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黑龙江省嫩江市2023-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嫩江市2023-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3高一上·路桥月考)2023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在我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未来,太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不得不开启“流浪地球”计划,拟逃离太阳系,前往距地球4.2光年的恒星比邻星。不料在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出了意外。如图为影片海报及逃离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越()
A.水星轨道B.小行星带C.土星轨道D.天王星轨道
2.若“流浪地球”计划成功,“比邻星”可能对地球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B.直接提供矿物燃料
C.提供光热资源D.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北京时间2023年12月8日,太阳爆发了强烈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耀斑是()
①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②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块③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④太阳吸收能量的表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太阳耀斑剧烈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有()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全球许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C.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D.引起对流层大气的垂直运动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
A.①为大气辐射B.②为太阳辐射
C.③为大气吸收作用D.④为大气反射作用
6.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7.(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晚秋时节,华北地区地表温度时常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因此受到霜冻灾害的影响。过去在霜冻来临前,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牛粪等制造大量烟雾,以此防御霜冻,称为“烟熏法”。“烟熏法”防御霜冻的原理是使()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
(2022高一下·郓城月考)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一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二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二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庭院昼夜温差
C.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D.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9.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
A.利用卫生间做进风口B.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C.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
(2022高一下·郏县开学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氨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11.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面、古登堡面时,波速都增加
B.在⑤圈层无法监测到横波
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D.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3.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④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貌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由图可知()
A.该地貌属于侵蚀地貌B.扇形地上部颗粒较大
C.扇缘带适合种植水稻D.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大
15.该扇形地下部和扇缘带基本无砾石分布,最可能是因为()
A.风化物粒径较小B.降水较少
C.坡度较陡D.河流较长
16.近年来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
A.上游地区过度放牧B.上游来水量减少
C.下游地区植被增加D.下游荒漠化减轻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下图为土壤形成不同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7.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b、a、d、cB.a、b、d、cC.a、c、b、dD.a、b、c、d
18.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B.地貌C.时间D.气候
19.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近年来,城市内涝一直困扰着很多城市,人们纷纷为解决城市内涝献计献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减少④人口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2023年2月21日上都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寒潮带来的危害有()
①影响出行②多发洪涝
③农作物冻害④病菌、害虫滋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3.寒潮天气有利于()
①污染物的扩散②温室大棚的花卉生长③羽绒服销量增加④生活用电、用气量减少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4.(2023高一上·滁州期末)近年来我国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B.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C.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D.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2)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
B.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C.冷湿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多
D.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2023年1月2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是月中天文大潮的日子。退潮后,青岛栈桥滩凃大面积裸露“晒海底”,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赶海,蛤蜊、蛏子、螃蟹、海蛎子等海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赶海市民收获满满,享受大海的馈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列有关潮汐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
B.当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该地出现大潮
C.当日、月、地三者连线垂直时,该地出现小潮
D.潮汐形成的主要动力是日、月对地球的吸引为
26.渔民赶海主要在潮间带,是因为潮间带()
A.海水周期涨落B.水产养殖丰富
C.海水深度较浅D.海面风浪较小
(2023高一上·东莞月考)下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曲线a表示()
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全球年降水量
C.海洋表面蒸发量D.海洋表面平均温度
28.在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海面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B.年径流量C.年蒸发量D.洋流
29.(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二、综合题
30.(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2023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十一周年的日子。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哪些?
(2)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的▲环节和▲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什么?
