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方案的制定_第1页
癌症治疗方案的制定_第2页
癌症治疗方案的制定_第3页
癌症治疗方案的制定_第4页
癌症治疗方案的制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癌症治疗方案的研究摘要对于癌症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问题,本文建立了微分方程模型,综合考虑了癌细胞、免疫细胞和促进激素等三方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三方的变化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问题一中,通过分析体内癌细胞、免疫细胞和促进激素的变化特点,建立了微分方程模型:dntdtdn 门 pnI-=cn-Bn+ie

dt t2eg+I1dIdtpnndIdt2~e_t—BIg+n33t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利用matlab编程,画出了三方的变化曲线。然后分析曲线得知了,癌细胞先迅速增加而后不断减少的特点,以及免疫细胞和促激素的变化特点。根据相关资料和图中曲线分析了变化原因,以及三方的内在联系。免疫细胞会随癌细胞增加而增加,同时促进激素分泌增加,加快免疫细胞增值速度。故癌细胞先增加,免疫细胞后增加,但免疫细胞增速较快。在免疫系统被激发后,肿瘤细胞增速减缓,当免疫细胞达到一定数量后,肿瘤细胞数量下降。对于癌症患者,他的免疫系统一定程度上遭受破坏,此时,癌细胞的增值率的系数就会发生变化。利用matlab编程仿真,得到了癌细胞数量变化曲线。根据变化特点,制定了放射治疗的方案。问题二中,将药物溶解粉为三个阶段:药物溶解吸收初始阶段,药物浓度下降阶段,药物缓释维持浓度阶段。分别分析三个阶段药物浓度的变化特点,并建立相应模型,来描述药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利用得到的模型,绘制了血液浓度的变化图,计算的到药物的有效时间为8.31小时。根据有效时间制定了合理的服药方案。关键词: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微分方程一、问题重述1.1问题背景癌症,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中医学中称岩,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国内外医学界已经证实,人类80%〜90%以上的癌症与外部环境因素相关,也就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环境的不良侵害会受到人体防护系统的缓冲或抵抗,其作用能被消除或减弱。当致癌因素过强或累积效应过大,而人体存在免疫功能不足或身体修复功能有缺欠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癌症。正常人身上也有癌细胞,一个癌细胞直径约为10ym,重约O.OOlyg,人体可通过免疫系统抑制来消灭癌细胞,但是当人体内防癌能力减弱或被抑制,癌细胞就会继续增殖下去,形成临床可见的癌症。设肿瘤的增倍时间6根据统计资料,一般有6e(7,465)(单位为天),肺部恶性肿瘤的增倍时间大多大于70天而小于465天(发展太快与太慢一般都不是恶性肿瘤),当患者被查出患有癌症时,通常直径已有lcm以上(即已增大1000倍),由此容易算出癌细胞转入活动期已有306天。肿瘤对放射敏感性的高低与肿瘤细胞的分裂速度、生长快慢成正比。同一种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与放射敏感性成反比,即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则放射敏感性高,而分化程度高者则放射敏感性低,但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愈率并不成正比。针对各种不同的癌症,放射性疗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吗啡是治疗重度癌痛的代表性药物。盐酸吗啡缓释片为强效镇痛药,主要适用于晚期癌症病人镇痛。盐酸吗啡缓释片口服后由胃肠道粘膜吸收,与普通片剂相比,口服缓释片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长,一般为服后2〜3小时,峰浓度也稍低,消除半衰期为3.5〜5小时。在达稳态时血药浓度的波动较小,连用3〜5天即产生耐药性,1周以上可成瘾,但对于晚期中重度癌痛病人,如果治疗适当,少见依赖及成瘾现象。医生给病人开药时需告诉病人服药的剂量和两次服药的间隔时间,服用的剂量过大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危险,服用的剂量过小又达不到治疗的目的。1.2目标任务问题一:请针对肿瘤细胞的增长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制定合理的措施,及早发现病症及早治疗,并为某种癌症设计一个可行有效的放射治疗方案(医生认为当体内癌细胞数小于个时即可凭借体内免疫系统杀灭)。