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考考纲_第1页
历史会考考纲_第2页
历史会考考纲_第3页
历史会考考纲_第4页
历史会考考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考试目的、性质与对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水平的依据,是本市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凡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历史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考试结果以A、B、C、D和E五个等第形式报道,其中D为合格,E为不合格。二、考试能力目标(一)考试能力目标和具体要求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基本的历史科学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具体要求如下:I记忆与领悟(60%,72分左右,)I.1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I.2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I.3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I.4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I.5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II探究与阐释(30%,36分左右)II.6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II.7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II.8从材料中提取信息。II.9将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①下解释。II.10比较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m组织与交流(10%,12分左右)m.11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m.12运用多种技巧②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①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等方面②包括描述、叙述和阐述(二)等第能力描述A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A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能力目标的三个方面都能全面地达到考核要求。,具体能力要求如下:(1)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2)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3)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实。(4)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5)学生能够深入地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6)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7)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8)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9)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什下进行解释(10)学生能够对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进行比较。(11)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12)学生能运用描述、叙述和阐述的技巧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B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B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能力目标的一个方面都能比较好地达到考核要求。具体能力要求如下:(1)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2)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3)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实。(4)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5)学生能够准确地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6)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7)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8)学生能够完整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9)学生基本能将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10)学生大致能够对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进行比较。(11)学生能够适当地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12)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和叙述的技巧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C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C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能力目标的三个方面基本达到考核要求。具体能力要求如下:(1)学生大致能够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2)学生大致能够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3)学生大致能够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4)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5)学生能够初步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6)学生大致能够区别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7)学生大致能够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8)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较多信息。(9)学生初步能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10)学生初步能够对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进行比较。(11)学生初步能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12)学生初步能够使用描述的技巧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D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d等第的考生需要在第1、第n两个考试能力目标方面基本达到考核要求。具体能力要求如下:(1)学生基本能够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2)学生基本能够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3)学生基本能够知道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4)学生基本能够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5)学生基本能够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6)学生基本能够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E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为E等第的考生在三个考试能力目标方面尚未达到基本考核要求。

三、考试内容根据《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并参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印的《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确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如下。(一)世界古代史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古代两河流域王国的兴衰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A《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B古代埃及法老一统的体制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A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与来世信仰A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与纸草A古代印度吠陀文明和种姓制度种姓制度B佛教的创立和发展佛教的创始、经典、传播A古代美洲玛雅文化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A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A古希腊罗马古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制度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A城邦的基本特征A“古典时代”A雅典民主政治C古希腊哲学和文学艺术《荷马史诗》A哲学与史学A罗马政体的演变罗马共和国的开始A罗马帝国A基督教的创始、经典A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A罗马法体系“十二铜表法”A“公民法”A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B古代伊斯兰帝国伊斯兰教的创立伊斯兰教的创始、经典A中世纪西欧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确立的时间A“采邑改革”及其影响A庄园和自治城市庄园的特点A城市的自治A等级君主制B

(二)中国古代史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始农耕A炎黄传说A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与核心区域A夏朝与二里头文化《礼记•礼运》中的夏朝A二里头遗址A商朝与青铜文化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方国联盟A青铜器与甲骨文A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西周的建立A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A礼乐制度A诸子百家社会大变革B百家争鸣B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战国七雄A商鞅变法A秦帝国的建立A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B秦末农民起义秦短命而亡的原因B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A西汉的建立A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与合汉承秦制汉承秦制A布衣将相之局A文景之治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对西域疆土的拓展A光武中兴东汉的建立A柔道政策A豪强地主A三国鼎立赤壁之战A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A民族交流与融合南北朝政权的更替A南方经济的发展A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B

