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_第1页
【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_第2页
【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_第3页
【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_第4页
【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一、选择题

1.小明走过地势平坦的平原,也领略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风光,在参考祖国地形图时,他发现我国整体地形特点是()

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东西部海拔一样高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选项B正确。

2.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B.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C.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来临时,要快速逃生,打开窗户大声呼救,有可能会直接掉下楼来。

3.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侵蚀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4.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壳、地核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5.以下图片中的地形属于山地的是()。

A.泰山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C.黄土高原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根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宽敞,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中学间低。泰山属于山地地形。

6.喜马拉雅山是两个板块()形成的雄伟的高山。

A.拉张B.碰撞C.平移

【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使得地表的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很猛烈,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的变化。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地表隆起,往往形成山脉、山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所以B符合题意。

7.(2023五上·罗湖期末)地震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的()

A.地壳B.地幔C.地核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地壳。

8.下列选项中,()不是风的作用造就的结果。

A.雅丹地貌

B.东北平原

C.撒哈拉沙漠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雅丹地貌、撒哈拉沙漠都是由于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东北平原不属于风力作用形成的。

9.上游河床中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些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A.冷热作用B.水流作用C.植物作用

【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流水具有搬运和侵蚀作用。上游的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的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的河床堆满了细沙,是流水搬运、冲刷的结果。

10.以下选项中,()是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A.烧毁森林、房屋

B.污染空气

C.火山地热可作为清洁能源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严重的地质灾害,破坏力惊人,但是在造成破坏的同时,火山喷发也有有益的一方面,比如火山喷发带来的矿物质、丰富的地热资源等。

1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在地幔上层

B.地球内部是静止的

C.地震和火山喷发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如火山和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12.小明突然感受到房屋在晃动,桌上的杯子滑落在地,于是他迅速作出判断,这是发生了()。

A.地震B.火山喷发C.台风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房屋在晃动,桌上的杯子滑落在地,这是地震来临的现象,选项A正确。

13.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表达正确的是()。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

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

C.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水流速度快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14.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热带雨林

【答案】A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没有植被,泥沙很容易被雨水侵蚀。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地方是黄土高原。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B.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会侵蚀土地

C.风化作用是一个长期过程,因而短期内不起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A.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说法错误;

B.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有侵蚀作用,会侵蚀土地等,说法正确;

C.风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看不出风化的效果,但是不能说短期内不起作用,选项错误。

16.“治山先治水”,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A.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

C.减弱噪音,防止噪音污染

【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河道才会减少淤积。

17.小明出门旅游时发现两块岩石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后得知它们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岩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大理岩是指沉积岩中碳酸盐类岩石经变质而成的岩石,板岩是具有板状构造,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是变质岩。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18.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目的是()。

A.人们需要木材

B.人们需要粮食

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情况

【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有利于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值得提倡。

19.在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最大的人工湖

B.休眠火山口,积水成湖

C.由地震引起阻塞河道形成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20.深圳的地形图中主要有两种颜色:西部大多是黄色,表示是丘陵,东部大多是绿色,表示是()

A.平原B.高原C.盆地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深圳最常见的两种地形是丘陵、平原。地图上,绿色表示平原。

二、作图题

21.将地形名称与对应简图相连线(尺规作图)。

【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名称是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2.将以下岩石与其相应类型相连线(尺规作图)。

花岗岩●

砂岩●●岩浆岩

大理岩●●沉积岩

浮石●●变质岩

页岩●

【答案】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岩石成因,地质学家把岩石分为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后形成)、沉积岩〈(岩石风化产物经过水流或冰川搬运、沉积后形成)、变质岩(固态岩石受到地球内部力量作用,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后形成),三者可以相互转化。其中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变质岩有大理岩、片麻岩。

三、实验探究题

23.小明很喜欢旅游,他领略了祖国许多美丽的山川,见识了许多地形地貌。这个寒假,爸妈准备带小明去吉林省,于是他先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1)长白山景区是他们的目的地之一。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长白山的地形是(选填“高原”或“平原”或“山地”)。

(2)其中长白山天池是著名景点之一,它是发生后留下的湖泊(选填“地震”或“火山”或“海啸”)。

(3)小明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很感兴趣,他猜测与地球内部力量有关。于是他回到学校请教老师。老师和他一起利用一些材料进行模拟实验,来验证他的想法。

①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护目镜。(选填“弹簧测力计”或“酒精灯”或“铁架台”或“体重计”)

②将以下实验步骤用“1、2、3、4”进行排序。

()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通过模拟实验,小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不管加热多久,未发生明显变化

B.加热一段时间后,洞口处涌出了被加热的番茄酱

C.番茄酱外溢前,先冒气,然后观察到土豆泥慢慢隆起

④实验分析:加热土豆泥的酒精灯模拟(),土豆泥模拟(),番茄酱模拟(),番茄酱穿过土豆泥冒出来的过程模拟()。(选填“A”或“B”或“C”或“D”)

