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中外农村社会学理论综述第1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0世纪初,一批美国在中国任职的社会学教授指导中国学生开展了多项农村调查研究,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出版,如1918—1919年,沪江大学葛学博教授指导学生对广东潮州凤凰村650户人家的调查,调查材料经整理出版了《华南乡村生活》一书。1922年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请C.B.马伦和J.B.戴华尔等教授指导9所大学61名学生对直隶、山东、江苏、浙江240个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写成《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一书。之后,在中国用调查研究方法对农村社会进行调查之风随之兴起。第2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是中国学生留学欧美国家选修社会学,学成回国后从事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如李景汉1917留美,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陈翰笙1915年留美,在美国获硕士位,在德国获博土学位。后来他们都回国从事农村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中国较早从事农村社会调查研究的有李景汉、陈翰笙、毛泽东等。第3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李景汉(1895~1986),北京人。1917年留美学社会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社会调查部主任,主持定县实验区社会调查。前期在燕京大学讲授社会学课程,组织学生对北京郊区黑心扈村、挂甲屯村、马连洼村和东村进行了家庭调查,于1929年出版了《北京郊外之乡村家庭调查》一书。据刘豪兴考证,这是我国社会学实证研究农村的第一部著作。陈翰笙,江苏无锡人,社会学家。1915年留美,后留德,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组织一批进步青年开展农村调查,指导学生写出了《亩的差异》、《帝国主义与中国农民》、《广东农村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等书,揭示了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得出了外国资本与地主、买办高利贷资本结合剥削农民的结论,研究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第4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毛泽东早年就开始了对中国农村的调查研究。1918~1923年他对湖南、江西农民运动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早期中国农村社会学的主要著述:中国学者自己编著的农村社会学方面的教材和专著,最早版本:顾复1924年出版的《农村社会学》杨开道:1929年出版《农村社会学》,以后相继还撰写了《农村社会》、《农村政策》、《农村自治》、《农村组织》、《农村领袖》、《农村运动》等书,他主张广义的农村社会学应该是应用社会学,应参与农村改造的实践。第5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言心哲在农村社会学方面的著述颇丰,著有《中国农村人口问题分析》、《农村社会学概论》和《农村社会学导言》等书。冯和法1929年出版的《农村社会学大纲》一书,是当时销量和影响都比较大的一本书,他认为要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必须先解决土地私有问题,进行土地革命。杨懋春燕京大学毕业后留美攻读乡村社会学,博士论文是《中国的集镇制度与乡村生活》,后在中国台湾从事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一个中国农村》、《乡村社会学》和《中国农业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等书。金陵大学的乔启明出版其讲稿,名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该书认为,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要素是人口、土地和文化。第6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⒉建国前中国农村社会学发展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展开了“要不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等问题的论战。有些人坚持社会改良主义的观点,反对革命,在中国农村社会发展问题上,改良主义的“乡村建设”运动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中国抗战以前,搞乡村建设的有70多处,时间长短,范围大小、工作繁简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是先有计划、后选点试验。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第7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主办的邹平、菏泽乡村实验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办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燕京大学主办的清河实验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和第三区专员公署的十县乡村建设实验乡第8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乡村建设运动中影响较大的有梁漱溟等。梁漱溟(1893~1988),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出生于旧式官宦家庭,受的是新式教育,曾在蔡元培主持的北大任教,在北大最初讲授和(085)研究印度哲学,后由佛家立场转向儒家立场,还对西方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他把传统的中国文化置于可改造的有光明前景的位置。第9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32年出版的《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1934年出版的《乡村建设论文集》1936年出版的《乡村建设大意》1937年出版的《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关于农村社会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第10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梁漱溟从事的乡村建设实践活动:第一次是1927年应李济深之邀任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主持广东“乡治”实验,在广东试办了一期乡治讲习所,他主讲的题目是《乡治十讲》,中心意思是主张中国实行英国式宪政,倡导从乡村入手,推行地方自治。广东乡治试验由于当局不太热心而胎死腹中。;第三次是1930年韩复榘改任山东省主席后,随河南村治学院一班人马在山东重新开展乡村建设活动。参与在山东组建乡村建设研究院,1933年梁漱溟任第二任院长。具体包括:第11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次是1929年应朋友之邀赴河南参与筹办河南村治学院,创办《村治》月刊,曾任《村治》月刊主编和村治学院教务长。为河南村治学院起草了一份《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提倡中国实行生产和分配的社会化和政治上的民治化,后因时局发生变化而停办。在山东济宁、菏泽和临沂开展乡村建设实验活动,培训乡村人员,开展乡村建设实验。创办乡校和村校,开展乡村合作社运动,进行乡村自卫训练,开展卫生实验和移风易俗实验,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而中止。