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隋朝与唐朝的建立A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B科举制B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贞观之治”A唐蕃关系A“开元盛世”A中外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A遣唐使A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文官体制北宋的建立A文官体制B科举制的完善A多民族政权的并存北宋、辽、西夏鼎立的局势A靖康之变与南宋建立A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A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A辉煌的科学{乏水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A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A《梦溪笔谈》A行省制度行省制度B宣政院A澎湖巡检司A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余辉皇权的强化与内阁制度明朝的建立A内阁制度B厂卫机构A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清的建立与清军入关A康乾盛世军机处的设立B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A社会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A《四库全书》A文字狱A明清海外贸易与对外贸易政策朝贡贸易的特点A葡萄牙人占据澳门A从海禁到闭关B早期的西学尔渐《几何原本》的翻译A早期西学东渐的意义B

(三}世界近现代史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君主专制B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掠夺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B新航路开辟的简况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代表人物和内容A马丁•路德A宗教改革的意义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革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A批判君主专制C宣扬自由平等C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A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B《合众国宪法》与联邦制度的确立B法国革命法国革命的爆发A《人权宣言》B《法国民法典》A工业社会的来临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工业革命的孕育B蒸汽机A“世界工厂”A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C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度B工业时代的社会矛盾“血汗工厂”A社会立法A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A马克思与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美、德、俄、日的崛起南北战争B德意志的统一B欧洲头号工业强国A废除农奴制B明治维新B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电力时代A内燃机的发明A垄断A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列强瓜分世界A殖民体系的形成A

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美、日的崛起A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A大战的爆发与过程萨拉热窝事件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B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A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攻占冬宫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A十月革命的意义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的成立A“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B罗斯福新政国家调控经济B社会保障措施B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A二二六事变与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A希特勒上台的原因A纳粹体制的特征A第二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绥靖政策与《慕尼黑协定》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A战争的爆发与过程德国突袭波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A《开罗宣言》A德国和日本的投降A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制的形成雅尔塔会议A雅尔塔体制C联合国B布雷顿森林体系A美、苏冷战的形成冷战序幕和开始A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B北约与华约B柏林危机与朝鲜战争A殖民体系的瓦解战后民族独立浪潮A不结盟运动A大国关系的重组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A美、苏争霸的重要史实A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A苏联的解体与冷战的结束A

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战后经济全球化与高科技革命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与调整煤钢联营A欧共体的成立A欧盟成立A欧元启用A西欧一体化的意义B新兴国家的发展道路东盟A石油输出同组织A(四)中国近现代史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天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五口通商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B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A《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B《南京条约》的影响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A火烧圆明园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A洋枪队A湘军与淮军A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A总理衙门A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救亡图存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通商口岸与近代民族企业的产生A发昌机器厂A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A甲午战争与戊戌维新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及结果A《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A《时务报》与《天演论》A百日维新A《辛丑条约》与清末新政租借地与势力范围A“门户开放”政策A义和团运动的兴起A八国联军侵华A《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清末新政的举措A

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救亡图存《辛丑条约》与清末新政“预备仿行宪政”A“皇族内阁”A辛亥革命与清王朝覆灭兴中会的成立A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B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A《临时约法》A清帝退位与袁世凯就任总统A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共和初创与军阀割据社会习俗的变革A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A中国进入军阔割据时期A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青年》A文学革命A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A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A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A国共分裂与抗战开始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四一二政变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A东北易帜与国家的统一A改订新约运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A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沦陷A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潮A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与长征的开始A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B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与长征的结束A全民族抗日战争七七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国共第二次合作A卢沟桥事变的爆发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淞沪会战与上海沦陷A南京沦陷与南京大屠杀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A

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全民族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A台儿庄战役A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A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主要内容A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A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B两种命运的决战解放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及其解放地区A渡江战役与南京、上海等地的解放A国民党统治的结束A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召开A《共同纲领》B开国大典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B国民经济的恢复土地改革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化三改造”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A社会主义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共八大A“三面红旗”A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时间A“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及标志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的建立B浦东的开发开放A“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A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设立A中国走向世界初登国际舞台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A重返联合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建交A《联合声明》与中日建交A全方位外交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

