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认识论启蒙的两界间代现与代现关系
范畴“直观”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也是心理学合法性的最终基础。但正是在范畴的直观代现问题上,现象学表现出了明显的复杂性:一方面,它被胡塞尔视为现象学认识论启蒙的决定性环节(1901年):范畴的客观形式唯有通过“客体化行为领域中的‘综合’功能”才能成为“‘直观’,并且据此成为‘认识’”;但另一方面,胡塞尔在1920年的《逻辑研究》第二版前言则宣称,“我已经不再赞同某一些说法,例如不再赞同范畴代现的学说。”在对范畴直观概念进行具体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将指明:在描述心理学的内感知和立义-立义内容的背景下,范畴代现中隐藏着两个裂隙:作为在内感知中被揭示的实项被体验的实显块片,感性内容不能被范畴化;同样限于这种实显体验,在范畴代现内部存在着代现方式和明见性的各种差异;而对作为范畴代现之困境根源实显性的克服则为胡塞尔走向先验现象学提供了最重要的契机。一、作为直接对象性的范畴—描述心理学的代现论在描述心理学中,现象学分析仅仅被限定在“内部经验到的自在自为的体验”上,偏向于以本质的方式被体验到主观的意向行为一侧,胡塞尔甚至认为:“对于实项现象学的考察来说,对象性本身什么也不是。”具体而言,如其被意指的对象只能在行为的意向本质中才能得到描述,被意指的绝然对象同样如此,即便它与当下的行为意向根本没有关系,也必须通过行为本身而获得客观的属性。同样,范畴对象也可以在被我们直接体验到的范畴行为中被意指。因为个体对象与一般的观念对象在逻辑意义上具有明显的区别,而与对个体之物的表达和对一般之物的表达相关的“个体意指行为”与“种类化的立义和意指行为”间的先天区分便直接建立于这种逻辑观念的明确区分之上。但是,现象学的认识论启蒙并未随着对意向体验的各种本质因素的区分而完成,胡塞尔本人甚至认为自己的工作“似乎已经迷失在描述心理学的冷僻问题之中。”关键在于,范畴在意向体验中尽管可以具有本己的质性和质料,但如果它仅仅是一种符号行为的话,那么它便仍然缺乏一种本真的代现者,单纯被意指的范畴因素据此如何能够获得它的最终充实(代现)并未得到相应的说明。在“第六逻辑研究”中,胡塞尔认为,在表达和直观间存在着如下现象学关系:纯粹象征的表达所具有的意义在相同的行为质料的基础上可以向感知领域转移。由此,直观行为的意向本质可以适合于表达行为的含义本质,用他的话说,为表达奠基的单纯表象“转变为共形的持之为真”,与为充实奠基的行为一起“在认同的相合之特征中合而为一”。这种共形变异表达的是这样一个事态:单纯表象行为或部分行为的行为质料之相合统一可以给出一种不同于部分行为指向的新的对象性。这里被持之为真的,或者被同一性行为所意指的绝非部分行为所指向的“实在”对象,也绝非多个实在对象之和,而是某种本质上非实在的,但却又与充实行为相合并在它之中显现出来的客体之物,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新的对象称为相合性事态本身。在现象学上,这种描述上的区别可以化约为行为的认同统一与一个认同行为的统一的区别:前者是一种被分片的感知行为,由分片所产生的单个感知在连续的过渡中指向的仍然是总体感知行为的对象;而后者则是一种全新的客体性行为,“它使一个新的‘对象’显现给我们,一个只有在一个这种被奠基的行为中才能‘自身被把握’或‘被给予’的对象。”不难理解,与作为实在对象之因素的感性联结形式不同,“范畴联结的形式是从属于行为-综合方式的形式。”换言之,范畴的联结形式建立在感性行为之上,是一种被奠基行为的联结形式。由此,一种新的对象,即从属于实事状态这个属的对象便随着综合形式的构造而产生出来。这种奠基行为的行为质料的相合统一(或说心理纽带)就是新对象性之自身给予的代现性内容,胡塞尔对此特别强调说:“综合的被奠基行为的范畴因素所联结的并不是奠基性行为的这些非本质的要素,而是它们两方面的本质之物;它在任何情况下都联结着它们的意向质料。”被联结的是奠基性的行为质料,而不是奠基性行为的代现性内容,因为作为新的对象性,范畴对象超出了奠基性行为的感性显现。