第12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乡村建设的实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想依靠一些善良的知识分子和一些私人团体,通过搞乡村建设运动的方法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不可能的,属于一种改良主义运动。梁漱溟关于乡村建设的理论:梁漱溟认为中国既不能走西方和日本发展工商业之路,又不能走苏俄之路,而应走“乡村建设”之路,提出过“农业立国的思想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要在乡村中开发“农业工业自然均宜”的文明,希望知识分子回到农村去从事建设活动。第13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运动是对乡村的一种救济运动,也是乡村的自救运动,又是社会建设运动和社会组织的重建活动。组织建设应吸收西洋长处,这些长处有:团体组织、社会参与、尊重个人、财产社会化。他特别欣赏北宋吕氏乡约中“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原则,指出乡村建设中要有统一稳定的政治。他认为中国应从农业引发工业。第14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因为:首先是农村有众多的剩余劳动力可利用其次是工业化的资本和市场依赖农村第三,当时工业有向内地移动的趋势也说明这一点;第四,是工业向乡村分散。第15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梁漱溟提出发展农业首先要解决治安问题、运输问题、农民负担问题和灾害问题;其次要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资金融通、科技推广和合作组织的发展等问题。梁漱溟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①新社会是先农而后工,农业工业结合为均宜的发展②新社会是乡村为本,都市为本,乡村与都市相沟通、相调和的③新社会以人为主体,是人支配物而非物支配人第16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④新社会是伦理本位合作组织而不落于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的两个极端⑤新社会内政治、经济、教育三者是合一而不相离的⑥新社会秩序的维持,是由理性代替武力。梁漱溟的农村社会学理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具有改良主义的色彩。通过改变农村教育而改变农村面貌的平民教育促进会,创办人是晏阳初。第17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最初接受的是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接受当时教会组织创办的西学教育。1916年留美,获硕士学位。1920年8月回国后,同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会晤,提出平民教育和军队教育问题。余日章同意晏阳初的主张,决定在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内新设平民教育科,由晏阳初主持。1923年在北京与陶行知、朱其慧、蔡元培等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任总干事。第18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26年在定县以翟村为试点搞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革实验。1930—1940年先后开展了定县、衡山、新都、华西等实验区的平民教育工作。1940年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迁至四川并创办乡村建设育才院,后改为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任院长。1943年5月在美国各国高等学术机构举行的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大会上,被选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十大名人”。第19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44—1945年被美国拉全兹等三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1950年移居美国,后帮助菲律宾、泰国等国建设乡村改造促进会。平民教育促进会以定县为实验中心区。定县实验从1930年开始制定了10年规划,规定前3年完成文艺教育,次3年完成生计教育,后4年完成公民教育,各个时期又分别实行卫生教育。1932年又将这个计划改为6年,后因抗战爆发而停顿。第20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取得了很好实效,自1927年以来,毕业生不下10万人,而该县1930年人口是38.4万人,该县减少文盲的工作,在全国首屈一指。全县设立了保健员网,建立了农村保健站,开办保健院,建立巡回医疗队,推行节制生育,设立县广播站等。定县实验是针对晏阳初所理解的当时中国人的四大缺陷(愚、贫、弱、私),实行三大方式(学校的、社会的、家庭的)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展开的,得出了五点原则性结论:第21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①适合农民的生活和需要;②中国农村问题是一个整体,必须系统性解决,四大教育相辅相成,连环进行;③教育与农村的改造相结合;④启发农民自觉性、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⑤为使定县实验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其自身也须科学化与制度化。第22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乡村改造经验被概括为三大要素和九项原则。三大要素包括:怎样使农民了解和应用科技;乡村工作人员要尊重和保护当地文化风俗传统,同农民同住同工作,向农民学习;要有独立自主、自由研究、不怕困难和献身于乡村建设事业的精神。第23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九项工作原则包括:深人民间;与平民打成一片;向平民学习;与平民共同商讨工作;从农民知晓的开始;在平民已有的上面建设;不迁就社会,应改造社会;不可零碎地做,而是整体连环进行;不是救济,而是发扬。晏阳初从事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工作,当时并未改变乡村的生产关系,没有根本改变当时农村的土地关系,因而不可能对当时农村社会有根本改变。第24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从抗战开始到建国前农村社会学发展情况:这期间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心经历了两次转移。抗战时期向滇川等西南地区转移;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回到京、沪、津、穗等地。这一时期在农村社会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有吴文藻和费孝通等。吴文藻(1901~1985)。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江苏江阴人。1923年留美,人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1928年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家族制度发展史、中国宗教制度等。1929年回国任教,先后担任过燕京大学和云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建国后历任政协委员。第25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吴文藻大力倡导社区研究,并为之奠定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吴文藻提倡运用功能学派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区,认为“现代”社区的核心为文化,文化的单位为制度,制度的运用为功能。认为物质、社会与精神三因子的功能相关。