A.火山喷发

B.岩石圈层

C.地幔层的岩浆

D.地球内部力量

⑤该模拟实验说明火山喷发的成因是()。

A.地下熔融的岩浆,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就会喷出地表

B.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作用下,发生错位或断裂而引起震动

C.太阳能量聚集到地球外部而释放的一种形式

【答案】(1)山地

(2)火山

(3)酒精灯;铁架台;1;3;4;2;C;D;B;C;A;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吉林长白山是山地地形,广义的长白山是指长白山脉,是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绵延上千公里的一系列山脉,横亘于中国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的东部及朝鲜两江道交界处。

(2)长白山天池是由于火山喷发后形成的。

(3)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中,需要用到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酒精灯和铁架台,以及护目镜。

在实验时,先将土豆泥放入罐头盒中,堆成小山形状,并在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然后将番茄酱倒入小洞中,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再将罐头盒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通过实验可知,加热一段时间后,番茄酱外溢,在外溢前,会先冒气,然后土豆泥会隆起。

此实验中,加热土豆泥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力量,土豆泥模拟岩石圈层,番茄酱模拟地幔层的岩浆,番茄酱穿过土豆泥冒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

该实验说明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的作用,地下的岩浆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就会喷发而出。

24.鸭绿江是吉林省的重要通航河流。小明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了解到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全长795公里,拥有多条支流以及数个大中型水电站、水库。

(1)图1是一段河道图,请回答下列问题。陡坡水流速度、缓坡水流速度(选填“快”或“慢”)。被流水侵蚀多的是坡、被流水侵蚀少的是坡(选填“陡”或“缓”)。

(2)图2中被流水侵蚀的是点,产生沉积现象的是点。(选填“A”或“B”)

(3)鸭绿江下游水流缓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选填“强”或“弱”),颗粒(选填“大”或“小”)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答案】(1)快;慢;陡;缓

(2)A;B

(3)弱;大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陡坡水收到的重力大,水流速快,缓坡水流速慢。流速越快,侵蚀效果越明显。

(2)在水流过的地方,如果有凸起,会产生叫明显的侵蚀现象,流水会把凸起的地方磨平。在有拐角的地方会有明显的沉积现象。

(3)水流的慢,侵蚀效果就不强,携带泥沙的能力就弱,颗粒大的泥沙就首先沉积下来。

25.长白山是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小明想研究一下植物对土壤是否有重要作用,于是他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度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见下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流运动引入水沟的水量引入水沟的泥沙量

A坡较慢较少较少

B坡较快较多较多

(1)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不变的条件是、等。(选填“有无植物覆盖”或“坡度大小”或“喷水量大小”)

(2)分析实验:小明发现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少,坡流出的水更混浊。(选填“A”或“B”)

(3)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选填“有植被覆盖”或“无植被覆盖”.)

【答案】(1)有无植被覆盖;坡度大小;喷水量大小

(2)A;B

(3)有植被覆盖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通过观察实验表格可知,这个实验是研究植被多侵蚀作用的影响,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被覆盖,不变的条件是坡度大小,喷水量大小等。

(2)通过实验数据可知,A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少,B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多,流出的水更浑浊。

(3)通过实验可知,有植被覆盖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所以要保护森林。

四、综合题

26.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且呈有规律的带状的地区。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欧亚、洋脊地震带。小明想了解吉林省是否处于地震带上,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因大陆板块相互碰撞产生的自然现象是。(选填“火山”或“地震”或“台风”)

(2)小明了解了地震的成因,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

(3)地震会造成什么后果?(至少列举两点)

【答案】(1)地震

(2)A

(3)引发其他自然灾害,造成人类社会经济损失。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板块张裂处易形成地震和火山活动,板块碰撞挤压易形成地震、断裂及褶皱。

(2)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3)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一、选择题

1.小明走过地势平坦的平原,也领略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风光,在参考祖国地形图时,他发现我国整体地形特点是()

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东西部海拔一样高

2.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B.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C.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3.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

4.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壳、地核

5.以下图片中的地形属于山地的是()。

A.泰山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C.黄土高原

6.喜马拉雅山是两个板块()形成的雄伟的高山。

A.拉张B.碰撞C.平移

7.(2023五上·罗湖期末)地震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的()

A.地壳B.地幔C.地核

8.下列选项中,()不是风的作用造就的结果。

A.雅丹地貌

B.东北平原

C.撒哈拉沙漠

9.上游河床中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些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A.冷热作用B.水流作用C.植物作用

10.以下选项中,()是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A.烧毁森林、房屋

B.污染空气

C.火山地热可作为清洁能源

1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在地幔上层

B.地球内部是静止的

C.地震和火山喷发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12.小明突然感受到房屋在晃动,桌上的杯子滑落在地,于是他迅速作出判断,这是发生了()。

A.地震B.火山喷发C.台风

13.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表达正确的是()。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

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

C.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14.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热带雨林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B.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会侵蚀土地

C.风化作用是一个长期过程,因而短期内不起作用

16.“治山先治水”,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A.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

C.减弱噪音,防止噪音污染

17.小明出门旅游时发现两块岩石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后得知它们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岩

18.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目的是()。

A.人们需要木材

B.人们需要粮食

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情况

19.在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最大的人工湖

B.休眠火山口,积水成湖

C.由地震引起阻塞河道形成

20.深圳的地形图中主要有两种颜色:西部大多是黄色,表示是丘陵,东部大多是绿色,表示是()

