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白杨礼赞素养目标1.利用语言标志(反复出现的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学法指引象征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托意于物,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要注意的是,象征义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2.作用: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2.背景简介《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1940年5月,茅盾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讲学,在此期间,茅盾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皖南事变后,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讴歌北方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黄的是土,未kāikěn(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2)黄与绿zhǔzǎi(主宰)着,无边无垠。(3)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juàndài(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qiánzīànzhǎnɡ(潜滋暗长)了——“单调”!(4)它所有的yāzhī(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pánɡyìxiéchū(旁逸斜出)。(5)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juéjiàng(倔强)挺立的一种树!(6)它没有pósuō(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qiúzhī(虬枝)。(7)但是它wěiàn(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8)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àorán(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9)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wǎnrán(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0)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xiùqí(秀颀)的],去bǐshì(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11)若不是miàoshǒuǒudé(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12)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yānyānyùshuì(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13)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不会tǎndànɡrúdǐ(坦荡如砥)、风平浪静,定会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14)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战士bùzhébùnáo(不折不挠),淬火成钢,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篇章。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人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久了,很有可能会思维固化,产生倦怠情绪。B.清明节前夕,同学们在东征烈士墓园聆听东征烈士的事迹,学习先烈执着坚守、以身许国的傲然风骨。C.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种发现可能表现为灵感乍现、妙手偶得,而发现能力的提高却颇需积淀。D.博物馆通过各种文化创意的形式,拉近公众和文物的距离,让人民的文化自信在潜滋暗长中树立起来。【解析】“潜滋暗长”,指暗暗地生长。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潜移默化”。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A.专家认为,体育课外培训市场迅速扩张,是素质教育意识加强和考学功利性诉求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B.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是为了走好脚下的路、照亮前方的路的目的。C.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D.广州海关在海关通关环节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的基础上,大幅提升全流程通关效率。【解析】句式杂糅,应删去“的目的”。素养提升学校开展《昆虫记》阅读推广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校图书馆门口将摆放“认识昆虫”宣传栏,吸引同学们阅读《昆虫记》。请你根据下面的介绍,指出abcd分别是哪种昆虫。a.既不会找食物,也不会干活,甚至连放在面前的食物也不会自己吃,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只好用不道德的方法去偷不同种类的邻居的蛹。不同种类的昆虫长大了以后,就被当作奴隶,把它当国王一样伺候。(红蚂蚁)b.以吮吸动物的肉为生,它最喜欢吮吸的是蜗牛的肉,它把蜗牛的肉吮吸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个空壳。(萤火虫)c.是最大和最著名的蜣系食粪虫的一种。月牙形顶壳的前面有六颗细尖的牙齿,它们不仅是挖掘工具和切割工具,又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且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全都耧过来。它一旦把粪球运进地窖中,就日夜不停地吃着,并且尾部还不断地排泄,排泄物像一条黑色细线,如同鞋匠的细蜡绳!(圣甲虫(金龟子、蜣螂、屎壳郎))d.是食肉性昆虫,平时吃蝗虫、苍蝇、蚊子、蝶、蛾等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螳螂)2.在名著推广活动中,一位同学为《昆虫记》拟定的演讲主题是“拥有和自己斗争的勇气,才能登上艺术的顶峰”。老师说他的演讲主题不恰当,请你向这位同学转述老师的意思并结合《昆虫记》简要说明为什么“不恰当”。示例:同学,你好,老师让我和你说一下你的演讲主题不是很恰当。因为《昆虫记》整本书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记录各种昆虫为生存以及繁衍所做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书中并没有体现出“拥有和自己斗争的勇气”这一主题。希望你可以换一个主题。名著联读(锲而不舍)名著篇目相关内容《昆虫记》连续4年的时间里,法布尔对大孔雀蝶的观察从未间断,虽然结果并不圆满,但他到最后也没有放弃希望。这告诉我们科学研究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上与各种妖魔鬼怪做斗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取得真经。课文精读1.课文第2段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①运用烘托(或映衬)的手法写高原景象;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不平凡”的氛围;③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2.课文第7段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要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白杨树不是“好女子”,是“抑”,后写白杨树是“伟丈夫”,是“扬”,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②突出强调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表现了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的特点;③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④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自然引出下文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阅读课文第6~8段,思考: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里作者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入,使读者思考人和白杨树的联系,为下文做铺垫。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个“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征。4.课文最后一段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何作用?①运用对比,将“贵族化”的楠木与“极普通”的白杨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②白杨树代表的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楠木代表的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③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进一步突出白杨树的朴质和坚强;④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的赞美,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的愤慨。拓展阅读三沙岛上抗风桐叶为宝①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这里是美丽的海南省三沙市,宛如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②然而,三沙之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碧海蓝天,也不是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抗风桐。③一下飞机,好友老冯就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都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吹过,心中无比惬意。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④“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说:“也叫麻枫桐,它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⑤抗风桐?还是第一次听说。我起身走近一棵,仔细打量它。它枝干白中透灰,胸径足有四五十厘米,高有十几米。叶片呈椭圆形,两面都覆有一层嫩绿而晶亮的薄蜡。⑥老冯告诉我,2013年9月底,风力超过15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南洋杉、苦楝、榄仁等,一夜之间,有的被拦腰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还有的踪影全无,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傲然挺立。虽有的枝干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⑦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些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礁;正是以这样巨大的树冠、翠绿的叶片,装点着三沙的绿色;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深扎在砂岩中,任凭海水侵蚀,高温烘烤,坦荡着自身的倔强与从容。⑧第二天早晨,红日从南海的天际线刚升起,我们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刚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地迎接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一片椰林,绕过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和一幢幢渔民新居,来到一排树前停了下来。我一看——抗风桐!⑨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赵述岛上成立了管委会,政府为渔民修建了港湾,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帮助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48户渔民,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⑩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⑪旁边的渔民告诉我,符名友今年46岁,14岁时就跟着爷爷的脚步迁到了赵述岛。他驾驶渔船风里来雨里去,已在岛上工作生活了32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他表现突出,被当地边防派出所评为治安联防积极分子。201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⑫此刻,看着眼前的符名友,我发现他俨然就是一棵扎根三沙的“抗风桐”,狂风吹不倒,恶浪冲不垮!赵述岛上,像符名友一样的共产党员有11人,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他们党支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⑬将要离开三沙时,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这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我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心中充满了对它的无比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⑭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三沙岛上抗风桐”既是本文的写作对象,也是本文的线索。B.第⑩段点明了符名友的党员身份,为下文叙述符名友先进事迹做铺垫。C.第⑪段通过“旁边的渔民”之口叙述符名友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D.本文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情节曲折多变,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解析】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的手法,没有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2.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1)天是湛蓝的天,海是碧澄的海,地是透绿的地。(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交代了抗风桐的生长环境,突出了三沙市的美丽,表达“我”对这片土地的喜爱。(2)我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心中充满了对它的无比崇敬。(分析加点(变红色)词的表达效果)“抚摸”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抗风桐的万分不舍,表达了“我”对抗风桐的崇敬。3.文章第⑥段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等树木的遭遇,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将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等树木在台风中遭受打击的样子与抗风桐的傲然挺立进行对比,突出了抗风桐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的品质。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