问题二:试为重度癌痛病人设计一种有效的病人服药方法。二、模型假设假设每个癌细胞生理状况相同假设癌细胞产生初期,免疫系统不会被癌细胞损害。假设所查数据真实可靠。假设癌症重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影响可以忽略。三、符号说明四、模型建立与求解4.1问题一4.1.1问题分析与模型建立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的三大特点,因此难以消灭。只要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癌细胞就能进行无限的增值,成为“不死”的永生性细胞。而随着癌细胞的增值,营养元素的缺乏使得部分癌细胞停止分裂,进入“休眠”状态,还有一部分因十分缺乏营养而死亡。由于有生理限制和细胞之间的相互影响,当肿瘤细胞增值一定时间后,数量会趋于稳定,会存在一个最大可能的细胞数目N。细胞数目为nt的肿瘤中还未出生部分所占的比例为1—nt/N。综合考虑上述几种因素的影响,运用对数函数对肿瘤细胞的增值率进行模拟,得到肿瘤细胞数目增长率为:nr(n)=-kln(—r) (1)0tN其中,k代表增长系数。免疫系统在检测到肿瘤细胞后,会产生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而免疫系统产生反应,要求肿瘤细胞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当肿瘤细胞数量过少时,无法使免疫系统敏感,以致无法产生免疫反应;当肿瘤细胞数量过多时,会损害免疫系统,进而使免疫细胞增长率降低;当肿瘤细胞在一定范围内时,随着肿瘤细胞数量增加,肿瘤体积增大,免疫细胞与肿瘤的接触面积也在增加,免疫系统会受到激发不断产生免疫细胞,使得杀死肿瘤细胞的个数不断增多,因此,在这个范围内,免疫细胞会随着肿瘤细胞的增多而增多。由于假设每个癌细胞形状相同,故癌细胞接触面积可用癌细胞数量表示。因此,被杀死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细胞个数和免疫细胞个数成正比。这里利用函数g(n,n)来表示肿瘤细胞因被免疫细胞消灭而产生的变化率:te

g(n,n)te1=an•e卩+g(n,n)te1=an•e卩+1nt其中a和g为分别为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作用系数,由于n和n对g(n,n)的2tete影响程度不同,故它们在式中的表现形式不同。化简得到:teannetg+n2t(2)根据式(1)、(2)得到肿瘤细胞的变化率为:dndt(3)在免疫系统受到肿瘤细胞激发后,免疫细胞还会产生一种促进自身分裂的一种激素,促使免疫细胞增值速度加快,提高免疫细胞变化率。随着肿瘤细胞的增多,促进激素的含量也会提高,进而促进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然后免疫细胞的增加,又会产生促进激素。免疫细胞与促进激素的相互作用,会加速免疫细胞的产生。根据分析可知,激素促进细胞增值影响的变化率,与促进激素的含量和免疫细胞个数成正比,于是得到为:i(n,I)=epn1e其中p和g分别为免疫细胞个数和促进激素的含量的作用系数,由于I和n对1 1 ei(n,I)的影响程度不同,故它们在式中的表现形式不同。e化简得到:i(n,I)=e(4)i(n,I)=e(4)1根据式(3)、(4),结合免疫细胞的增值特点可以得到免疫细胞的变化率为:dn pnI厂=cn-Bn+Le (5)dt t2eg+I1其中,cn代表肿瘤细胞的影响,c为作用系数;0n带表免疫细胞凋亡的变化t 2e率,b为凋亡率。2促进激素的变化率与肿瘤细胞个数和免疫细胞的数成正比,这里定义p和g分23别为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对促进激素含量变化率的影响系数,于是可以得到:dIpnn= 2~S厂-BI (6)dtg+n33t其中,bI表示促进激素流失的变化率吗,b为流失系数。33这里定义式(3)、(5)、(6)的初值分别为:n(0)=n,n(0)=n,I(0)=It t0 e e0 04.1.2模型求解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得到式(3)、(5)、(6)中的系数为:表1系数取值表公式的编号系数的取值式(3)c=0.36B=0.032p=0.1245ig=2x1071式(5)g=1x1052k=0.18a=1式(6)B=103p=52g=1x1033将数据带入式(3)、(5)、(6),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可以图像:4.1.3结果分析图中,横坐标代表时间(单位为天),纵坐标为数量(单位为个,对于促进激素单位为微克/升)。通过分析图像可知,癌细胞数量迅速增长,免疫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多。同时促进激素的含量增加,使得免疫细胞加速分裂,加快了免疫细胞的增值速度。在免疫细胞增多到一定数量后,癌细胞死亡率增加,逐渐大于增值率。