(3)海陆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4)试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某些地区水资源出现枯竭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
(1)写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3)说出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点评】地球的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部(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液态水。
1.据图可知,水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不会穿越水星轨道,A错误;土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位于木星轨道的外侧,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不会穿越土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C、D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因此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越小行星带,B正确。故答案为:B。
2.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D错误;比邻星不能直接提供矿物燃料,B错误;比邻星和太阳一样是一颗恒星,将取代太阳为地球是提供光热资源,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3.B
4.C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结构及主要太阳活动
(2)主要影响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特别提示】
(1)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
(2)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
(3)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根据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相关知识,太阳耀斑是色球表面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等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耀斑剧烈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B②③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4.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震是地下岩层发生断裂或错位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地震与太阳活动无关。地表冷热不均会引起对流层大气的垂直运动。太阳耀斑剧烈爆发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生产极光等现象,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5.B
6.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5.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②仍属于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故答案为:B。
6.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较少,但对地面辐射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据上题的分析,③为地面辐射。C正确,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熏烟法”防御霜冻是通过制造大量烟雾,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因此“熏烟法”增强了④大气逆辐射,提高近地面的气温,起到了防御霜冻的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答案】8.D
9.D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穿堂风即过堂风。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风向一般为背阴处一侧至有阳光一侧,风速根据两侧温度差决定,温差越大,风速越大,以春、秋季居多。
8.读图可知,白天“穿堂风”由林木茂密一侧,穿过建筑物吹向石质地面的庭院,所以该民居设计考虑的“穿堂风”是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石质地面白天升温快,能够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增强穿堂风风力。故答案为:D。
9.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在屋前屋后预留“穿堂风”经过的通道,如门窗、门洞、走廊等,使空气能够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的形成;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会带来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穿堂风”与房屋朝向、墙面长度关系不大。故答案为:D。
【答案】10.C
11.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共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幔以上的部分。地壳以莫霍面分两部,上部为花岗岩层,富含硅铝,下部为玄武岩层,富含硅镁。地壳表层受水、大气、生物及温度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形成土壤层、风化壳和沉积岩石层。
地幔:从2900km到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为地幔。莫霍面深度不一,大陆处平均深度为30-40km,大洋则只有5-10km。以1000km为界分为上、下地幔,上部以橄榄岩为主要成分,下部以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为主。
地核:从地心至地表2900km的地方为地核。因地震波在该处的传播速度与在高压下铁中的传播速度相近,故推测可能是高压状态下铁、镍成分的物质。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深度为2900-5100km,地震波横波不能通过,推测为液体。内核从5100km到地心,地震横波又重新出现,推测为固体。
10.读图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图中①圈层为大气圈,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A错;②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还包括软流层之上的部分,故B错;③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C正确;④为外核,横波无法通过,其物质为液态(其压力巨大,不可能为气态),故D错。故答案为:C。
11.纵波和横波通过莫霍面时,波速都明显增加,在通过古登堡面时,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故A错。⑤圈层是内核,因外核为液态,横波无法到达该圈层,所以在⑤圈层无法监测到横波,故B正确。水圈位于地表和近地表,也渗透于大气圈和岩石圈表层,并不是说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为水圈,故C错。水圈是不规则的,故D错。故答案为:B。
【答案】12.D
13.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12.图中河流为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地貌,图中地貌形成与搬运作用和溶蚀作用无关。D正确,故答案为:D。
13.由乙图可知,图中T岸坡度陡,为侵蚀岸,凹岸,对应甲图中的①、③处;P岩坡度缓,为堆积岸,凸岸,对应甲图中的②④,故乙图应该对应甲图中的①②,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14.B
15.D
16.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特别提示〗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14.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貌为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由扇形地上部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应逐渐变小。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冲积扇上有绿洲分布,因此该冲积扇应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当地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水稻,由冲积扇顶部到扇缘,地下水水位变浅,说明水在流动过程中下渗明显,因此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小,B正确,故答案为:B。
15.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因此流水沉积具有严格的分选,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从大逐渐变小。因此河流较长,被携带至冲积扇处的物质粒径小,D正
确,故答案为:D。
16.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的变化应受上游影响,上游地区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增加,上游来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会导致来沙量减少,因此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7.D
18.C
19.C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土壤剖面结构
1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的形成过程如下:基岩经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破碎的岩石,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的岩石逐渐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风化的过程中其表面逐渐形成腐殖质层,随着腐殖质层的加厚,土壤结构形态逐渐成熟,由以上分析可知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b、C、d,D正确,故答案为:D。
18.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因素是时间,成土母质、地貌、气候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形成,但是图示信息反映的是时间对土壤的影响,C正确,故答案为:C。
19.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作用,就不能形成土壤,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20.B
21.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②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③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④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20.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水泥路面多,地面径流难以下渗,地表径流增多,①正确;
②下水道多,排水能力强,不容易产生城市内涝,②错误;
③城市绿地减少,拦蓄洪水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城市内涝,③正确;
④人口多与城市内涝没有必然联系,①错误。
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1.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的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量,发挥绿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合理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不能禁止开采;“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主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降水截留有限,故对防御城市洪水作用不大。故C①③④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22.C