因而,作为奠基行为之质料的相合统一,这种可实项被体验到“在内感知中感性地被给予的(……)因素可以在一个带有范畴感知或想象特征的被奠基的行为中构造一个范畴形式,亦即在这里承载一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代现。”在范畴直观中,这种行为质料的相合统一不能对象性地显现自身,它只能“在实显认同或合取之中被体验到”。但是,范畴直观的代现者依然可以被反思地发现。如果我们在严格意义上的奠基与被奠基行为的种属关系之外“反思”一个被奠基的行为,那么在此感性抽象出的仅仅是此行为的实在性概念;而唯有在被奠基的行为之中进行抽象,奠基与被奠基行为的种属关系中生成的普遍之物才能被直接地观向。简言之,只有这个意义上的反思内容才能作为范畴直观的代现者起作用。从我们至此对范畴直观的重构中可以看到,理解范畴直观的关键在于理解行为质料的相合统一,以及对这种相合统一的明察的可能性。但正是在这些问题上,现象学陷入了一系列潜在的困境中。二、范畴行为的实施—范畴代现中的裂隙图根特哈特认为范畴直观中存在着如下困难:根据描述心理学的立义-立义模式,“实项的意识内容要么被立义为它自身,要么被立义为严格意义上的被代现者(它物的被代现者),要么立义为外在对象的侧显。一种感性内容范畴地被立义,这一想法是悖谬的……。”因而,与一个感性直观中的体现性内容的直接被体验相似,范畴代现中的这种现成的心理纽带只能直接地被体验到,它甚至只是一种不可被指明的结构性因素而已。由此,相对那种不可被指明的结构性因素,“唯一能被指明的就是那种范畴综合通过奠基性行为的实显实施,”“范畴直观一再被理解为各种综合行为的‘现实实施’,而实施的这种前提性通过感性的基础地位仅仅在未被规定的形式中被看到,并被我们还原到这种形式之上。”图根特哈特显然赞同胡塞尔在纯粹观念意义上对个体表象与范畴表象的区分;但同时,他又强调感性内容被范畴立义的不可能性。这一矛盾立场使他不得不强调范畴行为的实显实施,并将之当作范畴直观得以可能的一个必须的前提。图根特哈特对范畴代现的代现性内容的可指明性的否定以及对综合行为的实显实施的强调遭到了迪特-洛玛的反驳。他认为,图根特哈特的见解实际上仅适合于空乏的符号行为,“符号行为不被实施的话,我们就不能拥有、甚至不能意谓其对象”,与之相似,“范畴行为的实施的可能性就是对范畴对象的直观的必要前提,”但是,即便图根特哈特指出了这一点,范畴直观的代现者的被给予性仍然未被澄清。因而在迪特-洛玛看来,他的这一指示的意义仅仅在于指明了在行为实施之中已经存在的充实成就。关键问题在于,在内感知中被给予的奠基性行为的感性内容是否能够被范畴化。实际上,尽管图根特哈特未曾明确指明,但他实际上已经指出了范畴代现中的第一个裂隙:依据一般直观的各种要素,即赋义行为、代现性内容以及被意指对象,在范畴行为的实显实施中存在着一个可以被直接体验到的代现性内容,但在内感知中,这种实项被体验的因素显然不能被范畴化。在广义的范畴代现中,我们发现了范畴代现的第二个裂隙:即本真的范畴代现的方式并不适合普遍直观的代现,并且在范畴代现中存在一种不相即性。在范畴行为中,范畴直观的代现性内容,即奠基性行为的行为质料之自身相合相对于个别行为的行为质料而言是一种高阶的“形式化”的存在。基于范畴代现的事态,内感知中感性地被给予的因素只有“在一个带有范畴感知或想象特征的被奠基的行为中”首先自身被“范畴化”、“种属化”,才能使一个范畴形式的对象切身被给予。但在另一组范畴行为,即普遍直观中,我们遇到了困难。一方面,我们可以以现象学的方式确立表述的含义与表述行为间的先天区别,并且也能先天地确定普遍直观中的代现性内容与被代现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种属关联。就两类表述或两类截然不同的感知而言,种类含义(对本质的感知)“‘隐含在’”个别之物的含义(感性直观)中,“但只是潜在地,而非作为被意指的对象。”但问题在于,这样一种全新的对象类型或新的意识样式自身如何得到充实?胡塞尔表达了这种充实的原则上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通过回到意向充实过程来澄清一般名词的含义,”实现纯粹指示性意向的真实意谓。但另一方面,与本真的范畴代现,例如“和”、“或者”等等不同,它们的“简单综合行为是如此地奠基于素朴感知之中,以至于那个综合意向也一同朝向奠基性感知的对象”,但胡塞尔在普遍直观的代现问题上给出了一个否定性的说法:“在这些行为那里,奠基性行为的对象并不一同进入到被奠基行为的意向之中,并且只是在联系行为中才宣示出它们与这些行为的相近关系。”