为了推动社区研究,吴文藻除了写文章介绍外,于1935年请功能学派的创始人德克利夫·布朗来华讲学,还派研究生开展社区调查。第26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县人,出生书香门第。1928年入东吴大学医预科,后弃医从文。1930年转到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燕京大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班,师从俄籍教授史禄国学习人类学。1936年到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留学,师从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费孝通前期的社会学研究:吴文藻指导的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成为我国著名的学者,如费孝通、黄迪等。他还主张社会学的中国化,主张把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与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结合起来,对中国社区进行了深入研究。第27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38年写成博士论文《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中的农民生活》,次年在伦敦出版,书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该书是其在国内调查的江苏南部长江三角洲一个农村的资料。1986年出版中译本时改名为《江村经济》。该书堪称农村社会学的经典之作,用社区研究的方法,把开弦弓村作为一个微型农村社区研究。该书指出了不同类型的风俗习惯同经济制度的互动关系,强调了经济制度背后的文化功能作用。第28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他认为,中国传统农村经济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经济,而是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近代中国农村的主要的、关键性的问题是饥饿;导致农民们无法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直接原因是乡土工业崩溃;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一个必要、迫切的步骤自然是土地改革;乡土工业复兴,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重组过程。费孝通还对农村社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农业、农村商业、农村手工业发展程度不同的农村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内陆和沿海地区农村社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江村经济》的基础上,1938年又在云南禄丰县进行调查研究,出版了《禄村农田》一书,该书以一个与现代工商业发达的都市较隔膜的村庄为典型展开研究。第29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后又在玉溪县找了一个受商业中心影响较深的村子,取名“玉村”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玉村商业和农业》。在易门县找了一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村子,取名“易村”,写了一份《易村手工业》的报告。这两份报告在费孝通1943年访美时,同《禄村农田》一书一起,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书名为《被土地束缚的中国》,这本书1988年又以《云南三村》为名出了中文版。这样,将《云南三村》代表的内地同《江村经济》代表的沿海地区比较,费孝通向我们展示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导致农村分化的灾难性后果。因此,为了解决由外国商品入侵和人口过剩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农民贫困与饥饿问题,就必须发展乡村工业。第30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48年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也是费孝通农村社会学的代表作。内容是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讲稿的一部分,是费孝通对传统农村社会的结构和基本观念最系统、最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该书论述了农村社会乡土性、区位血缘化、社会结构的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等理论。从中国农村社会的特殊性事实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学的理论见解和概念体系。第31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⒊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农村社会学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建国后不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学术体系而遭到废弃,于1952年高等院校的调整中被取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指出应恢复社会学研究,社会学才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社会学重要分支的农村社会学研究得到迅速发展。1986年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社会学专业,陆续招收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第32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农村社会学研究室。1993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研究会,理事长是郭书田、陆学艺。学会多次召开大规模学术研讨会,2004年4月学会与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共同主办了“全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有政府机关设立的政研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院三个系统的理论工作者。第33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社会学恢复以来,农村社会学迅速发展,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出版了一批专著和教材。教材有:李守经200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农村社会学》;袁亚愚1999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修乡村社会学》;刘豪兴200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村社会学》;肖桂云、张蓉2001年由中国审计出版社和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农村社会学》。第34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专著有费孝通1986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小城镇及其他》;陆学艺1991年由中国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农村与中国农民》、2002年和200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三农”论》和《“三农”新论》。