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AGE第109页共109页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31.1项目简介 31.2编制依据及内容 51.3项目建设单位概述 51.4主要研究结论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82.1项目背景 82.2项目建设必要性 13第三章项目地址与建设条件 173.1项目建设地址 173.2建设条件 18第四章项目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策略 224.1指导思想 224.2建设原则及理念 224.3建设目标 234.3建设策略 23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245.1项目建设内容 245.2规划设计说明 255.3建筑设计说明 275.4结构设计说明 305.5给排水设计说明 325.6电气设计说明 355.7暖通设计说明 38第六章节能节水措施 406.1设计依据 406.2设计采用的节能标准 406.3主要节能措施 416.4节能效果分析 43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457.1设计依据 457.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457.3项目场址环境条件 457.4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467.5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477.6绿化 497.7环境影响评价 50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18.1劳动安全卫生 518.2消防 52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及实施保障 548.1工程进度 549.2实施保障 55第十章招标方案 5910.1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5910.2招标内容 5910.3招标要求 60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211.1估算依据及说明 6211.2项目总投资估算 6311.3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6711.4借款还款计划 67第十二章项目效益评价 6912.1项目计算期 6912.2还款资金 6912.3资金平衡测算 7212.4社会效益分析 77第十三章拆迁移民安置 7813.1拆迁安置方案与补偿办法 7813.2失地农民保障 7813.3拆迁安置的保障措施 79第十四章风险分析 8114.1主要风险因素 8114.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82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8415.1结论 8415.2存在问题与建议 84附件: 851、《关于同意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面积重新立项的批复》发改[2013]128号2、《关于xxx2011年第18批次城镇建设用地的批复》皖政地[2011]507号3、《关于xxx2011年第26批次城镇建设用地的批复》皖政地[2011]1025号4、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总平面图5、xxxxxxx国土资2013第4-9-1号土地权利证书6、《xx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xxxxxxx镇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项目拆迁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搬迁费等补偿标准的通知》xxxxxxx政[2011]34号7、项目区征地拆迁摸底表8、项目区货币补偿情况表第一章总论1.1项目简介1.1.1项目名称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x产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地点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位于xxxxxxxxxx路和xxxxxxx路交叉口西北角。1.1.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安置小区建设工程: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安置对象为xxxxxxx村、xxxxxxx村和xxxxxxx村拆迁户。安置小区用地面积约为82160平方米(约123亩),总建筑面积13902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032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地上建筑主要包括:多层住宅建筑面积56626平方米,高层住宅建筑面积67838平方米,商业用房5260平方米,服务用房600平方米。拆迁工程:项目拆迁主要涉及xxxxxxx镇内的xxxxxxx村、xxxxxxx村和xxxxxxx村的拆迁户。项目区拆迁面积584.28亩,拆迁1646户,建筑面积为222128平方米,其中有1258户采用住房安置,集中安置在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其余388户(含企业4户)采用货币补偿安置。1.1.5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1.1.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50906.63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3291.5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1.8万元,拆迁补偿费用24187.49万元,基本预备费952.62,建设期利息2323.2万元。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50906.63万元,根据项目单位财政状况和项目投资性质,本项目资金筹措按以下方式进行:本项目资本金为17906.63万元,占总投资的35.18%,用于建设投资及建设期利息,资本金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本项目申请银行贷款为33000.00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64.82%,还款期4年,年利率为7.04%,用于建设投资。1.1.6项目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规划用地总面积㎡82160.00约123亩总建筑面积㎡139024.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0324.00其中多层住宅面积㎡56626.0019栋高层住宅面积㎡67838.0011栋商业㎡5260.00服务用房㎡600.00地下建筑面积㎡8700.00地下车库㎡8700.00不计容积率道路及场地硬化面积㎡35599.93绿化及景观面积㎡28756.00建筑占地面积㎡17804.07建筑密度%0.22建筑容积率—1.59绿化率%0.35机动车停车位个800.00居住户数户1258.00居住人口人3520.001.2编制依据及内容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4、《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x其他有关专项规划5、《xxx城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6、《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7、xxxxxxxxxx镇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批复(xxxxxxx政﹝2011﹞72号)8、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第三版)9、其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划10、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1.2.2研究的范围及内容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要求,对本项目的建设进行政策和技术经济方面的研究和论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建设方案、管理组织机构、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效益分析等,从而论证项目的可行性。1.3项目建设单位概述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项目原业主单位为xxx重点建设管理局,后移交xxx产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工作。详见附件:《关于2012年县城镇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会议纪要》第26号文件。xxx产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直属xxx人民政府领导,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县国资委出资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公司经营范围:新城建设,旧城镇和旧厂房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城镇水电气暖、生态环保、信息通讯、文化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综合整治,拆迁及安置房建设,公共事业、环境治理和高科技产业项目投资、运营和管理,提供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代建厂房及其出租出售服务、学校、医院项目建设等。