即是说,在普遍直观的代现中,奠基性直观的行为质料并不参与到普遍直观行为之中,这与本真的范畴代现显然不同。尽管胡塞尔强调,我们在普遍直观的一再进行中,可以“根据多个个体直观而意识到这个普遍之物的同一性”,但问题恰恰在于,这里要寻找的是代现内容,因而这种原则性的说法根本于事无补。更严重的是,如果缺失了作为意义从表达向感知领域转化之基础的相同的行为质料的某种变形,或者缺失了“一个具有范畴行为形式的感性内容”,那么,对本质之物的纯粹象征的表达所具有的意义就不可能真正地充实自身。对此,胡塞尔只是模糊地指出,普遍直观的行为“在这里被预设,这样我们在面对这种行为的个别因素之杂多时可以看到这种行为本身,并且是将它看作同一种行为”,“普遍之物自身被给予我们,……而是把握它,观视(erschauen)它。”但这种自身被给予之物的承载者为何如此,显然无法以本真范畴直观中的代现的方式予以说明。胡塞尔实际上已经明确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他指出:在对普遍之物的相即感知中“缺少一个具有相同直观内涵的相似想象”,具体地说,“一个内容即便在个体区域中也无法与它自己相类似,因为被理解为它自己的它不能同时又被意指为它的相似者。”在内感知的明见性中,直接体验和被意指的内容总是被实显设定的,即是说,在内感知中总是无法实显性地同时存在一种可以与感性行为相合的相似者,由此自然也不存在类似本真范畴代现意义上的质料的自身相合。根据普遍直观内涵的这一特性,胡塞尔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在他看来,普遍直观的代现只能诉诸于一种直观的类比意识。观念对象总是拥有一种可直观的特型,线的一般观念可以直观地类比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的可直接感知的直线,也可以是单纯的“共形”想象的直线,普遍对象便在这种类比意识中得到代现充实,胡塞尔也将这个意义上的普遍代现称为“普遍想象”。因而,尽管本真的范畴代现与普遍直观的代现均属范畴代现,但它们还是具有如下区别:在本真的范畴代现中,奠基性的对象关系定然进入被奠基的行为,因而在相即感知中被设定性的把握;而在普遍直观的代现中,单纯类比意识则兼具设定和非设定两种可能性;其二,在相即性上它们之间显然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区别,本真的范畴代现是完全相即的,而在普遍直观的代现中,唯有在单纯类比意识中才可能存在一种相即感知,对某种缺少单纯类比的把握则一定是非相即的。由此,在广义的范畴直观(代现)内部显然存在着裂隙。首先,在范畴代现中存在着两种差异明显的代现模式,即在本真的范畴代现中存在的行为质料之自身相合与普遍直观代现中的类比意识。其次,缺少类比意识这一代现模式使普遍直观的代现具有了一种不相即的特性,而这也与本真的范畴代现不同。三、代现关系最终的意识装调了“认识关系”的前提和“现实”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倾向于将认识关系界定为一种代现关系。认识论的问题据此被细化为:我们如何说明直接被我们所拥有的某物一定是有待被认识的对象的代表,或者说我们如何通过直接拥有物来把握被认识的对象。这种认识模式影响深远,形形色色的认识论基本上都可以归入其中。这里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希腊的流射说、影子说、胡塞尔所极力批判的近代经验论和观念论,以及布伦塔诺对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分等等。问题在于,胡塞尔本人的描述心理学的代现论是否也归属此类。胡塞尔对心理主义代现论的批评主要在于认定后者在代现关系项上的误置:将实项内容对意向对象的代现错置为意向对象对外在之物的代表,并进而将意向对象置于实项行为之中。但是,尽管他对这一方向上的批判进行了精细的说明,但却没有对代现关系本身进行质疑和批判:认识关系为何一定是代现关系,意指为何必须在表象关系中实现自身,如何理解这种实现。