23.A
【知识点】寒潮灾害
【解析】【点评】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中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大风对沿海地区威胁很大。
22.寒潮常带来大风、降温、暴雪等天气,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低温容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寒潮不一定带来强降水,不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寒潮导致的低温能有效减少病菌、害虫等,减少病虫害。C①③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3.寒潮天气常伴有大风,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寒潮导致大风、降温、冻害,不利于温室大棚的花卉生长;寒潮导致大幅降温,会使羽绒服销量增加,生活用电、用气量增加。故A①③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4.【答案】(1)A
(2)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进行大量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度垦殖,导致流水冲刷黑土严重,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环境有机质分解的快,积累少。C说法错误,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相互作用
气候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答案】25.A
26.A
【知识点】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点评】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得江河下游发生潮汐。由于夏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夏历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指南。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远近不同,正对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胀,也会出现涨潮。
25.潮汐是海水在日、月的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水位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称为“汐”,海水每天有两次上涨和回落,当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最大,形成大潮,当日、月、地三者连线成直角时,日月引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形成小潮,故BCD错误,A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A。
26.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潮间带位于大潮的高、低潮位之间,随潮汐涨落而被淹没和出露的地带,便于渔民采集海产品,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7.A
28.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27.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副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对海洋的稀释作用较弱,且气温高,蒸发旺盛,故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由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海区递减,另外,全球海洋是相通的,且通过海水运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平均盐度的纬度差异要比全球年降水量、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海洋表面蒸发量小,故a表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的变化曲线。故答案为:A。
28.读图可知,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差异不大,且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由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大,地表径流汇入海洋多,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故盐度小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9.【答案】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A.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图景观是大漠胡杨林,说明该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正确;
B,乙图的景观为兴安林海,说明该地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其主要地形特征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错误;
C.丙图的景观为海南椰树,说明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理特征为雨季高温多雨,C错误;
D.丁图景观为黄山迎客松,说明该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森林类型及其特征
类型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分布区域热带雨林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降水丰沛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生态特征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茎花现象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叶短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典型区域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马来群岛等我国南方地区,米国南部地区等我国北方地区、欧洲西部、米国东北部地区等北半球中高纬度亚寒带地区
30.【答案】(1)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下渗;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均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维持着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过程之一;重新塑造着全球地貌形态。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到污染。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多位内流河,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还有少部分河流(比如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2)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母亲水窖”是白地表径流储存在地下,因此修建水窖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和下渗环节,对保障西部地区用水具有积极意义。利用“母亲水窖”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可以缓解西部地球生活和生产用水紧张的状况,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用水。
(3)海陆间水循环除了使陆地淡水得到源源不断的更新外,海陆间循环还可以对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以及促进物质和能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
(4)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人类用水量超过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污染严重,都会造成区城水资源短缺。
【点评】水循环及其类型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发生
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
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
上空之间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31.【答案】(1)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干旱地区,在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
【知识点】风沙地貌
【解析】【分析】第(1)题,图示景观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沙丘。它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第(3)题,这种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沙丘。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的。
【点评】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嫩江市2023-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3高一上·路桥月考)2023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在我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未来,太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不得不开启“流浪地球”计划,拟逃离太阳系,前往距地球4.2光年的恒星比邻星。不料在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出了意外。如图为影片海报及逃离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越()
A.水星轨道B.小行星带C.土星轨道D.天王星轨道
2.若“流浪地球”计划成功,“比邻星”可能对地球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B.直接提供矿物燃料
C.提供光热资源D.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
【答案】1.B
2.C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点评】地球的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部(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液态水。
1.据图可知,水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不会穿越水星轨道,A错误;土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位于木星轨道的外侧,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不会穿越土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C、D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因此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越小行星带,B正确。故答案为:B。
2.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D错误;比邻星不能直接提供矿物燃料,B错误;比邻星和太阳一样是一颗恒星,将取代太阳为地球是提供光热资源,C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北京时间2023年12月8日,太阳爆发了强烈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耀斑是()
