥沙和杂物作用,进口处设置沉沙池和拦泥栅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5.倒虹吸与渡水槽渡水槽架设要求:满足道路净空和美化要求;结构上具有足够强度;效能上适合排水要求。

渡水槽构造:进出水口、槽身和下部支承。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5.倒虹吸与渡水槽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地面排水设备6.蒸发池适用条件:气候干旱,排水困难地段,可利用集中取土坑或专门设置蒸发池排除地表水。

设置要求:蒸发池与路基边沟间应设排水沟连接。其边缘与边沟距离应不小于5m,池中水位应低于排水沟沟底。

容量:每个蒸发池容水量不宜超过200~300m3,蓄水深度不应大于1.5~2.0m。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二.地下排水设备1.暗沟(盲沟)(blandditch)构造原理:沟内分层填以大小不同的颗粒材料,利用渗水材料透水性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沿沟排泄至指定地点。

盲沟设置及作用:

一侧边沟下设盲沟,用以拦截流向路基的层间水,防止路基边坡滑坍和毛细水上升危及路基。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二.地下排水设备两侧边沟下设盲沟,用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毛细水上升至路基工作区,造成冻胀或翻浆。设在路基挖方与填方交界处的横向盲沟,用于拦截和排除路堑下面层间水或小股泉水,保持路堤填土不受水害。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二.地下排水设备基本构造:

横断面成矩形,亦可做成上宽下窄的梯形。盲沟底部中间填以粒径较大的碎石,空隙较大;粗里碎石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填以较细粒径的粒料;底部和顶部一般设有30cm以上的不透水层。沟底具有1%~2%的纵坡,出水口底面标高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20cm。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二.地下排水设备2.渗沟(blanddrain)作用特点:采用渗透方式将地下水汇集沟内,并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至指定地点。其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

结构形式:

盲沟式:似盲沟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盲沟式渗洞式渗水隧洞式二.地下排水设备洞式渗沟:洞宽b约20cm,高约20~30cm;盖板用条石或混凝土预制板,板长约2b,板厚不小于15cm,并预留渗水孔;洞身要求埋入不透水层,不然应在底部和两侧加设隔水层;洞底设置不小于0.5%的纵坡。当排水量大,埋置深时(2~3m或达6m),采用洞式或管式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二.地下排水设备管式渗沟:适水流量更大,排水距离长管道一般为陶土或混凝土预制管,管壁上部留有渗水孔,渗水孔交错排列。管内径由水力计算而定,一般约为0.4~0.6m,管底设基座。埋于冰冻线以下,必要时采取保温措施。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二.地下排水设备3.渗井(filterwell)设置条件: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渗沟难以布置时,采用渗井。

作用特点:渗井穿越不透水层,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中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除。

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二.地下排水设备基本构造:

渗井的平面布置,孔径及渗水量,按水力计算而定,一般为直径1.0~1.5m的圆柱形;井内由中心向四周按层次,分别填入由粗而细的砂石材料,粗粒渗水,细料反滤。施工难度大,慎用第二节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一.路面表面排水1.设计原则降落在路面的雨水,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走;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会受冲刷时,应采用横向漫坡的方式排水;不符合以上情况时,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设置拦水带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其他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一.路面表面排水2.拦水带的设置拦水带可由沥青混凝土现场浇筑,或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横断面尺寸可参考右图;拦水带的顶面应略高于过水断面的设计水位高,设计流量按下式确定: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一.路面表面排水拦水带泄水口设置: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1、水流方向;2、硬路肩边缘;3、低凹区;4、拦水带顶;5、路基边坡顶;6、急流槽二.

中央分隔(centralreservation)带排水

三种类型:1.宽度小于3m且表面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降落在分隔带表面的水向排向两侧行车道;超高路段上,可在分隔带边缘设置缘石或泄水口,或在分隔带内设置缝隙式圆形集水管或碟形混凝土浅沟或泄水口。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1、中央分隔带;2、护栏;3、铺面;4、缝隙式集水管;5、浅碟混凝土浅沟二.中央分隔带(centralreservation)排水三种类型:2.宽度大于3m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降落在分隔带表面的水汇集在分隔带中央的低洼处,并通过纵坡排流到泄水口或横穿路界的桥涵水道中。分隔带的横向坡度不得陡于1:6;纵向排水坡度,在过水断面无铺面时不得缓于0.25%,有铺面时,不得缓于0.12%。当水流速度超过地面土的最大允许流速时,应在过水断面宽度范围内对地面进行防冲刷处理。在中央分隔带低洼区的流水汇集处,应设置隔栅或泄水口。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二.中央分隔带(centralreservation)排水3.表面无铺面且未采用表面排水措施的中央分隔带:降落在分隔带表面的水下渗,由分隔带内的地下排水设施排除。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1、水流方向;2、路面;3、路床顶面;4、隔渗层;5、反滤织物;6、渗沟;7横向排水管三.路面内部排水1.路面结构内水分的有害影响:

造成无粘结粒状材料和地基土强度降低;混凝土路面产生唧泥(mud-pumping)