公司职能及享受的政策:1、县政府授权赋予公司城镇化建设投资主体职能;2、县政府预算安排的上述本级财政资金统一调整给公司;3、县政府各部门争取的上述项目专项资金划入公司;4、项目建设开发直接产生的本级财政税收及规费等,奖励给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张俊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经营思路敏捷,富有开拓精神及全面的管理水平。1.4主要研究结论1、本项目建设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符合xxx十二五规划,也是该县重点必保项目之一。对促进当地经济结构、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2、项目的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要求,设计合理,符合xxx城市总体规划,适应xxx城未来发展要求,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3、本项目充分考虑拆迁户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规划要求,做到相互映衬、相互协调。4、该项目建成后,完善了所在地段的规划功能,提升了区域中心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带动就业、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改善了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体系,提升了人居质量;增加了社会有效需求,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xxx概况xxx位于xxxxx东xxxxxxx部,地处皖xxxxxxx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的重要门户。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9.3万亩,可养水面14万亩,山林56万亩。辖8镇157村,人口55.4万人。国道205、318线和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京福高速铁路、铜xxxxxxx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是皖xxxxxxx重要的交通枢纽。xxxxxxx陵历史悠久,人文炳蔚,为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遗有大工山古铜矿冶遗址和千峰山土墩墓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国名将周瑜曾任县令。诗仙李白两度携家寓居于此,留有《xxxxxxx陵别儿童入京》等千古名诗。xxxxxxx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境内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大浦试验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地质公园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小格里,省级重点保护寺庙乌霞寺。境内丫山“凤丹”、“xxxxxxx陵大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xxxxxx陵盛产优质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莲藕等,素称“xxx米市,xxxxxxx陵粮仓”,被誉为“江xxxxxxx鱼米之乡”。矿产资源有铜、铁、锑、煤、金、白云石、石灰石、氟石等。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实施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城乡统筹”为主线,全力加快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大浦试验区和镇级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16.06亿元,增长2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61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32元,增长1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增长17%。2012年,全年共引进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1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9116.5万美元,增长34.3%,利用内资159.7亿元,增长10.9%。xxx连续四届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两届获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2.1.2国家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是中国未来较长时期内重点发展的方向。

十八大之前,对于城镇化建设,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的进一步补充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业内人士普遍的说法是,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

具体到对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布局,更进一步的规划是,在东部地区,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在此基础上,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创造新需求,围绕未来城镇化战略布局,下一步国家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输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发挥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为破解城镇化的改革难题,未来除了将大幅度提高农村征地补偿,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之外,还有可能在全国统一推行居住证,而这样的改革,势必也会对解决收入分配、扩大内需等问题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2.1.3相关规划1、《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组织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工业强县②生态立县三产兴县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做好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打造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积极推动特色餐饮、金融、商贸、物流业发展。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与提升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将xxxxxxx陵建成皖江地区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宜居家园。④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组团发展,高水平规划,快速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加速农村社区化进程,完善区域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2)发展目标①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②城乡统筹发展达到新高度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方面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深化城乡要素市场改革。加快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布局体系,做好“一核四心多点”的城镇格局建设,推进县城“东进xxxxxxx扩”战略和许镇、弋江、三里、何湾4个中心镇发展,规划建设88个居民点,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中心村三级开放型、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到“十二五”末,县城人口达到25万的规模,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60%。③社会事业展现新面貌围绕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城乡居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④发展承载力获得新提升(3)主要任务①壮大支柱产业②培育新兴产业③加快生态建设④推进第三产业:加强房地产业规划,构建良好的居住空间格局,打造“宜居xxxxxxx陵”品牌。延伸房地产业消费链,发挥房地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建材业、建筑业、装饰业、家具业、房地产中介业、房地产租赁业的发展,打造“建筑强县”。⑤提升农业水平⑥统筹城乡发展⑦完善基础设施⑧深化改革开放⑨构建和谐xxxxxxx陵。2、《xxx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城市发展目标