吕世辰1996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拙作《准市民论纲》和1999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拙作《农民流动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社会学恢复以来,农村社会学开拓的研究领域很多,内容丰富多彩。第35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费孝通等人关于小城镇发展和社会发展模式的研究。社会学恢复重建后不久,1981年费孝通在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奖会上发表了题为《三访江村》的演讲,谈到了江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工副业发展。1983年在调研基础上写成了《小城镇·大问题》的长篇论文,提出了要对小城镇分类和进行分类指导的思想。他将在吴江县看到的小城镇分为5类,即商品集散地型、手工业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型等。1985年9访江村时提出乡镇企业是草根工业思想,认为这种工业促成工农相辅和城乡协作,是小城镇发展的依托。第36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以后相继发表了《小城镇·再探索》、《小城镇·苏北篇》、《小城镇·新开拓》等4篇文章,后以《小城镇四记》的书名出版,对小城镇的结构、功能、地位和作用作了全面论述。费孝通小城镇研究是其农村社区研究的延伸和拓展,小城镇研究是他由农村到城市社区研究的过渡。他认为城镇为乡之头城之尾,是联结城乡的中枢,在中国具有特殊作用,对开通城乡关系、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乡村工业和商品经济,实现城市化都有意义。第37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费孝通在对各类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发展模式的思想。他将发展模式的概念定义为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和格局。首先提出来的是苏南模式,其特点是发生于上海经济区辐射范围内的苏南地区,这种模式发展中工农相辅。然后提出温州模式的思想,温州模式的特点是家庭工业加专业市场,以商带工,以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第38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91年提出珠江模式的看法。珠江地区与香港密切相连,“前店后厂”是其主要特点。在福建考察时提出了“侨乡模式”的思想,侨乡模式的特点是侨胞帮助侨眷办厂或直接投资,举办各种形式的乡镇企业,直至成片开发工业小区。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民权模式”的看法,民权模式的特点是“公司十农户”。第39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这个基础上,费孝通提出一个目的,多种模式、因地制宜、不同模式、随机应变,不失时机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后又将其这一思想扩展为以商带工、东引西进的区域发展战略。还提出了共同富裕、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思想,提出了“以东支西、以西资东、互惠互利、共同繁荣”的设想。费孝通的农村社会学思想,沿着村落、小城镇、城乡关系、发展模式、区域经济,一步步地由微观向宏观,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体系,具有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陆学艺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社会分层和“三农”问题的研究。第40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陆学艺1933年生于江苏无锡县农民家庭,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改革开放前主要从事哲学史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和农村社会学会会长。他的研究主要是在实地考察和调查的基础上,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总是自觉地向实践、向农民、向时代学习,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时代的发展、实践的要求和农民的心声。因此,他的研究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第41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研究。1978年陆学艺写了《关于加速发展我国农业的若干政策问题的建议》一文,文章指出: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太低。4亿多劳动力,3亿多在搞农业,但粮食、副食品供应仍很紧张,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农民生产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是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整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是加速农业发展的关键,并具体地提出了12条建议。第42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82年出版了《农业发展黄金时代——包产到户的调查研究》一书,是一部关于包产到户问题研究的专集。该书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和本质特征作了论述,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意义作了肯定。1986年出版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是当时关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最系统、全面和深刻的研究著作。第43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关于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研究。在1992年出版的《改革中的中国农村和农民》一书,1997年出版的《社会结构的变迁》一书,1992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转型时期农民的阶层分化:对大寨、刘庄、华西等13个村庄的实证研究》一文中,陆学艺阐述了他的农村社会分层思想。第44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的深入,随着农村多种所有制关系,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传统农民必然要经历一个分化过程。并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民分化为8个阶层,这8个阶层是: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和农村管理者阶层。第45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关于“三农”问题研究。陆学艺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他于2002年和200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三农”论》和《“三农”新论》两本书中。在《“三农”新论》一书中,陆学艺论述了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等内容。