而后,癌细胞开始减少,免疫细胞液随之减少,促进激素含量渐渐降低,但癌细胞数量的减少速率大与免疫细胞的减少速率。最后,癌细胞个数逐渐减少零,免疫细胞的个数和促进激素的含量也逐渐变为正常值。4.1.4早发现早治疗的措施图像表明在癌细胞增殖过程中,免疫细胞的个数和促进激素的含量也会随之增加,且持续时间较长。通过查找资料得知,这里的促进激素主要是白细胞介素-2,而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因此,要及早发现病症,可以通过定期体检的方式,且为避免错过免疫系统活动增强的时机,两次体检的间隔时间至多为一至两周。体检过程中,主要检查血液中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若含量大于正常值,则有可能出现癌细胞,需要进行进一步观察分析。4.1.4癌症患者肿瘤形成模型癌症的病因有许多种,现代医学研究从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资料证实,归纳癌症的病因可分以下几个方面:癌症发病外部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因子);癌症发病内部因素(包括免疫功能、内分泌、遗传、精神因素等),以及饮食营养失调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癌症病人的肿瘤细胞变化,不同于模型一的情况。癌症患者的肿瘤细胞,在不进行治疗的情况下,会持续增加。由于有生理限制和细胞之间的相互影响,存在一个最大可能的细胞数目N。细胞数目为n的肿瘤中还未出生部分所占的比例为1-n/N。肿瘤细胞数目的实际增长率应为其固有增长率乘以上述比例,得到:nr(n)=k(1一)

22N于是有TOC\o"1-5"\h\z, nn(t)=kn(1一)

t 2 N利用分离变化法求解得到:\o"CurrentDocument"n(t)= q = n—no/N+(1—no/N)exp(—k21) 1+(N/n°一1)exp(—kJ)利用matlab编程画图得到:分析图像可知,在癌细胞增殖初期,增殖速度较慢,这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由于癌细胞个数较少,两一方面是因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有杀伤作用。后来,由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或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肿瘤细胞大量快速增值,并且免疫系统逐渐被削弱,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无法阻止癌细胞数量的增长。最后,癌细胞数量增长到一定的值后,部分癌细胞营养缺乏,开始停止生长,有些甚至死亡,此时,癌细胞增值速度下降,癌细胞的总量逐渐趋于定值。4.1.5放射治疗方案用放射线杀伤癌瘤组织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手段,称为放射性治疗。在放疗中,射线照射在体表接近肿瘤的部位,放射线对人体的正常组织也产生一定影响,造成局部或全身的放射反应与损伤。放射治疗有两种照射方式:一种是远距离放疗(外照射),即将放射源与病人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照射,射线从病人体表穿透进人体内一定深度,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一种用途最广也最主要。另一种是近距离放疗(内照射),即将放射源密封置于肿瘤内或肿瘤表面,如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或组织内(如舌、鼻、咽、食管、气管和宫体等部位)进行照射,即采用腔内、组织间插植及模型敷贴等方式进行治疗,它是远距离60钴治疗机或加速器治疗癌瘤的辅助手段。近年来,随着各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近距离放疗也逐渐普及。体内、外放射治疗有三个基本区别:①和体外照射相比,体内照射放射源强度较小,由几个毫居里到大约100毫居里,而且治疗距离较短;②本外照射,放射线的能量大部分被准直器、限束器等屏蔽,只有小部分能量达到组织;体内照射则相反,大部分能量被组织吸收;③体外照射,放射线必须经过皮肤和正常组织才能到达肿瘤,肿瘤剂量受到皮肤和正常组织耐受量的限制,为得到高的均匀的肿瘤剂量,需要选择不同能量的射线和采用多野照射技术等;而体内照射,射线直到肿瘤组织,较深部的正常组织受照射量很小。据统计,大约70%的癌症病人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痛症可以用放疗根治。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放疗的副反应较多,如引起粘膜损伤,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等。与营养失调有关的副反应有:1.