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小康xxxxxxx陵、宜居xxxxxxx陵、和谐xxxxxxx陵。

(2)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2015年,县域城镇人口达到3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5.9%;2020年,县域城镇人口达5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6.2%,;2030年,县域城镇人口达6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8.4%。

(3)城镇发展战略部署

①中部:凝聚核心、拓展城区,辐射全域

中部致力于发展中心城区,以现状城区为核心,加快城市空间拓展,建设40万人的城市,形成辐射全县域的三产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创新中心,领航xxx经济社会发展。

②东北部:衔接xxx、城乡统筹、保护耕地

③西xxxxxxx部:秀水青山、减容限建、生态旅游

2.1.4项目提出背景及缘由随着xxx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扩大,原有的建设用地规模已不能满足城镇经济发展的需要,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迫切需要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xxx政府在国家及省市有利政策指导下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建设用地置换等项目来解决建设用地规模不足,来扩大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和城镇发展规模,加快城镇产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需要。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项目是促进我县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为拆迁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也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更为xxx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时地方发展的需要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城镇化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充分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可以带动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在城镇的集聚,从而能够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这样,就可以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城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城乡连接点或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城镇发挥着集聚、扩散、创新或协调功能。人口集中化布局、产业集聚化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集约化提供,使城镇成为社会化分工和协作的基地,随着其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活动成本明显下降,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力进步明显加快。按照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要求,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矛盾,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关键就在于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实现身份、职业和观念的全新转换,能够缩小社会成员在财富分配、发展机会、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增强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城镇化建设,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居民,既可以转变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收入水平,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也可以使留在农村的人口提高资源占有水平,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2.2.2项目建设可扩大内需,促进地方消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若需求不足,经济便会陷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境地。城市是消费的聚集区,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50%,但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将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这部分人员蕴藏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就会大大提高市场的有效需求。同时城镇化发展了,农民收入来源增多了,农民就可以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消费水平,把农村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消费需求。因此,随着城镇化项目的推进,可以进一步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消费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2.2.3项目建设可以为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人口多,人均农业资源水平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把这部份劳动力转移出来,就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就不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城镇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可以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例如城镇的基础建设、工业生产、商品的运输和交易及社区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城镇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据有关专家推算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GDP提高0.15个百分点,就业提高0.33个百分点。因此,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富佘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2.2.4项目建设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是直接相关联的,并将直接推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在城镇化进程中,改变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和社会福利制度,将形成城乡居民在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范围及水平上的公平,城乡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逐渐统一。同时,我们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构建农村服务体系,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的覆盖,使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一体化将逐步得以实现。我们还将通过打破城乡分离的工业化模式和城乡分割的市场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产业规划布局一体化和城乡市场的统一。这样,就会出现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城乡经济日益融合、城乡社会日益渗透的趋势,使得城乡一体化逐渐变为现实。2.2.5项目的建设是xxx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当前xxx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总量不足,突出问题就是增长方式不科学,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通过旧村改造,逐步盘活存量土地,扩大城市发展空间,转变增长的方式,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据有关部门统计测算,通过旧村改造、迁村并点,能够节约40%到60%的土地。