①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②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块③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④太阳吸收能量的表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太阳耀斑剧烈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有()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全球许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C.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D.引起对流层大气的垂直运动
【答案】3.B
4.C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活动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结构及主要太阳活动
(2)主要影响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特别提示】
(1)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
(2)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
(3)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根据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相关知识,太阳耀斑是色球表面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等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耀斑剧烈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B②③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4.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震是地下岩层发生断裂或错位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地震与太阳活动无关。地表冷热不均会引起对流层大气的垂直运动。太阳耀斑剧烈爆发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生产极光等现象,C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
A.①为大气辐射B.②为太阳辐射
C.③为大气吸收作用D.④为大气反射作用
6.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5.B
6.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5.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②仍属于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故答案为:B。
6.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较少,但对地面辐射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据上题的分析,③为地面辐射。C正确,故答案为:C。
7.(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晚秋时节,华北地区地表温度时常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因此受到霜冻灾害的影响。过去在霜冻来临前,农民通过在田地间燃烧柴草、牛粪等制造大量烟雾,以此防御霜冻,称为“烟熏法”。“烟熏法”防御霜冻的原理是使()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熏烟法”防御霜冻是通过制造大量烟雾,可增加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因此“熏烟法”增强了④大气逆辐射,提高近地面的气温,起到了防御霜冻的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022高一下·郓城月考)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一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二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二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庭院昼夜温差
C.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D.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9.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
A.利用卫生间做进风口B.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C.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
【答案】8.D
9.D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穿堂风即过堂风。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风向一般为背阴处一侧至有阳光一侧,风速根据两侧温度差决定,温差越大,风速越大,以春、秋季居多。
8.读图可知,白天“穿堂风”由林木茂密一侧,穿过建筑物吹向石质地面的庭院,所以该民居设计考虑的“穿堂风”是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石质地面白天升温快,能够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增强穿堂风风力。故答案为:D。
9.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在屋前屋后预留“穿堂风”经过的通道,如门窗、门洞、走廊等,使空气能够快速通过,便于“穿堂风”的形成;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会带来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穿堂风”与房屋朝向、墙面长度关系不大。故答案为:D。
(2022高一下·郏县开学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氨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11.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横波通过莫霍面、古登堡面时,波速都增加
B.在⑤圈层无法监测到横波
C.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D.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答案】10.C
11.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点评】地球内部共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幔以上的部分。地壳以莫霍面分两部,上部为花岗岩层,富含硅铝,下部为玄武岩层,富含硅镁。地壳表层受水、大气、生物及温度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形成土壤层、风化壳和沉积岩石层。
地幔:从2900km到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为地幔。莫霍面深度不一,大陆处平均深度为30-40km,大洋则只有5-10km。以1000km为界分为上、下地幔,上部以橄榄岩为主要成分,下部以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为主。
地核:从地心至地表2900km的地方为地核。因地震波在该处的传播速度与在高压下铁中的传播速度相近,故推测可能是高压状态下铁、镍成分的物质。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深度为2900-5100km,地震波横波不能通过,推测为液体。内核从5100km到地心,地震横波又重新出现,推测为固体。
10.读图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图中①圈层为大气圈,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A错;②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还包括软流层之上的部分,故B错;③为软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C正确;④为外核,横波无法通过,其物质为液态(其压力巨大,不可能为气态),故D错。故答案为:C。
11.纵波和横波通过莫霍面时,波速都明显增加,在通过古登堡面时,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故A错。⑤圈层是内核,因外核为液态,横波无法到达该圈层,所以在⑤圈层无法监测到横波,故B正确。水圈位于地表和近地表,也渗透于大气圈和岩石圈表层,并不是说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为水圈,故C错。水圈是不规则的,故D错。故答案为:B。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3.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①④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12.D
13.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12.图中河流为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地貌,图中地貌形成与搬运作用和溶蚀作用无关。D正确,故答案为:D。
13.由乙图可知,图中T岸坡度陡,为侵蚀岸,凹岸,对应甲图中的①、③处;P岩坡度缓,为堆积岸,凸岸,对应甲图中的②④,故乙图应该对应甲图中的①②,C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貌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由图可知()
A.该地貌属于侵蚀地貌B.扇形地上部颗粒较大
C.扇缘带适合种植水稻D.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大
15.该扇形地下部和扇缘带基本无砾石分布,最可能是因为()
A.风化物粒径较小B.降水较少
C.坡度较陡D.河流较长
16.近年来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
A.上游地区过度放牧B.上游来水量减少
C.下游地区植被增加D.下游荒漠化减轻
【答案】14.B
15.D
16.B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特别提示〗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14.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貌为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由扇形地上部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应逐渐变小。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冲积扇上有绿洲分布,因此该冲积扇应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当地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水稻,由冲积扇顶部到扇缘,地下水水位变浅,说明水在流动过程中下渗明显,因此扇形地下部径流变小,B正确,故答案为:B。
15.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因此流水沉积具有严格的分选,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从大逐渐变小。因此河流较长,被携带至冲积扇处的物质粒径小,D正
确,故答案为:D。
16.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的变化应受上游影响,上游地区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绿洲分布区表层沙土增加,上游来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会导致来沙量减少,因此分布区表层沙土没有明显增加,B正确,故答案为:B。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下图为土壤形成不同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7.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b、a、d、cB.a、b、d、cC.a、c、b、dD.a、b、c、d
18.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B.地貌C.时间D.气候
19.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