因而在对心理主义的批评上,胡塞尔甚至会遭受这样的挑战:心理主义认识论的失误不在于误解了代现关系项,而在于代现关系本身先天就是不可能的;我们自认为直接拥有的实项存在的代现内容实际上只是某种心理学上的神秘之物,在笛卡尔式的怀疑之下,它甚至根本不能在任何意义上存在;而代现关系最终也只是意识的一种伪装。显然,胡塞尔在描述心理学中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相反,他确认的恰恰是:“只有直观行为才使对象‘显现’出来,即通过以下方式:一个被代现者在此,立义形式将它立义为对象的相似者或对象本身。”这样一来,胡塞尔实际上也就无批判地继承了两千多年来的希腊传统:认识关系必须体现为一种代现关系。我们在这个意义上认定,把认识关系等同于代现关系是胡塞尔描述心理学中代现论的第一个预设。任何代现论都必然诉诸于代现内容与被代现者之间的某种亲缘性。比如,德谟克利特的流射说和影子说都试图对两种相似存在物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物理主义的说明,洛克对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界说的理论前提亦在于此。同样,描述心理学的代现论非但没有削弱这种亲缘性,相反,它的核心命题,诸如范畴直观和本质直观最终都建立在这种特性之上。在感性感知上,胡塞尔一方面明确区分了对象和感觉的被把握方式,即:经历超越立义的对象是直观显现的,而作为实项内容的感觉是直接被体验到的。但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尽管被感知的对象不是感觉的复合,“但这些对象作为行为特征的复合显现出来,在真正的意义上的特征的属与感觉特征的属是相同的。”范畴代现和普遍直观代现的可能性也以相似的方式得到了解释。本真的范畴对象是一种高阶对象,而作为其代现性内容的行为质料的自身相合相对行为的部分意向而言,显然也是一种与范畴对象同属的高阶内容;作为普遍直观之代现性内容的类比意识同样与普遍含义具有种属上的相似性。因而,两种范畴代现中存在的代现方式的差异看似并没有破坏范畴代现的总体的可能性。但问题依然存在。在本真的范畴直观的代现中,我们要确定的是奠基性行为的质料在形式上的自身相合,因为这里被考察的范畴之物本身就是逻辑意义上的超时间的关系。由此,代现关系的可能性条件除了代现性内容与范畴对象之间具有种属上的相似性之外,它还必须首先自身种属化。用胡塞尔的话说,必须在一个带有范畴感知或想象特征的被奠基的行为中构造一个范畴形式。但普遍直观的代现则不同,普遍之物,例如“白一般”并不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因为它的代现性内容(类比意识)中并不具有一种本己的种属化:它的直观内涵不可能与其相应的想象内涵同时存在。进一步的问题是,普遍直观代现中的这种自身种属化的不可能性与在它之中存在的不相即性具有何种关联。这种不相即性源于非单纯想象的类比意识,胡塞尔在普遍直观的代现中主要将之示例为可感性直观的特型类比意识,由此关键问题自然就指向了类比项以及本真范畴代现中的相合统一等直接被体验之物的存在和显现方式。范畴直观中的代现性内容总是在实显认同或合取中,或者说,在范畴直观的实显实施中被体验到。在1906/07年的知识论讲座中,胡塞尔区分了体验的两种含义,即:“观向时间之流及其实项的存在块片的相即感知之内在客体,”以及“绝对之物,不能通过一种相即的感知立义而被客体化的存在,各种原初现象的存在,非被感知的存在。”这里所谓的实显体验指的显然就是对在内感知(相即感知)中作为客体而存在的实项块片的体验。图根特哈特在范畴代现的问题讨论中同样指出,“综合的实施只有在奠基性对象的感性当下中才得以可能。”在《现象学的观念》的第五讲中,胡塞尔正是在这个方向上进一步追问,“并且这不重又说明,直观超出了纯粹的现在点,即:它能够意向地在新的现在中确定已经不在现在存在的东西,并且以明见的被给予的方式确认一个过去的片段吗?”因而描述心理学中的超越的立义或释义只能被理解为:在同一个纯粹的现在点上或实项的块片中,立义行为如何实现对内在内容的超越把握。但行为及其内容本身是否延续,以及各种不能被相即感知的原初现象如何存在并未得到考虑。