旧村改造能够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首先是要破除二元结构。通过旧村改造,把农村基础设施搞上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推进郊区城市化,缩小城乡差别,达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xxx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带动的新阶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通过规划、土地、建设、人口、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调整,切实解决规划滞后、建设管理无序、土地资源浪费、观念陈旧等问题,实现从农村管理向城市管理的转变,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这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善旧村居民生存环境、提高生活素质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地址与建设条件3.1项目建设地址3.1.1安置小区建设地址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位于xxxxxxxxxx路和xxxxxxx路交叉口西北角。项目总用地面积82160平方米(约123亩),总建筑面积139024平方米。地块场地基本平整,区域环境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项目位置示意图3.1.2项目拆迁区域项目拆迁主要涉及xxxxxxx镇内的xxxxxxx村、xxxxxxx村和xxxxxxx村的拆迁户。项目拆迁面积584.28亩(2011年第18、26批次城镇建设用地的批复15.69公顷和23.25公顷),拆迁1646户4722人,建筑面积为222128平方米。其中住宅拆迁1542户,拆迁面积为201688平方米;拆迁企业4户面积20460平方米(xxx宏泰服饰公司4700平方米、xxxxxxx陵西郊米业公司4600平方米、xxxxxxx陵新塘米业公司5710平方米、xxx创力汽车部件公司5450平方米)。城镇建设用地一览表单位:公顷批次用地位置总面积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011年第18批次xxxxxxx村11.374.625.471.28xxxxxxx村4.332.152.182011年第26批次xxxxxxx村9.679.67xxxxxxx村9.979.97xxxxxxx村3.623.62详见:2011年18、26批次城镇建设用地批复项目征地拆迁摸底表3.2建设条件3.2.1地理位置xxx位于安徽省东xxxxxxx部,地处皖xxxxxxx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xxxxxxx陵隶属于xxx市,位于xxx市境xxxxxxx部,长江下游xxxxxxx岸,东界宣州区,西连铜陵县、青阳县,xxxxxxx接泾县,北邻繁昌县、xxx县,处于安徽省“沿边”(沿浙江、江苏)、“沿江”(沿长江)发展战略的结合点和“东向”战略的桥头堡。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下辖8镇(烟墩镇、家发镇、xxxxxxx镇、许镇镇、弋江镇、何湾镇、三里镇、工山镇)157村,1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55.4万人。3.2.2气候条件xxx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全县平均气温15.8”C,年平均日照时间1935.4小时,日照率约为43.7%,年平均无霜期236天,年平均降水量1402.6毫米。历年平均湿度为82%。xxx多年平均气温15.8℃。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8.3℃,气温年较差25.5℃。春、秋两季的月际气温升降幅度大。春季气温由3月的9.2℃升至5月的20.9℃,气温上升11.7℃;秋季气温由9月的22.7℃降至11月的10.9℃,气温下降11.8℃;而冬、春两季的月际气温变化幅度均较小,都在3.5℃以下。3.2.3工程地质条件xxxxxxx陵在大地构造上属下扬子台坳的沿江拱断褶带,长期以来受下降运动控制;沉积了寒武系至中三迭统,厚逾万米的滨海或浅相沉积。经过长期地质内、外营力的作用和数度沧桑巨变,形成目前xxxxxxx陵地貌景观和山川大势。本县地处皖xxxxxxx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边缘以低山、丘陵地貌组合为主,中部以丘陵、台地和平原地貌结构占主导地位,东部则以圩区平原和洼地平原为主。低山海拔多400-500米,其中大工山海拔558米,丘陵海拔为100-250米。项目用地为一类用地,地势平坦,地基承载力高,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xxx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3.2.4经济条件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实施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促进城乡统筹”为主线,全力加快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大浦试验区和镇级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16.06亿元,增长2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61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32元,增长1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亿元,增长17%。2012年,全年共引进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1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9116.5万美元,增长34.3%,利用内资159.7亿元,增长10.9%。3.2.5交通条件xxx地处中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边缘,是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基地、泛长三角生态旅游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境内有318国道、205国道、320省道、216省道,北邻铜xxxxxxx宣高速,西靠滁黄高速,沟通合铜黄高速、宣杭高速、芜大高速。向xxxxxxx可达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向西可达武汉、拉萨等地;向北经xxx、xxxxxxx京可达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向东可达杭州、上海,车程分别为2、3.5小时;距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风景区仅百余公里,是安徽省旅游“两山一湖”的重要快速通道,交通十分便捷。至xxx仅半小时车程,距xxx长江大桥45公里,距xxx朱家桥外贸码头43公里,距xxx火车站44公里,货物运输十分便利。3.2.6市政基础设施条件供电:xxx境内有1所110KV变电所,2所220KV变电所,供企业用电需要。给排水:水源来自xxx市供水公司和xxxxxxx陵供水公司,给排水系统均沿主次干道铺设。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污水由企业自行处理达标后,直接排入污水管道。通讯:宁汉、宁芜干线光缆及京沪杭同轴电缆经过xxxxxxx陵。区内电讯、宽带、有线电视线路沿主干道在地下铺设,为企业提供完备的信息接口。天然气:源自“西气东输”xxx门站,“川气东送”工程从xxxxxxx陵过境45公里,为企业天然气供给提供充足保障。3.2.7施工条件xxx已建设有大量类似的项目,市政建设队伍实力较强,经验丰富,有承建大型市政工程的能力;附近建筑材料齐全,供应充足,使建设的技术条件、物质条件有了保证。石料:周边都有石料可供集中开采,多为石灰岩,可作为碎石及片石,平均运距为5km。砂:沿线均有,平均运距为5km。水:较为丰富,可在附近河内取用,平均运距为2km。水泥:可在海螺水泥厂,平均运距10km。钢材:在xxx购买,平均运距8km。木材:在xxx购买,平均运距5km。其余外购材料由xxx或xxx市供应。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地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地质条件、气象水纹等对项目建设比较是适合的。3.2.8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政策条件十八大以后,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2、资源优势土地资源:项目区域水、电、气、路网已经到位,项目用地拆迁征用基本到位。劳动力优势:xxx已形成完整的用工输送体系。第四章项目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策略4.1指导思想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安置房建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住房保障范围、安置方式和安置标准,完善住房支持政策,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安置房工程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机制。力争使项目区内拆迁户政府回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回迁户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4.2建设原则及理念1、以人为本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提倡“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居住区使用对象的需求,满足使用对象对建筑户型的使用要求、建筑外观的审美要求。