,出现错台、开裂和路肩破坏;形成高压空隙水压力和高流速水流,引起基层细颗粒产生唧泥,失去支承;冰冻深度大于路面厚度时,高水位下造成冻胀(frostheave)

;沥青混合料剥落,影响沥青混凝土耐久性并产生龟裂。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三.路面内部排水2.应设路面内部排水系统的情况:年降水量为600mm以上的湿润和多雨地区,路基由透水性差的细粒土组成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重要的二级公路;路基两侧有滞水,可能渗入路面结构内;严重冰冻地区,路基为粉性土组成的潮湿、过湿路段;现有路面改建或改善工程,需排除路面结构内水分。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三.路面内部排水3.路面内部排水系统设计要求:

各项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应大于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流;下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应超过上游泄水能力;渗入水在路结构内的最大渗流时间,冰冻地区不超过1h,其他地区不超过2h~4h;渗流长度不超过45~60m;各项排水设施不应被渗流从路面、路肩或路基带来的细料堵塞。计算公式见p200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四.边缘排水系统1.组成:

由沿路面边缘设置的透水性材料集水沟、纵向排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渡织物组成。2.作用:

将渗入路面结构的自由水,先沿结构层间空隙或某一透水层次横向流入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再由横向出水管引出路基。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1、面层;2、基层;3、垫层;4、路肩面层;5、集水沟;6、排水管;7、出水管;8、反滤织物;9、回填路肩面层四.边缘排水系统3.适用性:

常用于基层透水性小的混凝土路面。4.各部分组成要求:

纵向排水管:常选用PVC或PE塑料管,排水管设三排槽口或孔口,开口总面积不小于42cm2/延米,管径由水力计算确定,通常在70mm~150mm范围。排水管埋置深度,应保证不被车辆或施工机械压裂,并应超过冰冻深度。排水管纵坡宜与路线纵坡相同,但不得小于0.25%。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四.边缘排水系统横向出水管:常选用不带槽的PVC塑料管,管径与排水管相同;间距和安全位置由水力计算并考虑邻近地面高程和公路横断面情况而定,一般在50~100m范围。出水管横向坡度不宜小于5%。埋设出水管所开挖的沟,须用低透水材料回填;出水口下方应注意防冲刷防护;出水水流尽可能排引至排水沟或涵洞。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四.边缘排水系统集水沟(透水性填料填充):透水性填料由水泥处治开级配粗集料组成;为避免排水管堵塞,填料在通过率为85%的粒径应比排水管槽口宽1~1.2倍;集水沟底面最小宽度,新建路面不应小于30cm,改建路面应能保证排水管两侧各有至少5cm的透水填料;透水填料底面和外侧围以反滤织物,以防垫层、基层和路肩内的细粒浸入而堵塞填料空隙或管孔。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五.排水基层的排水系统1.组成:

直接在面层下设置透水性排水基层,在其边缘设置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及横向出水管等2.作用:

使渗入路面结构的自由水,先通过竖向渗流进入排水层,然后横向渗流进入纵向集水和排水管,再由横向排水管排引出路基。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1、面层;2、排水基层;3、不透水垫层;4、路肩面层;5、集水沟;6、排水管;7、出水管;8、反滤织物;9、路基3.各部分组成要求:

排水层:排水层也可采用横贯路基整个宽度的形式;某些特殊路段,当排水层内渗流的自由水有可能被封堵或渗流路径超过45~60m时,应增设横向排水管;排水层透水性材料可采用水泥或沥青处治,或未经处治的开级配碎石集料。五.排水基层的排水系统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纵向集水沟:布置在路面横坡下方,其内侧边缘可设在行车道面层边缘,但有时为避免排水管被压裂或避免路肩铺面受集水沟沉降影响,将集水沟外移60~90cm。不透水垫层:排水基层下设置不透水垫层或反滤层,以防表面水向下渗入垫层,同时防止垫层或路基土中细粒进入排水基层而造成堵塞;排水垫层材料级配组成上要满足透水和反滤要求。五.排水基层的排水系统材料级配范围见P203第三节路面排水设计边沟的布置位置实例图片展示将水流排入就近的河流中将水流排入沟渠中排水沟渠的加固将水流排入就近的沟渠中将水流排入就近的沟渠中将路面水汇集于拦水带并排入路边植物带中将路面水汇集于路边低位并排入地下排水井中排水口裸露在外将路面水汇集于路边低位并排入地下排水井中排水口在绿化带中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第二节活塞式空压机的结构和自动控制第三节活塞式空压机的管理复习思考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第六章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piston-aircompressor压缩空气在船舶上的应用:

1.主机的启动、换向;

2.辅机的启动;

3.为气动装置提供气源;

4.为气动工具提供气源;

5.吹洗零部件和滤器。

排气量:单位时间内所排送的相当第一级吸气状态的空气体积。单位:m3/s、m3/min、m3/h第六章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piston-aircompressor空压机分类:按排气压力分:低压0.2~1.0MPa;中压1~10MPa;高压10~100MPa。按排气量分:微型<1m3/min;小型1~10m3/min;中型10~100m3/min;大型>100m3/min。第六章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piston-aircompressor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容积式压缩机按结构分为两大类:往复式与旋转式两级活塞式压缩机单级活塞压缩机活塞式压缩机膜片式压缩机旋转叶片式压缩机最长的使用寿命-