在新的视角下,普遍直观中存在的直观内涵的自身“禁闭”以及特型类比意识的存在方式得到了更为清晰的表明:在形式先天的语境下,直接把握的内在内容仅仅是存在于现在点之上的实存内容。胡塞尔在此显然没有考虑某种“非现在点”的内容及其与实显内容之间的隐秘关联。相应地,另一种意义上的超越,即纯粹现在点上的内涵的自身超越,或者说,时间上的纯粹超越恰恰在《逻辑研究》中暂时被悬置。因而,当只可实显体验的特型类比被当作普遍直观之代现的现成支撑时,不相即性的根源实际上已经存在。同样,在逻辑上具有合法性的本真范畴代现中的代现性内容的自身种属化也陷入了困境,因为在同一个时间点或实项块片中,行为的自身相合在它的实显实施中也根本无法实现。由此,当图根特哈特以代现性内容的种属化的不可能性为由,将实显性单纯地归之于范畴直观之实施时,他实际上恰恰忽略了代现性内容的实显性才是这一困境的更原始的根由。至此,我们可以指出胡塞尔在描述心理学的代现论上的第二个预设,即:《逻辑研究》中被考察的实项内容,包括立义特征、外感知的感觉材料、内感知的意识内容以及范畴代现的代现性内容等等,都只是建基于实显性的实项块片之上。当然,如果仅就逻辑可能性而言,这里并不存在困境,因为我们只需划分行为的各种形式要素。但在“显现”学意义上它还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本真范畴代现的方式不适用于普遍直观,而普遍直观的代现只能是非相即的。四、范畴代现的实显实施代现性内容作为切身被给予之物在时间上是一种实显的存在,在逻辑上则是一种可被种属化的存在,显然,这一事态将我们引至逻辑学和现象学的交汇点上:一方面,切身被给予之物是意识活动的客观化,是逻辑意义上的个体;另一方面,它也是逻辑观念在现象中的具身化,并且在意识活动中持续地被充实生成。代现论的提出实际上在于满足现象学的如下要求:超越的意指和有效性必须在最纯粹的内在性区域中得到研究并获得明见的切身被给予性。换言之,对象性的明见表述在现象中必须实显地被给出,必须在它与现象的内在因素的关联中被清晰的比较。因而,我们所指出的代现论的第一个预设,即对代现关系的某种“迷信”在实事上便奠基于代现性内容的实显的切身显现上,因为从现象学上来说,代现关系的存在必须实现于关系项的实显被给予中。由此,实显性问题实际上就是代现论的核心问题。图根特哈特对性实显这一事态作了特别的强调:范畴代现的核心在于,“范畴直观就是那种通过奠基行为的确定感性状况而被设为前提的各种综合的实显实施。”胡塞尔对图根特哈特所谓的综合行为的实显实施实际上早就在观念可能性作过专门说明,范畴综合的“‘现实的’实施性并不具有经验现实的特征,而是具有观念可能性的特征”,因而它“可以根据有关的奠基性直观(哪怕是想象)而现实地实施。”图根特哈特所强调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公司资产转让协议模板
- 2024年度旅游大巴租赁服务协议
- 2024年员工派遣服务协议
- 2024赛季足球场租赁协议范本
- 2024年建设工程委托代理协议
- 2024年科技支持服务协议样本
- 2024隔音设施安装及施工协议样本
- 店铺租赁经营规范协议2024年
- 2024年采购协议模板与协议细则
- 2024年店面房租赁协议样本
- 排球正面上手发球课件
- 某工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投资建厂房收租合同模板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分类模拟题462
-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企业员工宿舍租赁管理协议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成立纪念日课件模板
- 湖北省襄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含答案)
- 民航与机场管理作业指导书
- 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兰州路街道东门村社区工作人员(综合考点共100题)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