2、实用、经济、美观原则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令,严格执行各项有关设计规范及规程,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精心设计,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3、“尊重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做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衔接并强调自然绿化与人类活动的有机融合和谐共生,将建筑与绿色空间融为一体,创造富有特色的生活空间。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打造宜人的绿地系统,使居民最大程度的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4、“公平共享――和谐人居”的设计理念设计中将重点突出“公平共享”理念,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上,保证建筑朝向和建筑布局的均一性,公共空间和生活设施的共享性,保证户户xxxxxxx北朝向、户户通风采光良好、户户景色优美,使每户居民都各得其所、各享其成,从而创造出体现“和谐人居”的居住社区。4.3建设目标结合全县城镇化建设和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规模和布局的综合考虑,在县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将配套设施不全、居住环境差的城xxxxxxx地块,通过本项目有机统一布点选址合理、规模适中标准较高的建设投入使用,提高项目区内人员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使居民能宜居在设计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里,做好为城镇化建设的配套工作。4.3建设策略针对项目建设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规划提出了专职、统一实施的策略;xxx产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作为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及拆迁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载体。并在xxx区域内实行项目建设“五统一”方式、符合《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等相关保障建设标准的规定,即统一规划设计标准、统一建设模式、统一产权持有、统一资产运营、统一资金核算。xxx产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立项目总包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通过相关政策出台,鼓励资质、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参与项目的建设工作。PAGE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5.1项目建设内容5.1.1项目概况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安置对象为xxxxxxx村、xxxxxxx村和xxxxxxx村的部分拆迁户。项目位于xxxxxxxxxx路和xxxxxxx路交叉口西,小区用地面积约为82160平方米(约123亩),总建筑面积13902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032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地上建筑主要包括:多层住宅19幢建筑面积56626平方米,高层住宅11幢建筑面积67838平方米,商业用房5260平方米,服务用房600平方米。室外附属包括小区内主干道(含雨、污水管埋设)、景观绿化亮化、强、弱电工程、供水工程、围墙、电梯、消防、安防监控、小区入口、门卫室等工程内容。5.1.2主要技术指标及户型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规划用地总面积㎡82160.00约123亩总建筑面积㎡139024.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0324.00其中多层住宅面积㎡56626.0019栋高层住宅面积㎡67838.0011栋商业㎡5260.00服务用房㎡600.00地下建筑面积㎡8700.00地下车库㎡8700.00不计容积率道路及场地硬化面积㎡35599.93绿化及景观面积㎡28756.00建筑占地面积㎡17804.07建筑密度%0.22建筑容积率—1.59绿化率%0.35机动车停车位个800.00居住户数户1258.00居住人口人3520.00xxxxxxxxxx花园六期安置小区户型一览表套型户型建筑面积(m2)套内面积(m2)公摊面积(m2)A1二房二厅一卫61.3654.866.5B1二房二厅一卫75.1468.386.76C1三房二厅一卫91.6684.96.76C2三房二厅一卫84.6778.416.26D1三房二厅一卫106.6999.76.99D2三房二厅一卫106.6695.8110.85D3a三房二厅一卫107.5996.6210.97D3b三房二厅一卫105.2394.510.73E1三房二厅二卫119.76113.266.5F1三房二厅一卫120.34109.8410.55.2规划设计说明在本小区的设计中,通过空间氛围营造、建筑群体组合、小区内部景观设施安排、道路交通组织等,以北面两排精致典雅的小高层、小高层向xxxxxxx依次排开多层房屋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空间净化、生活诗意的美好家园。她的建设对于改善本区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品质、树立良好的区位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在总体规划的思路上,我们贯彻以下几个原则:即生态性、合理性、文化性、整体化、灵活性。1)生态性原则:尊重自然环境、调整生态结构、建设性地维护现有生态环境。注重整体环境高质量,以崇尚自然、健康的人性化生活居住空间为主导理念,创造舒适、美观、洁净的居住环境2)合理性原则:合理利用土地,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和层次,完善交通、水电等配套公共设施,满足人们各种生活需要。设计以体现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休闲自然的景观感受为原则,满足居民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综合组织居民的社区生活。3)文化性原则:从传统文化理念出发,突出居住园区的生活气息,营造多元共存的文化氛围。和睦的邻里关系:人们关系密切,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认同感和归属感:多元共存的文化氛围来自人对环境的认同感以及对居住地域的归属感。物质精神统一体:建立居民区生活网络,形成物质结构基础上的物质精神世界的统一体,包括社区、家庭、个人三个层次,与居住区外的城市相连接。4)整体化原则:强调规划的统一性,注重地块的整体规划。重点强调开敞空间的设计与建设,通过形体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统一,使之与居住区的建筑相融。5)灵活性原则:市场的瞬息万变要求规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开发过程中具有及时调整性的应变策略。因此,在规划布局中,体现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细部设计中贯穿着一个原则:共存、共生、共享、共融,亦即环境的“均好性”,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宗旨。规划设计宗旨营造贴近都市生活的,为居住者提供方便生活、交往、休闲的生活住区,确定“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引入“生态建筑”的设计手法,通过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的合理合计,使整个小区建筑和居民对自然、xxxxxxx、风、绿化等有更强的认同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净化的空间。小区内道路系统构架清楚,道路通达顺畅,流向组织简捷合理,保证交通的安全并满足防救护要求。住宅设计以满足居民生活行为为依据,要求明厅、明卧、明卫、明厨,套型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满足多层次的面积标准和性能标准。综上所述,在经过多项构思的反复比较推敲,我们将其逐步整合,形成满足各项要求而又别具特色的方案设计。5.3建筑设计说明5.3.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夏热东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x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3.2单元设计1、平面设计单元平面完整性:多层住宅单元平面采用一梯二户的平面布局形式,小高层住宅单元平面亦采用一梯二户局形式,单元平面空间关系紧凑合理、规整,尺度适宜。套型平面;套内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贮藏室或壁柜等空间齐备。套内公共与私密空间分区,避免相互干扰。套内交通组织不穿行起居窒(厅)、卧室等主要功能空间。起居室(厅)、餐厅、厨房配置紧密协调。尽可能在套型平面内不设置结构粱,适应上下左右组合的可能,便于住户二次装饰设计。套型功能空间配置:主卧室使用面积,其它卧室使用面积合理。起居空间面积适宜,优先设置连续直线墙面便于布置家具。起居室(厅)、卧室视野开阔,无明显视线干扰。设置主阳台,服务阳台,方便住户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厨卫平面设计:厨房的设计适合于现代人的炊事行为和卫生行为,符合人体行为科学。