四、考试方式与时间本考试为闭卷书面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20分。五、试卷结构.题型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比例在4:6与6:4之间。.考试内容比例世界古代史约占10%左右,中国古代史约占30%左右,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0%左右。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0%左右。.考试目标比例记忆与领悟约占60%左右,探究与阐释约占30%左右,组织与交流约占10%左右。六、样题(一)选择题.公元前6世纪,印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在印度是悉达多,在中国则是()。A.黄帝 B.孔子 C.秦始皇 D.幺奘【能力要求】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百家争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把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划分为先后相继的“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与“封建时代”相时应的是()。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两汉【能力要求】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西洋“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传入中国,士人赞叹“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这种情况至少应在()。A.汉通丝绸之路之后 B.唐朝设市舶司之后C.马可•波罗来华之后 D.明末西学东渐之后【能力要求】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早期的西学东渐.下列发生在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启蒙运动兴起②《法国民法典》颁布③攻占巴士底狱④《人权宣言》颁布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能力要求】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法国革命.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印度 D.沙特阿拉伯(第6题)A.伊朗 印度 D.沙特阿拉伯(第6题)【能力要求】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知识内容】世界古代史/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下图表示的是()。A.希腊城邦 B.罗马帝国C.奥斯曼帝国 D.蒙古帝国【能力要求】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知识内容】世界古代史/罗马帝国.一个唐朝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他可以与之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能力要求】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丝绸之路.古代埃及人书写象形文字时普遍使用的材料是()。A.石板 B.木片 C.陶片 D.纸草【能力要求】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知识内容】世界古代史/象形文字与纸草.“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观点属于()。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兵家思想【能力要求】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百家争鸣.宋太宗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他所说的“内患”主要指()。A.宦官专权 B.武将跋扈C.农民起义 D.外戚干政【能力要求】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文官体制.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A.教皇控制下的神权专制国家 B.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C.皇帝专权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君主专制下的军人统治国家【能力要求】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君主专制.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 B.“光荣革命”/工业革命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 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能力要求】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西周的建立;世界近现代史/英国革命.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 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能力要求】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垄断.19世纪中期,俄国地主大都使用农民而不愿意使用机器打谷,因为“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这种现象()。A.堵塞了新机器的销路 B.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密切了与农民的关系 D.阻碍了工业化进程【能力要求】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废除农奴制

.日本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实现的维新目标是()。A.废除了卖国条约 B.加强了中央集权C.增加了财政收入 D.增强了军事力量【能力要求】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明治维新.“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美元转”的世界货币结算体制直接产生于()。A.国际联盟 B.布雷顿森林体系C.联合国 D.国际贸易组织【能力要求】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一则宗教故事说:有个首陀罗挑粪者在路上遇到一名刹帝利,赶快躲开,但后者却主动去找他,让他跟自己出家修行。宣传这个故事的宗教是()。A.婆罗门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能力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知识内容】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臣民得在清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条款应出自()。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能力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信息19.【知识内容】中国近现代史/《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9.下图为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模型,图中反映的最主要特征是()。A.栽培谷物B.驯养牲畜C.使用石器D.聚族定居【能力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原始农耕20.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第20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能力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西欧的一体化进程(二)非选择题21.观察下图,写出与下列内容提示相关的字母标号。(第21题)(1)被誉为古代文明奇迹的金字塔位于()。(2)已知最早使用成文法实行统治的国家位于()。(3)佛教的诞生地位于()。(4)被誉为欧洲文明起源地的地区是()。【能力要求】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知识内容】世界古代史/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希腊罗马.观察示例(时间点的确定、历史事件的表述,照此方法把采邑改革、西欧封建制大体产生、西欧封建制基本确立、等级君主制形成等标在时间带上5世纪6世纪7世纪8世纪9世纪1O世纪11世纪12世纪13世纪14世纪【能力要求】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知识内容】世界古代史/中世纪西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下列言论分别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将序号填入对应的括号内。①亚力山大二世 ②林肯 ③俾斯麦 ④明治天皇“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从上面来解决要比从下面来解决更好些。”()【能力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美、德、俄、日的崛起19世纪60年代,以上人物所在的国家分别发生了哪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能力要求】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美、德、俄、日的崛起(3)你能讲出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