A.平原B.高原C.盆地

二、作图题

21.将地形名称与对应简图相连线(尺规作图)。

22.将以下岩石与其相应类型相连线(尺规作图)。

花岗岩●

砂岩●●岩浆岩

大理岩●●沉积岩

浮石●●变质岩

页岩●

三、实验探究题

23.小明很喜欢旅游,他领略了祖国许多美丽的山川,见识了许多地形地貌。这个寒假,爸妈准备带小明去吉林省,于是他先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1)长白山景区是他们的目的地之一。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长白山的地形是(选填“高原”或“平原”或“山地”)。

(2)其中长白山天池是著名景点之一,它是发生后留下的湖泊(选填“地震”或“火山”或“海啸”)。

(3)小明对火山喷发的成因很感兴趣,他猜测与地球内部力量有关。于是他回到学校请教老师。老师和他一起利用一些材料进行模拟实验,来验证他的想法。

①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护目镜。(选填“弹簧测力计”或“酒精灯”或“铁架台”或“体重计”)

②将以下实验步骤用“1、2、3、4”进行排序。

()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通过模拟实验,小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不管加热多久,未发生明显变化

B.加热一段时间后,洞口处涌出了被加热的番茄酱

C.番茄酱外溢前,先冒气,然后观察到土豆泥慢慢隆起

④实验分析:加热土豆泥的酒精灯模拟(),土豆泥模拟(),番茄酱模拟(),番茄酱穿过土豆泥冒出来的过程模拟()。(选填“A”或“B”或“C”或“D”)

A.火山喷发

B.岩石圈层

C.地幔层的岩浆

D.地球内部力量

⑤该模拟实验说明火山喷发的成因是()。

A.地下熔融的岩浆,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就会喷出地表

B.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作用下,发生错位或断裂而引起震动

C.太阳能量聚集到地球外部而释放的一种形式

24.鸭绿江是吉林省的重要通航河流。小明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了解到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全长795公里,拥有多条支流以及数个大中型水电站、水库。

(1)图1是一段河道图,请回答下列问题。陡坡水流速度、缓坡水流速度(选填“快”或“慢”)。被流水侵蚀多的是坡、被流水侵蚀少的是坡(选填“陡”或“缓”)。

(2)图2中被流水侵蚀的是点,产生沉积现象的是点。(选填“A”或“B”)

(3)鸭绿江下游水流缓慢,携带泥沙的能力就(选填“强”或“弱”),颗粒(选填“大”或“小”)的泥沙首先沉积下来。

25.长白山是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小明想研究一下植物对土壤是否有重要作用,于是他用泥土堆成两个坡度为30度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见下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流运动引入水沟的水量引入水沟的泥沙量

A坡较慢较少较少

B坡较快较多较多

(1)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不变的条件是、等。(选填“有无植物覆盖”或“坡度大小”或“喷水量大小”)

(2)分析实验:小明发现坡汇入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较少,坡流出的水更混浊。(选填“A”或“B”)

(3)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选填“有植被覆盖”或“无植被覆盖”.)

四、综合题

26.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且呈有规律的带状的地区。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欧亚、洋脊地震带。小明想了解吉林省是否处于地震带上,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因大陆板块相互碰撞产生的自然现象是。(选填“火山”或“地震”或“台风”)

(2)小明了解了地震的成因,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

(3)地震会造成什么后果?(至少列举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选项B正确。

2.【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来临时,要快速逃生,打开窗户大声呼救,有可能会直接掉下楼来。

3.【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侵蚀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4.【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5.【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根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宽敞,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中学间低。泰山属于山地地形。

6.【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使得地表的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很猛烈,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的变化。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地表隆起,往往形成山脉、山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所以B符合题意。

7.【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地壳。

8.【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雅丹地貌、撒哈拉沙漠都是由于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东北平原不属于风力作用形成的。

9.【答案】B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流水具有搬运和侵蚀作用。上游的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的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的河床堆满了细沙,是流水搬运、冲刷的结果。

10.【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严重的地质灾害,破坏力惊人,但是在造成破坏的同时,火山喷发也有有益的一方面,比如火山喷发带来的矿物质、丰富的地热资源等。

1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如火山和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12.【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房屋在晃动,桌上的杯子滑落在地,这是地震来临的现象,选项A正确。

13.【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水流速度快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14.【答案】A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没有植被,泥沙很容易被雨水侵蚀。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地方是黄土高原。

15.【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A.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说法错误;

B.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有侵蚀作用,会侵蚀土地等,说法正确;

C.风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看不出风化的效果,但是不能说短期内不起作用,选项错误。

16.【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河道才会减少淤积。

17.【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大理岩是指沉积岩中碳酸盐类岩石经变质而成的岩石,板岩是具有板状构造,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是变质岩。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18.【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有利于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值得提倡。

19.【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20.【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深圳最常见的两种地形是丘陵、平原。地图上,绿色表示平原。

21.【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名称是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2.【答案】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根据岩石成因,地质学家把岩石分为岩浆岩(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