厨房位置靠近入口处,并有自然采光、通风。厨房操作台按照洗、切、烧的流程布置设备。卫生间平面设计布置有序,洁具安装尺寸及位置符合使用需要。各功能空间利用的合理。功能空间形状合理,矩形房间长短边之比不大于2。套内平面使用率高、交通面积小。单元公共空间:楼梯段净宽不小于1.1m,平台宽不小于1.2m,踏步宽度不小于260mm,高度不大于175mm。各层侯梯厅深度不小于电梯最大轿箱深度,且不小于1.8m,住宅设备设施配置:厨房设备成套,并设有通风、换气系统,预留冰箱与其它厨房电器位置。洗衣机位置合理,设有洗衣机专用水嘴和地漏,有晾衣设施。主压力干管及阀门在户外设置。空调器室外机位置固定且处理得当。设集中管井,位置合理,布管规整、紧凑。住宅平面设计符合模数设计要求。采光通风与照明:卧室、起居室、书房、厨房迎光面窗地面积比大干1/7。公共部位自然采光的窗地面积比不小于I/10。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当有4个居住空间时,有2个以上居住空间获得日照。主要居住空间前无明显采光遮挡。主要功能空间在自然状态下具有室内穿堂风,且室内无通风死角。2、建筑造型本次设计按照平面功能确定基本体形,利用色彩强化形体关系,采用淡灰色、赭石色、白色的对比,采用虚实相间、比例协调、尺度适宜的立面肌理,使整个建筑具有清晰的形式逻辑和适度的视觉张力。建筑表面以外墙漆、玻璃为主,在材料质感、表面肌理表达、玻璃光感组织、细部构造上探索建筑材料的表现力,以体现建筑的细部设计。建筑节能: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厩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建筑物的朝向采用xxxxxxx北向或接近xxxxxxx北向。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超过0.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超通0.40。5.4结构设计说明5.4.1主要依据和资料《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结构》2005版建筑提供的方案设计文件5.4.2结构体系、抗震等级本工程多层住宅采用框架异形柱结构,小高层采用剪力墙结构,其中框架异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四级。5.4.3荷载取值1)基本风压:WO=O.40KN/m2(50年一遇),建筑物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风载体型系数取1.3。2)基本雪压:SO=O.45KN/rri2(50年一遇)。3)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标准设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楼面活载取值:客厅:2.0KN/㎡,卫生问:2.0KN/㎡,卧室:2.0KN/㎡厨房:2.0KN/㎡,露台:2.0KN/㎡,餐厅:2.0KN/㎡楼梯间:2.5KN/㎡,不上人屋面:0.70KN/㎡设备用房按实取用,其余活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取用。5.4.4所选材料1)混凝土:主体结构采用C30~C25砼;构造柱、过梁、拦板等次要构件采用C20砼。2)钢筋:采用热扎钢筋HPB235、HRB335、HRB400。3)砌体填充墙: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容重≤11KN/m3。5.4.5地基基础1)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2)基础类型:小高层为墙下条形基础,多层为柱下独立基础。5.4.6待解决问题建筑范围内是否存在地下管线,周围建筑物的基础情况不清楚。(1)室外消火栓系统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计。一次火灾用水量按20L/s计。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在室外给水环状管网上按120m范围设置室外消火栓。(2)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置于住宅大楼各层和商铺及半地下车库,设计室内消防用水量30L/s。管网成独立的加压系统,由置于地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加压泵加压供给消火栓系统用水。消防水池容积280m3。5.4.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自动喷水灭火主要用于半地下室车库和商场自动灭火,采用湿式灭火系统,由置于地下室的喷水加压泵加压供给。管网成独立的喷水灭火管网,并配备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事故时向管网加压供水。5.4.8排水系统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1)污水系统室内生活污水采用双立管排除,即带专用通气管的排水系统。小区设置独立的污水管系(有利于城市污水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小区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市政下水管。(2)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雨水斗收集,设计重现期P=5年。采用单斗单立管排除,屋面雨水斗汇水面积按xxx市降雨强度设置。场地雨水由带篦子暗沟或雨水口收集,小区设置独立雨水管系。雨水经雨水暗沟及雨水管排除至市政雨水管。5.5给排水设计说明5.5.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一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市政方面的资料和对本专业的要求;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5.5.2设计内容1、给水1)由xxxxxxx路和xxxxxxx路上分别引入DN200供水进入地块,在小区内部管网连成环状;2)小区一层~六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七~十一层由小区生活变频加压设备加压供水;3)在地下车库设置一座生活水泵房,设置一只50吨生活水箱。设置一座300吨消防水池,供整个小区的消火栓及喷淋系统用水。4)小区室外消防系统与市政生活给水系统管网共用,在主干管上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2、排水该小区采用雨、污分流制。1)雨水该小区雨水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q=3348(1+0.78LgP)/(t+14)0.84重现期采用1年。地面综合径流系数为0.85。小区内部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再由雨水管网排至市政雨水管。雨水管径为de315~de650。2)污水小区内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管径为de250~de5003、管材1)室内给水立管采用PSP钢塑复合压力管(CJ/T183—2003),丝扣连接;户内给水支管采用PP—R塑料管,热熔连接。消防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卡箍连接。2)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连接。3)室内污水管采用中空壁内螺旋UPVC管材,粘接。4)室外雨、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承插连接,U型橡胶圈接口。4、热水小区内不设集中热水供应,均为各户自行解决,户内予留电热水器接口。5、消防①消火栓系统该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按15L/S设计,室内消防用水量按10L/S设计。消防系统由水泵房消火栓泵供给。室外消火栓设于小区道路旁,间距大超过120M,与市政给水管网连接,采用地上式消火栓。②喷淋系统该小区地下车库等场所设置自喷系统,按中危险级标准设置,用水量按30L/S设计。6、管材①生活给水管及热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插接。②室内污水管采用UPVC管材,粘接。外雨、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U型橡胶圈接口。④消防给水管(消火栓、喷淋)采用镀锌钢管,卡箍连接。5.6电气设计说明5.6.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电气》业主及其他专业提供的资料5.6.2设计范围1)小区配电系统2)住宅、地下车库配电及照明系统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防雷及保护接地系统5)弱电系统5.6.3变电所及小区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本小区主要建筑为6层多层住宅及11层高层住宅及配套设施。高层住宅公共照明、电梯、生活水泵,地下车库应急照明、消防设备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小区供电应满足二级负荷要求。2)负荷计算:住宅用电90M2以下负荷按4kw/户计、90~120M2负荷按6kw/户计、另高层住宅每单元电梯、楼道照明考虑15KW,公建负荷密度为80WlMz,地地下汽车库密度为15W/M2,道路、广场照明及附属设施考虑300KW,估算全区设备容量约为PS=7011KW,取同时系数0.7,其计算容量为4908KW3)供电电源:本工程的电源由城网高压采用两路10KV电源引入小区开闭所及变电所。4)配电系统住宅住户用电由局管变电所放射式供电,住宅公用照明及其他公用建筑负荷按区域由自管变电所分回路供电。对于重要负荷如电梯、消防设备等均有两路电源在末端切换后供电,以保证可靠性。变电所低压部分设无功集中自动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0.95.6.4住宅配电住宅单元进线,照明、动力分开。住宅采用一户一表。单元照明总进线处分路设置漏电断路器、住宅电度表箱于一层集中安装;消防设备、动力、公用照明单独计费。5.6.5照明系统本工程照明形式为一般工作照明,应急照明(备用照明、疏散照明),室外照明等。