【答案】17.D
18.C
19.C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土壤剖面结构
1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的形成过程如下:基岩经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破碎的岩石,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的岩石逐渐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风化的过程中其表面逐渐形成腐殖质层,随着腐殖质层的加厚,土壤结构形态逐渐成熟,由以上分析可知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b、C、d,D正确,故答案为:D。
18.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因素是时间,成土母质、地貌、气候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形成,但是图示信息反映的是时间对土壤的影响,C正确,故答案为:C。
19.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作用,就不能形成土壤,C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近年来,城市内涝一直困扰着很多城市,人们纷纷为解决城市内涝献计献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减少④人口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
【答案】20.B
21.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②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③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④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20.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水泥路面多,地面径流难以下渗,地表径流增多,①正确;
②下水道多,排水能力强,不容易产生城市内涝,②错误;
③城市绿地减少,拦蓄洪水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城市内涝,③正确;
④人口多与城市内涝没有必然联系,①错误。
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1.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的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量,发挥绿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合理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不能禁止开采;“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主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降水截留有限,故对防御城市洪水作用不大。故C①③④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2023年2月21日上都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寒潮带来的危害有()
①影响出行②多发洪涝
③农作物冻害④病菌、害虫滋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3.寒潮天气有利于()
①污染物的扩散②温室大棚的花卉生长③羽绒服销量增加④生活用电、用气量减少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22.C
23.A
【知识点】寒潮灾害
【解析】【点评】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中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大风对沿海地区威胁很大。
22.寒潮常带来大风、降温、暴雪等天气,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低温容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寒潮不一定带来强降水,不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寒潮导致的低温能有效减少病菌、害虫等,减少病虫害。C①③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3.寒潮天气常伴有大风,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寒潮导致大风、降温、冻害,不利于温室大棚的花卉生长;寒潮导致大幅降温,会使羽绒服销量增加,生活用电、用气量增加。故A①③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4.(2023高一上·滁州期末)近年来我国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
B.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
C.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
D.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
(2)下列关于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
B.湿热地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C.冷湿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多
D.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比干冷地区快
【答案】(1)A
(2)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进行大量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度垦殖,导致流水冲刷黑土严重,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干旱、高温地区土壤环境有机质分解的快,积累少。C说法错误,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相互作用
气候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2023年1月2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是月中天文大潮的日子。退潮后,青岛栈桥滩凃大面积裸露“晒海底”,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赶海,蛤蜊、蛏子、螃蟹、海蛎子等海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赶海市民收获满满,享受大海的馈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列有关潮汐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
B.当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该地出现大潮
C.当日、月、地三者连线垂直时,该地出现小潮
D.潮汐形成的主要动力是日、月对地球的吸引为
26.渔民赶海主要在潮间带,是因为潮间带()
A.海水周期涨落B.水产养殖丰富
C.海水深度较浅D.海面风浪较小
【答案】25.A
26.A
【知识点】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点评】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得江河下游发生潮汐。由于夏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夏历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指南。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远近不同,正对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胀,也会出现涨潮。
25.潮汐是海水在日、月的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水位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夜晚海水的涨落称为“汐”,海水每天有两次上涨和回落,当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最大,形成大潮,当日、月、地三者连线成直角时,日月引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形成小潮,故BCD错误,A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A。
26.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潮间带位于大潮的高、低潮位之间,随潮汐涨落而被淹没和出露的地带,便于渔民采集海产品,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东莞月考)下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曲线a表示()
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全球年降水量
C.海洋表面蒸发量D.海洋表面平均温度
28.在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海面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B.年径流量C.年蒸发量D.洋流
【答案】27.A
28.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27.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副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对海洋的稀释作用较弱,且气温高,蒸发旺盛,故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由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海区递减,另外,全球海洋是相通的,且通过海水运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平均盐度的纬度差异要比全球年降水量、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海洋表面蒸发量小,故a表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的变化曲线。故答案为:A。
28.读图可知,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差异不大,且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由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大,地表径流汇入海洋多,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故盐度小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9.(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内外墙抹灰工程成本控制合同
- 2024年度盆景产业政策咨询合同
- 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作总结
- 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4版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4年度企业并购重组与法律服务合同
- 医疗行业员工自愿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农产品订购:大米采购与销售合同
- 2024年度区块链技术存储服务合同
- 线上课程推广宣传活动方案
- 第12课《渔家傲 秋思》课件(30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游泳训练理论与方法技术要点课件
- 上海版小学英语牛津词汇表(带音标)
- 译林版九年级上册英语Unit 6词汇运用专项练习-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校级公开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课件
- 提高患者口服药服用的准确率品管圈成果汇报模板课件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220kv变电站构支架吊装施工方案
- 西方歌剧-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1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共22张PPT)
- 过磅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