指出中国农民人数太多、农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太弱,农民日益边缘化等问题,提出国家要把解决好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第46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提出了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建议,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继续深入改革,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城乡格局,改革目前的户籍制度,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加快城市化的步伐,调整城乡社会结构,改变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三农”新论》一书中,陆学艺论述了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等内容。指出中国农民人数太多、农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太弱,农民日益边缘化等问题,提出国家要把解决好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第47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我们关于准市民和流动农民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我们提出了有关准市民的理论。发表了相关的26篇系列论文,1996年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准市民论纲》一书,1999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农民流动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一书。准市民在发达国家即为工业化初期游离农村农业,转向城市和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指户口在农村注册,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包括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户口的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等。第48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0世纪末,这一群体的劳动力达1.6亿人左右,其所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他们是介乎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而且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群体,是中国特殊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介乎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具有中介性和过渡性特点的群体;是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适应性和协调性的创业群体。社会上所说的农民工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其最终发展方向是市民化。第49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准市民论纲》一书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准市民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准市民的产生、发展和终结;准市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准市民的城市化;准市民与我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准市民发展理论。该书对游离农业的准市民群体作了全方位的探讨。第50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农民流动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一书,对近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民流动引起的社会结构变迁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对近代以来中国农民流动与社会结构的变迁进行了纵向比较研究;对农民流动与社会变迁理论进行了综述;对农民流动引起的我国生产力结构、投资结构、规模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家庭结构、阶级阶层结构、教育结构、规范结构等进行了全面研究。第51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国外农村社会学研究状况有关农村社会学的研究状况,国外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已经发表了一些富有见解的成果。第52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⒈农村社会学在美国的诞生与发展对农村生活的社会学研究最早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并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应用社会学,二是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学者对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形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1908年成立的美国农村生活委员会主席贝利(L.H.Bailey)和美国农村生活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巴特菲尔德(K.L.Butterfield)。第53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贝利最早通过实地考察撰写论述农村社会问题的文章,引起了人们对农村社会学的注意。他在主持农村生活委员会时,组织人员设计了一份全国性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社会、经济、保健、教育、土地保护、劳动力、农场状况、妇女负担等12个问题。这份问卷共发放55万份,在对美国农村社会生活进行系统、细致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发表了大量有关农村社会问题的综合调查报告,这些报告不仅体现了应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而且被认为是农村社会学在美国诞生的第一个里程碑。第54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以此为契机,在美国展开了研究农村生活、宣传农村生活优点的轰轰烈烈的“农村生活运动”。巴特菲尔德的贡献则在于1902年在墨西哥大学任教时编写了农村社会学讲义。1903年又发表《美国农业教育之未垦域》一文,不仅论述了与农业有关的学生需要研究农村社会学的必要性,而且说明了农村社会学的定义和内容。第55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04年他首次在农业大学开设农村社会学课程,基本上建立了农村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当时巴特菲尔德的农村社会学讲义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农村社会概述、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家庭、学校与农村社会、教会与农村问题、农村组织、农村政府、农村法律、农村社会心理、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农村社会问题等等。巴特菲尔德认为农村社会学的任务是鼓励农村调查研究,促进农村进步。由于贝利和巴特菲尔德对农村社会学所做的贡献,他们被誉为农村社会学的先驱。第56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理论社会学学者从社会学学术角度研究美国农村社会学。1894年社会学家文森特(G.Vincent)和斯莫尔(A.W.Small)合编《社会学导论》,探讨了农村社会学的内容,同年社会学家亨德森(C.R.Henderson)以“美国农村生活的社会环境”为名开设农村社会学课程,一般认为这是农村社会学成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前奏,不久编写了《农村社区》讲义。