照度标准参照国家民用建筑标准中的要求进行设计。5.6.6线路敷设由变电所至各用电单元采用YJV22—1KV型电力电缆埋地以放射方式敷设。住宅、小商业各单元电表箱出线以BV塑料铜芯线穿PC管沿墙或楼板敷设至用户配电箱。至重要消防设备,如消防水泵等采用耐火或阻燃电缆、电线。5.6.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报警中心报警系统。地下车库设感温探测器。高层住宅楼层设消火栓报警按钮。控制中心内设火灾报警主机,高层住宅各单元、地下车库设区域机。控制中心接收各区域机报警信号后能发出火灾警报并控制相关消防灭火设备,切除非消防设备用电。消防风机、消防水泵等设备由消防主机直接控制。小区火灾报警线路与其它弱电线分开,单独设置。小区消防控制中心设置在物业管理中心内。5.6.8防雷及保护接地系统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屋面设避雷带,进户配电箱采用SPD浪涌保护器。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联结,住宅卫生间做辅助等电位连接。低压配电采用TN—C—S保护系统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5.6.9弱电系统设计本小区按智能住宅标准设计,设计系统有:(1)安全防范系统:其中包括周界报警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小区防客可视对讲子系统;家居安全防范子系统;电子巡更子系统: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2)物业管理系统:配置物业管理主机,建立物业、维修、服务、收费计算机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应与安全防范系统、小区信息管理系统联通,住宅能通过互联网查询有关物业管理服务信息。(3)小区信息网络系统:通过综合布线宽带网络,小区居民不仅能实现小区内信息共享,还能与城市公共网联通。宽带网络采用光纤到楼(FTTB)。(4)家居智能控制系统:每户设置家庭智能控制箱子,可通过遥控器控制厅、主卧室灯光开启,也可通过电话线路远程控制厅暖气片电动阀。(5)家居布线系统:每户起居室、客厅、书房均配置有语音、数据双信息点,卫生间设有电话插座,电话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统一设置。(6)共用电视系统:采用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起居室、卧室、书房内均设电视插座。(7)背景音乐系统:小区室外设背景音乐。(8)}子公告牌:小区入口处设L印电子显示屏,以显示小区公告、公共信息等。(9)机房设置:小区智能系统主机设置在小区值班室内。通过机房内主计算机实现系统集成。通信网络及有线电视按专业部门要求设置单独设备间。(10)线路敷设:弱电干线线路采用穿管埋地敷设。5.7暖通设计说明5.7.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建筑专业所提供的方案设计平面图及设计任务书。5.7.2设计范围①空调:地上各房间(包括住宅及社区服务用房)均采用分体空调,由使用方自理,不在本设计范围内。②通风:各房间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采用机械通风。③防排烟:有外窗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均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无外窗的防烟楼梯间、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其余房间均采用自然排烟。5.7.3通风系统设计地上各房间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5.7.4防排烟系统设计有外窗房间均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第六章节能节水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6.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起施行)(2)国务院国发(1996)4号文《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4)建设部《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5)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计交能[1997]2542号“印发《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通知”6.2设计采用的节能标准(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5)《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6)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程6.3主要节能措施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扩大xxxxxxx向获热面积,提高窗户的保温性能,广泛采用高效保温的节能材料,加强冷桥部位的保温结构设计以及设置好“温度阻尼区”。6.3.1总图布置根据地势、环境和气候情况,在规划中注意朝阳避风,合理布置不同高度的建筑物与树木植被,在冬季,寒风被后排高大建筑物所遮挡,同时建筑物内部有足够的日照。在夏季,建筑群内部有阴影遮蔽效果,同时形成通风气流。6.3.2墙体围护结构采用浅色外表面,可反射夏季太阳辐射热,减少外墙面吸收热量。控制建筑物体形系数,不采用过多凹凸面;适当增加外墙保温隔热效能(外保温效果更佳),提高热阻;增加空调热惰性有利于建筑热稳定性;在外墙保温系统中,拟采用保温砂浆,可减缓热量进入墙体;墙内设置空气间层或通风间层也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优化结构设计,减轻墙体自重,减少钢材、木材、水泥等五金机电的耗用量。本工程拟采用的墙体材料为轻质砌块,相对于普通粘土砖,保温隔热效果大大改善,单位面积节能超过10%。拟主要采用的墙体材料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该产品耗能较实心砖节能0.4吨标煤/万块标砖,按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45164平方米,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用标砖150块计算,相应可节能约870吨标煤。6.3.3门窗窗户大小与空调负荷关系较大,适当控制窗墙比,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安排好门窗相对位置及开启方式,组织穿堂风通过;设置可调节的活动遮阳,如窗帘、百页、热反射帘或自动卷帘等,既能在夏季减少太阳辐射热,又便于冬季日照。特别对西向、xxxxxxx向窗户要更加重视。6.3.4屋面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引起顶层房间过热,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本项目将增加隔热层。6.3.5材料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2号)文件的要求,从2000年6月1日起,禁止使用原木生产门窗,沿海城市和其他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本项目建议使用保温隔热、隔声、隔火性能好,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耐侯性好、使用寿命长的节能型双玻铝合金窗,提高门窗的气密性。积极采用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新型材料,不使用粘土实心砖,最大限度减少粘土多孔砖的使用。积极推广使用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好的轻质砌块,减轻墙体自重,并有利抗震。6.3.6采光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效照明光源及灯具,居住室外采用节能型钠光源照明,公共楼梯安装电子延时开关。6.3.7电力系统本项目的电力系统在设计、布置时力求减少线损,合理选择负荷中心,节约电能。本项目将按照有关节能标准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从建筑、热工等方面提出节能措施,这对项目的整体形象和市场形势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节约能源,提高功率因数,应考虑装设无功功率补偿设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电机和水泵设备。6.3.8供水系统项目全部采用节水设施,以节约用水。使用国家推荐的用水器具,合理限定配水点水压,根据不同用途及功能分区设置适当数量的水表以控制用水。卫生间采用水冲式卫生设施,水箱容积符合节水要求。6.3.9暖通空调从设计上避免一味追求安全要求将指标定制过大造成的能源浪费现象,严格控制系统的冷热源、能量输配设备、末端换热设备的容量,保证吻合实际需求,杜绝“大马拉小车”现象。6.3.10其他节能尽可能采用相关节能技术,如太阳能、日光反射技术、遮阳技术、控制xxxxxxx辐射和热量进入外墙的技术、新型节能建材等。6.4节能效果分析6.4.1节能保温隔热本项目外立面拟选用浅色材料。浅色的外立面材料可以反射65%的日照,反射率高的面层材料在日照强的时段大约节省20-30%的能源消耗,预计总体单位面积节能约在5-7%。6.4.2节水型器具节水本项目全面推广节水型水龙头,禁止使用铸铁螺旋升降式水龙头、铸铁螺旋升降式截止阀;推广节水型便器系统,浴室要求普及使用冷热水混合淋浴装置。通过安装使用节水器具,预计可使用水量减少20%左右,全年可节约大量用水。6.4.3绿色照明本项目户外公共部分拟采用绿色照明系统,用紧凑型荧光灯代替白炽灯,节能约70%,每年可以节省大量能耗。综合以上分析,若上述节能措施能够充分发挥效用,那么本项目通过选择建筑材料,由于建材运用得当,项目投入运营后,通风、空调等用电量减少,每年节约大量电能;通过节水型产品(器具和设备)的推广使用,使每年生活办公用水量减少。可见,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并达到预期效果,本项目的节能效果较为明显,可减少运营耗能,并降低项目运营成本。