血液系统的表现:由于骨髓和淋巴组织对放射线很敏感,一般在放疗后第二周开始出现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2.消化系统表现:胃肠道黏膜对放射线十分敏感,可引起充血、水肿、损伤,病人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甚至腹泻、腹痛等。3.神经系统的表现:病人主要表现全身乏力、头痛、头昏、嗜睡或失眠。主要采用对症处理方法,病人卧床休息给予镇静剂,安定剂。4.营养失调表现:头颈部放疗损伤味觉细胞,使味觉减退或消失,造成食欲不振;口腔、食道、胃肠道等部位接受放疗后,粘膜充血、水肿、继而发生糜烂,出现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少数病人可能发生消化道穿孔;同时可以抑制胃酸及各种蛋白酶分泌,减少胃肠消化功能并不可能造成电解质的丢失等等。设一次放射治疗能够杀死a%的肿瘤细胞,两次放射的时间价格为AT,一次放射的效果应满足:n(AT)•(1-a%)+n(AT)<107t1t1可以求解出间隔时间与a的关系,这里取a=80,求得时间间隔为67天。第二次放疗在第一次放疗的基础上杀灭细胞,考虑到细胞数量相对于第一次放疗前有所减少,故放疗后值减小,可得:n(AT)•(1-a%)+n(AT)<106t2t2a=80求得时间为72天。如此下去,取105,得到时间为83天。于是得到方案,第一次放射67天后进行第二次放射,而后72天进行第三次,在国83天进行第四次放射。根据模型得到放射治疗细胞数量变化图为:癌1200000010000000800000060000004000000图3放射治疗细胞数量变化图4.2问题二4.2.1药物浓度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普通药片在肠胃中会崩解,有效成分会溶解于胃液或肠液,进而进入血液。血液中该药物的浓度会在服药后上升,直到达到一个最大值。然后,由于药物被身体通过尿液缓慢排出,血液药物浓度会下降,直到再次归零。药物在人体中要起到作用,血液浓度不能低于某个值,药物起作用所需的最低血液浓度叫做临界浓度,这里用参数£表示。故药物的有效时间是血药浓度大于£的时间。缓释片不同于普通药片,它的有效时间可达普通药的2至3倍。原因在于,缓释剂把药物分成了几个梯队(一般有三个梯队):速释梯队、一级缓释梯队、二级缓释梯队。药片最外面的一层是没有进过处理的药物,吃下后药物就会释放,和普通药片一样,叫速释部分;里面的一层药由一种难消化的物质包裹,要经历一段时间才会被消化,药物才会第二次释放;更里面的一层由更难消化的物质包裹,更长的时间后才会引发第三次释放。这样,药物被分成三批释放。缓释剂通过多级释放的方式,将药物分次释放,延长药物有效时间,降低药物浓度最大值,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患者服药次数。问题二中,病人服药后,血药浓度变化可分成三个阶段。首先血药浓度先从零增加到峰值,这里用c表示峰值的血药浓度。然后缓释机制发挥作用,维持血液max中药物浓度保持在有效浓度以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药片溶解殆尽,最后血液中药物浓度开始下降,直到下降到浓度为零。下面对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建模分析。(1)药物溶解吸收初始阶段病人服药后,药片在体内溶解吸收,然后释放到血液中,随着血液中药物浓度的上升,药物的血浓度增加速度会降低。考虑到药物的溶解吸收特性,这里使用指

数小于1的幂函数,对药物溶解吸收过程中血药浓度的变化进行描述。于是可以得到服药后到,血药浓度变化:x(t)=九v't1已知服药后2〜3小时,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峰值,这里取2.5小时达到峰值。故t=2.5时,x(2.5)=c ,于是可以得到:max九2.5=c1max解得:九1c九1cx(tx(t)=(7)药物缓释维持浓度阶段这个阶段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由于盐酸吗啡缓释片在达稳态时血药浓度的波动较小,因此这阶段可认为浓度不发生变化,一直维持在峰值水平。在此阶段血药浓度方程为:x(t)=cmax通过查找资料得知此阶段持续时间大约为4~5小时。药物浓度下降阶段药物浓度维持一段时间后,随着药物的溶解消失,血药浓度逐渐降低直到浓度为零。在浓度下降过程中,药物在体内的消耗与人体内药物浓度成正比,由此可以得到方程:dx=—九2x(t) (k>0)dt 2药物浓度下降还与溶解度等因素有关,故加入相关系数卩和卩,求解方程并加12入相关系数得到:x(t)=卩e內+卩通过查找资料可得,卩二8,卩=-1.598。已知药物半衰期为3.5〜5小时,这里12取半衰期为4小时,带入相关系数求解可以得到:ln0.5X= 沁0.17324带入原式得到血药浓度下降方程为:X(t)=8e-0.173t—1.598 ⑼利用matlab画出血液中药物浓度变化曲线图为:4.2.2病人服药方法的制定当血药浓度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失去作用。根据查找资料得到,当药物浓度小于0.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