第57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此后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农村社会学研究,出版了一批论文与著作,其中著名的有1906~1912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吉丁斯(F.H.Giddings)指导其三名研究生对农村社会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采用了统计法、历史法、现场访谈法等,在美国第一次发表了对美国社区的调查研究有科学价值的论文与著作。1915年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查尔斯·葛文宾(CGalpin)发表的《一个农村社区的社会解剖》的研究报告,报告运用社区分析的方法,从交易圈、教堂、学校、银行、牛奶站及仓库等服务圈,测定农村社区的界线和功能,使农村社区的经验研究成为可能。该报告被认为是首创的合乎科学的、系统的农村社会学研究,是农村社会学在美国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第58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16年,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吉特勒(J.Gillete)出版了《农村社会学》,此书为世界上第一部由专业社会学家从社会学学科的角度撰写的系统化的农村社会学著作。它以整个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农村社会学的意义、城乡社区的差别、社区的不同类型、城乡发展、农村问题的社会性质、农业生产的改进、农村生活社会化、农村社会调查等等。1912年美国社会学会举行年会,即以农村社会学作为讨论的主题。1916年美国社会学者举行年会,主席文森特演讲的主题为《美国的农村生活》,颇有反响。第59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上的日益完善和科研力量的扩大;二是向世界各地传播。1923年吉特勒又出版了他的另一本《农村社会学》,强调农村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任务在于系统地研究农村社会,揭示其发展条件及趋势,概括出其进步的原理。该书的出版是美国农村社会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据统计,1910年以前,美国开设农村社会学课程的学校不超过12所,但到1921年已有114所高等院校、90多所师范学校和30所神学学校开设了农村社会学课程。第60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29年,哈佛大学的索罗金(P.Sorokin)和齐默尔曼(C.C.Zimmerman)共同撰写出版了《农村——城市社会学原理》一书,该书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对美国农村社会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特点有二:一是从整个社会体系的角度考察农村社会;二是从与城市比较的角度研究农村社会。该书由此揭示了农村社会及其居民的特点、农村社会各方面之间以及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第61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36年吉特勒又出版了他的第三本《农村社会学》,进一步强调农村社会学应对农村社会作全面的研究和了解,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农村社会学不仅要创造必要的概念和原理作为工具来说明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势,而且必须将它们置于周围的环境以及其过去的历史联系之中。吉特勒的三本《农村社会学》在20世纪20—40年代为美国高校广为采用,影响很大。随着该期农村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提高,美国有23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农村社会学课程,这些院校培养了一批批农村社会学专业的硕士与博士,成为美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后继力量。如康奈尔大学于1921年建立农村社会学系。第62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21年,在美国社会学学会建立了专门的农村社会学部,1937年成立了美国农村社会学会,出版了《农村社会学》杂志。农村社会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农村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已逾千人。在研究课题方面,自20世纪初至1956年,美国学者在农村社会学范围内探讨的问题多达千余种,涉及社会福利、社会问题、社会组织、社会变迁、社会心理、人口等诸多方面。第63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农村社会学一度发展,其代表人物是鲁未斯(E.A.Ross)和比格尔(H.Becker)。他们于1950年合作发表了《农村社会系统》,1957年又合作出版了《农村社会学——变迁的战略》。这两部著作的特点是用“社会系统”概念考察和分析那些社会的各个方面,研究社会系统的特性、要素、功能、变迁等等,并将社会分为若干系统,结合农村社会情况逐一剖析论述。第64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但是由于该期美国农村进一步城市化,农业进一步现代化,导致美国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城乡界线模糊不清,农村社会学传统研究的领域日益缩小,美国政府对农村问题研究的投入锐减,农村社会学家纷纷转行,把自己的研究课题转向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参与或组织这些国家的农村研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但是美国农村社会学由此衰落,美国由此失去了农村社会学的中心地位。第65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⒉农村社会学的传播与发展农村社会学在美国发展的同时,通过四种渠道从美国传播到其他国家。一是各国派人到美国留学学习农村社会学;二是美国农村社会学家到许多国家访问、讲学和作实地研究,把农村社会学带到该国;三是现代媒介的传播;四是各国在结合农村社会学研究本国农村问题时传播该学科。第66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早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在接受美国的农村社会学的同时创建了自己的农村社会学,并形成了以村落为研究的基本单位和主要研究对象,坚持用社会结构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对村落各个方面进行剖析的特点。日本农村社会学的创建人主要有铃木荣太郎、喜多野清一、贺喜左卫门等。第67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铃木荣太郎的《日本农村社会学原理》一书,是日本农村社会学最早的系统著作,该书鲜明地体现了日本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特色。喜多野清一、贺喜左卫门根据自己的调查对农村家庭、亲属关系进行研究,其中1943年贺喜左卫门出版的巨著《日本家庭制度与佃耕制度》是该领域的代表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农村社会是日本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二战后由于日本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推动了农村社会学研究进一步深化。该期对日本农村社会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是福武直。第68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福武直的著作中将日本农村划分为东北型的“同族结合”和在“同族结合”解体基础上产生的西南型的“互助结合”,创立了村落类型理论。