----低转速(1460RPM),动件少(轴承与滑片),润滑油在机件间形成保护膜,防止磨损及泄漏,使空压机能够安静有效运作;平时有按规定做例行保养的JAGUAR滑片式空压机,至今使用十万小时以上,依然完好如初,按十万小时相当于每日以十小时运作计算,可长达33年之久。因此,将滑片式空压机比喻为一部终身机器实不为过。滑(叶)片式空压机可以365天连续运转并保证60000小时以上安全运转的空气压缩机1.进气2.开始压缩3.压缩中4.排气1.转子及机壳间成为压缩空间,当转子开始转动时,空气由机体进气端进入。2.转子转动使被吸入的空气转至机壳与转子间气密范围,同时停止进气。3.转子不断转动,气密范围变小,空气被压缩。4.被压缩的空气压力升高达到额定的压力后由排气端排出进入油气分离器内。4.被压缩的空气压力升高达到额定的压力后由排气端排出进入油气分离器内。1.进气2.开始压缩3.压缩中4.排气1.凸凹转子及机壳间成为压缩空间,当转子开始转动时,空气由机体进气端进入。2.转子转动使被吸入的空气转至机壳与转子间气密范围,同时停止进气。3.转子不断转动,气密范围变小,空气被压缩。螺杆式气体压缩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紧凑型、坚实、运行平稳,噪音低,是值得信赖的气体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气路系统:

A

进气过滤器

B

空气进气阀

C

压缩机主机

D

单向阀

E

空气/油分离器

F

最小压力阀

G

后冷却器

H

带自动疏水器的水分离器油路系统:

J

油箱

K

恒温旁通阀

L

油冷却器

M

油过滤器

N

回油阀

O

断油阀冷冻系统:

P

冷冻压缩机

Q

冷凝器

R

热交换器

S

旁通系统

T

空气出口过滤器螺杆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

涡旋式压缩机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发并问世的高科技压缩机,由于结构简单、零件少、效率高、可靠性好,尤其是其低噪声、长寿命等诸方面大大优于其它型式的压缩机,已经得到压缩机行业的关注和公认。被誉为“环保型压缩机”。由于涡旋式压缩机的独特设计,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节能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主要运动件涡卷付,只有磨合没有磨损,因而寿命更长,被誉为免维修压缩机。

由于涡旋式压缩机运行平稳、振动小、工作环境安静,又被誉为“超静压缩机”。

涡旋式压缩机零部件少,只有四个运动部件,压缩机工作腔由相运动涡卷付形成多个相互封闭的镰形工作腔,当动涡卷作平动运动时,使镰形工作腔由大变小而达到压缩和排出压缩空气的目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外形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一、理论工作循环(单级压缩)工作循环:4—1—2—34—1吸气过程

1—2压缩过程

2—3排气过程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一、理论工作循环(单级压缩)

压缩分类:绝热压缩:1—2耗功最大等温压缩:1—2''耗功最小多变压缩:1—2'耗功居中功=P×V(PV图上的面积)加强对气缸的冷却,省功、对气缸润滑有益。二、实际工作循环(单级压缩)1.不存在假设条件2.与理论循环不同的原因:1)余隙容积Vc的影响Vc不利的影响—残存的气体在活塞回行时,发生膨胀,使实际吸气行程(容积)减小。Vc有利的好处—

(1)形成气垫,利于活塞回行;(2)避免“液击”(空气结露);(3)避免活塞、连杆热膨胀,松动发生相撞。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表征Vc的参数—相对容积C、容积系数λv合适的C:低压0.07-0.12

中压0.09-0.14

高压0.11-0.16

λv=0.65—0.901)余隙容积Vc的影响C越大或压力比越高,则λv越小。保证Vc正常的措施:余隙高度见表6-1压铅法—保证要求的气缸垫厚度2.与理论循环不同的原因:二、实际工作循环(单级压缩)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2)进排气阀及流道阻力的影响吸气过程压力损失使排气量减少程度,用压力系数λp表示:保证措施:合适的气阀升程及弹簧弹力、管路圆滑畅通、滤器干净。λp

(0.90-0.98)2.与理论循环不同的原因:二、实际工作循环(单级压缩)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3)吸气预热的影响由于压缩过程中机件吸热,所以在吸气过程中,机件放热使吸入的气体温度升高,使吸气的比容减小,造成吸气量下降。预热损失用温度系数λt来衡量(0.90-0.95)。保证措施:加强对气缸、气缸盖的冷却,防止水垢和油污的形成。2.与理论循环不同的原因:二、实际工作循环(单级压缩)第一节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4)漏泄的影响内漏:排气阀(回漏);外漏:吸气阀、活塞环、气缸垫。漏泄损失用气密系数λl来衡量(0.90-0.98)。保证措施:气阀的严密闭合,气缸与活塞、气缸与缸盖等部件的严密配合。5)气体流动惯性的影响当吸气管中的气流惯性方向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