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7.1设计依据环境保护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对污染进行联合防治,以达到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和规定。项目环境保护遵循“三同时”原则进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对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控制和治理。7.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79-1996(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7)《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7.3项目场址环境条件项目环境优雅,位置优越。项目周边有已相当完备的交通、教育、生活配套设施,交通及市政配套设施基本完善。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安置区是xxx未来几年的主流导向。项目区域现有自然环境良好,其他紧邻周边无污染源,适宜居住。7.4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7.4.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项目建设期施工废水的影响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废水等。生活废水中主要含有悬浮物、石油类等,生活污水中主要含有COD、BOD5、SS等污染物。项目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所产生的污水应加以管理、控制。所排放的污水应设置专门沟渠,经格栅沉淀处理后再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施工废水特别是水泥砂浆废水含有大量的泥砂,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外排,会淤积下水道,且污染地表水环境。因此该部分污水必须处理后(设置沉砂池)方能外排。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后项目施工期污水对受纳水体影响不大。2.项目建设期施工废气的影响建设期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有废气和粉尘两类。废气:各类燃油动力机械进行场地清理平整、挖、填土石方、运输、建筑结构等施工作业时产生的废气,主要含有CO、NOx;施工人员伙食供应产生的油烟等。粉尘:土石方开挖、出渣装卸、原材料运输等产生的扬尘,其中以汽车运输作业时产生的扬尘为主,根据类比分析,施工区域内粉尘浓度TSP可达到1.5~3mg/m3,但施工粉尘对100m以外的区域影响较小。3.项目建设期施工噪声的影响工程建设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马达的轰鸣及喇叭的喧闹声。特别是在夜间,施工的噪声将产生严重扰民问题,影响邻近居民的工作和休息。4.项目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的影响主要是建筑垃圾、弃土及建筑工人食宿生活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理,则会影响周围的环境质量。7.4.2项目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1.项目运营期废水的影响项目区内居民户数1200户左右,每天会产生大量生活污水约3052m3。2.项目运营期噪声的影响空调、通风系统工作时机械噪音较大,且管道会因为周期性震动产生共鸣。3.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的影响项目预计使用期间年产生活垃圾约193吨,垃圾总量较小,包括食品类、电器类等。7.5环境保护措施方案7.5.1项目建设期间污染物控制措施1.控制废水影响的措施建立排水沟、集水井、沉砂池,施工作业产生的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处理后排放地块的沟渠,节约水资源同时减轻废水对梳头河的污染;施工燃油机械维护和冲洗的含油废水经隔油、静置沉淀后排入周围水体;施工人员不得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应经收集进行简易生化处理。2.控制废气影响的措施对施工粉尘产生的作业点定时洒水,将施工用的材料集中堆放在库房(或临时工棚),对破包和撒落于地面的材料及时清扫。施工中使用商品砼,严禁设置混凝土搅拌站。物料与土方运输合理装车,易产生粉尘的物料密闭运输,施工车辆上路前应冲洗干净限制车速,抑制粉尘和运输中的二次扬尘。施工楼房用网罩遮挡,文明施工。弃渣车辆必须采用经改装后加盖的车辆;各建筑单体封顶断水后,各楼层的建筑渣、灰等必须逐层清理,并采用编织袋、箩筐等工具有序清运,严禁高空扫抛,防止产生大量的扬尘。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保养维修,降低燃油机械废气排放,将其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施工人员的生活炉灶使用天然气或液化气,以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控制噪声影响的初步方案打桩机等高噪声设备只限于白天作业,严禁在夜间22:00至次日6:00施工。施工时场外的运输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将可在固定地点施工的机械设置在临时建筑房内作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用低噪声设备、低噪声施工方式,敏感时段、敏感路段应减速禁鸣。采用先进施工设备,缩短工期,使用商品混凝土。必须连续24小时作业时,需取得环保部门的同意和批准,并公告于周围居民,以取得谅解。施工单位认真实施降噪措施。4.控制固体废弃物的措施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采用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保护好施工人员的生活、生产环境,减少施工人员传染病的发病率。建筑弃土和废料应及时清运至市政府批准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倾倒填埋,并设置简易雨棚;废料严禁乱堆乱放,以防止被雨水冲入附近水体,污染环境。7.5.2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控制措施1.小区废水污染的治理方案居住小区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属于生活污水范畴。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平面布置上应尽可能位于小区下风向,与其他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高程布置上应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生活污水中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地埋式一体化污水装置处理,经处理达标排入附近水沟,最终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2.噪声影响的治理方案设备采购时优先选用低噪音设备,将水泵等高噪音设备集中设置在独立机房内,同时在设备安装阶段严格把关,提高安装精度;同时种植花草树木,以形成有效的绿色吸音、隔音屏障。这样既美观,又有利于减轻对环境的噪声污染。经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将本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降至最小。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方案建设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办公垃圾经集中后,由物管部门负责安排人员送到外面的垃圾处理场处理,而且做到当日收集,当日处理。建设项目固体废弃物外排量较小,对环境影响较小。7.6绿化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吸气、隔音。应在建筑四周、道路两旁、装置四周的空地上,选择抗污染、净化能力强的植物进行绿化。在绿化中以种草为主,栽花、植树为辅,并在场界种植高大的阔叶乔木、灌木隔离带。项目绿化率达35%以上。7.7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通过实行各项环保措施,可以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可接受范围内。本项目建成后,将因其合理的布局,优美的环境,优秀的配套服务设施将成为安置小区的典范,其形成的人工生态环境将改善该地区环境面貌。因此无论从该区的总体规划,还是从本工程规划看,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较大影响。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8.1劳动安全卫生8.1.1设计依据(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21-2002(2)《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84(3)《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87(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根据1997年7月1日原劳动部3号文《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的精神要求编制本篇章内容。8.1.2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本项目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