他将日本农业的本质特征归纳为“难以自立的、以家庭劳动力核心的集约型超小农经济”。认为只有扬弃这一特征,实现农村合作化和社会化,才能建立民主的农村社会。1940年福武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便专于农村社会学的实际调查研究,他不仅研究了日本的农村社会,而且也研究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农村社会,著作有《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日本农村社会分析》、《日本农村的社会性质》、《日本农民的社会性格》、《中国和印度的农村社会》。第69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953年组织了包括邻近学科研究者在内的村落社会研究会,1954年出版了年报。随着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20世纪60年代,日本农村社会学领域又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岛崎稔的《日本农村社会学的结构与逻辑》和二宫哲雄的《日本农村社会学》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日本政府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70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尽管欧洲的学者对农村生活有所关注,但是与美国的农村社会学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欧诸国的农村社会学很不发达,人们只专注于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经济的研究,对农村生活的其他方面很少涉及。明确地从一个独立学科——农村社会学角度研究农村则是二战以后的事。在19世纪中后期,就有欧洲学者关注农村问题研究,如马克思关心农民与土地关系,并形成一个与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相一致的土地理论。韦伯也关心农民生活中土地拥有中的公有问题。腾尼斯把农村社会描述为以亲缘关系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城市则是一个由专门利益所支配的社会(交往社会)。第71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的城乡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许多农村社会问题亟待解决,人们开始寻求农村社会学家的帮助。欧洲社会学家引入美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着手系统地研究农村的重建和改组。与此同时,有部分美国社会学家前往欧洲进行农村调查,联合国粮农组织积极推进和协助欧洲各国建立农村社会学组织。在这三股力量的推动下,欧洲农村社会学进入发展时期。第72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0世纪50年代一些国家的学者开始对农村社会学进行专题研究。1951年法国的社会学界开展了农村问题的大讨论,探讨法国农村的历史与文化特点以及农村的多样性。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集中研究农村城市化问题,探索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民思想的变化,其中社会学家孟德拉斯1964年出版的《农民的终结》一书,是一部标志性的成果。第73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孟德拉斯是“田野教学派”的一员,强调研究必须建立在经验调查基础上的重要性。在该著作的开篇作者指出:“二十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就是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论证了法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与乡村差异缩小的发展事实。第74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农民的终结》出版20年后的1984年,作者为该书写一个《跋》,在回顾20年法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时,看到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证实了他的观点,“虽然,法国还有农业劳动者,但是他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劳动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孟德拉斯认为“农民终结”,并不是“农业的终结”或“乡村生活的终结”而是“小农的终结”。第75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孟德拉斯看来,从“小农”到“农业生产者”或“农场主”的变迁是一次巨大的社会革命。在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农民的绝对数量和人口比例都会大幅度减少,但是农业的绝对产量并不会因此大幅度减少,这是一些发达的工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业产出大国的原因。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乡村怎样变化,农民不会无限度地减少,作为基本生活必需品原料的生产供应者——农业的从业者——也不会消失。孟德拉斯的研究揭示了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命运,在社会学界一时影响颇大。第76页,课件共8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荷兰的社会学家霍夫斯蒂在对农村生活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1957年出版了《荷兰农村生活和农村福利》一书。英国社会学家对农村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调查,W.M.威廉斯的《英国戈斯福村的社会学》和《一个西方国家的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抵押贷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应用合同实施指南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短期工劳务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金融投资风险兜底保障合同示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知识产权股权转让定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交通系统-城区隔离护栏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户外探险活动贷款合同担保与安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环保产业合理化建议书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农业耕地承包与流转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GRc构件生产、安装与智能化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无人驾驶车辆测试合同免责协议书
- 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 PPVT幼儿语言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 JB∕T 14089-2020 袋式除尘器 滤袋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 陕西省宝鸡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电子版
- 毕业设计小型液压机主机结构设计与计算
- 19XR开机运行维护说明书
- 全国非煤矿山分布
- 临床研究技术路线图模板
- GB∕T 2099.1-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